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素婚 >

第29章

素婚-第29章

小说: 素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吃穿不愁,富贵在身,何必如此杞人忧天?”

    谢彧果然十分期待他的答案,做出了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

    姑娘却不答反问,“在这金陵城里,因着天干物燥的缘故,许多富贵之家在家中挖出人工湖,为了美观和实用还要在上面架上一架桥。可曾见过桥上的栏杆?”

    “见过。”这是易牙当日的答案。

    “可曾有人去扶?”素池穷追不舍。

    “不曾。能建得起人工湖的贵族大多把桥修得宽阔平整,何必用得着去扶?”易牙脱口而出。

    “那么以后再建桥,可否不必修筑栏杆?”素池换了语气,循循善诱。

    “自然不可。”这个问题易牙不假思索。

    “即使无用之物,有何不可?”素池终于露出了微笑。

    易牙是聪明人,谢彧也是,所以话说到这列易牙的使命就算是清晰了。

    易牙离开之后,谢彧的账簿却再看不下去,易牙的意思他明白:栏杆之于画桥,就好像易牙谢彧之于素池,风平浪静的时候自然一切安好,但关键时候以备不时之需。谢彧教了素池五六年,知她心思颇深、胸有沟壑,却不知道她已经不安分到了如此境地,到底是什么给了她这样的危机感?

第四十一章 知己知彼() 
就这样一路赶路,白天行路,晚上便找客栈休息,素池几乎瘦了一大圈,原本的婴儿肥退的干干净净,更显得下巴尖尖。素池今日难得一觉睡到了天亮,初冬的天已经亮的越来越晚,所以当醒来看到天亮的时候素池有一瞬间觉得有点懵。

    司扶听到声音打水进来,素池见她便问:“今儿个怎么没有唤我起床,是下雨走不了么?”素池自幼在金陵生活,金陵一向朔风狂急,冬日更是大雪漫天,可是这几日越接近边陲越是多雨,素池前世生活在南京,最爱南方小城的烟雨蒙蒙。

    司扶侍候素池,先把帘子挂起来,然后给她毛巾醒醒脸:“公子说不必喊姑娘了,让您好好歇着,说是国公今日有事要办。公子说,您若是累了就好好睡上一天,若是想在城里逛逛,就让女婢去唤他过来一起。再往前走就是峰谷了,峰谷这处有些邪气,而且峰山是必经之路,周围又荒无人烟,索性在这里歇上两日,也换换补给,免得到了山里什么都没有。”素池这次出来将未鸣放在了金陵,素渊问起素池只说她不过替母亲回个老家,带着未鸣也没什么用,所以素岑不仅沦为她的马夫,有时还兼任她的侍卫。

    素池生下来便体弱,后来一直娇养着,换了几个太医都没法子,后来有个名医说是月子里受了寒气,吃了一年多才好些,这几年大家都没人记着这茬了。可是最近可能旅途劳顿,身子有些吃不消,素岑只好把行路的速度慢下来,本来还担心被驸马的队伍拉得太远,素渊却说驸马一直走得大路,反倒比一直抄近道的他们要慢些。因为一路上走得太匆忙了,连素池的生日都估计要错过在路上了,为了补偿她,素岑想带她在集市上转转。

    果然小半个时辰不到,素池已经下了客栈的小楼,素岑正抱剑环胸等在门口,看着素池走近,笑意吟吟:“不先吃过早饭?”

    “既然来着他乡,自然要到当地尝尝最地道的小吃,客栈大多是为了外地人歇歇脚,饮食也大多迎合外地人口味。”

    素岑一点不诧异她这么说,要不然他不会站在门口等她,所以他拿出一个物什递给素池看,挑挑眉:“既然要入乡随俗,不如做得全套些?

