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庶能生巧 >

第286章

庶能生巧-第286章

小说: 庶能生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子厚出了门,吩咐了几句。不一会儿,四个大汉进来,立于赵栩和张子厚身侧护卫,又有四个大汉将高似请了进来。

    高似恭谨地拱手道:“殿下。张大人。”

    张子厚站起身,客气地拱手笑道:“拿下。”复又淡然坐定。

    赵栩也不免一惊。张子厚行事,果然出人意料狠绝毒辣。

    屋内寒光四起,前后两片刀网毫无预兆地将高似卷入其内。

    不过几个瞬间,叮当声不绝,八个大汉手持断刃退到了张子厚和赵栩身前,倒也不见慌乱,却都改成双手握在刀柄上,横刀于侧身前方。

    赵栩大笑着站起身,拍起手来:“不射之射!小李广名不虚传!这下张大人可服气了?”

    张子厚起身喝退那八个大汉,恭谨地拿起桌上玉玦献给赵栩:“殿下所言非虚,季甫愿赌服输,服气得很。”他转头不悦地沉下脸:“你们几个太过胡来!让你们试一试我大赵第一神箭手的身手,怎么下这样的狠手?!呀,高兄受伤了,这山上没有医官,不如赶紧下山医治?”

    高似手臂上三道刀伤,前襟也裂开两处,手上却稳稳地拿着一双木箸。方才就是他从外面带来的这一双木箸,击断了八柄朴刀。

    高似几步走到了张子厚前面,将木箸轻轻搁在桌上,转头看向张子厚,抿唇默然不语,身上的伤口这时才慢慢渗出血来。他身形高大魁梧,目光如电,似狼似虎,如山岳般压迫,令人窒息。

    张子厚却依然笑眯眯地和他对视,毫无怯意。

    赵栩好奇地伸手轻轻去拿那双木箸,刚一拿起来,木箸已断裂成数段,散落在桌上,地上,转瞬成为粉屑。赵栩轻轻一捏手中的断箸,一手的木粉,他叹气道:“高似——”

    高似退后了一步,躬身道:“殿下,小人在。”

    赵栩走到高似身前,凝视着他:“你有这等身手,何不随我南下剿灭房十三?我保荐你回军中如何?”

    高似低下头:“多谢殿下好意!小人当年身陷冤狱,苏相于小人,有活命之恩——”

    他的话骤然停住,默默看着正对着自己心口的利剑,这样的白天,剑尖依旧闪烁着寒芒,他感觉到胸口皮肤被剑气激出的细微疙瘩,一片冰凉,全身毛孔紧缩起来。

    赵栩的出手竟然快到这般地步!高似心中苦笑一声。

    张子厚大喜,霍地站起身来。

    赵栩却已经收剑入鞘,淡然道:“你对张大人戒备森严,对我却毫无防备?”

    高似胸口剧烈起伏了几下,想说什么,却还是垂首站立,没有言语。

    张子厚叹息一声,欲言又止,无可奈何。

    “高似,你护我桃源社兄弟姐妹一程,今日我也保你安然下山。咱们日后互不相欠了。”赵栩回身拿起玉玦,仔细看了看,收于怀中。

    高似单膝下跪,对赵栩行礼道:“小人就此拜别燕王殿下!还请殿下一路多保重。”他顿了顿,看向赵栩的左臂:“殿下左臂伤口需千万留意,日后才有机会和小人切磋。”

    赵栩点点头笑道:“好,我可不会手下留情。”

    高似眼光掠过张子厚,露出一个难得的笑容:“张大人,后会有期!”

    张子厚面无表情,莫名地觉得高似笑得十分诡异。

    山脚下,被方绍朴包扎好伤口的高似,换了一身短打,披了凉衫,戴了竹笠,马侧的长弓引得赵栩多看了几眼。

    高似拱了拱手:“多谢殿下不杀之恩!”

    赵栩哈哈一笑:“我心里有数,最多只能伤到你而已。你多保重!”

