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花魁称后+番外 作者:袖橘(起点2013-11-24完结) >

第121章

花魁称后+番外 作者:袖橘(起点2013-11-24完结)-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乌卿的嘲讽,莫迟充耳不闻。她对于李恪这边的情况,还不能放下心来。毕竟安市曾阻挠了李世民前进的步伐,使得他御驾亲征无功而返,如今换作李恪,不晓得能不能突破这种历史的宿命?她有些庆幸,庆幸自己没有顾虑重重的沉默下去,庆幸自己已经将绕开安市的提示传达给了李恪。谁知就这么巧,她才说出这事,就必须赶回长安?
  也许,这也是一种宿命。她能为他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毕竟接下来的战局,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历史能否改写,终究还要看他自己。历史的参考已经不复存在,她即使留下,也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了吧!
  想到这里,莫迟终究是轻轻点了点头:“我回去。”
  “你就是再想留下也……”还在滔滔不绝的乌卿顿时呆住:“……你刚刚说什么?”
  莫迟抬眼看了看乌卿。他完全没料到一直坚决要守着李恪的莫迟,居然突然有了这么大的转变,一时间也有些反应不过来,露出了十分好笑的呆滞神情。看到这只总喜欢高高在上的狐狸露出这幅呆样,莫迟忍不住莞尔。
  看到莫迟的笑容,乌卿这才尴尬的咳了一声,恢复平时那种高傲的模样。“现在就走么?”
  “等一等,我要和李恪说一声。对了,你可以用法术把我立刻送回长安,为什么不直接把我从长安带到高句丽?”
  “麻烦。”乌卿吐出的两个字差点让莫迟气结。看到莫迟憋屈的表情,他这才狡猾一笑:“你要跟着李恪,不亲自走过来怎么行呢?”
  听出乌卿故意强调的那个走字,想起一路上的辛苦,莫迟也懒得再为此事动气了。正说话间,李恪走进营帐,笑道:“你们又在争什么呢?”
  以前李恪只听莫迟忿忿不平的提过,说乌卿这只狐狸说话格外刻薄,他还觉夸张,后来发现乌卿对莫迟的态度的确是没有对自己时那样有礼貌,但也与平时对其他人的冷淡不同,对莫迟明显带有挑衅的味道。
  老实说,看乌卿与莫迟相处,李恪其实还很吃醋。毕竟莫迟对人平素多半疏离亲切,很少露出小刺猬般尖牙利齿的样子,只是面对乌卿时,虽然看得出莫迟对乌卿的不喜,却仍让人觉得有那么一丝的——亲密?
  若不是此时场合和时间不允许,而莫迟又是为了他冒着危险和辛苦跑到战场来,李恪觉得自己非要好好的和自家夫人闹个别扭不可。要知道,这只狐狸可是来无影去无踪的悄悄和莫迟打过许久交道了,一想到此处,他就忍不住从心里到牙根都发起酸来。不过发现莫迟一见到自己就登时把乌卿丢到脑后的样子,李恪的心情仍是艳阳高照。
  就在刚才,他根据莫迟的启发,召集众将开会,提议放弃攻打安市,绕道先夺其他小城,奇袭平壤。这个计划得到了在座众将的一致赞同,李绩更是自告奋勇要担任这一奇兵的主将。若是平壤城破,高句丽亡国,大唐大可以用高句丽兵来慢慢和这座不肯妥协的安市城耗下去,耗到对方妥协为止。
  高句丽降将高延寿、高惠真献计,不如放弃安市,先袭乌骨城。而李道宗则看中了另一座小城建安。如此唐军兵分两路,
  解决了两大难题,李恪心情正好,就算那一丝细微的醋意,也因为他一进门就得到了莫迟的注意而烟消云散。只是下一刻,莫迟的话却让他脸色一暗——
  “为德,我得回去了。”
  

