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662章

奸雄天下-第662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不会来了!”刘秉忠冷冷一笑。“老夫这点眼光还会没有?老夫在大明转了一圈,算是看透了……大明,如今就是条吃饱喝足不想大动的天龙。龙威再大。也要好生休息、玩耍了,哪里还会对欧陆这个苦哈哈的穷地方兴师动众?陈德兴不愿言和。不过是不想那么快就松懈下来罢了。不过,他也没有多少精力对付咱们了。他的大明,有太多的麻烦事要他这个圣人来料理呢!”

    “麻烦事儿……”刘孝元点点头。他也算熟读史书,了解各朝各代典故的大家。自然能看出陈德兴所建立的国家,和以往历代大有不同。如果一定要找什么参考对象,在华夏历史上仿佛只有西周与之略有相似。

    另外,大明的有些制度和古代欧罗巴的罗马帝国倒有几分类似。

    刘秉忠淡淡地道:“大明政治,迥异于华夏历代。对内是所谓的士爵、士绅自治。地方是自治,朝廷又是君王独裁,还有一个咨议会行辅弼谘询……这一套办法,且不论好坏,单是要让它运转得当,没有几十年的细心调教怎么可能?而且这还不是麻烦最大的,最大的麻烦是那些大明的藩国和所谓海外殖民地。一个个都离开大明何止千里万里,又各自拥兵据地,还广有财富,妥妥的尾大不掉之势。要怎么治理。恐怕得让陈德兴这个大明圣人伤透脑筋。”

    刘秉忠的话说到了得意处,呵呵轻笑出声。

    在他想来,陈德兴封了那么多藩国。又制定了《陈礼》,显然是要建立一个以大明帝国为核心的朝贡体系。藩国必须服从大明朝廷,大明朝廷则通过这些藩国统治世界——就一如西周封建天下一般。

    但是,陈德兴建立的这个放大版的西周实在太大。大明朝廷怎么可能管得过来?现在那些藩国大多才刚开张,有些还没有开张,今后很多年里面,各种各样让陈德兴头疼的事情肯定没完没了。到时候,他哪儿有空来管欧罗巴?

    “什么华夏世界,纯属吃饱了撑的。”

    听到这番评论。刘孝元也是连连点头,仿佛颇为赞同。身为蒙古——欧罗巴帝国的四个大断事官之一。自然也熟知军政事务。这段时间,他除了负责和欧罗巴人还有大明大西洋总督府接触之外。就忙于处理各地的蒙古总督报送上来的事情。

    忽必烈的“蒙欧帝国”东起波罗的海南岸的立陶宛之地,西到大西洋,南至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地盘和大明不能比,但也不算小。治理起来同样叫人头疼,各地蒙古总督报上来的消息多半都不大好。

    不是闹这里乱党——都是潜伏下来的失地骑士在捣乱,妄图推翻蒙古八旗的统治,恢复他们的故国;就是那里闹邪教——不承认忽必烈是上帝家老二的基督教就是邪教;要么就是什么地方欠税抗粮;再就是民户逃亡海商走私什么的。

    “一个小小的欧罗巴都那么多事,大明广有四海,麻烦又怎么会小?没有个几十年的调理是不会安稳的。”

    刘孝元像是深有感触。

    “几十年后,承平安稳日久,就更不会远征欧罗巴了。看来咱们这一国,可以国祚绵长了……”

    刘秉忠压低了声音,轻轻摇着手。

    “未必。”

    刘孝元眼瞳微微一缩,看着伯父刘秉忠。刘秉忠人老成精,对天下大事看法独到,不得不让他重视。

    “大蒙古以武立国,之所以兴起,就是因为蒙古人的武力可压制群雄。今上失中原,西走数万里,归根结底就是大蒙古武力在衰弱。大蒙古的武力之基,则在北地草原之苦寒,所谓穷山恶水出精兵尔。蒙古武力之衰弱,则因为中原繁华,富贵浸润,蒙古子弟便一代不如一代了。而至极西欧陆之地,不过是依靠汉人h器之威,欺负些蛮夷贫弱之国。实在算不得英雄。大汗也知道蒙古八旗外强中干,绝非无敌天兵,因此才会听从明经你和老夫的话。钦定圣经,自封上帝之子。绝欧罗巴之文字,行愚民弱民之国策。就是要让欧罗巴之民既愚且弱,如此才能任凭八旗子弟安享荣华。然而……民穷则不畏死,民愚则易煽动!一旦欧罗巴数百万壮士被一二英雄所煽动裹挟,大蒙古必亡无疑!”

