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138-儿科萃精 >

第9章

138-儿科萃精-第9章

小说: 138-儿科萃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成燥也。燥于外则皮肤皱折,燥于中则精血枯涸,燥于上则咽鼻焦干,燥于下则便尿闭结。经曰∶诸涩枯涸, 
干劲皱揭,皆属于燥。谓阳实阴虚,则风热胜于水湿而为燥也。究其实皆肺燥不润,则脾自枯,血自槁,精自竭, 
肠自涸,因肺燥而随之俱燥,理宜然也。稚年秋令感伤,又与成人不同,故列伤燥病。 

卷四伤燥门
伤燥潮热
属性:小儿伤燥潮热,日轻夜重,古法主天门冬膏。以生天门冬去心,捣绞取汁,滤去滓,砂锅熬成膏。每次开 
水调服一二匙。 
〔真按〕因燥潮热,是热不时而起,故谓之潮。但用生玉竹二钱,广桔梗八分,竹叶心八分,生甘草三分, 
水煎服,则燥可除。 

卷四伤燥门
伤燥发热
属性:小儿因秋令暴凉,外束躯骸,发热鼻干,烦躁不宁。古法主防风通圣散(如防风、川芎、当归、白芍等十八味)。 
〔真按〕前方断不可服,但用苏梗五分,桑叶钱半,前胡三分,忍冬藤一钱,浙贝母钱半,桔梗五分,杏 
仁钱半,鲜生地一钱,水煎服。 

卷四伤燥门
附例
属性:小儿因感受燥邪,咳嗽痰粘难吐,此因火烁肺金而然也。但 
用琼玉膏,每次开水调服一二匙,连服数次即愈。 
小儿伤燥皮肤折裂,爪甲干枯,搔之屑起血出,痛楚难堪,但用天麦二冬各钱半,生熟二地各一钱,栝蒌仁 
钱半,淡黄芩五分,水煎服。外以白蜜膏频擦之。 
小儿伤燥,大便闭结,日久不通者,但用玄明粉二钱,白蜜半两,开水冲服即通。 

卷四火热门
火热解
属性:人身有二火,一曰君火,犹人火也,二曰相火,犹龙火也。小儿平素有火,加以寒郁,而热成矣。若脏气素 
阴,则寒虽入而热不生。在初惟见无热恶寒,至夜方见热作。且有平素无热,因于火虚而热上浮,其症有似于热。 
又或中有食滞,上下气不通泄,而身时见热作,皆非真正纯热之谓。故治热须分表里阴阳,及有积热、伏热、热 
毒、假热之异也。火与热有连带关系,本草治火之药,多属治热之药,故以热并于火,但举热病而火在其中矣。 

卷四火热门
肝热
属性:小儿四肢满闷,便难转筋,多怒多惊,筋痿不能起床,按其肌肉之下至骨之上有热,寅卯间尤甚,此肝热也。 
古法主柴胡饮(如柴胡、黄芩、人参、当归、赤芍、大黄、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真按〕泻肝之热,但用石决明三钱,车前子一钱,淡竹叶钱半,生草梢三分,引用生白芍磨汁冲药服。 

卷四火热门
心热
属性:小儿心烦,掌中热,而腕微按其皮肤之下,肌肉之上,轻手 
乃得,重按之则全不热,日中为甚,此热在血脉,即心热也。古法主黄连泻心汤(如黄连一味)煎汤服。 
〔真按〕泻心之热,单用黄连,苦寒碍胃,但用麦冬去心一钱,淡竹叶一钱,生甘草梢三分,引用灯芯 
三十寸,煎服即退。 

卷四火热门
脾热
属性:小儿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无气以动,轻手扪之不热,重按至筋骨亦不热,不轻不重,在轻手重手之间, 
过夜尤甚,此热在肌肉,即脾热也。古法实热则主调胃承气汤(如大黄、芒硝、甘草三味),虚热则主补中益 
气汤(如人参、黄 、白术、升麻等十味)。 
〔真按〕泻脾之热,实者只用生黄芩一钱,生白芍一钱,生甘草梢五分;虚者只用鲜竹茹钱半,生白芍一 
钱,云茯苓钱半,白通草三分,为剂。 

卷四火热门
肺热
属性:小儿咳嗽,洒淅恶寒,热轻者,轻手按之乃得,重按全毛,日西尤甚,乃皮毛之热,即肺热也。古法主人参 
地骨皮散(如人参、地骨皮、柴胡、生地、黄 、知母、石膏、赤苓等味)。 
〔真按〕泻肺之热,但用粉葛花八分,淡黄芩一钱,炙甘草五分为剂。 

