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74-普济方 >

第15章

074-普济方-第15章

小说: 074-普济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同天符。同岁会。太乙天符五者所谓敷和。升明。备化。审平。静顺。之纪也。何谓天 
符。如木运上见厥阴。运与司天合也。何谓岁会。如木运临丁。天运之丁运与年支合也。何 
谓太乙天符。天运上见少阴。年辰临午之类。至于同天符。同岁会。以太过不及下加而然。 
如木运太过。下加厥阴曰同天符。火运不及。下加少阴少阳之类曰同岁会。素问六微旨曰。 
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邪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 
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惟有岁气之平。天地之气得其中。则民无灾变之异。故自前 
五者而然。又有所谓胜复而致变者。如木运不及则金胜。火为木之子。复能胜金。则肺反受 
邪 
子为母复仇也。何谓化气。如甲己化土。余仿此。化土甲巳起丙寅。数至戊辰为龙。龙有变 
化之象。戊为土。故甲己化土。余仿此。何谓正化对化。玄珠曰。六气分正化对化。少阴正 
化于午。对化于子。厥阴正化于亥。 
对化于巳。太阴正化于未。对化于丑。少阳正化于寅。对化于申。阳明正化 
于卯。太阳正化于戌。对化于辰。正司化令之实。对司化令之虚。为医之道。须 
气之旨。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胜有复。若夫脉有气应则平。故曰从其 
其气则病。然有未至而至。至而不至。难以一言括。在乎参稽是图也。甲己岁气土化之图。 
甲岁土太过。岁运 天。敦阜之纪。平气备化。甲岁南政。太宫之音。 
岁气雨湿流行。至阴内湿。物化充成。其变震惊。飘骤崩溃。肾水受邪。病有腹痛。清 
厥体 
溏泄 
临辰戌为岁会(甲辰。甲戌)。上见太阴为同天符(甲辰。甲戌)。 
己岁土不及。岁运 天。卑监之纪。平气备化。己岁南政。少宫之音。 
岁气风寒大作。雨乃愆期。草木秀而不实。脾土受邪。病则飧泄霍乱。肢体重腹痛。肝 
木克 
临辰戌丑未为岁会(己丑。己未)。上见太阴为太乙天符(己丑。己未)。 
x乙庚岁气金化之图。x 
乙岁金不及。岁运素天。从革之纪。平气审平。乙岁北政。少商之音。 
岁气炎火盛行。乃至烁石流金。涸泉焦草。 肺金受邪。病则肩背脊膂重。鼽血。血便 
注下 
临酉为太乙天符(乙酉)。又为岁会。上见阳明为天符(乙卯)。复则水胜火。寒雨暴至。冰 
雹 
霜雪。 
庚岁金太过。岁运素天。坚成之纪。平气审平。庚岁北政。太商之音。 
岁气燥行。天气洁。地气明。阳气随阴。肃杀凋零。肝木受邪。病则腹胁痛。目赤体重。 
胸 
之 
临酉为岁会。庚酉上见阳明为天符(庚子。庚午) 
x丙辛岁气水化之图。x 
丙岁水太过。是岁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岁运玄天。流衍之纪。平气静顺。丙岁 
北政 
岁气天地寒凝。其变冰霜雪雹。 心火受邪。病则身热烦躁,心中寒。甚则腹胫肿。喘 
咳。 
临子为岁会(丙子)。上见太阳为天符(丙戌。丙辰)。 
辛岁水不及。岁运玄天。涸流之纪。平气静顺。辛岁北政。少羽之音。 
岁气水泉减。草木茂。肾水受邪。病则身重。濡泻肿满。腰膝痛。足痿清厥。甚则 肿。 
肾 
临丑为同岁会(辛丑。辛未)。上见太阴。下见太阳。为同岁会。则大寒蛰藏。 
丁壬岁气木化之图。丁岁木不及。是岁天地凄怆。日月 昧。雨非雨。晴非晴。雨气惨 
然。 
岁气燥气乃行。生气不正。凉雨时降。风雪并兴。草木晚荣。物气内湿。肝木受邪。病 
中清 
痱痤 
临卯为岁会(丁卯)。上见厥阴为天符(丁巳。丁亥)。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 
壬岁木太过。岁气苍天。发生之纪。平气敷和。壬岁北政。太角之音。 
岁气风气流行。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变振拉摧拔。脾土受邪。病飧泄、食减体重、 