    “那么……胡有百年国运乎?”刘孝元压低着声音动问。

    “百年国运……差不多就这样了,大蒙古自成吉思汗草创至今,已经六十多年,再加百年就是一百六十多年。昔日的蒙古勇士至少要传上七八代。一百多年富贵下来,还能有什么斗志?真要有什么事,国家还能靠谁?”

    刘秉忠看得很透,蒙古人就是靠野蛮靠在草原上一代代磨练出的那种狠劲和武艺打遍天下的。这才是根本!而这种狠劲和武艺,到了忽必烈这一代已经不行了。战斗力比起几个世侯的汉军也强不到哪儿去,如果单纯比肉搏肯定还不如!结果遇上陈德兴的钢甲长枪兵,射箭和骑马冲阵都不灵光了,就只剩下挨打了。

    “那……大明又有多少年的国运?”刘孝元顿了顿又问。

    “大明……这个就不好说了,这个不好说。”刘秉忠眉头深皱,“大明不是上承赵宋之国。各项制度完全不一样。吾华夏自古以来,凡一国之强弱兴衰,皆和立国之初的制度有关。国之初立。由开国之君订立祖制,传诸子孙,若非大难,极难改易。而制度并无优劣,只有是否合乎时宜。汉朝与民休息,而豪强生,因而亡于豪强之乱。唐好大喜功,胡风又盛,因而衰弱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宋则吸取唐朝和五代的教训,文治天下。则弱于用兵取胜之道。而陈明……明用士爵,实扶士绅。重工商而轻农业,将来或者工商大盛,士绅猖狂,对内欺压百姓,以致民不聊生!对外侵夺藩国,以致礼崩乐坏!”

    刘秉忠果有见地,一眼就看穿了陈德兴所行之政的本质!士爵庄园根本比不过商市财阀!长久来看,一国经济基础必然被资产阶级掌握,而财力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一定会逐步染指政权。一旦资本家控制大明政权,那必然就会利用大明国家的力量去开拓市场,去廉价原材料。到时候一定会和其他华夏封国发生严重冲突,这就是礼崩乐坏……

    “不过,大明本土广大,封国遍布世界,所谓国极大而人稀少。国大人少,土地富饶,万民自可安逸,便是工商大盛,一时也不至于民不聊生。想来国运是会比蒙古绵长,大约和唐宋仿佛吧?”

    “能有三百年?”刘孝元低声嘀咕。“总比蒙古这里要好了……伯父,我们刘家是不是要留个后路?”

    “后路?”刘秉忠看了眼侄子,“不是已经娶了罗马汗的女儿?”

    “百年光阴,不过两世人生,吾与吾子皆无忧,吾孙该往何处去?”

    还真是个为子孙尽兴谋划的好爸爸好爷爷。

    “不是还有香港、澳门?”刘秉忠淡淡地道,“香港就在海峡对岸,大明庇护之地,蒙古人管不着,英吉利人一样管不了,可是块自由自在的化外之土啊!”

    刘秉忠看来也是一位欧罗巴旗人的好祖宗,已经在为百年之后的子孙谋退路了。

    不过后来的历史证明,刘秉忠、刘孝元在香港给刘家布下的退路,并不是多余的。百余年后,欧罗巴大地上就发生了声势浩大的“耶稣会大起义”——有一个名叫索伦。全的三十多岁德意志书生因为屡试不中而发了疯,自称是天兄耶稣下凡,组织了宗教团体耶稣会,在莱茵省发动起义,席卷了大半个蒙欧帝国,一度攻占了帝国的东都(克拉科夫)。

