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抱朴子内篇 >

第37章

抱朴子内篇-第37章

小说: 抱朴子内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但不喜书其人之姓名耳。颇游俗闲,凡夫不识妍蚩,为共吹扬〔三九〕,增长妖妄,为彼巧伪之人,虚生华誉,歙习遂广,莫能甄别。故或令高人偶不留意澄察,而但任两耳者,误于学者,常由此辈,莫不使人叹息也。每见此曹,欺诳天下,以规势利者,迟速皆受殃罚,天网虽疏,终不漏也。但误有志者可念耳。世人多逐空声,□能校实。闻甲乙多弟子,至以百许,必当有异,便载驰竞逐,赴为相聚守之徒,妨工夫以崇重彼愚陋之人也。而不复寻精,彼得门人之力。或以致富,辨逐之虽久〔四十〕,犹无成人之道,愚夫故不知此人不足可事,何能都不与悟,自可悲哉!夫搜寻仞之垄,求干天之木;漉牛迹之中,索吞舟之鳞,用日虽久,安能得乎?嗟乎!将来之学者,虽当以求师为务,亦不可以不详择为急也。陋狭之夫,行浅德薄,功微缘少,不足成人之道,亦无功课以塞人重恩也。深思其趣,勿令徒劳也。”

    抱朴子曰:“诸虚名之道士,既善为诳诈,以欺学者;又多护短匿愚,耻于不知,阳若以博涉已足〔四一〕,终不肯行求请问于胜己者,蠢尔守穷,面墙而立;又不但拱默而已,乃复憎忌于实有道者而谤毁之,恐彼声名之过己也。此等岂有意于长生之法哉?为欲以合致弟子,图其财力,以快其情欲而已耳。而不知天高听卑,其后必受斯殃也。夫贫者不可妄云我富也,贱者不可虚云我贵也,况道德之事实无,而空养门生弟子乎?凡俗之人,犹不宜怀妒善之心,况于道士,尤应以忠信快意为生者也,云何当以此之●然函胸臆闲乎〔四二〕?人自不能闻见神明,而神明之闻见己之甚易也〔四三〕。此何异乎在纱幌之外,不能察轩房之内,而肆其倨慢,谓人之不见己。此亦如窃钟枨物,铿然有声,恶他人闻之,因自掩其耳者之类也。而聋瞽之存乎精神者,唯欲专擅华名,独聚徒众,外求声价,内规财力〔四四〕,患疾胜己,乃剧于俗人之争权势也。遂以唇吻为刃锋,以毁誉为朋党,口亲心疏,貌合行离,阳敦同志之言,阴挟蜂虿之毒,此乃天人所共恶,招祸之符檄也。夫读五经,犹宜不耻下问,以进德修业,日有缉熙。至于射御之粗伎,书数之浅功,农桑之露事,规矩之小术,尚须师授以尽其理,况营长生之法,欲以延年度世,斯与救恤死事无异也。何可务惜请受之名,而永守无知之困,至老不改,临死不悔,此亦天民之笃暗者也。令人代之惭悚,为之者独不顾形影也。为儒生尚当兀然守朴,外质素,知而如否,有而如无,令庸儿不得尽其称,称而不问不对,对必辞让而后言。何其道士之人,强以不知为知,以无有为有,虚自炫,以图奸利者乎?迷而不知返者,愈以遂往,若有以行此者,想不耻改也。吾非苟为此言,诚有为而兴,所谓疾之而不能默然也。徒愍念愚人,不忍见婴儿之投井耳。若览之而悟者,亦仙药之一草也,吾何为哉!不御苦口,其危至矣,不俟脉诊而可知者也。”

