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99章

奸雄天下-第99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去打涪州浮桥。所以能出战的就是二十艘桨舰,满打满算就能载五千几百号人。几乎只有对手的三分之一多,但是陈德兴还是有必胜的信心。

    这时候陈德兴乘坐的虎号桨舰已经靠上了一个空着的码头,陈德兴猛地一挥扇子:“走了,下船去见见吕六翁吧。”

    ……

    “军情倒是没有什么变化,涪州之敌还是万五左右。不过涪州地势险要,北虏又经营有时,恐怕一时难破。刘仲武已经在重庆募集死士,某家也募集了死士数百,预备放小船从丰都县北上,趁着月黑风高之夜投降放火,烧了涪州浮桥。”

    万州城内,吕文焕的大营之中,一场小型军议正在进行。陈德兴和吕文焕,还有比陈德兴晚到几个时辰的范文虎还有陈德兴的副手吕师虎,这会儿都聚集在吕文焕的衙署的一间偏厅之内,围着一张木图讨论着军情。

    “不必偷袭,打堂堂之阵就行了,末将带来二十艘桨舰,皆可击天雷,区区浮桥不在话下。”

    陈德兴并不赞成偷袭,因为要偷袭的话就没有他什么事儿了。三层桨舰在川江上就是巨无霸,可不是用来打奇袭的。而且他也的确有把握取胜,如果……涪州真的只有一万五千蒙古军队的话。

    吕文焕虽然略有些不快,但和吕师虎换了下眼色,还是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么贤侄就先去丰都驻扎,五日后出阵,某家和文虎也会带兵前往,若是不行再想办法偷袭吧。”

    ……

    而就在陈德兴到达万州的同一天,重庆城外的嘉陵江、长江江面上,一支规模更为浩荡的大军,正水6并进,第次东下!

    江面上,蒙古人的白色旗帜和船帆几乎遮天蔽日。数百艘战船,尾相接,大摇大摆的就从重庆城内数万宋军将士的眼皮子底下通过。而后自嘉陵江转入长江,顺利而进。嘉陵江西岸和长江北岸,同时还有一支数万人的大军开进,其中约有一半人是骑马而行,都是最精锐的蒙古骑兵。蒙古大汗蒙哥也在这些蒙古骑兵之中,在一万名怯薛精锐的扈从之下,在他的文臣武将,还有数十名美貌后妃的陪同下,策马前行,看也不看嘉陵江对岸的重庆府城。

    “蒙哥大汗就在那里!”

    江中一条船身细长的战船上,一身男装打扮的李翠仙轻轻蹙着秀眉,低声问着身边穿着僧袍的刘和尚,“可记得他的长相了?”

    “记得,化成灰都认得他了!”刘和尚咬咬牙,压低了声音道。

    在李翠仙的安排下,刘和尚已经见了蒙哥几回,当然都是远远一窥,但是也足够他记住蒙哥的长相。只是他不大明白,记着蒙哥长什么样在战场上有何用处?

    李翠仙哗的张开一把倭扇,轻轻摇动,仿佛是自言自语地道:“蒙哥这一东下,战局可就要起变数了!也不知道庆之现在到哪里了?有人告诉他蒙哥已经东下了么?”

    而同一时间,在石柱安抚司辖区内的蜿蜒山路之上,梁崇儒也骑着一匹滇马,就在十几个宋军士卒的护卫下,慢悠悠的前行,一边走还一边用着细不可闻的声音嘀咕着:“鞑子大汗都东下了,陈德兴那厮要是一头撞上去,十有就该死了,只要他死了,我梁崇儒就能安心做官了。只是国家因此去一虎将,真是有些可惜,而吾也只有倍加忠勤报效朝廷,才能抵偿今日之过了……”

    。。。

第159章 南沱场第三更() 
暴雨如注,狂风嘶吼,长江上白浪翻卷。在大宋和蒙古的十几万大军,将要展开一场血腥厮杀的时候。这条养育了数千万汉人的母亲之江,似乎也感染到了这肃杀之气,翻腾得犹如一条怒龙!

