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癌症)肿瘤ct诊断 >

第1章

(癌症)肿瘤ct诊断-第1章

小说: (癌症)肿瘤ct诊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癌症研究                  (三)胸部肿瘤(四)腹部肿瘤
                  (五)肌骨肿瘤 

自70 年代计算机体层摄影(puted tomography,CT)问世以来,医学影像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CT 
            检查简单、迅速、安全、无痛苦。CT 
            图像为断层图像,密度分辨率高,解剖关系清楚,病变显示良好,对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均较高。目前,CT 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
                (一)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CT 
            可直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轮廓和内部结构,已成为颅内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
                1。幕上肿瘤
                (1)胶质瘤:原发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50%,包括: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室管膜瘤、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等。星形胶质瘤CT 
            表现为均匀低密度影、边界清楚、罕有瘤周水肿,一般无增强。
                少枝胶质瘤CT 表现为混合密度、边界相对清楚,钙化发生率较高,约75%。肿瘤实性部分有轻到中度增强。
                胶质母细胞瘤CT 表现为混杂密度、边缘不规则、瘤周水肿,显著不均匀增强。室管膜瘤CT 
            表现为菜花状混杂密度,偶见钙化,脑室形态依肿瘤位置而有所不同,不均匀中度增强。
                (2)脑膜瘤: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7%,起源于中胚层结缔组织。CT 
            平扫多为椭圆形稍高密度影,以广基与骨板或脑膜相连,约20%有钙化,呈显著均匀一致的增强。
                (3)其它肿瘤:其它少见的幕上肿瘤有脉络丛乳头瘤、松果体区瘤、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淋巴瘤和转移瘤等。
                2。幕下肿瘤
            (1)髓母细胞瘤:多位于小脑蚓部,恶性度高。CT 表现为实性均质性或高密度肿物,显著增强,少有囊肿和钙化。
                (2)血管网状细胞瘤:常位于小脑和脑干,为良性肿瘤。CT 平扫为囊或实性肿瘤,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实体性肿瘤有明显增强。
                (3)神经鞘瘤:多为听神经鞘瘤。CT 平扫为实性肿物,边缘清楚,其内可有囊性变、坏死发生,中度增强。
                (4)其它肿瘤:脑干胶质瘤、小脑星形细胞瘤、脑瘤、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脂肪瘤和转移瘤等。
                3。鞍区和颅底肿瘤    
                (1)垂体腺瘤:占颅内肿瘤的15%~18%,小于10mm 者微腺瘤。CT 
            平扫为鞍内及鞍上池内等或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大的腺瘤常见囊变、坏死,均匀或环形中度增强。冠状面增强较好显示肿瘤与鞍底、视交叉的关系。(2)颅咽管瘤:多位鞍上,囊实性成分比例不一,瘤内常有钙化,囊壁或实性部分增强。
                (3)其它肿瘤:化学感受器瘤、脑膜瘤、视神经胶瘤、脊索瘤、生殖细胞瘤、上皮囊肿、淋巴瘤和转移瘤等。
                (二)头颈部肿瘤
                面部及头颈部软组织解剖及变异复杂。平片只能显示面及鼻旁窦。CT 和MRI 借助于各种端面影像为头颈部肿瘤提供诊断。
                1。眼眶肿瘤
                对于显示眼眶内肿瘤,CT 和MRI 是非常有效的。
                (1)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眶肿瘤。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肿瘤的CT 
            值可以从负值增加到与眼肌相同的密度。毛细血管瘤多发生于儿童,CT 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注射造影剂后显著增强。
                (2)泪腺肿瘤:泪腺混合瘤是一种常见的泪腺良性肿瘤。CT 表现为稍高密度肿块,界清,位于眼眶外上方,局部骨质受压变形。
                恶性泪腺肿瘤增强扫描可有显著增强,侵犯眼外肌和眶壁骨质,肿瘤内可有钙化。
                (3)皮样囊肿:眶皮样囊肿常位于眼眶上部,CT 上呈界清、边缘规整的低密度病灶,可见含脂性密度和液脂平面,囊壁密度稍高。
                (4)淋巴瘤:泪腺是淋巴瘤好发部位。CT 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性生长的不规则肿块,常伴有骨质破坏,可有造影剂增强。
                (5)横纹肌肉瘤:横纹肌肉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眼眶肿瘤。CT 表现为中等密度肿块,呈膨胀性生长,一般有不均匀增强。
                2。鼻腔与鼻窦肿瘤
                (1)良性肿瘤:血管瘤是鼻腔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一。CT 表现为鼻腔或上颌窦肿块,鼻骨变薄,增强后肿块可有显著、均匀增强。
                乳头状瘤CT 表现为起自鼻腔侧壁的软组织肿块,伴鼻腔侧壁骨质破坏,增强后肿瘤可有部分增强。
                骨瘤多发生于额窦。CT 能显示骨瘤的位置及向周围发展的范围。CT 表现为高密度骨性影,边缘清楚,常有分叶。
                (2)恶性肿瘤:上颌窦癌是最常见的鼻窦恶性肿瘤。CT 
            表现为上顿窦内软组织肿块,向周围侵犯,可引起窦壁骨质破坏,并侵及邻近器官。其他鼻旁窦肿瘤较少见。
                3。咽喉部肿瘤
                (1)鼻咽纤维血管瘤
