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博览群书2007年第5期 >

第32章

博览群书2007年第5期-第32章

小说: 博览群书2007年第5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韧性——用嘲笑、粗野、讽刺、不服从的小动作,用偷懒、装糊涂、反抗者的相互性、不相信精英的说教,用坚定强韧的努力对抗无法抗拒的不平等——从这一切当中看到一种防止最坏的和期待较好的结果的精神和实践。”(同上,第426页)——至于强势的国家力量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灾难,则是他的另一部著作《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王晓毅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1月版)的主题。 
  《追寻一己之福:中国古代的信仰世界》,蒲慕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版,28。00元 
  本书借助古文献与出土文物的两重证据,研究迄至东汉灭亡为止的“早期中国”的民间信仰。正是这类民间信仰为后来的佛教、道教提供了土壤。作者指出:“不同于希腊罗马的宗教,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没有神秘(mystery)的因素,也没有如犹太一一基督教传统中的那种有关于人的命运的‘神秘启示’(revelation)。相反的,由于宇宙的运作是本于各种时间和方位的系统,而且这些系统又为人所知,人就可以经由选择一套有利的系统,或向神灵祈求,或逐除恶鬼,或预测神明的旨意,来设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人所不如神灵的,只是他所具有的力量不足以控制神灵而已。当他有了适当的条件、能力和自由,他可以选择运用他所能运用的力量去压制、征服或回避神灵的力量。他的不足不是道德或本性的问题,而是实际能力的问题。”(第237~238页)而且,“早期中国”的官方宗教系统与民间信仰“基本上分享相同的宇宙观,并没有根本的冲突,而只有应用上的差别。”(第114页)但官方宗教很少关心个人的内心世界,“正是因为官方宗教没有解决个人内心的问题,民间信仰才有其活动的空间。”(第115页) 
  《法律规范理论之重述:司法阐释的角度》,李旭东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版,25。00元 
  本书考察奥斯丁、凯尔森、哈特、拉兹、德沃金一脉的法理学理论和当代解释学哲学,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司法者中心模式的法律规范概念”。作者指出:“目前中国法理学学科中既有的法律规范概念,基本上是在立法者中心的立场上来认识的,可以称作是一种立法者中心的法律规范概念。这种概念接近大陆法系传统对待法律规范概念的认识,但对于普通法系的法律规范概念则缺少说明,尤其是这种立法性的法律规范概念无法说明判例法的规范作用,无法说明法官的司法实践对法律规范性的影响。”(第7页)而从司法阐释的角度看待法律规范概念,则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从立法主导的时代迈向司法时代,至少是立法与司法并重的时代。”(第20页) 
  《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天皇制和基督教》,'日'土肥昭夫等著,杨熙楠、'日'铃木正三主编,查常平译,华夏出版社2007年3月版。30。00元 
  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一方面承认基督教的信仰自由,一方面又确立了将天皇视为具有神性的绝对统治者的近代天皇制,在作为“皇国”神的天皇和作为唯一神的上帝之间无疑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然而,直到这部宪法于1945年废除以前,日本基督教界基本上对天皇制采取恭敬顺从乃至俯首听命的态度,甚至自我规定“要通过遵从皇国之道来贯彻信仰”。本书收入十位当代日本著名基督教学者的文章,对那段基督信仰屈服于伪神崇拜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从侧面揭示了近代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精神背景。 
新书信息
  江苏人民出版社 
   