    雨水之中,江上岸上,双方的战士都在冒雨忙碌着。

    在距离涪州约五十里,一个叫南沱场的地方,现在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不计其数的打着赤膊的民伕和士卒,好似疯一样的在劳作。他们正是陈德兴霹雳水军的战士和随军行动的民伕。

    河岸之上,已经建起了一营寨的轮廓,竖起了一座又一座的木堡。木堡之上,架起了从江陵甚至是扬州运来的三弓床子弩。这些床弩是能够射天雷箭的利器!这一下射中了,就是整条船都能够炸得粉碎!

    而在江水之中,十艘拖拽来的大型车船已经分成两列,尾相连钉在了一起,一头就搁浅在江滩上,连着刚刚建好的营寨,形成了一个简易的水寨。二十条三层桨座战船,就停泊在这里面。

    虽然陈德兴并不缺乏豪勇,但是豪用并不等于蛮勇,更不等于要不惜军力去死战。自丰都到涪州有一百多里水路,若是要一口气划船过去,对桨手体力的消耗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陈德兴就在南沱场这个地方大张旗鼓建起了营寨,当成大军出击的据点。反正陈德兴本来就没有打什么偷袭的主意——看看纽璘这厮在四川之战中的显赫战绩,就知道偷袭根本没戏了。和这种名将打仗,稳稳当当的硬寨呆仗才是上上之策!

    霹雳水军的军将,也大多打着赤膊在军卒民伕中奔走呼喝,给他们打气鼓劲儿,每个人都显得志气昂扬,似乎没有把几十里外的蒙古鞑子当成什么不可战胜的敌人——蒙古人就算牛逼也是牛逼在马背上不是甲板上!

    陈德兴也和他手下的一堆粗鄙武将一样,裸着上身,就穿了条裤衩,露出大块结实的肌肉,好像铁塔似的矗立在高处,监督着施工。还不时向身边的幕僚提问或下达命令。

    “告诉各部的伙夫,一定要严格按照章程准备热水、热汤,吃食一定要煮熟,鱼虾必须是新鲜的,也要烧透。今晚上要加菜加肉,米饭管饱。”

    “告诉各部部将,如果有病号要立即上报给随军郎中,特别是腹泻、呕吐者要立即送到随军病院医治,病号的衣物、炊具都要一并送到病院。”

    “告诉随军总医官,伤员、病员一定要分开安置,伤员、病员的伙食也要按照章程预备,不得有误!”

    陈德兴关照的都是些看似和作战无关的琐事,不过这些医疗卫生有关的细节,在古代战争中往往能够决定胜负。古代军队一直都是个非常容易传染疾病的场所,特别是处于盛夏之时,因为饮食不洁,蚊虫叮咬等原因而引起军中病役的例子屡见不鲜。而此时的宋军中已经有了一定的防疫办法,陈德兴又进行了一些加强,将不成文的规定变成了必须严格执行的章程条例。他可是早早的就将目光瞄准海洋的,自然知道防疫卫生对大航海、大殖民的意义,如何会不加倍重视?

    琼花楼兄弟之一的王威淋的跟个落汤鸡似的走了过来,还没有来得及回报他负责火力侦察的准备情况,就狠狠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抱怨道:“大哥,俺们在这里耽搁做什么?横竖就是几天,真要是打不下涪州大不了再退回丰都。这里的寨子有甚用处?”

    陈德兴神色不动,只是冷冷地问:“你的人准备的如何了?什么时候可以出?我和你一块儿去!”

    王威皱眉道:“大哥,你这是信不过俺吗?”

    陈德兴摇摇头,浓眉紧拧:“不是信不过,是必须要亲眼一窥!老七,等到将来你自己独领一军的时候,就知道这份担子有多重了。”

    王威一怔,他在陈德兴的系统中算是二线人物,比不得刘和尚、6虎、高大,甚至比后来加入的黄智深、任宜江都差些。居然也有独领一军的机会?那陈德兴麾下该有多少个军啊?

    陈德兴笑了笑,道:“怎么?不想自领一军么?还是不相信哥哥我的话?”