    抱朴子曰:“设有死罪,而人能救之者,必不为之吝劳辱而惮卑辞也,必获生生之功也。今杂猥道士之辈,不得金丹大法,必不得长生可知也。虽治病有起死之效,绝谷则积年不饥,役使鬼神,坐在立亡,瞻视千里,知人盛衰,发沈祟于幽翳,知祸福于未萌,犹无益于年命也,尚羞行请求,耻事先达,是惜一日之屈,而甘罔极之痛,是不见事类者也。古人有言曰,生之于我,利亦大焉。论其贵贱,虽爵为帝王,不足以此法比焉。论其轻重,虽富有天下,不足以此术易焉。故有死王乐为生鼠之喻也〔四五〕。夫治国而国平,治身而身生,非自至也,皆有以致之也。惜短乏之虚名,耻师授之劳,虽日不愚,吾不信也。今使人免必死而就戮刑者,犹欣然喜于去重而即轻,脱炙烂而保视息,甘其苦痛,过于更生矣。人但莫知当死之日,故不暂忧耳。若诚知之,而刖劓之事,可得延期者,必将为之。况但躬亲洒扫,执巾竭力于胜己者,可以见教之不死之道,亦何足为苦,而蔽者惮焉。假令有人,耻迅走而待野火之烧,羞逃风而致沈溺于重渊者,世必呼之为不晓事也,而咸知笑其不避灾危,而莫怪其不畏实祸,何哉〔四六〕?”

    抱朴子曰:“昔者之着道书多矣,莫不务广浮巧之言,以崇玄虚之旨,未有究论长生之阶径,箴砭为道之病痛〔四七〕,如吾之勤勤者也。实欲令迷者知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坠井引绠,愈于遂没。但惜美而距恶石者〔四八〕,不可如何耳。人谁无过,过而能改,日月之蚀,颜氏之子也〔四九〕。又欲使将来之好生道者,审于所,故竭其忠告之良谋,而不饰淫丽之言,言发则指切,笔下则辞痛,惜在于长生而折抑邪耳,何所索哉?”

    抱朴子曰:“深念学道艺养生者,随师不得其人,竟无所成,而使后之有志者,见彼之不得长生,因云天下之果无仙法也。凡自度生〔五十〕,必不能苦身约己以修玄妙者,亦徒进失干禄之业,退无难老之功,内误其身,外沮将来也。仙之可学致,如黍稷之可播种得,甚炳然耳。然未有不耕而获嘉禾,未有不勤而获长生度世也。”

    校释〔一〕天地之大德曰生语见周易系辞下。

    〔二〕血盟乃传血盟,歃血誓盟。

    〔三〕安可炫其沽以告之哉慎校本、宝颜堂本、崇文本“炫其”作“自炫”。

    〔四〕亦当同以为妖讹慎校本、宝颜堂本、崇文本“同”作“指”。

    〔五〕但当少耳宝颜堂本、崇文本“当”作“谓”。

    〔六〕徒多之进问校补:“之”字疑涉上文诸“之”字而衍。

    〔七〕消五云五云,五色之云。

    〔八〕飞八石飞八石,炼八石之飞精。

    〔九〕转九丹九丹,九转还丹。神仙传老子传:所出度世之法,九丹八石,玉醴金液。

    〔一十〕水琼瑶原校:“琼”一作“槿”。明案水琼瑶,溶化琼瑶为玉浆。

    〔一一〕则多而毁之曰孙校:“多”下疑有脱误。

    〔一二〕险隘忧病校勘记:御览六百七十二“隘”作“厄”。

    〔一三〕亦无以笑彼夏虫朝菌也庄子逍遥游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朝菌,生于朝而死于暮,至多不能过月之晦朔;蟪蛄,夏蝉也,夏生秋死。夏虫朝菌,喻生时之暂短耳。

    〔一四〕姬公请代武王姬公,周武王弟周公旦。武王病,周公斋,自为质,欲代武王。见史记周本纪。

    〔一五〕仲尼曳杖悲怀仲尼,孔丘字。史记孔子世家:孔丘病,子贡请见。孔丘方负杖逍遥于门,叹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后七日卒。

    〔一六〕庄周有大梦之喻庄子齐物论: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此即所谓大梦之喻。

    〔一七〕庄周贵于摇尾涂中不为被网之龟庄子秋水篇:庄子钓于濮水之上,楚王使人求之仕。庄子持竿不顾,曰,吾不愿为死龟,巾笥藏之庙堂之上,宁将曳尾于涂中。

    〔一八〕被绣之牛庄子列御寇篇:“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案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作楚威王聘庄周。