卷四火热门
肾热
属性:小儿骨蒸潮热,苏苏然如虫蚀其骨,不能起床,轻手按之不热,重按至骨,其热蒸手,如火如炙,此肾热也。 
古法主滋肾丸(如黄柏、知母、肉桂等味)。 
〔真按〕泻肾之热,但用熟地二钱,山萸肉、山药各一钱,丹皮、茯苓、泽泻各八分,加炙地骨皮钱半为剂。 

卷四火热门
附例
属性:小儿上焦有热,但用连翘壳一钱,薄荷五分,黄芩五分,生甘草梢三分为剂。 
小儿中焦有热,但用赤芍药钱半,薄荷尖三分,肥知母五分,炒泽泻一钱,云茯苓二钱,生甘草梢三分为引。 
小儿下焦有热,但用五苓散三钱,灯芯十茎为引,煎服即愈。 
小儿外热,无故而发,多因外感,其证喜人怀抱,畏冷不欲露出头面,面带惨色,不渴,清便自调,吮乳口 
不热,浑身拘急,此表热也。不可用柴葛荆防,发表太过,但用连翘壳钱半,淡竹叶一钱,天花粉五分,青蒿穗 
一钱,粉丹皮六分,生甘草五分,引用灯芯二十寸。 
小儿内热伤食,但用云茯苓钱半,山楂炭钱半,莱菔子钱半,建神曲一钱,广陈皮一钱,加炙地骨皮一钱为引。 
小儿内热停痞,但用炒白术钱半,炒扁豆一钱,云茯苓一钱,砂仁粉五分,小枳实钱半,焦建曲一钱,炒麦 
芽八分,山楂炭八分,广陈皮钱半,五谷虫八分,加炙鳖甲五分, 牡蛎五分为引。 
小儿内热伏燥,但用川贝母二钱,栝蒌仁钱半,黑山栀五分,淡黄芩五分,生甘草三分为剂。热甚加川连三 
分。痰多加腥星三分。 
小儿内热伏火,但用片黄芩钱半,生白芍钱半,生甘草八分,黑栀皮五分,牡丹皮八分为剂。 
小儿内热阴虚,但用生地黄二钱,北沙参二钱,炙鳖甲钱半,生白芍一钱,青蒿穗一钱,地骨皮钱半,牡丹 
皮八分,生甘草五分为剂。 
小儿内热阳虚,但用西洋参一钱,白茯苓钱半,生白术钱半,炙 
甘草五分,加大枣一枚为引。 

卷四感冒门
感冒风寒夹食
属性:小儿平日饮食无节,内伤停滞,外复为风寒所袭,症见发热憎寒,头痛恶食,嗳臭吐酸,便秘尿涩,腹热 
膨胀。热盛者,古法主双解通圣汤,双解之法(如麻黄、朴硝等十七味,引用生姜、葱白);无热者,古法主藿 
香正气汤,和解之法(如藿香、苏叶等十味,引用生姜、红枣);表邪即解之后,古法又主平胃散加山楂、神曲、 
麦芽以消导之。 
〔真按〕既系感冒,当然混身皆热,朝夕无间。若无热,则但谓之伤食,不得谓感冒又夹食。此症固宜双解, 
惟立方以感冒为主,夹食之药,只兼一二味足矣。方用薄荷尖一钱,紫苏叶八分,广陈皮钱半,焦建曲一钱,连 
翘壳八分,加生萝卜五片为引。 

卷四感冒门
感冒风寒夹热
属性:小儿脏腑素禀多热,今复为风寒所伤,风热相搏,则火邪愈盛。症见面赤唇焦,口鼻干燥,憎寒壮热,口渴 
饮冷,心神烦躁,谵语狂妄,二便秘涩,古法亦主双解通圣汤(方见前)。如服药后汗出便利,病虽少减,热犹 
不退,古法又主凉膈散合天水散,引用灯芯煎服。 
〔真按〕感冒夹热,先受风寒而起,须知风寒一变,即化为热,一切温药,在所必禁。但用净连翘钱半, 
淡竹叶钱半,霜桑叶钱半,枯黄芩五分,飞滑石三钱,生甘草五分,引用灯芯十五寸为剂。 