腹痛 
戊癸岁气火化之图。戊岁火太过。是岁火燔灼。水泉涸。物焦槁。岁运丹天。赫曦之纪。平 
气升明。戊岁北政。太征之音。 
岁气阴气内化。其变则炎烈沸腾。肺金受邪。病则发疟。少气喘咳。血溢注。胸胁痛。 
心火 
临子为太乙天符。上见少阴少阳为天符。 
癸岁火不及。岁运丹天。伏明之纪。平气升明。癸岁北政。少征之音。 
岁气寒乃大行。火令不正。物生不长。阳气屈伏。蛰虫早藏。心火受邪。病则胸胁膺背 
痛。 
悸阴 
临卯酉为同岁会(癸酉。癸卯)。 
x子午岁气热化之图x 
少阴司天 阳明在泉 
初气 主位厥阴风木 客气太阳寒水 
二气 主位少阴君火 客气厥阴湿土 
三气 主位少阳相火 客气少阴君火 
四气 主位太阴湿土 客气太阴湿土 
五气 主位阳明燥金 客气少阳相火 
终气 主位太阳寒水 客气阳明燥金 
x丑未岁气湿化之图x 
太阴司天 太阳在泉 
初气 主位厥阴风木 客气厥阴风木 
二气 主位少阴君火 客气少阴君火 
三气 主位少阳相火 客气太阴湿土 
四气 主位太阴湿土 客气少阳相火 
五气 主位阳明燥金 客气阳明燥金 
终气 主位太阳寒水 客气太阳寒水 
x寅申岁气火化之图x 
少阳司天 厥阴在泉 
初气 主位厥阴风木 客气少阴君火 
二气 主位少阴君火 客气太阴湿土 
三气 主位少阳相火 客气少阳相火 
四气 主位太阴湿土 客气阳明燥金 
五气 主位阳明燥金 客气太阳寒水 
终气 主位太阳寒水 客气厥阴风木 
x卯酉岁气燥化之图x 
阳明司天 少阴在泉 
初气 主位厥阴风木 客气太阴湿土 
二气 主位少阴君火 客气少阳相火 
三气 主位少阳相火 客气阳明燥金 
四气 主位太阴湿土 客气太阳寒水 
五气 主位阳明燥金 客气厥阴风木 
终气 主位太阳寒水 客气少阴君火 
x辰戌岁气寒化之图x 
太阳司天 太阴在泉 
初气 主位厥阴风木 客气少阳相火 
二气 主位少阴君火 客气阳明燥金 
三气 主位少阳相火 客气太阳寒水 
四气 主位太阴湿土 客气厥阴风木 
五气 主位阳明燥金 客气少阴君火 
终气 主位太阳寒水 客气太阴湿土 
x巳亥岁气燥化之图x 
厥阴司天 少阳在泉 
初气 主位厥阴风木 客气阳明燥金 
二气 主位少阴君火 客气太阳寒水 
三气 主位少阳相火 客气厥阴风木 
四气 主位太阴湿土 客气少阴君火 
五气 主位阳明燥金 客气太阴湿土 
终气 主位太阳寒水 客气少阳相火 
x风制法x 
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防风通圣散。术麻散。小续命汤。防风汤。消风汤。消风丸。 
x暑制法x 
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白虎汤 桂苓汤。碧玉散。玉露散。排风汤。玉露丸。 
x湿制法x 
湿淫于内 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白术木香散。五苓散。桂苓白术丸。葶苈木香散。石膏散。橘皮白术散。益元散。神功 
散。 
x火制法x 
火淫于内 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凉膈散。八正散。解毒丸。 
x燥制法x 
燥淫于内 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大、小承气汤。调胃散。神功丸。麻仁丸。脾约丸。葶苈丸。润肠丸。四生丸。 
x寒制法x 
寒淫于内 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姜附汤。二姜丸。四逆汤。术附汤。附子理中丸。戊己丸。 
x独治于内者x 
承气汤。陷胸汤。神芎丸。大黄丸。备急丸。 
x独治于外者x 
拔毒散。水澄膏。生肌散。鱼胆丸。 
x兼治于内者x 
防风通圣散。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小柴胡饮子。当归饮子。 
x兼治于外者x 
桂枝汤。麻黄散。小建中汤。升麻汤。五积散。 
x先治内x 
谓寒药先攻里。大黄、芒硝、黑牵牛之类。 
x后治外x 
谓热药后攻表。桂枝麻黄之类。 
x先治外x 
但攻表。用热药。 
x后治内x 
但攻里。用寒药。 

