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花魁称后+番外 作者:袖橘(起点2013-11-24完结) >

第68章

花魁称后+番外 作者:袖橘(起点2013-11-24完结)-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万纪听得十分心惊。他作为长史,都督府中幕僚应是以他为首,既然李恪说出这话来,自然是有了把握,想不到自己总是暗恨李恪不务正业,李恪倒是比自己看得还要清楚。看到李恪的笑容,他心中更觉惭愧。却不知李恪之所以微笑,乃是想起低级幕僚在人前猖狂之事,还是莫迟特意告诉自己的,倒是并没有嘲讽的意思。“是老臣失职了。”权万纪惭愧道。“老师不必这样说。”李恪这次是真的苦笑道:“是本王把事情都推给老师,怎能责怪老师失职?老师若是失职,恪当真万死。”改换自称的李恪面对权万纪的态度愈发谦卑,更叫权万纪心情激荡不已。他听了这么半天,又陪在李恪身边多年,如何还不能知道李恪这番话,等同于宣布他这个纨绔王爷,将要改过自新?“安州情况若想修补,还需当地百姓中国士之力……只是恐怕需要些赏赐。”权万纪皱眉道:“王爷此言差矣,真正国士,怎肯为五斗米折腰?”“老师不要小看了五斗米的力量,这次回到安州,本王交给杨乘押运的车队,就是要带到安州的一些赏赐。”李恪眯起眼睛,神态和李世民颇为肖似。“一些不值一提的小小赏赐,用处却非同凡响。”

七十四 得卿邀入莲幕中
更新时间2013…7…9 23:40:36  字数:3768

 权万纪对于李恪的话并不怎么赞同。他本来对李恪能重新振作颇为兴奋,希望辅佐李恪在安州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也重新燃烧起来。但是听李恪说到赏赐,还是不免皱眉。“王爷若想在安州做出一番事业,只靠这些身外之物,恐怕靠不住,还是以德才服人,才能得到天下有才之士心所往之。请恕老臣直言,在这一点上,魏王泰可说远在王爷之上。魏王府中国士众多,也非只是赏赐能聚集得起来的。”
  权万纪所说的魏王泰就是李世民的四子李泰,李泰的魏王府中设有得到圣旨特批的文学馆,招揽了相当一批天下闻名的有才之士,已经颇有规模,远不是李恪这种只府中只有“小猫三两只”的局面。
  听到权万纪提起李泰,李恪只是淡淡一笑,并不表态,心情却有些复杂。
  会死在下一任皇帝手中——从莫迟那儿听到这话之后,李恪从没觉得惊惧,更没有简单的把当今太子李承乾当作需要防备的假想敌。原因很简单,如果李承乾太子之位稳固,未来顺理成章当了皇帝,那么他根本没有任何理由除掉不会对他造成威胁的自己。相反,只有取得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人,才能如此痛下狠手。在诸多兄弟之中,最让李恪警惕的人,就是这个李泰。
  李泰是长孙皇后的次子,年纪只比李恪小半岁,但两人待遇和受宠程度可谓天差地别。李泰从小就非常擅长讨人喜欢,比起曾经数次外放之官的李恪,李泰迄今都因深得父亲的宠爱,一直留在长安不曾离开过,所获的封地和管辖的领地也是李恪的数倍。虽然在李世民眼中,李泰是绝对的宠儿,但是在众兄弟之中,李泰的人缘很不好,远不如善于与人相交的李恪,就连李承乾都不喜欢这个总是在父母面前争宠的亲弟弟。
  正因了解李泰的为人,所以权万纪认为李泰得到有才之士的心所往之是因为以德才服人,但李恪却觉得这并不是真正的理由。
