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72章

奸雄天下-第72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科举要是改成天下第一武道会了,现在汇聚临安的当然都是陈德兴一样的变态肌肉男了。而整个大宋社会的上层精英,自然都是些赳赳武夫了!

    如今这大宋,就是个站在“官僚资本主义”大门口的社会,是个一切围绕着“官”字运行的国家。当官所有男儿的梦想,无论贫贱还是富贵。而当官的办法虽然有科举、荫补、举荐、军功、输纳五种。但是真正高贵的只有科举!真正公平的,也只有科举!

    所以科举就成了大部分想往上爬的大宋男儿的第一选择,而科举考什么,就直接决定了这大宋朝的精英是什么样的人了——同时也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大部分财富会用来养什么样的人?是满腹经纶的文士,还是弓马娴熟的武士……

    如果东华门外唱名的好男儿不是文章绚丽的状元郎,而是武功盖世的天下第一高手,现在汇聚在临安的举子,自然都和陈德兴一样了。而那些没有资格来临安大比的数百万士子,肯定也都有一身能上阵厮杀去搏军功的好武艺!

    “一万个陈郎,数百万余武士……”小公主吐了吐舌头,露出向往的表情,“这样爹爹就能领着他们去杀了鞑子大汗,恢复汉家故土了!”

    理宗皇帝冷冷地道:“若天下的士子人人都如陈德兴,吾大宋江山早就倾覆不保,哪里还轮得到我来做官家?”

    驾驭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自然要比驾驭一群武功盖世同时又精通兵法的武士要容易的多!

    理宗皇帝幽幽地道:“学文不成,无非是个村秀才,做不了甚事情的。可是学武不成就不同了,退可横行乡里,目无王法。进可揭竿而起,惊动天下。这样的武士,朕是驾驭不了的,禥儿就更不行了。就是大宋列祖列宗,又有几人能和百万武士共天下?”

    升国公主轻轻叹了口气,道:“所以祖宗就想出了文章取士的好办法,让普天下的好男儿都弃了武艺专心文章。”

    科举文章的上升道路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在数百万士子中脱颖而出,在东华门外名扬天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些想要兼修文武的士子,往往会因为武艺、兵法而荒废文章正途,最后名落孙山。因而百万士子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弃了武艺而专心文章的。

    “原来这文章经意不是通大道,而是用来使士大夫变弱的帝王术……只可惜文章写得再好也退不了北虏,要保大宋江山还是少不了陈郎那样的英雄。”小公主只是轻轻摇头,“祖宗创此家法的时候,天下大体是承平无事,若是让太祖太宗见到如今的困局,大概也想要改变的吧?”

    理宗皇帝看着女儿,淡淡一笑:“这便是你不如禥儿的地方,他不会图强求变,只会垂拱而治天下,祖宗的法度已经行了三百年,早就入了人心,与这大宋天下一体,变不了的!若是不变,这大宋天下还能安稳下去,一旦变了可就该亡国了!吾大宋今日之祸的根子,不就是熙宁变法,不仅是王安石么?”

    是的,南宋时代的人们对靖康之耻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不认为是宋朝贵文轻武,引导社会精英丢了刀弓去做文章而造成的,而是将责任归咎于王安石,归咎于变法图强。正因为有了王安石的变法图强,大宋才有足够的财力和兵力去攻夏伐辽,也才有了联金灭辽和后来的金兵南下。若是没有熙宁变法,大宋就能沿着原先安安稳稳当弱国的路子走下去了……

    “可现在再不变的话……还能安稳?”升国公主虽然长在深宫,但是对宫外的事情并不是一无所知。就算理宗皇帝不说,抚养升国公主长大的阎贵妃还有宫中的宫女、宦官们也会和她说些这方面的事情。

    “能安稳的,只要再出一个岳武穆打疼了北虏,这天下就能稳了!吾大宋有亿兆万臣民,总会有一二英雄出世的吧?”理宗皇帝捋着胡须,嘴角不自觉的浮出一丝冷笑。

    “一个岳武穆?”公主轻轻一笑,“这陈郎英雄无双,一定会是保扶我大宋江山的岳武穆!”

