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

第13章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第13章

小说: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哲学等专业本来应该只有一些真正以此为乐趣的精英作为专业来研究,在市场经济主导一切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冷门专业的就业机会本来就是非常有限的,可是,非理性的扩招让原本就非常有限的就业机会变得更加稀缺,寺庙里原本就没什么粥,如今还突然增加了一大群和尚,该怎么办呢?那就只有去相对而言僧少粥多的寺庙混饭吃。所以,如果你稀里糊涂进了哲学、历史之类的专业,并且你并不喜欢这个专业,那就赶紧跳出这个专业给自己寻找核心竞争力吧。
除了设置不合理或非理性扩招的专业之外,还有一些别的无效专长值得一提。譬如,我原来有个校友玩电脑游戏特别厉害,先是玩星际争霸打遍天下无敌手,后来与时俱进成为了一个顶尖级的反恐精英,毕业前夕又修炼成了传奇高手。这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特长吧,毕竟他还在很多比赛中得了奖,可是,这样的特长要想成为就业时的专长实在太难。确实有一些游戏开发商需要招聘一些职业的游戏玩家,但是,这样的职位空缺能有几个?就算找到了这样一份工作,又有什么意思呢?青春饭能吃几天?
还有一些特长看上去比玩网络游戏要积极很多,比如篮球、足球等体育方面的专长。体育特长生自然需要用大量的时间用在体育训练上,但是,可千万别吊死在这一棵树上了。学校招收体育特长生就只是为了让这些人在体育赛事中为学校争点光,至于这些学生毕业以后何去何从他们可不会考虑。就算有些学校还会保送优秀的体育特长生读研究生,可读了研究生以后干什么呢?得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尚且需要考虑退役以后干什么,更何况大学里的体育特长生?如果将体育特长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恐怕除了去做体育老师或者健身房教练之外,就只能去当保安了。所以,大部分体育特长生都必须考虑自己在体育之外如何实现个人价值,也就是说,必须让自己拥有一项体育之外的有效专长。
体育特长生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那些整天活跃在球场上的同学呢?热爱运动确实值得肯定,但是有些同学荒废学业而将太多的时间用在球场上就实属舍本逐末了。
套餐效应
告别大学生毕业包分配的时代之后,大学毕业生其实就成为了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商品,而且越来越成为一种供过于求的商品。学校只负责给自己批量生产的商品发个叫做“毕业证”的产品合格证,至于产品是不是真的合格、产品有没有市场,他们就无暇顾及了。
就业,其实就是将自己作为一件商品推销出去。商品要想占有市场就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可是在僧多粥少的就业市场,光有核心竞争力恐怕还不够。如果你是文学院的笔杆子,写作当然是你的专长,可是,几乎每个学校都设置了文学院或者中文系,并且招生规模不断升级,所以在你面试任何一个编辑之类的职位时,会有一大群中文专业的毕业生来跟你竞争。或许你们任何一个人都能胜任那份工作,但是最终被聘用的可能只有一个人。如何才能让自己从众多实力相当的应聘者当中脱颖而出呢?
不妨先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吧。我原来在超市买洗洁精的时候往往只是从货柜上随便拿一瓶,后来发现有一种洗洁精附带赠送洗碗布,于是便一直买那一种了。偶尔发现超市没有那种洗洁精,心里还会有一丝失落。一块小小的洗碗布实在不值钱,拿回家里也未必真能派上用场,但就是这个没什么价值的东西买走了我的顾客忠诚度。
假设你正在超市买牙刷,琳琅满目的牙刷摆在货柜上任你挑选。最后你看中了其中几款牙刷,而这几款的外型、性能和价格都差不多,于是你一时不知道该挑哪一款好。如果这个时候你突然发现其中有一款附带赠送一小盒牙膏,我想你肯定会在零点零一秒之内做出选择。而这个时候你是否意识到:如果聘人单位是一个买牙刷的人,你就只是货柜上的一把牙刷,而你将凭什么让对方毫不犹豫地买走?
“买一送一”这种促销方式在商业领域早已屡见不鲜,那为什么不将这种思维运用到自己求职应聘的过程中来呢?不过请别误会,我的意思不是说要你带着另外一个人去应聘,面试的时候告诉用人单位如果聘用你就可以免费拥有另外一个劳动力。我的意思只是:请不要除了专长之外就一无所有。换句话说,你应该拥有专业以外至少一项特长。专业是你要卖的东西,而此外的特长则作为非卖品免费赠送。在别人只卖牛排的时候你却在卖牛排套餐,除了牛排之外还有色拉和咖啡奶茶。在价格大同小异的情况下,你想不热卖也不行了。

/* 30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一部分
专长的有效性(2)


 