卷六五运六气图
金柜十全五泄论
属性:天之气一也。六之则为风火燥湿寒暑。故湿之气。六之一也。相乘而为之五变。其化在 
天为 
湿。 
其泄也大瘕。若胃泄不已。变而为飧泄。飧泄不已。变而为洞泄。洞泄不 
中。此风乘湿之变也。若脾泄不已。变而为霍乱。霍乱不已。变而为注下。注 
为肿蛊。此暑乘湿之变也。若大肠泄不已。变而为 胀。 胀不已。变而为肠 
变而为支满 溏。此燥乘湿之变也。若小肠泄不已。变而为肠 。肠 不已 
脏毒不已。变而为前后便血。此火乘湿之变也。若大瘕泄不已。变而为脱肛。脱肛不已。 
前为乳痔。内为肠风。此寒乘湿之变也。凡此二十五变。若无湿 
则终不成疾。况脾胃二土。共管中州。脾好饮。脾亦恶湿。此泄之所由生也。凡下痢之脉。 
微且小者生。浮大者死。水肿脉反变浮大者生。沉细者死。夫病在里者脉沉。在表者脉浮。 
里当下之。表当汗之。下利之脉浮滑。水肿者沉细。表里俱受病。故反变也。凡脏便血。两 
手脉俱弦细者死。俱滑大者生。血温身热者死。王太仆曰。若下血而身热血温。是血去 
外逆也。属火。故曰七日而死。七者。火之成数也。夫飧泄得之于风。亦汗可愈。或伏惊怖 
。则胆受之。暴下绿水。盖谓戊己见伐甲木也。婴儿泄绿水。素问有婴儿中风。理亦如之。 
洞泄者。飧泄之甚。但飧泄近而洞泄久。久则寒中。温之可也。治法曰。和之则可。汗之则 
不可。若在腑则易治。入脏则难攻。洞泄寒中。自腑而入脏。宜和解而无争。水肿之作未出 
。遽然由湿变于大肠。小溲自涩。水湿既潴。充满日倍。面黄色。肢体如泥。湿气周身。难 
专一法。越其高而夺其下。发其表而渗其中。酸收而辛散。淡渗而苦坚。则用攻剂以救其甚 
。缓剂以平其余。如是则孤精得气。独魄近阳。亦可保行。陈 去而净府洁。彼以豆蔻乌梅 
罂粟物聚用也。设病形易变。必至大误。或通而塞。或塞而通。塞塞通通。岂应一法。世俗 
止知涩剂之能塞。而不知通剂之能塞者。乃拘于方也。凡治湿皆以利小便为主。诸泄不已。 
灸水分之穴。谓水谷之所别也。脐之上一寸半。灸五壮。腹鸣似雷。水火行之候也。凡湿勿 
针。内经虽云缪刺其处。莫若以张长沙治伤寒法治之。盖泄者亦四时伤寒之一也。仲景曰。 
上涌下泄。表汗而里攻。半在表半在里。则亦和解之。表里俱见。随证参治。此虽以治伤寒 
。其于治湿也同。仍察脉以知深浅。问年壮以知虚实。所投必如其意矣。 

卷六五运六气图
五运时行民病证治
属性:凡六壬年发生之纪。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 
腹 
x苓术汤 治脾胃感风。飧泄注下。肠鸣腹满。四肢重滞。忽忽善怒。眩冒颠晕。x 
x或左胁偏痛 
白茯苓 浓朴(姜汁制炒) 白术 青皮 干姜 半夏(汤泡去滑) 草果 甘草(炙 
各等 
分) 
凡六戊年赫曦之纪。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 
嗌燥 
而为 
x麦门冬汤 治肺经受热。上气咳喘。咯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