一三五 深宫金枝含笑死
更新时间2013…10…8 0:33:56  字数:3140

 说来好笑,刚发现莫迟追随自己出征时,李恪还有几分恼火。毕竟他也是个男人,还是希望妻子能够好好守着家园等自己归来而非这样亲涉险境。若不是那时候看到莫迟为自己受了伤,他大约会对她的任性埋怨一番。但是一看到她为自己受的伤,流的血,他满腔埋怨都化作心痛,根本不舍得追究莫迟的胆大妄为。等莫迟留下了陪伴他多日,殷殷关怀,随后又给他献计献策之后,他更是觉得有妻子陪在身边委实不错,现在听说莫迟要回去,他反倒不舍起来。
  其实李恪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之所以一直以来都对莫迟异常放任,就连她偷偷跟到战场的任性行为也不忍责备,完全是因为莫迟对他的那种强烈得超过对世上任何一人的关心,正是他从小渴望却没有得到过的。而莫迟选择跟来,理由亦是如此。他们的成长过程都是寂寞和孤独的,唯有对方给予的爱才让他们得到了真正的温暖与安慰。所以在这对夫妻的眼中,早已把对方看得比世上任何一个人都来的重要,即使是他们相爱的结晶,与他们骨血相连的孩子们也无法与之比拟。
  不过听了莫迟叙说原委,李恪纵然再不舍,也还没糊涂到非要挽留莫迟不可,只是拍着胸脯对莫迟保证他一定会凯旋而归。而乌卿也别别扭扭的许诺,必定会保护李恪安然无恙的回到长安。
  依依惜别之后,乌卿设下法阵,将莫迟送回了长安吴王府莫迟的房间中。法阵之中,莫迟只觉睡了一觉,睁开眼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之中,看看窗外天色,正是旭日东升,千里之遥,竟不过只用一夜光景。
  “小姐,还好你这么快就回来了。”守候在房间里焦急不已的,正是贴身侍奉莫迟多年的瑶华,信香正是由她点燃的。
  莫迟不是一个喜欢对人倾诉的人,所以有些事她从没说过,但她做事也没隐瞒过瑶华。结果这反而让她们之间形成了主仆独有的默契,而瑶华也从普通的贴身婢女,渐渐成了莫迟最大的心腹。经过这些年跟在莫迟身边的历练,本就聪明伶俐的瑶华比之当初更多了几分沉稳大方。不过此时的她,眉眼之间却有些近年罕见的慌张匆忙。
  “发生了什么事?”莫迟为了能够离开王府随军征战,费尽心思动用她所有能动用的人手好一番布置,若不是特别重大的事情,相信瑶华不会点燃信香的。
  “小姐,昨夜宫里将世子他们送回府来,说是淑妃娘娘病了。”瑶华看到莫迟如此迅速的回来,总算松了口气。“幸好昨夜消息传来时宫门已经下钥,您也不能进宫探病,不然的话您不在府中的事情真有穿帮之虞。”
  淑妃病了?莫迟心下一沉。李恪出征前,曾叮嘱过她多多入宫同杨晏筠作伴。后来,她打算跟李恪一起前往高句丽,于是对外称病,把三个孩子送进宫避病气,一来可以表现出莫迟病重遮人耳目,二来孩子们也能陪伴杨晏筠,免得她宫中寂寞。
  谁知如今莫迟称病是假,杨晏筠却真的病倒了。
  杨晏筠虽然义无反顾的追随李世民一生,但终究没有得到丈夫的真心,加上又逢国亡家破的巨变,多年心思郁结,早已摧残了她的身体健康。今年李恪带兵出征高句丽,又恰逢四月是杨广的忌日,杨晏筠本就担心儿子安危,加上思念亡父想起旧事,辗转难眠,因而夜间受了风寒,勾起数病齐发,竟至一病不起。
  叶芝作为太医,又与李恪交好,自然十分用心,可他虽然深得其师医神孙思邈的真传,但杨晏筠如今病势汹汹,药石不灵,纵然合整个太医署之力会诊,也难挽救。听说这一消息的李世民,召回在岐州的李愔和嫁到兖州的兰陵公主,每天退朝后都到杨妃宫中探视。但就算如此,杨晏筠仍然一天一天的衰弱下去。
  杨晏筠病重,莫迟作为儿媳,亲自到她宫中侍奉以尽孝道。莫迟伤势虽然表面愈合,但身体失血过多却并未养好,气色难看是人人目睹,倒也正好配合了她之前装病在府中闭门不出的借口。