  天下绝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目标多离不开名利二字,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天性。李泰经常收到李世民的赏赐,封地又多,家底比寻常皇子多得多,自然能提供给诸多幕僚门客极为丰厚的待遇,这是其一;而李世民对李泰的文学才华非常的欣赏,提供给他建立文学馆的资格,进了文学馆,就等于有机会进入皇帝的视线,扬名天下,届时入朝为官也不是不可能。如此名利双收的好事,天下人趋之若鹜也不奇怪。
  当然,李恪没有小看文学馆成员的意思,只是他总觉得,靠这些儒者著书立说大概还可以,但若谈到治国平天下,文学馆中的许多人或许并不适合。
  这些看法李恪自然不会拿出来对权万纪说,把天下的读书人都看做争名逐利之徒,这种已经隐隐有些后世厚黑学雏形的思维,放到精研儒学的权万纪面前,只怕会比上次李恪颓废的表现更让他愤怒。
  “恪自不会介意,老师也是在教导恪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李恪只用了这么一句最简单的话回答权万纪,没有阐明他的观点,更没解释他之前所说赏赐的真意。
  不过李恪这种不怕被人直言不足的态度,反而更让权万纪高兴。他有些兴奋的说道:“王爷能够如此,就不输给魏王了。其实,王爷府中之人,也不见得比魏王差了。只要王爷表现出今日的气魄,叫他们明白为王爷效力就能一展腹中才学,为民效力,相信其他人也会如老臣这般,对王爷尽心竭力,辅佐王爷成就一番绝世大业的。”
  权万纪的话,明显说中了李恪的心事,他点了点头,“恪记住了。”
  和李恪最初封王就在他身边辅佐的权万纪不同,令狐平、崔执和唐观都是去年才加入到安州都督府中成为幕僚的。权万纪和李恪都很清楚,令狐平、崔执和唐观三个人虽是世家庶出,也是因有才干才能被推荐到吴王幕下。可惜他们在过去的一年里,都没有认真过,对于公事,多半有些敷衍了事。不过那时李恪自己也无心政务,倒也不计较,今后却是不能任他们如此了。
  安抚好了权万纪,李恪决定先找个机会去见见令狐平。他现在非常迫切的需要更多人才帮助自己,而且不仅是为了今日能够治理安州这一地,还有着更远大的目标。所以他所用之人必须是真心实意的忠于自己,愿意帮自己做事的人,而不能是一些只会依附在吴王名下的乌合之众。
  就身份来说,令狐平、崔执和唐观是李恪眼下必须要成功收服的人才,假如连这点事都做不到,那什么目标远大的计划都是笑谈。这三人中,明显以令狐平为首,李恪也选择他作为突破口。
  “王爷?”看到李恪突然登门,令狐平吓了一跳。“快快请进。”
  “王爷!”崔执和唐观正在令狐平房里,也是一愣,赶快起身见礼,心里却有些惴惴。今天队伍早早在客栈打尖,他们就到令狐平房中议事。三人总是一同进退,日常聚在一起商议对策已经成了习惯,但私下拉帮结派毕竟是所有上位者的大忌,如今被李恪抓个正着,自然有些不安。而且他们讨论的话题,无非是继续跟着这个吴王有没有潜力,今后要不要辞去职务重新参加进士明经的科举之类,被李恪听到的话可是大大不妙。
  李恪看了三人一眼,已经猜出他们的心思,但却依然神态轻松的笑道:“这倒是省了本王一位一位的去见了,来,都坐下吧!”
  李恪这个王爷在场,房间中的主位自然让给了他,三人都略显拘谨的跪坐在下首位置,屏息静气的等着李恪开口。
  “这次本王急着返回安州,倒叫你们受了不少罪。”李恪语气平和,并无一丝上位者的倨傲,也没有追究三人聚在一起的事情。
  三人没想到李恪开口就是关切问候,一时间都有些不知如何应对。他们之前在李恪府中共事一年,接触的次数一只手数的过来,实在没见过这样的李恪。
  “我虽然出身皇家,但和你们其实出身相似,你们面对我时,又何必如此拘束?”看到三人仍然紧绷的样子,李恪似是叹息般说了一句。
  “王爷说哪里话。”唐观一笑,最先开口。他性情诙谐大胆,刚刚的一丝忐忑,在听到李恪说了这句话的同时,就已经抛到脑后,说起玩笑话来。“这几天下来,我这马术练得比过去精熟不少,说不定今后投笔从戎,也有希望呢!”