    高似看着意气飞扬的他被一众随从簇拥着打马而去,他身上的玄色披风迎风鼓起,更显得英姿勃发。

    山路两边的树叶,深深浅浅的红橙金黄,宛如一条锦绣彩带。秋风起,不少叶子被少年的绝世容颜所惊,断了和树枝最后的一丝牵连,飞落下来,想扑入他怀中,却最终飘无定向,落在马蹄下,新的旧的,有的被踏出脆响,有的悄无声息。

    高似眼眶微红,摸了摸长弓,忽地扬声长啸起来,挥鞭策马,再不停留,一路向北。

    赵栩放慢了马速,侧耳聆听,山下的啸声并无怨愤,也无不甘,只有无尽的傲然。是,高似的身手,足以笑傲天下。

    啸声渐低,宛如那夜汴河东水门的一曲楚汉完毕,透出了悲怆和苍凉,更有无限惆怅。

    ***

    临近重阳节,因玉郎谋逆案、蔡佑贪腐案牵涉到的文武官员已近四十多人。幸亏在吏部挂名翘首以盼等着职位空缺的官员不下两百人。中书门下尚书省各部都忙得团团转。

    过了重阳节,前线传来喜报,永兴军承宣使孟在会合青涧城种家军,在原州大败西夏军,降服西夏大将韦名山,收服他旗下兵士一万人,正往渭州驰援。官家大喜,下诏表彰。

    九月底的汴京霜重秋寒,菊花待谢。孟府众人和陈太初母子再次相约去苏家探望苏昕的时候,百家巷苏府门上的白纸和白幡已经撤了。苏昉亲自在角门迎了众人入内。

    到了二门,王璎、史氏和魏氏、杜氏三妯娌相互见了礼。九娘看着史氏穿着素净,两鬓已有白发,行完礼就默默跟在她后头。

    王璎见程氏竟没给自己行礼,全然没把自己这个首相夫人兼表嫂放在眼里,心底越发恼怒,只是人多也不便说破。倒是吕氏上前笑着问她何时又要晋升品级,她就笑着谦让了一番。

    苏府正院里,万龄菊、金铃菊堆成的菊山正盛放着,侍女们也都身着素服。

    苏老夫人穿了深紫色联珠纹锦的褙子,在正屋罗汉榻上和魏氏程氏几个说着家常。

    程氏这次特地将十一郎带上了,见他言行举止十分得体,很是高兴。苏老夫人早听程氏说了要将孟羽记为嫡子,看他半大不小还有些胖乎乎,说话却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忍不住牵着他的手问了好一会儿话。

    苏昕的两个哥哥得知妹妹受伤,也都从书院赶回了汴京,正好留在家中,准备参加明年二月的礼部试,当下由苏昉介绍和几个表兄弟表姐妹相识。

    苏老夫人看着一屋子的人,想起孙女,落下泪来,握了九娘的手叹道:“你和阿昕素日是最要好的,有空常来陪陪她才好。”

    众人拜见过苏老夫人,史氏带着魏氏、程氏和孩子们去苏昕的院子,杜氏和吕氏和王璎留着陪苏老夫人说话。

    百家巷苏府本就不大,从正院走到苏昕院子里,不过短短半盏茶的时候。一路穿行来,秋意浓浓,枫叶红,菊花黄,有两株高大的银杏被日头晒得足,最上面的叶子已经转了微微的金黄。

    陈太初记得,上回月中来探望的时候,那银杏叶还是全绿的。那次娘亲陪他送了些御药的外敷药来,他在屏风外头问候了几句。苏昕笑着答了,又问了问赵栩和赵浅予可好,再无他话。后来史氏亲自送他们出二门,千感万谢,又让人送了好几坛菊酒和不少咸味的百事糕。没想到这次来,那叶子都黄了。

    侍女们打起帘子,众人鱼贯进了苏昕的屋子。郎君们在外间坐了。娘子们进了里屋。

    苏昕正躺在床上,让女使给她读时下最新的话本,听到外面的人声就高兴起来,扬声问:“是阿妧来了吗?”

