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庶能生巧 >

第359章

庶能生巧-第359章

小说: 庶能生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不是吗?”一人匆匆跨入大殿,语带讽刺。

    苏瞻头也不回就知道是张子厚来了。

    他倒是急,不叫也到,估计下了朝后阁议政尚未完毕便赶了过来。张子厚这般待她,也不怕官家不虞,还腆着脸自称季甫,四十岁的男子沉迷起美色来才是无药可救。苏瞻唇角浮起讥讽的笑意。

    “张相公看来不是陛下的宰相,而是皇后的宰相啊。”苏瞻看着九娘,不知怎么心底一股燥动越来越甚,挟裹着无名火,烧入脑中。

    “父亲慎言——!”苏昉大步跨入殿内,眉头紧皱,拱手行礼。他和九娘约在旧地,原本要一起劝苏瞻不要再插手张蕊珠一事,和张子厚前后脚抵达,却不想听到苏瞻说出这样的话,寒心之极。

    苏瞻见到苏昉,抬了抬手:“原来你也要来。何不早跟爹爹说?”

    他随即明白了九娘为何会在这里等着自己,唇边笑意凝固,越发恼怒。她的手伸得真长,还未入宫,后廷、朝堂、宗室,均在其掌握之中,迷倒年轻的皇帝和张子厚不算,还要把陈太初和阿昉也拢在手中,昔日吕后武后之流,不过如此。他神情冷淡,目光锋利,从他们三人身上转了一圈。

    不等苏昉开口,张子厚便笑道:“官家和圣人原本就夫妻一体,季甫敬重皇后,陛下只会高兴。倒是苏师兄,你一直以来只想做你自己的宰相,难怪坐不稳相位。”

346 第三百四十六章() 
第三百四十六章

    听了张子厚之言,苏瞻反笑起来:“我苏和重的功过是非; 自有后人评判。35xs你的私心; 却也该收敛一二。陛下问你我何罪之有; 你是不是要答莫须有三个字?”

    张子厚笑得人畜无害:“多谢苏师兄教我,莫须有三个字甚妙。不过苏师兄一贯自诩为君子。君子怀德; 小人怀土。师兄为何贪恋汴京; 不肯前去儋州?那未开化的南蛮正需要师兄前往安抚,平定南疆,利在千秋,日后盖棺论定; 才是一件大功劳。我一片苦心师兄竟不领情; 可惜可叹。”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我无罪无失; 为何平白要流放三千里而令兄弟子侄蒙羞?不过还要多谢你了,若不是你这般睚眦必报咄咄逼人,诸位臣工也不会愤然弹劾你。”苏瞻冷眼看着九娘:“一手岂可遮天?”

    两人针锋相对,倒有昔日朝堂上你来我往之势。九娘在一旁将张蕊珠的意图说给了苏昉听,听到苏瞻意指自己,便停了下来; 转头和苏瞻对视着,神色平静。

    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个男人在自己心底再也不会牵动一丝一毫的悲喜了?甚至他在自己心底连一丝一毫的地位也没有了。他再怎么语带机锋; 她也不在意。前世她是他的妻子; 他并未真心喜欢过她; 这世她做了他的表外甥女,他依旧看她不顺眼。其实,比他强的女子,他都不会喜欢。王玞最大的错,便是帮他,越帮他,。

    苏昉上前一步:“爹爹,张氏处处伪装,临你字样,伪造书信,帮助赵棣逃出汴京,连祖母都失望之极,爹爹何需亲涉险地去保她性命?还请爹爹三思。”

    苏瞻看着苏昉,久久不语,张蕊珠所作所为,他怎会不失望不心痛不愤怒。只是想到三姐,心有不忍。

    “阿昉——”

    苏瞻叹了一口气,心中郁燥越发揉成了一团:“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她做错事,是因为无人好生教导才走歪了。但你看高似欺骗爹爹和你娘亲许多年,狼子野心,破秦州,杀人无数,将陈家逼上死路。一朝悔悟,陛下竟收留他在身边,用之不疑。他死后,陛下又殓其尸首,将他灵柩寄于开宝寺,宫中每年都会有人来祭奠他。我们今日会来看他,都因一个仁字。如今蕊珠幡然醒悟迷途知返,愿将功折罪,我们是她这世间唯一的亲人,又怎忍心漠视不理?天下间,孰能无错?何况她还有孕在身,胎儿尚未出世,又有何罪?同样是走错路的人,为何你们厚此薄彼?宽待外人,却不肯放血亲一条生路?”