第114章 不二忠臣() 
安宁坊,陈家宅院,父子三人关于岳飞和大宋前途命运的谈话还在继续。…≦

    成为岳武穆第二或是岳武穆第三,肯定是有风险的!在南宋一百多年历史上,倒是出过几个这样的人物——武阶出身,手握兵权,牧守一方,且有恢复之志。譬如孟珙,赵葵,余玠等三人。其中孟珙郁郁而终,余玠被逼自杀,赵葵倒还颇得理宗皇帝圣眷,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赵葵祖上世代名臣的缘故?

    不过,无论孟珙、余玠还是赵葵,都没有显示出逼和蒙古的才能。因而蒙哥也没有说过什么杀玠始可言和或杀珙始可言和的话,迫退孟珙,逼死余玠,根本是理宗皇帝自己替蒙古扫清入侵的障碍。眼下的这位大宋官家的脑子,真是比高宗赵构还要糊涂的多……

    “爹爹,大哥,你们觉得,官家是何等样人?”

    既然家宴之上谈的都是国事,陈德兴干脆问起了大宋当今官家赵昀的为人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老爹虽然是个芝麻官,但是却很会讲兵法,连官家赵昀也时常让进宫说上一段,和理宗皇帝算是熟人——可惜没有一个文进士的出身,否则倒是能得一个崇政殿说书的差遣。

    陈淮清点点头,露出了欣赏的目光:“好,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不是有勇无谋。为父就放心一些了。”他顿了一下,斟酌着用词,“官家,只是福厚也,又非开创基业之君,一份残山剩水都守不好,还有甚好说?治国如何,中下都算不上,生性又多疑且轻率,行事少计后果,先是绍定军兴无粮入洛,后又忌孟珙疑余玠乃至川事不可为。只有一个贾师宪是官家倾心相托之人。然则贾师宪稍有轻佻,行事急切,若真的执掌了政事堂,只怕……德兴,你记着了,也不要和贾师宪走得太近了。”

    因为是关起门来说话,只是父子三人,这年头更没有什么可以录音录像的工具,陈淮清自是没有什么顾忌。对理宗皇帝评价可以说是颇低的——连守成都不行,而且又多疑,做事情又不考虑后果,轻率开启战端,杀逐大将,以至于四川之事到了不可为的地步。总的来说,是一个昏庸无道的皇帝。

    “摊上这样的官家,若再无岳武穆这等稀世名将保扶,想要一个绍兴议和也难了……”陈德兴的话问的也是露骨,他目光炯炯地看着父亲,“爹爹,若真有这一日,您打算如何自处?”

    陈淮清摇摇头,道:“总不能对不起赵家三百年养士之恩……若真有这一日,吾安丰陈家毕竟受过皇恩,当早做些准备,到时候退隐江湖,终身不可仕蒙!”

    这就是忠臣不仕二主!好一个儒家士大夫的风范。陈德兴暗自佩服起自己的便宜老爹了。明明有保扶大宋天下的本领,却打定主意不当这个出头鸟。明知道国要亡,却不肯挺身而出,只在打退隐江湖,当个不二主的忠臣!

    “会否有英雄出世?”陈德兴沉默了一下,又试探着问。

    “英雄?”陈淮清似乎没有听懂,“何为英雄?”

    “刘裕如何?”陈德兴道。刘欲乃是五胡乱华之时的英雄,取代没落的东晋而开创了刘宋王朝,一度北伐中原,收复了黄河以南和关中地区。如果没有他,历史上的南朝(南北朝时代)根本支撑不到杨隋崛起就要被北方的胡人灭亡了。

    “德兴,你说甚么?”陈淮清的脸色顿时大变,四下看看,确定没有第四人在侧,才板起面孔训斥道:“你怎能说这等大逆不道之言?吾等身为赵氏之臣,当忠赵氏之君,致死方休!”