上文提及多个中文系的高材生同时应聘一个编辑职位,如果这些人在文字编辑方面势均力敌,要求的工资待遇也不相上下,那面试人员肯定就会从其他的方面来对应聘者加以挑选。如果用人单位是一家杂志社,偶尔需要从国外的网站上摘抄一些文章并翻译成中文予以刊载,而正好有一名求职者的英文水平非常突出,那就算这个求职者的中文编辑能力丝毫不占优势,他也肯定会被优先录用。又或者这是一家体育方面的新闻资讯网站,如果某位应聘者恰好对体育非常在行,国内外各大球星无不如数家珍,那只要他的文笔差强人意,应聘这份工作应该就如囊中探物了。
魏小姐曾经是一名英语教师,她觉得自己还年轻,准备再学一门外语。经过分析之后,她觉得阿拉伯语是个冷门,但西亚那些国家因为有石油,已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地区,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也比较频繁,所以决定认真学习阿拉伯语。后来她去上海浦东一家跨国大公司应聘,因为公司对英语要求很高,所以能进入复试的人基本上都是英语专业八级,魏小姐丝毫不占优势。复试的时候主考官问魏小姐有什么特长,她说除了英语之外还懂阿拉伯语。主考官一听便喜上眉梢,因为当时正巧有个西亚国家经济代表团来该公司洽谈贸易,急缺几名阿拉伯语翻译。主考官赶紧请来了阿拉伯语方面的专业人士,面试证明魏小姐不仅精通语言,而且还对阿拉伯国家的历史和风俗文化非常熟悉。最后她脱颖而出,直接担当洽谈会的翻译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关于专业以外的特长在应聘中的作用,下面这条2001年2月的“旧闻”也很能说明问题。
深圳市中心医院在深圳乃至全国的卫生医疗单位首开先河,日前大摆考场,从16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医学院校的应聘学生中层层筛选出的150名考生全部参加会考。会考中,除了让考生通过业务、外语关外,还必须参加文艺、体育等特长考试。
据了解,为了保证考试全过程的透明和公正,考场全封闭,考官、监督人员等只有佩带专门的胸牌才能进入,条子、关系被拒之门外。而且录用考试特设了特长考试,把它放在与专业技能考试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对应聘毕业生的考核也进一步量化,基本知识20分、专业知识20分、临床经验10分、知识面20分、外形10分、资质20分。该医院人事科科长肖平介绍,考试分医学组、外语组和特长组,其中特长组分为文艺、体育和其他三组,考生的多才多艺让院方也出乎意料,每个人都身怀绝技,书法、绘画、器乐、球类甚至打拳、舞剑。中山医科大学的两个博士又是跳舞,又是下棋,最后还打起了太极拳。医院为此特请深圳市文化局文艺处李绍琴处长、深圳市原音乐家协会主席杨庶正主持考试。
中心医院有关负责人称,招考医生之所以要考文体特长,主要考虑医生的智商决定他的医术水平的高低,然而情商更重要,一个医生的综合素质将对他性格的塑造和待人处事态度有重要影响。因此考试正像在股市挑选潜力股,主要看他是否有发展潜力。
当医生最首要的自然是医术高明,可对于医学院的毕业生来说,如果没有专业以外的特长,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很难穿上向往已久的白马褂。医生如此,其他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可以打这样的比喻:工作职位所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好比是鸟的身体,而专业以外的特长就是鸟的翅膀。鸟无身体自然无法存活,但没有翅膀就无法振翅高飞。对于大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做到“术业有专攻”,不断让身体变得强壮结实,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锻炼特长,不断丰满羽翼让自己能够有朝一日展翅高飞。
有一些特长是应聘者原本具有的,只是到了招聘会需要恰当地运用。小雅是一名文秘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去成都一公司应聘总裁助理的工作。小雅相貌平平,而跟她竞争同一职位的有一大群美女,有一些人的简历简直就成了一本精致的写真集。凭着突出的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她终于进入了最后一轮复试。这次面试她的是总裁。总裁看了看她的简历,说:“我听人事部的说你非常优秀,可刚才我面试的几个人也相当突出,所以我想知道你相对她们而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小雅迟疑了一会儿,试探着问总裁:“请问能够喝半斤白酒算不算呢?”总裁一听,赶紧让人事部给小雅办入职手续去了。
可并非每个人都能喝半斤白酒,也不是在每个面试场合能够凭着酒量一剑封喉,所以,特长更主要的还是需要在大学期间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锻炼。这种培养不能漫天撒网过于随便,必须要有针对性。如果今天去学萨克斯,明天去跳天鹅湖,后天又去摹临王羲之,到头来只会将自己变成一个“四不象”。我老家有这样一句俗语:如果你想抓住满山的麻雀,你就一只也抓不到。
培养特长还需要基于自身特点,不能太过理想化。如果让姚明去跳马,让李小鹏去对抗奥尼尔,不知会是怎样?如果某人五音不全却引吭高歌,或者红绿色盲却沉迷作画,就算他真有一天能够成为第二个帕瓦罗蒂或者梵高,那也绝对是事倍功半的事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四两亦能拨千斤;而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千斤未必能拨四两。

/* 31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一部分
很多老师唯一的本事就是误人子弟


 
五、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如果你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怀疑是个印刷错误,如果你认为从不逃课是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表现,如果你只是担心老师点名而被迫乖乖地端坐在教室里,又或者你逃课是为了睡懒觉和上网聊天而成为“逃学威龙”,那么,接下来的这道菜你不妨尝一尝。
逃课的三大理由
大学里有一部分同学(尤其是女生)每次上课总是提前坐在了教室前排,记笔记也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工工整整地记录下来。他们认为逃课是不上进的表现,并觉得自己从不逃课的行为难能可贵甚至非常崇高。这种人完全就是在用读中学的思维读大学,能学到的东西恐怕比中学也多不到哪去。什么课都不逃,跟什么课都逃掉没什么两样。
还有一些人属于“逃课游击队”,如果老师和蔼可亲并且从不点名就逃之夭夭,如果老师非常严厉或者每节课都有点名的雅兴,那就成了遵纪守法的一等良民。这种人还停留在“有组织,无纪律”的初级阶段,尚不能变被动为主动,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