    苏昉胸口起伏不定,却无言以对。被他说来,不帮张蕊珠倒成了他们的不是。

    九娘移步上前,轻轻拍了拍了苏昉的手臂,对苏瞻柔声道:“表舅所言极是,只要张氏盗出虎符,开城归降,赵棣日后被软禁于宗正寺,她亦能与之偕老,安然生下孩子,。她们虽不再是赵氏宗室,却也能平安度日。可她为何要弑夫求荣呢?因为赵棣活着,她和她的孩子便只能做一辈子被软禁的庶民。而赵棣死了,她却因为救表舅你于水火之中,能大归于苏家,甚至还有机会改嫁富贵人家。她和高似不同,和兆王不同——”

    “高似的生和死,对和错,从未顾念过他自身。他自尽赎罪,因他对元初大哥,对秦州军民,对昔日同袍,甚至对表舅你和表舅母,对六哥,皆心怀愧疚,他早有一死以谢天下之决心。他的死,令人扼腕。兆王之死,为替赵元永留一线生机。”九娘语气黯然:“即便是阮玉郎这样狠毒的人,临终还会为赵元永着想,宁可他恨自己也不要他牵挂自己,不让他也走上那条不归的复仇路。可张蕊珠,却要杀了最亲近的人,为的是日后她自己过得更好。她既蠢,也坏。”

    苏瞻冷哼一声:“我说一句,你便有十句来答,真正好辩才。她是难产下地的,难免不聪明。但人性本善,她身为女子慌不择路,只能求救于苏家,也是人之常情。再说这些不过是你妄加推测的而已,她若有你这般有远见,何至于为情所困沦落至此?”

    想到两个外甥女,都嫁给了皇子,命运却如此不公。眼前少女从孟家庶出三房的庶出女儿,成为一国之后,获得皇帝盛宠,太后信任,朝臣拥戴,心机手段之厉害,毋庸置疑。

    苏瞻胸口堵着的邪火终于忍不住发作出来:“你年幼之时便知道讨好几个表哥,和陈家议亲时也不忘和陛下亲厚,借着阿昕身死,弃陈家就皇家。这等狠又准的手段,蕊珠若能学到你三分,也不至于有今天。”

    苏昉目瞪口呆之余不敢相信父亲会说出这种话来,嘶声喊了一句:“爹爹你——?!”

    苏瞻立刻惊觉自己失态,冷哼了一声闭口不言。

    九娘深深地看着苏瞻,汴京苏郎,谪仙般的人,温润如玉,君子风范,她重生后甚至还将他当成一个多情误她的君子看待,前几日还劝说张子厚莫要再为难他。他为百姓做过的一桩桩事,她都还记得。可如今突然在他身上看到了四娘的影子,他的过往一切好的那些,如泥塑一般裂了开来。

    他何止比不上六郎?便是阮玉郎,他也望尘莫及。这般的心胸,藏了多年,其实细微之处何尝没有显露出来?前世他曾经随口问过她和张子厚在书院可亲近,曾经问过她在家里都看些什么书,曾经问过父亲的札记手书都写些什么。曾经因为阿昉进学读书写字争执过多次。只是王玞眼盲心瞎,一头扎在男女情爱之中,竟看不到他这种阴暗的心思。

    九娘轻笑了两声,她虽然吃惊,虽然顿悟,却一点也不生气也不难过。唯一可惜的是阿昉,但也好,阿昉也能彻底看清他端方正直的面孔下究竟是怎样的心思,即不能亲近,不如彻底远离。向太后所提阿昉尚主一事,倒再也无需顾忌他了。

    “言已至此,多说无益。”九娘福了一福:“人再有心机和手段,也装不了一辈子。表舅保重。”

    她转向苏昉:“阿昉表哥,还请随我入宫一趟,娘娘有事宣你去慈宁殿说话。”