    不过占据东都以后,索伦。全却倒行逆施,一方面继续宣称是耶稣下凡,向神圣罗马皇帝和罗马教廷发布敕令,要他们遵奉自己为主;一方面又在东都大肆屠杀被俘的八旗子弟和欧罗巴官员。同时又没有及时出兵追击西征蒙古首都巴黎,最后战争绵延持久,双方损失惨重,让崛起于小亚细亚的大清国乘虚而入……

    ……

    未来的种种变化,刘秉忠和刘孝元当然不可能算无遗策,忽必烈自然更不可能知晓。这会儿,他正在美泉宫内和霸突鲁、安童两父子说话。原本还算带着笑意的老脸,此刻却仿佛被夜晚的寒意凝住了,眉目深锁,还不时在微微摇头。

    霸突鲁和安童是来向忽必烈汇报蒙古正白旗人丁滋生和旗饷预算的。正白旗、镶白旗是忽必烈最心腹的两个旗,就驻扎在巴黎府,旗丁的待遇也比较好。

    可是让忽必烈感到为难的是,这两个旗的人丁和开销,这段时间却在飞速增长。

    现在蒙古的八旗,是忽必烈离开两河西征之前组织的。八个旗的人口一共约200万,其中旗人和旗奴各半。而在西征途中病死战死了一些,后来又将部分有功劳的旗奴补入八旗。这样旗人还维持在100万以上,旗奴的数量就减少到了不足70万。也就是说,八旗加上旗奴,该有170万,其中正白旗的旗人应该是12。5万左右。然而在忽必烈定鼎巴黎不过一年多后,正白旗的人口却已经快要接近20万了!

    一下子增长了7。5万人!这可不全是战后婴儿潮生出来的,而是正白旗的壮丁在娶小老婆……纳法兰西当地的女子为妾。而根据忽必烈在两河时定下的制度,凡是八旗勇士的妻妾,无论原来是什么人,都可以入旗籍。所以这些法兰西小妾算是法兰西人投旗,都是旗人。

    而这个旗人不是白当的,是要拿旗饷的!

    欧罗巴这里的情况和两河不同,人口有三千多万,被忽必烈统治的地盘上的人口也有一千多万。而且南方和北方都有还在抵抗的欧罗巴国家。征战还在继续,旗人自然不能分散各地,必须集中在大城市中。因此,也就没有办法给他们一一分配土地,只不过在法兰西和北德意志、波兰等地的大城市周围圈占了一些土地算是旗地和皇庄。旗地也不是分配给旗人,而是由各个旗负责运营。所有的旗人,都是吃旗饷为生的。这旗人的数量越多,忽必烈的朝廷自然开销就越大了……。

第851章 旗人也要计划生育() 
“如今的麻烦,就是人愈多而钱不足……”

    美泉宫外的树林边上,一座金顶大帐内,忽必烈盘腿坐在胡床上,语调悠悠,像是难以决断。

    这是一场颇违常例的讨论会,霸突鲁、末哥、刘孝元、姚枢,四个大断事官齐聚。忽必烈在退出汉地后名义上废除汉法,实行八旗改革。但是实际主持改革的还是刘孝元这个汉臣,他又能想出什么高明的制度?无非就是将大明用来整合各类依附鞑子的八旗制升一下级,变成军民合一。八旗之上,又依着原来的汉制设了六部九卿,六部九卿之上则是四个大断事官,实际上就是宰相。除了四个相当于宰相的大断事官,还有安童这个怯薛府总官——怯薛府是掌管忽必烈宫廷事务和安全保卫的衙门。安童这怯薛府总管算是忽必烈的私人。

    只是这样也没有什么,毕竟安童是霸突鲁的接班人,早晚也是大断事官。可是古怪的是,大帐里面还站着一帮人,大都是些青年和少年。这是一堆的皇子皇孙,三子忙哥剌,四子那木罕,五子忽哥赤,六子爱牙赤,七子奥都赤,八子阔阔出都在,还有忽必烈的孙子皇额博也在这里。

    】

    昨日忽必烈就下了旨意,还定了主题,就是八旗人丁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