    〔一九〕饿而求粟于河侯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见庄子外物篇。

    〔二十〕若心有求生之志宝颜堂本、崇文本“心”并作“必”。明案心即志也,作“必”于义为长。

    〔二一〕汉太后从夏侯胜受尚书至为胜素服一百日事见汉书夏侯胜传。胜死,太后为胜素服五日,与本篇所云一百日不同。按当从汉书。

    〔二二〕成帝在东宫时从张禹受论语及即尊位赐禹爵关内侯事见汉书张禹传。

    〔二三〕章帝在东宫时从桓荣以受孝经按后汉书明帝纪及桓荣传,明帝为皇太子时,桓荣所授非孝经,乃是尚书,盖葛洪误记其事欤!

    〔二四〕悬旌效节原校:“效节”一作“郊”。

    〔二五〕祈连方方,方伯;连,连帅,皆地方官之职名。

    〔二六〕直尔蹴迮蹴迮,蹙迫。

    〔二七〕有所索欲孙校:“欲”刻本作“取”。

    〔二八〕陈安世者至灌叔本之客子耳校勘记云:御览九百十一作陈世安,下亦作世安。按登涉篇有仙人陈安世。明案当作陈安世,影宋本御览所引与今本抱朴子正相合。灌叔本以为道尊德贵,不在年齿,拜佣童陈安世为师,故事并见神仙传。灌叔本一作权叔本。校勘记云:御览九百十一“灌”作“管”。

    〔二九〕后□气血于父母孙校:藏本无“血”字。

    〔三十〕干吉容嵩桂帛诸家各着千所篇孙校:“干”藏本作“于”。明案后汉书襄楷传:楷疏云,“臣前上琅邪宫崇受于吉神书”。唐李贤注:“神书,即今道家太平经,其经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部,每部一十七卷”。相传后汉于吉撰。

    容嵩即宫崇,师事于吉,除从于吉受太平经外,又着书百余卷,见神仙传。帛和,字仲理,三国辽东人,从董奉学行气服术法,又到西城山,事王远学神丹方,见神仙传。

    〔三一〕秘要之旨耳孙校:藏本无“旨”字。

    〔三二〕或但将之合药药成分之“将之合药药成分之”八字,柏筠堂本、崇文本并作“将合成药以分之”。

    〔三三〕秦汉二代至所祭太乙五神陈宝八神之属案汉武帝时,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五帝即五神。秦始皇祠八神,一曰天,二曰地,三曰兵,四曰阴,五曰阳,六曰月,七曰日,八曰四时。并见史记封禅书。

    〔三四〕以此之费给买药之直者孙校:“药”下藏本有“求明师秘术”五字,衍。

    〔三五〕用力虽尽宝颜堂本、崇文本“尽”作“勤”。

    〔三六〕若所知宝秘乃深宝颜堂本、崇文本“乃”作“之”。

    〔三七〕故使不觉者欲罢而不能宝颜堂本、崇文本“不觉者”作为“学者”。

    〔三八〕可以有十余人宝颜堂本、崇文本并无“以”字。

    〔三九〕为共吹扬宝颜堂本、崇文本“吹”作“称”。

    〔四十〕辨逐之虽久孙校:“辨”即“办”字。

    〔四一〕阳若以博涉已足宝颜堂本、崇文本无“以”字。

    〔四二〕云何当以此之●然函胸臆闲乎●,音别。●然,盘旋貌。

    〔四三〕而神明之闻见己之甚易也孙校:藏本无“而神明”三字。

    〔四四〕内规财力慎校本、宝颜堂本、崇文本“力”皆作“利”。

    〔四五〕故有死王乐为生鼠之喻也校勘记:御览九百十一死王乐生鼠下复有二语云:“虽为帝王,死不及生鼠”,似非抱朴本文,随志有音一卷,或即此。

    〔四六〕莫怪其不畏实祸何哉“实祸”慎校本、宝颜堂本、崇文本作“偾祸”。

    〔四七〕箴砭为道之病痛孙校:藏本缺“砭”字。

    〔四八〕但惜美而距恶石者孙校:“”藏本作“病”。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