  看到莫迟自己气色不好却仍伺候在自己身边,又联想到她之前“卧病在床”的时机,杨晏筠心中反而泛起一丝柔软来。她只当莫迟也是因李恪出征忧思过度才至病倒,对这个不喜多年的儿媳妇,竟比之前这些年加起来还要更加和颜悦色。
  “莫迟,我如今方知你对恪儿是真心的,就如同我待陛下一般。”这日,杨晏筠在莫迟的服侍下喝了药,突然弱弱的吐出一句。
  莫迟一愣,想起李恪亦是神色温柔。“母亲……”
  看到莫迟的神情,杨晏筠脸色虽然惨白得不带一丝血色,但笑得却依然恬静柔美。“看到你这样,我就想起了我年轻的时候。陛下……就算我们之间本来有国仇,我也不曾恨过他,说到底,虽然最终是李家得了天下,可我父亲也并不是被李家人亲手所杀,是他自己不好,坏了朝政在先,宠信奸人在后。所以就算亡国,我仍奋不顾身,不顾怀安的反对,投奔了当时还是秦王的陛下。”
  莫迟第一次听说杨伯反对过杨晏筠嫁入李家,但旋即释然。忠于杨家的杨伯,当然不会愿意看着杨晏筠嫁给仇家。
  杨晏筠说了一阵,气息不匀,一阵喘息。莫迟在一旁看的心中难过,急忙劝道:“母亲别说了,先休息休息。”
  杨晏筠摇了摇头:“我现在不说,以后就再没力气啦!我知道陛下的心从来不在我身上,可是那时候我一个亡国公主,已经没有丝毫底气再去争,再去夺什么了。我总是迟了一步,就算生子,我也迟了一步。所以,我想让那个男人心中有我一席之地,就只能忍,不止我忍……连孩子们也……陪我一起忍……”
  莫迟听得心中恻然,杨晏筠提起往事时的神情分明也是个高傲之人,却心甘情愿成为“淑妃”。一个淑字,不知背后她牺牲了多少自我。可见她爱李世民的程度,真的已经是如痴如醉,几近癫狂。借着为杨晏筠端参汤的功夫,莫迟转过头轻轻用帕子抹了抹眼角,然后用勺子喂了杨妃两口参汤,杨妃才有余力继续说下去。
  “……我知道,恪儿的心是因你才改变的,起初,我是很怪你的。那时候我总是为难你,还给你下毒,想要拆散你和恪儿,你就是要怪我,也是应该的。”
  “没有,儿媳没有怪过母亲,儿媳知道母亲全是为了王爷。”当年杨晏筠想对莫迟下毒,莫迟不是没有恨过,怪过,怨过,但是如今的杨晏筠已经宛若风中之烛,看到这样的她,莫迟发现那些事情,早已在这些年里渐渐的淡去。她或许对李恪有忽视,有强人所难,有自作主张,但是她对李恪那份感情就算有所扭曲,也依然是母爱。
  “我如今想明白了。”杨晏筠拉着莫迟的手,神色中透出了一种释然和自信的光芒。“我有那么好的儿子,为什么要委屈他呢?莫迟,来,我告诉你一件事……”
  果然如杨妃所说,在那一日之后,她的精神愈发不济,已经陷入时昏时醒的弥留状态。偶尔睁开眼睛,还会有茫然失神般的情形发生。这种情况,就是不用太医诊断,众人也都能预感得到,杨淑妃只怕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尽管李世民将杨晏筠的子女们都叫到她的身边,但她能睁开眼睛看着他们,同他们说话的时间却屈指可数。仅有的几次意识清醒,也是竭尽全力的殷殷嘱托,明显是在交代遗言。这一两日里,李世民尽可能留在杨晏筠床边,叫她一睁眼便能看到自己。李世民能做到这一步,也叫莫迟心中唏嘘,杨晏筠忍的这一辈子,终究还是有所收获的。
  “只可惜恪儿不在……”昏睡中苏醒的杨晏筠环视了一眼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儿女孙辈们,最后将视线转到了李世民的脸上,眼神中露出喜色:“陛下,陛下……臣妾怕是不能再侍奉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