    “不,都不是。”

    陈德兴一挥手:“哥哥我什么时候骗过兄弟?独领一军算个甚?你王威的本事俺知道,就是数万大军也领的!好好去准备,等风雨小些后我们一起出,去看看鞑子的浮桥是甚样子的。”

    先是冷言冷语敲打一下,然后才给个大大的画饼——这种操弄人心的办法非常简单,但是效果却是很不错的。毕竟陈德兴的崛起本身就是个神话,一票跟着他的弟兄,人人都得了官,还有什么不相信的?方才还有些垂头丧气的王威,从陈德兴这里离开的时候,已经是一副志气昂扬了。

    ……

    同一时间,在涪州蔺市。江岸边一处高坡之上,一个粗壮的身影正坐在张胡床之上,头顶还有个大大的伞盖用来遮风挡雨。这人还不时传下命令,让身边的亲卫赶去山坡下正在施工的营地,督促加快进度。

    这粗壮的身影正是蒙古大汗蒙哥,他亲率的八万大军已经和纽璘的一万五千人合兵,整整九万五千大军,现在就摆在涪州蔺市一带的江岸边上。

    如此多的大军聚集一处,最要紧的当然也是安营扎寨。只是这里的营寨规模比起南沱场的那个不知大了多少倍,施工的进度自然也慢了很多。现在只是整理出了一片坡地,帐篷还没有搭建,壕沟、栅栏、望楼、木堡更不知道在哪里。

    蒙古大汗的眉头紧紧皱着,脸色也比陈德兴难看多了。正下个没完的豪雨,将会给他的军队造成的损失,绝对不亚于一场交锋。

    想想十万之众淋在雨里面,也没有干燥的木柴可以生活煮饭,都靠生水生食填饱肚子,周遭的蚊虫蛇蚁又多得要死,这样还不疫病丛生可就真是长生天庇佑了。

    因为疫病死些人,早就在蒙哥的计划当中,只是要死太多就很难让人接受了。他目光沉沉地望了眼长江,还是要快些顺江而下,到了京湖打下几个汉人的城市住进去就好了。

    雨幕之中,突然数十骑疾驰而来,寻到蒙哥的九游白纛,飞奔而来。

    这些骑士都是蒙古的探马哨骑,雨水将他们的衣甲皮袍淋得湿透,每个人脸上都是疲惫已极的颜色。

    这几十骑很快被蒙哥的怯薛拦下,领队的百户大步走到蒙哥面前重重拜倒。

    “大汗,南蛮的水军来了!停在五十多里外的南沱场,正在扎营!”

    蒙哥豁然起身,狠狠的击了下掌。

    “好,来的好!”

    。。。

第160章 大摇大摆第四更() 
豪雨终于转成了小雨,雨丝绵绵而落,将远方的天地遮盖成白茫茫一片。而长江江面更是因为连日大雨变得宽阔,倒是方便了牛号三层桨座舰的开进。

    随着三层木桨的奋力划动,高大的桨舰破开浪花,沿着涪州以东蜿蜒的长江河道,缓缓的前行。是的,是缓缓的而不是快快的。涪州一带汛期江水的流总在每小时五六公里上下,即使巡航度可达到75节的牛号三层桨座舰,在逆流的情况下,也只能以每小时五到七公里的度前进。大约五十里的水路,需要四个多小时才能走完。连续划船四个多小时,对桨手的体力消耗极大,如果要从丰都直接划船过来,可就要连续划桨接近十个小时了!这也是陈德兴在南沱镇建立营寨的主要原因。

    陈德兴站在牛号的望楼之上,从怀中摸出了望远镜,就是用小公主赠送的水晶片打磨制作出来的望远镜,因为使用了通透度极高的水晶片,从这架望远镜中看到的远处的画面显得非常清晰。

    蒙古军搭建的浮桥就在大约四千米开外,用肉眼观察只能看到一道细细的带子横跨在江面上。可是透过望远镜,却能清晰地见到一个又一个的木堡、望楼,甚至能看清木堡中架设的床子弩,看清一队队往来巡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