  《德国反犹史》本书追溯了自中世纪以来德国文化中的反犹现象及其在基督教、仇外性、生物人种学等多方面的历史渊源,向世人昭示:纳粹德国对600万犹太人的灭绝性屠杀,是如何由其历史早期的反犹思潮一步步推进,最终发展成为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行径的。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希特勒,其仇视犹太人的思想根源究竟是什么?本书将给出答案。('德'克劳斯·费舍尔著,钱坤译,2007年4月版,36。00元) 
  《社会正义论》本书结合现实的政策问题,论证和阐释了作者巴利对正义问题的见解,内容涉及机会平等、优绩统治、个人责任、全球环境等问题。巴利在这部新作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争,这是专门为普通读者设计的。他运用大量范例,表明了一种具有浓烈的平等主义色彩的社会正义观,并对那些拒绝以这种正义观为目标的政客们进行谴责,有时这种谴责还相当激烈。('英'布莱恩·巴利著,曹海军译,2007年4月版,24。00元) 
  《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本书是准确诠释阿伦特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料之一。全书包括阿伦特研究马克思思想中所含的西欧传统要素的两个手稿及断片文献,着重考察马克思的劳动观、国家理论与西方政治思想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试图理清马克思思想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发展脉络,并就劳动观等问题提出作者本人的看法。('美'汉娜·阿伦特著,孙传钊译,2007年4月版,16。80元)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史学导论:现代历史学的目标、方法和新方向》“我们为什么学习历史?”“我们该如何构建关于过去的知识?”“过去流传下来的资料是否真的可靠?”这是每个关注历史的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著名历史学家约翰·托什在他的名著《史学导论》中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解答。作者以批判的眼光,生动的笔触,将这些复杂的问题娓娓道来,无论专业的历史学者还是以阅读为乐的历史爱好者,都能从中得到乐趣与启迪。本书自出版以来受到广泛欢迎,多次修订,此次出版的是第四版的中译本。('英'约翰·托什著,吴英译,2007年2月版,33。00元) 
  《俗世威尔——莎士比亚新传》本书展示了莎士比亚由斯特拉福的普通青年到伦敦剧坛魁首的发展经历,史料分析和文学解读相得益彰。作者基于对史料的发掘,记述了莎士比亚的生活工作状况,他身处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经济环境;更把史料与莎士比亚作品对读,对莎士比亚的内心轨迹和创作灵感作了生动微妙的解释和描述。本书既反映了西方莎士比亚研究的最新动向,又为广大读者描述了一个在充满变革的时代中,勇于面对挑战、建造“美丽新世界”的剧作家的价值取向、情感生活和创作历程。本书在美国一出版,即引起轰动,好评如潮。('美'斯蒂芬·葛林布拉特著,辜正坤等译,2007年3月出版,36。00元) 
  《中国崛起之路》(大战略研究丛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两年撰写的十几篇文章,旨在探讨中国崛起的相关问题。本书分析了中国崛起的理论背景,提出了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概念;讨论了中国崛起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政治基础、国际背景,从多角度说明了中国的发展机遇,也论述了中国面临的各类挑战;着重分析和讨论了中国的发展战略。作者认为,中国崛起之路就是中国现代化之路。(胡鞍钢著,2007年2月版,56。00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卿卿如晤》(路易斯系列之一) 这是路易斯在痛失爱妻之际写下的文字,其中浸濡着悲恸,也洋溢着真爱,表白了一段感人的心路历程。语言灵性细腻,情感真挚热烈,读来令人感动唏嘘,不失为一剂治疗心灵创痛的良药。(C。S。路易斯著,喻书琴译,2007年3月版,16。00元) 
  《声声不息》(巴黎丛书之一)这是一本文学评论集。让——保尔·古着力考虑的,是如何运用文学的方法使得“声音”的口述性变得更加明显,声音,绵绵不绝的声音,是他作品中的始终探索的一个主题。(让——保尔·古著,杨振译,2007年4月版,14。80元) 
  《做最好的母亲:给母亲的10个叮咛》这是一本写给母亲的书。身为母亲,都会有同样的担忧、期待、希望与恐惧,都要经历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对于这一切,作者给出了对所有母亲都适用的守则。(雪莉·卡特史考特著,朱衣译,2007年4月版,25。00元) 
  《聆听前沿——全国首届教育学研究生暑期学校讲演录》本书是首届教育学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讲演录结集。主讲教师都是海内外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演讲内容涵盖了当代教育学的先进理念和前沿学术成果。(丁钢编,2007年4月版,31。00元) 
   
  商务印书馆 
   
  《易传与道家思想》《易传与道家思想》一书,从哲学议题、思维模式以及万物起源说、自然循环论、阴阳气化论、天人一体观、变化发展观、乐天知命的达生观和刚柔相济说等各层次的概念、范畴和命题出发,论证《易传》各篇哲学思想属于老庄哲学发展之道家学脉。本书初版于1993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今由北京商务印书馆以简体字重排出版。并增加了《(说卦)“穷理尽性”的道家理路》和《(序卦)相反相应的道家思维模式》两文,使本书的论述更加全面。(陈鼓应著,2007年4月版,18。00元) 
  《九州》(第四辑)本辑为中国地理学史专号,收录论文、讲义等共计14篇。《汾阴后土祠的调查研究》为本辑特稿,是颇有份量的学术论文。14篇文章从历史地理方面的观念、中国地理学的近代化、地理思想史、与历史地理有关的著作、志书等角度展开,材料详尽,行文严谨,论据充分,结论有说服力。(唐晓峰主编,2007年3月版,26。00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