    “可赵氏已有亡天下与胡虏之兆!”

    “宁亡与胡虏,不亡与逆臣!”陈淮清脸色铁青,看着儿子,“此乃大节!凡是读过圣贤书者,都当有此觉悟!”

    陈德兴看看自己的老哥陈德芳,本来面如冠玉的白脸儿也铁青的怕人,怒气冲冲地看着弟弟。要是陈德兴现在表示自己有当刘裕、当曹操的想法,也不知道会不会被自己的父兄给活活打死?

    当下陈德兴忙一撇嘴:“爹爹,大哥……你们这是做甚?这个英雄又不是俺,而是……”他放低了声音,一脸神秘,“而是在北地,枢密相公已经和他有了联络!这次淮地大捷真正的功臣就是这位。这可是绝密军情,俺也是偶然得知,你们可别对外去说。”

    陈淮清这才大松口气——这等乱臣贼子总算不是出自陈家,这样就好——老狐狸冷笑道:“是个北地汉侯吧?”他摇摇头,“狼子野心之徒,成不了大事的。贾师宪不糊涂,不会让他真个据有北地的。”

    真的吗?陈德兴心中顿时一沉,他还想去当个大唐驸马爷兼开国功臣呢!

    “若是有北地汉侯逐退鞑虏,这赵家的半壁江山总能再安稳百八十年吧?”

    这鞑虏也不是一驱就能驱走的,而且北方汉地残破,没有长时间的休养生息根本复不了元气,不可能一边抵挡蒙古人的反扑,一边南下吞宋。因此李璮一旦在北方复唐,南宋这边总能舒舒服服再过个百八十年太平日子。

    陈淮清冷冷一笑:“要是北方有了隋朝,还需要南陈做甚?”

    陈德兴瞅瞅自己的老爹,这话说得倒一点不错!昏君奸臣迭出的南宋之所以可以苟延至今,归根结底就是将近万万的汉人,特别是两淮、京湖、四川等地的汉人不愿意亡于鞑虏,拼尽全力在抵抗!若是北方复了大唐,两淮、京湖、四川的汉人凭什么再前赴后继保卫临安的昏君?特别是一票被文官压制着的将门,为什么不投到李璮那边混个开国功臣?

    这个道理,自己都能想通,贾似道又怎么会不明白……所以他不会真的和李璮联手,顶多就是个虚张声势。看来自己也不能把所有的宝都压在李璮、李翠仙父女身上。

    当下陈德兴淡淡一笑:“若真是如此,江南恐终有残破之日!爹爹,俺们陈家是不是应该早谋退路?”

    谋退路?陈淮清低低沉思一阵,点点头道:“德兴,我也不瞒你,退路早就在准备了。为父十年前已经在温州雁荡山一带买了些土地,安置了百十族人,还在山里面寻了险要隐蔽之所,预备修建堡寨。一旦有急,就让你和德芳带人过去。”

    躲到山沟里去?地方倒是不错,温州雁荡山。大概可以躲上几十年挨到元末红巾军大起义吧?陈德兴在心里面微微摇头,自己魂穿复生可不是为了到雁荡山里面当农民的。

    “到海外谋个退路如何?”陈德兴看着父亲,“福建沿海向东南不过一百多里便有一大岛,名曰夷州,三国的时候孙权就派人去过,隋朝时候也派兵去过夷州,如今却非大宋土地,乃是个化外荒岛。”

第115章 陈成功?() 
先感谢本书盟主hb1大大的打赏,然后照例求收藏、求推荐

    。。。。。。。

    “夷州?为父知道那个地方,疫障丛生之地,当年孙权派去的人就病死了十之,隋朝派遣去的人一样无法立足。”陈淮清只是连连摇头,“若是将族人安置去了夷州,只怕不过几年都病死了!”

    所谓疫障主要就是疟疾,是常见的热带传染病,由蚊虫叮咬引起的。另外,霍乱在热带也比较多见。陈德兴虽然有一定的医学知识,知道该用什么药医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