    素池还在细细端详,素岑已经眼疾手快给她带上,竟然是一面白色的三角面纱从脸颊遮到脖颈,配上她一身素色衣裙倒是十分优雅,尤其是素池一双天生的远山黛眉更让素岑有吾家有女初长成之感。

    只可惜这是素岑作为直男的单方面感觉,素池在面纱下面撇撇嘴,两人就这么坐在一家茶舍里听人说书。这说书人看起来五十岁上下,灰色布衣,戴一顶帽子,有几分老学究的感觉,说的也不是什么新鲜故事。说的是一位年轻公子与一名民间女子在佛寺初相见,两人求了同一支姻缘签,后来被月老牵了红绳。两人互许终身,结果这公子竟然不是凡人而是微服出巡的皇帝,这女子也不是平民百姓而是权贵之女,两人阴差阳错分别之后互相私慕,后来真相大白,这女子一道圣旨被召入宫中懂,此后荣宠不衰。

    素池强忍着笑,素岑听到后面几乎把入口的清蒸香笋吐出来,听情景,听细节,这竟然是杜撰的当今陛下与贵妃素姜的故事。素池难得没见识了一回:“说这样的话也不会被杀头,还真是自由啊!”真是封建统治下难得的言论自由啊,素池对于这父母官也是由衷敬佩!

    素岑也吃不下去了,“这里的父母官都没什么实权,毕竟隔壁住了位皇子王孙!”这里距离峰山很近,临着三皇子宁琼臻的清河郡。

    “这好歹是个城,清河郡王不过是一郡之主,更何况还有当地的郡守在,说来也没什么实权,他的势力范围能波及到这里?”素池有些想不明白,据她所知,因为陛下的放逐这位清河王几乎已经被金陵城忘记他还是个皇子。

    素岑默默给她夹菜,用筷子给她把鱼刺剔除去,“虽然常言说在其位谋其政,但是一个人拥有多少权力除了取决于他的地位,更多的是取决于他的能力。再者,金陵那地方一道天雷劈下来都能砸出一条街的王孙贵族,真从族谱上论起来,恐怕大半个京城都是皇亲国戚。可是这边陲小城不同,毕竟是个皇子,万一哪天······总得给自己后面多想想,更遑论是一个有手腕又狠厉的皇子。”素岑把剔好的鱼肉放在素池碗里,才发现素池已经盯着他看很久了,有些不自在,“看我做什么,好好吃饭,得瘦成什么样!”

    “大哥,你了解得好多!”如果素池换上小女孩崇拜的目光,素岑定然十分受用,然而素池一脸“你有故事”的表情让素岑避无可避,所以素岑应付地回了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素岑说这话时表情极其无奈,看到素池竟然很认真在思考于是赶紧补了一句:“开玩笑的,怎么还认真了,先吃饭,吃完带你去做几件衣裳!”

    清河王府与靖国公府的过节越来越深,若非素渊和素岑现在无大碍,恐怕两方已经水火不容,但是素岑竟然说出了这样类似备战的话。

    素岑看素池一脸的不信有些无语,于是停下筷子,压下声音正色道:“我说的确实不是清河王,我说的是南齐,南齐式微,但是北宛却在壮大,经年之后必有一战。”

    素池喜欢吃鱼,但是金陵的鱼是稀罕东西,运过去许多都死了,难得品尝到。最让素池嘘唏的是自己不会剔鱼刺,她又不好意思让下人做这个,素岑一向极有绅士精神,像今天一样给她剔。所以美食在前,素池只负责吃。

    素岑发现素池对他的话不予理睬,直接挪过她的盘子:“现在相信了么?”

    素池不甘示弱把盘子挪回来,“信啊,每一句都信,你解释什么?”

    素岑几乎把手里的小碗捏碎,你那是相信的表情么?所以你在逗我?