卷四感冒门
感冒风寒夹惊
属性:小儿感冒,邪气未解,复为惊异所触,故见心惊胆怯,睡卧不安,身热烦躁,面色青赤之证,古法主疏解散 
(如羌活、苏叶等十一味,生姜为引),次主凉惊丸(如龙胆草、防风、青黛、钩藤、黄连,引用生姜),煎服。 
〔真按〕感冒兼受惊吓,入手即须清解,勿令由感起惊,为第一要义。但用连翘壳二钱,竹卷心二钱,天竺 
黄钱半,小枳实五分,润玄参五分,制胆星三分,海浮石钱半,生甘草三分,引用淡海哲三钱、生荸荠三个为剂。 

卷四时疫门
时疫解
属性:时疫一证,乃天地之厉气流行,沿门盖境,无论老少强弱,触之即病,遂相传染,迥非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之 
类也。夫天地间之气,升于春,浮于夏,收于秋,藏于冬,此气之常也。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 
而反温,冬应寒而反热,此气之变也。人在气交之中,如鱼在水中,时行不正之气,人受之从口鼻而入,即受毒 
邪异气而不自知,迨一发则迅如风火,治之或误时,或误药,即不可救。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一误再误, 
识时者不免抚膺而三叹,况小儿古称哑科,幼科诸书,皆详于痘疹惊疳吐泻并诸杂证,独时疫则付阙如。若谓小 
儿无时疫,凡遇地方疫毒,大人易染,小儿则独不染,于理既不可通。惟所受毒邪虽一,因其气血未足,筋骨柔 
脆,故所见之症为异耳。世人但知小儿之身热,安知其头疼身痛乎;但知其不思乳食,心胸膨胀,疑其伤食,安 
知疫邪传胃乎;但见呕吐恶心,口渴下利,以 
小儿吐泻为常事也,又安知其因时疫毒邪所迫,而为吐为泻乎。小儿一染时疫,延挨失治,瞬即两目上吊,不时 
惊搐,肢冷发痉,十指勾曲,甚则角弓反张。幼科对于此症,往往诊其无吐泻者,误认为急惊风;兼吐泻者,误 
认为慢惊风其祸伊芳于胡底,因而作时疫解。 

卷四时疫门
时行瘟疫
属性:小儿当疫毒流行,忽染此病(病状已详时疫解说内,不再赘),古法主发毒邪者,以荆防败毒散(如荆芥、 
防风、羌活、独活等十一味。引用生姜)。清毒邪者,以普济消毒饮(如板蓝根、升麻、芩、连等十四味,引用 
灯芯),攻毒邪者,以二圣救苦丹(如大黄、皂角二味),水丸。无根水化服。 
〔真按〕疫毒须分在表、在里、在阴、在阳,不可错认。又当察四时之气各异,症之轻重,体之强弱,斟酌 
施治,方为稳当。兹只列急救一方∶天竺黄三钱,人中黄三钱,直僵蚕(去黑口入药直者为雄)一钱,全蝎一钱, 
荆芥穗一钱,防风一钱,水煎,冲当门子一分,调匀服之。 

卷四时疫门
瘟痧疹
属性:小儿忽染时疫,有兼发瘟 或瘟痧或瘟疹。出未透而表热轻者,古法主升麻葛根汤合消毒犀角饮(如升麻、 
葛根、生白芍、生甘草、牛蒡子、荆芥、防风、犀角,引用芫荽);出未透而表热重者,主三黄石膏汤(如黄芩、 
黄连、栀子、黄柏、豆豉、麻黄、石膏,引用生葱);已透者,主消毒青黛饮(如石膏、知母、犀角、生甘草、生 
栀子、生川连、青黛、玄参、柴胡、生地、人参、大黄等味);若 疹初起,表里不清,仍主双解通圣汤(方见前)。 
〔真按〕时气传染,不是风寒客邪,亦非停滞里证。发于卫 
分则为痧,卫主气,故色白。发于荣分则为 疹,荣主血,故色红。若其色淡红稀暗者,皆因邪在三焦。已成 
疹,由外入里,邪从阴化,或过服凉药所致,是为阴痧、阴 、阴疹,又当从阴寒主治。兹分别证状,列方于下。 
小儿外见暴寒,内有伏热,邪郁则气血雍遏,瘀疹不肯外达,痰阻喘逆,急宜开闭消毒,方用连翘心钱半, 
飞滑石三钱,石菖蒲五分,炒金银花钱半,射干一钱,通草六分,煎化牛黄一粒。 
小儿舌边赤,昏谵,早轻夜重, 疹隐现,是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