  “喔?”李恪笑眯眯的点了点头。“看来这次赶路,唐主簿收获不小,不知令狐司马和崔主簿有何心得?”
  崔执抿抿薄唇,“下官愚钝,领悟不多,骑马的技术也不如唐兄这般大有长进,倒不如王爷指点下官一二如何?”
  唐观聪明狷狂,令狐平冷静沉稳,但三人之中最为细心敏锐的人,却是崔执。他最擅长观察人的精神面貌,明显看出此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这个吴王,爽朗中透着亲切,和去年那位总是一脸心不在焉的纨绔王爷差别之大,几乎到了判若两人的程度,故而出言试探。
  “下官倒是不觉辛苦,只是好奇,王爷如此心急返回安州,所为何事?”令狐平谨慎的最后开口:“如今国泰民安,安州百官循规蹈矩,应无要事急等王爷回去处理。”
  比起唐观和崔执,令狐平的话就直接多了,他已经想到,既然李恪直接找上他的门,就绝不会被简单的两句玩笑话,或是几句试探糊弄过去。
  “唉,若非去年冬天我无意中闯下大祸,此时倒也不必急着回去。”李恪苦笑道:“我知道,虽然你们不说,但和老师一样,对我去年的不闻不问,是很有意见的。”
  “下官不敢!”三人一惊,齐齐起身跪倒。
  “快起来,我并无责备诸位之意。”李恪亲自出手搀起三人,“也是我没有提前对你们解释明白。那时候初到安州,你们也是刚到我手下为官,说来,也是我太过糊涂了。”
  “王爷何出此言?”唐观不由得问道,随即又笑着说道:“下官之前刚刚追随王爷,王爷信不过唐观也是平常。”
  “倒也不只是信不过你们。”出乎三人意料的是,李恪并不否认,而是坦白的承认了这点,继而道:“我去年一到安州就先去市井民间走了走,早发现安州的情况非常不好。虽然安州一带本算得上是富饶之乡,但之前为官者中贪婪无耻之徒为数不少,把好端端的安州闹得鸡飞狗跳。”
  李恪这话一出口,令狐平最先反应过来:“王爷发现了?”
  “是啊,只是有些事情,我也不好说出来。”李恪叹道:“我本想着最初对安州一地采无为而治,缓和之前的政令弊端,谁知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如此说来,权长史的做法,是王爷授意?”
  “那倒不是,我只是任老师施为罢了。我的这番想法,倒是从未提过。”李恪正色道:“不过如今我与诸位共事也有一年,诸位的人品才能我也已尽知。”
  说到此处,李恪略懊恼的咂嘴道。“我之前若能大胆些,早些与诸位说明,也不至于如今这么棘手,倒是我辜负你们一番豪情,白白蹉跎了岁月。”
  “王爷这话,下官实在不敢当。”
  “对啊,不敢当!”
  “王爷言重了!”
  李恪和令狐平的话听起来像是在打哑谜,但唐观和崔执却很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更理解了为何李恪之前不说的原因,除了对旁人信不过之外,多半还是碍着收了不少好处才离开安州的弟弟李恽。
  这安州都督府中有相当一部分低级官僚,是自安州都督府建府以来就一直在此任职的,之前皇子们年幼,不曾之官。后来的安州都督蒋王李恽,又放任不管,乐得收受好处,使得这些人勾结当地的地方官,猖狂无度。
  虽然后来权万纪蓄意整顿,但他虽然德行学问都是上等,但却并非那种心机深沉之辈,被这些人阳奉阴违的行为蒙在鼓里,治标却不治本。令狐平三人时间一长虽然看出问题,却因为李恪的表现,而不愿意蹚这浑水,不曾认真出力。所以安州的乱象,就这样被掩藏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