    这是我妹妹,这是我妹妹,这是我妹妹······素池在心里默念,觉得自己的情绪好像稳定了一些。

第四十二章 障眼法() 
金陵,豫王府。

    与素池兄妹所在的边陲不同,金陵城里已经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初雪。一夜北风过境,一片白雪皑皑,簌簌的雪花落下来,街上少有人走动。

    与外面的严寒不同,豫王府的书房里炭火十足,烤的整间屋子暖烘烘的。此时书房里坐了四个人,书桌前坐着的豫王宁琮臻、豫王府长史林毕、在上次春闱试题泄露一案中力谏豫王通过攻击谢家打击太子党的祭酒大人曲之辛,还有来送茶点却被豫王留下的豫王妃素姚。

    自从春闱案过后,曲之辛就彻底成了豫王府的座上宾,此时开口说话的仍然是坐在豫王左手边的曲之辛:“陛下刚刚处理了一宗廷尉府报上来的贪牍案,涉案官员不少,陛下只留下了名册。除了两个大夫,只让其他底下人把银子吐出来,倒是十分宽宏。东宫那边,太子殿下近来一直十分勤政,除了常常例行去皇后那里请安之外,只是来往东宫和陛下的崇明殿之间。”

    曲之辛话音未落,坐在左手边第二位的长史林毕已经开了口,“曲祭酒说的不错,如今谢家与东宫的关系却越走越近了。”林毕的言下之意再明白不过了,春闱之案之后,谢彧已经离开谢家,谢家越来越不被看好,但是谢家却并未因为谢彧出走的事情与太子产生嫌隙,恰恰相反谢家已经把太子这棵大树抱得更紧了。

    曲之辛听到这话,把手里的茶杯直接放在小几上,说话的语气却不容反驳:“倒也不是一无所获,至少再有要投效东宫的,也得思忖思忖能不能承受得起,不是每一家都像谢家一般对子孙刻薄至此。谢家不过算是一棵大树,金陵的门阀之家才是一整片林子。”

    豫王好像刚刚听出来曲之辛话里的不悦,这才出声:“这事多亏了祭酒一番筹谋,如今金陵形势复杂,本王想在金陵立足,还需要两位费心!”豫王是从军营里回来的,平日里这种话大多是豫王妃所说,只是今日素姚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长史林毕跟着豫王的时间久了,知道他一向不爱多说话的,此时既然发话定然是听不下去了,于是林毕十分识时务,躬身道:“王爷说的是。”

    曲之辛也浑不在意道,“自然是分内之事。”

    于是长史林毕便开口接着说正事,“清河王已经被陛下解禁一段日子了,但是因为嗓子还未痊愈始终闭门不出,只是清河王毕竟是个皇子,若是陛下召见,只怕是瞒不过去。”林毕的眼神在曲之辛身上转了转,最后落在豫王身上。

    豫王一向是听完才最后发言的,所以他只是看着曲之辛,示意曲之辛先说。

    曲之辛的右手大拇指在茶盖上摩挲,“这一点根本用不着担心,清河王眼下若是聪明自然该回清河,还能做个富贵闲王。若是留在金陵,恐怕性命难保,当初有多少人把舒家送上了断头台,而今就有多少人想斩草除根将他也做个干净。也就是那位女统领最聪明,早早在陛下面前揭发舒云净整日待在皇宫里,要不然什么时候莫名其妙地就死在外面了。”

    豫王这才开口,“论本事,我这个三弟也不输给太子,只是生错了娘胎。父皇疼爱太子天下皆知,更何况太子有绶带、持太子金印,又早早占了人心,而我等武夫在战场上拼命厮杀,回来还要被那些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文人笑话,简直滑天下之大稽!”豫王说到此处,已经站起身来:“若是战场上兵刃相见,本王宁死也不会让燕人拿走我北宛一寸土地;可是这些人呢,整日忙于内斗、门阀之争,哪里对得起洒血边疆的将士!昌平关一役死伤数万,最后朝廷连补给都运不过去,战士们吃什么、穿什么,没有人在意。可是这些国之栋梁又是在做什么呢,雕梁画柱、大鱼大肉,可谓是贫富两重天!太子身边的几个老师都是当世大儒,支持者也不乏门阀家长,若是有朝一日太子登基,我北宛必将变成今日的南齐,门阀世家把持朝政,经书子集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