    苏昉深深吸了口气,犹豫了片刻,微微躬身对苏瞻行了一礼,跟着九娘出了大殿。

    香早已成灰,香味犹在,大殿中恢复了平静。苏瞻心里空荡荡的,他怎么会说出那种话来,大失分寸,但懊恼已晚。阿昉的眼神——

    苏瞻闭上眼,深呼吸了几下,再睁开眼,张子厚的脸近在咫尺。

    他骤然退开两步,皱起了眉。

    张子厚却忽然捧腹大笑了起来。

    苏瞻抿唇不语,正要拂袖而去。张子厚却笑道:“我才是个傻子,你怎么配和我为敌?阿玞她也错了许多年,你哪里是爱那种娇柔和顺的女子?你只是爱蠢人而已。阿玞那么聪慧的女子,你嘴上说深爱她,其实一直顾忌她嫉妒她。她显得你无能了是么?”

    张子厚大笑着出了门,眼角却沁出了泪。他为何要拦苏瞻去洛阳,为何竟想要告诉他孟妧就是王玞?苏瞻根本不配知道,他就该去和那蠢又坏的张蕊珠死在一起才是。他早该从九娘的身边消失。

347 第三百四十七章() 
第三百四十七章

    赵栩驳回了二府关于苏瞻外放儋州的上书; 又将苏瞻自请往洛阳劝降的上表也留中不发。闪舞。此举自然引来汴京朝臣们的暗中揣测。

    他的意图九娘十分清楚。如今暗中忠于太皇太后的那些重臣因阮玉郎悉数被拔起,但为官者从来多是墙头草; 擅长察言观色心存投机。赵栩若要一扫朝堂陋习,便正好借此机会看看哪些人心思放在结党营私上头。

    果不其然,有些爱钻营的官员认为苏瞻东山再起之日不远了,这朝堂上总不能任由张子厚独大,偏偏苏瞩虽然升了户部尚书; 却是个新旧党都不亲近的人。赵昪虽然有些根基; 和张子厚却无法对抗。一时间往百家巷走动的人又多了起来。

    御史台的御史对张子厚的弹劾一石激起千层浪; 二府几位相公商议着直接驳斥下去; 却被张子厚拦了下来,直接送往了洛阳城外的皇帝大帐。

    赵栩的朱批第二日由急脚递送至京中。早朝上给众臣传阅:“季甫天生一公器; 吾欲私用。”

    皇帝给予张子厚的褒奖实在不轻。“世上无此才,天生一公器。”虽然是指张子厚的才能; 但无疑是驳回了“公器私用气量狭窄”这些罪名,更显示了皇帝对他的厚爱。

    张子厚倒也不客气; 朝西京方向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后,对那两位御史也未作刁难; 倒令殿上的百官想不太通了。睚眦必报不择手段阴险狡诈的张相公改了性子; 比起以往反而好像更可怕了。

    十月初,皇帝西征大军仍然毫无动静; 京中各部急着准备先帝启菆; 跟着十一月就要灵驾发引。正忙得不可开交时; 枢密院收到了陈元初派人送来的契丹军情; 眼看大名府围城之困将解,朝堂上下都松了一口气。

    大名府被围城两个多月,虽有京城一路派人新建粮道运送米粮,总有女真契丹骑兵前往骚扰攻堡,。守城将士五万人,北方退至大名府的难民倒有十多万人。自从鹤壁粮道被截断后,军士一日只得两餐稀粥,大名府城中连野菜都被百姓一扫而空。

    陈元初协同契丹皇太孙耶律延熹,联合了室韦各部,激战半个月后攻入上京,刚篡位不久的契丹新帝耶律保乱战中被杀。耶律延熹在萧孝忠的支持下即位称帝,册萧芳宸为皇后。留在赵国境内的契丹大军顿时没了方向,是宣布效忠耶律延熹还是造反为耶律保报仇,众将犹豫不决。耶律延熹传旨,召回侵赵大军,既往不咎,同时整顿人马,南下进攻中京。

    耶律延熹的旨意才出了上京。河北地界已翻天覆地。

    陈太初接赵栩密令,率领两万陈家军铁骑,神不知鬼不觉地从阳谷进入大名府地界,会合了从上京日夜兼程赶至的陈元初,三日便攻下馆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