                多起源于鼻咽顶部。CT 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增强后有明显强化。
                (2)鼻咽癌:鼻咽癌占头颈部肿瘤之首位。CCT 
            表现包括:侧隐窝变浅、消失,咽侧壁或顶后壁软组织增厚,咽鼓管口闭塞,咽腔变形。CT 
            可判断病变向周围侵犯情况、颅底骨质破坏与颅内蔓延及颈淋巴结肿大。
                (3)喉癌:早期声带癌CT 表现为正常或声带轻度增厚,外形不规则。较明显的喉癌CT 
            表现为声门区、声门上区、声门下区或梨状窦等处软组织肿块,声带受累增厚变形,周围软组织和喉骨浸润破坏,CT 
可显示病变范围及颈淋巴结转移等。
               4。涎腺肿瘤
                (1)良性肿瘤:腮腺混合瘤是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CT 平扫多呈圆形,边界清楚,呈高密度,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
                颌下腺肿瘤中,良恶性各占50%。良性肿瘤中多为混合瘤,可发生于腺体内或外。增强CT 可鉴别上述两种情况。
                (2)恶性肿瘤:腮腺恶性肿瘤的CT 表现是非特异性的,CT 
            表现多为边缘模糊的密度增高影,肿块中央有低密度坏死区,肿瘤合并淋巴结肿大。
                5。颈部肿瘤
                (1)咽旁肿瘤:咽旁肿瘤CT 表现为咽侧壁隆起,咽腔不对称,或下颌角后方肿块,CT可明确肿瘤范围并提示来源部位。
                (2)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肿瘤:各种影像方法都不能鉴别甲状腺的良性腺瘤与恶性结节。CCT 可显示胸内甲状腺肿瘤或甲状腺肿。CT 
            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作用主要是确定病变范围,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对甲状旁腺肿瘤,超声检查较CT感。CT 检查可有助于发现异位的甲状旁腺腺瘤
                (三)胸部肿瘤
                1。 肺部肿瘤
                (1)良性肿瘤
                1)肺错构瘤:中央型CT 表现为支气管腔内软组织肿块,管壁不增厚。周围型CT 
            表现为肺内类圆形结节,边缘光滑,病灶内“爆米花”钙化及脂肪灶为特征性改变。
                2)肺腺瘤:中央型CT 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腔内肿块伴阻塞性改变。周围型CT 
            表现为稍高密度肿块,边缘清楚,轻度分叶,密度均匀。肺其他良性肿瘤少见。
                (2)肺恶性肿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按发生部位分中心型、周围型、细支气管肺泡癌。
                1)中心型肺癌CT 表现:支气管壁增厚及腔内小肿瘤,支气管腔狭窄或梗阻及肺不张,管腔外实性肿块,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
                2)周围型肺癌CT 
            表现:类圆形或不规则性肿块;多呈分叶状,有毛刺、放射冠及血管纠集征,少数肿瘤边缘规整;肿块密度不均匀,部分可见偏心厚壁空洞,少数呈薄壁空洞;1%~6%的肺癌内有钙化;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胸膜及胸壁侵犯和胸水。
                3)细支气管肺泡癌CT 表现:肺纹理增粗,呈网状,肺内大小不等多发结节及片状阴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3)肺转移瘤:CT 
            是发现小的肺转移灶的最有效方法。单发或多发结节多位于下叶的外1/3,边缘清楚,少数可见空洞及钙化。高分辨力CT 
            可显示肺间质呈网状改变,伴细小结节,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
                (4)其他肺恶性肿瘤:包括肺类癌、癌肉瘤、间叶组织肉瘤等。
                2 纵隔肿瘤
            (!)胸内甲状腺肿:CT 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肿块,边缘清楚,密度均匀,上缘与甲状腺相连,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
                (2)胸腺瘤:前纵隔最常见肿瘤。CT 
            表现为实性肿块,边缘较清楚,类圆形、分叶状或梭形。瘤内可见囊变区及不规则钙化。肿瘤在纵隔内蔓延,胸膜多发结节,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为恶性胸腺瘤的重要征象。
                (3)畸胎类肿瘤:囊形畸胎瘤CT 
            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影,界清,囊壁可有钙化。实性畸胎瘤CT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从脂肪到高密度钙化或骨骼均可见到。若肿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应考虑有恶变可能。
                (4)恶性淋巴瘤:CT 是显示纵隔淋巴瘤的最好方法。可明确显示肿大淋巴结的部位、数目和范围。CT 
            上表现为中等密度,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轻度强化。
                (5)神经源性肿瘤:CT 
表现为后纵隔椎旁圆形或类圆形肿块,界清,光滑,密度均匀,偶见钙化,可见椎间孔扩大、椎弓根吸收及肋骨破坏。
                (6)纵隔囊肿:CT 
            能显示囊肿的部位、形态、大小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好发部位与所属器官有关。囊肿多呈圆形、卵圆形,边缘光滑、锐利,囊壁可见钙化。
                3。胸膜及横膈肿瘤
                (1)局限型间皮瘤:CT 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少数可有囊变及钙化,肿瘤邻近胸膜增厚。
                (2)弥漫型间皮瘤:CCT 表现为弥漫性不规则胸膜增厚及结节状,同侧胸腔积液,可侵犯纵隔、心包、胸壁及肺内。
                (四)腹部肿瘤
                1 肝脏肿瘤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