    六娘和九娘绕过屏风,到了她床前,看到她的女使正将话本收起来。

    “好啊,趁我们不在,你又偷偷看什么好东西?”九娘笑着抢过女使手里的话本。却是一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讲那高僧玄奘与白衣秀才猴行者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到达天竺取经的故事。九娘不由得心里一个咯噔,看看苏昕。苏昕却神色自若,微笑着答:“玄奘取经的故事,瞎看看的而已。”

    程氏轻轻拍了九娘一巴掌:“你苏姐姐最乖不过的,这个话本好,常来我们家的那位法瑞师傅都看呢。哪像你和阿姗什么乱七八糟的都看!”

    魏氏坐到床边细细打量苏昕,见她面色比上次好了许多,笑容清亮,精神不错,心里也为她高兴。拉过她的手细细问了问伤势恢复的情况。

    等她们都坐定了,侍女们奉上茶来。外面苏昕的大哥苏时就带着人进屋,一一轮番在屏风外头问候她。

    孟彦弼问候完了又笑着喊:“妹妹,你快些好起来,趁着赵六不在,咱们桃源社要多吃点好的,多喝些酒,将他的份子钱早日花了才是!”

    苏昕却朗声道:“不要紧,六郎一贯是个大方的,也是个有钱的。倒是二哥你放心,误不了参加你的亲事!我可是早就备好礼了,响当当的铜钱一整箱呢!”

    孟彦弼一怔,听到里面三个小娘子笑成了一团。他这才明白过来,叫道:“哎?我是这么小气这么穷酸的人吗?”

    “你就是!”里面三个妹妹笑着高声喊道。

    稍后,陈太初温声问候了苏昕,苏昕笑着谢过了,又谢了他带来的御药。

264 第二百六十四章() 
防盗勿买

    马车穿过整个汴京; 从西往东; 经过州桥夜市的时候; 九娘忽然掀开车帘。

    “六哥?”

    赵栩低下身子:“饿了?”

    “我想吃鹿家的鳝鱼包子。”九娘轻声道。

    赵栩想了想; 让人将马车拐入炭张家停好; 扶了九娘下来:“就在对面; 咱们走过去吃; 我也饿了。”

    州桥夜市; 熙熙攘攘的人群; 笑闹不断。

    九娘坐在鹿家包子铺里面,很快面前已空了一笼。

    她一口一口地吃着,大口大口地吃着。右手拿着最后一口包子的时候; 左手就已经伸出去拿下一个。

    赵栩吃了一个就觉得过于油腻了些; 勉强喝了两碗茶。看着九娘却已经吃了三个了还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他默默推过去一碗热茶汤。

    她好像在看着他,却并没有看着他。她什么也没有看。门外的热闹,铺子里的热气腾腾和说笑声,似乎都离她千里之遥。那双灵动的大眼有些呆滞,慢慢地腾起了雾气; 雾又慢慢积成了水。

    大颗大颗的眼泪终于滚落下来,落在包子馅里; 落在她手上。她呜咽着大口大口地吞下去。一直到再也吃不下去; 眼泪鼻涕滚滚; 鼻头红彤彤,腮帮子还鼓着,仍然拼命努力地咀嚼着。

    三十多位长房的旧仆; 当年被她狠心留在青神。她不是不想带他们走,她只是想让他们留在故土安享天年,想请他们替她守护爹娘的坟茔。却不想今日竟全部无辜殒命在汴京。为了阿昉,为了她们。

    这世始终拿她当妹妹一样看待的阿昕,会在汴京小娘子们面前维护她的阿昕,会为了四娘拳打脚踢程之才的阿昕,风光霁月如菊似梅的阿昕,永远笑嘻嘻的阿昕,心有陈太初却无半丝杂质的阿昕,此刻生死未卜。

    再多的难过,吃下去就好了。

    这是她今世头一回吃鹿家鳝鱼包子。这是爹爹少年时候来汴京最爱吃的点心,尤其爱包子里流淌出的油汤,鲜美异常。爹爹是用鳝鱼包子把娘亲骗到手的,曾经对她说过好多遍,逗得她笑个不停,口水直流。可青神的鳝鱼包子,总是带着鱼腥味。前世有一段时间,有那么几个时候,她会让人买上两笼回百家巷。深夜里她在厨下,自己蒸熟了,一口一口,大口大口。包子里会流淌出滚热的油汤,会想起爹娘的笑容,会盖住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