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炎黄春秋200901 >

第24章

炎黄春秋200901-第24章

小说: 炎黄春秋20090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开。一年后,佐藤小姐成为他的妻子。因为他平生最喜爱梅花,为她改名“左梅”。他们先后生育五个女儿,其中第三个女儿蒋英嫁给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四、陆军总部军事处的一等参议 
   
  蒋百里伤愈后,袁世凯委任他为陆军总部军事处一等参议。段祺瑞时任陆军总长兼任军事处处长,蒋百里如果来办公,还会受到刁难。袁世凯转告蒋百里:“不必到公府来办公,月薪三百元按期支付。”蒋百里对袁世凯的知遇之恩当然有所感戴,但对他的倒行逆施行为却义愤填膺。当时,袁世凯用调虎离山计,把蔡锷从云南调到北京。蒋百里与这位同窗好友经常碰头,密谈军国大事。蔡锷秘密离开北京来到天津后,袁世凯派蒋百里赴天津劝他回来。蒋百里将计就计,来到天津后与蔡锷谈了一整夜讨袁计划。回京后,他向袁世凯报告:“松坡(蔡锷的字)未知去向,在津未曾找到。”蔡锷在云南举起反袁的大旗,全国各地一呼百应。不久,袁世凯取消了帝制,很快被气死了。蔡锷因身患重病,东渡日本治疗,不料以35岁的盛年死于异国。蒋百里亲赴日本,料理蔡锷的后事。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蒋百里任总统府顾问。1917年后,他在政治上的出路越来越窄,在学问上的成就却越来越大。梁启超所办的《庸言报》和主编的《大中华》杂志,凡是有关军事的论文都由蒋百里执笔,他的军事学者大名更加显赫。1918年12月,蒋百里与梁启超等组成赴欧洲考察团,1919年1月2日到达伦敦。蒋百里的研究精神和好奇心理,与梁启超非常吻合。梁启超对欧洲文艺复兴史深感兴趣,自己出题目请法国名流演讲,蒋百里记录下来,便是后来出版的《欧洲文艺复兴史》。他请梁启超为本书作序,老先生动起笔来像长江大河不能自制,序文比原书的篇幅还长,只好改成《清代学术概论》一书,请蒋百里为之作序。考察期间,蒋百里从巴黎出发,考察了法国、比利时、德国、瑞士的国防建设状况,写成《裁军计划》、《精兵主义》两篇文章,发表在国内杂志上。蒋百里在欧洲游历考察10个月,返国时又添了一个女儿,这就是蒋英。 
  五四运动后,蒋百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位斗士。当时梁启超成立了推进新文化的三个机构:(一)读书俱乐部;(二)共学社,主要出版政治、经济、军事、文艺丛书;(三)讲学社,每年请一位驰名世界的学者来华开一次讲演会。前两个机构都由蒋百里主持,后一个机构的总干事也是蒋百里。同时,蒋百里主编《改造》杂志,他的文章散见全国各大报刊。他还参加了浙江同乡徐志摩发起的“新月社”,与这位多情诗人成为道义之交。这一阶段,是他一生中最宁静的时期。 
   
  五、唐生智将军的幕僚 
   
  1926年,北伐战争打破了蒋百里宁静的生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讲:“百里先生如果参加革命,则革命的进展必然更快。他是老成持重的稳健派,如果插足革命阵线,必然使国民更加认识革命的重要性,而不存踌躇不前的心理。”那时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由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兼任,他不能兼顾,改由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暂代。国民党要人都想借重蒋百里担任总参谋长,因为北伐军出湖南,湖南军官的90%都是他的学生。而此时,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也想请蒋百里做总参谋长。他不觉好笑起来:“绕来绕去都是参谋长的呼声,好像我生下来就是参谋长的材料。”他主张全国尽快统一,自然不肯做割据军阀孙传芳的总参谋长。北伐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是蒋百里在保定军官学校的学生,他的队伍英勇善战,在湘鄂大地所向无敌,被升任前敌总指挥,很快攻占汉口。当时,唐生智的声势如日中天,他手下的几个军长都已晋升为总指挥,这批人都是他的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的同学,他们当年的校长更是被高看一眼。北伐军攻占南京,蒋百里被蒋介石派专车接入总部洽谈时,针对国内外形势提出建议:“对日本宜采取缓兵之计,不让它袒护中国的残余军阀,等到中国统一完成后,再和它清算也不迟。”蒋百里亲赴日本与田中首相会谈,获得相当的佳果。 
  北伐战争胜利后,唐生智在武汉的势力太突出,桂系组织“西征军”讨伐,他兵败后通电下野。唐生智的大起大落,对蒋百里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1929年4月,唐生智被重新起用,担任第五路总指挥,总部设在北京顺承王府旧址,便迎接蒋百里及夫人北上。1929年12月4日,唐生智忽然领衔于许多将领,通电劝蒋介石下野;他的军队很快被击败。蒋介石派人在蒋百里的住宅中搜出与唐生智通电的无线电机,在残留的电稿中发现蒋百里亲笔所写的“东不如西”的句子。蒋百里曾认为:“内战打了十几年,打来打去打不出个所以然来。凡是中原逐鹿的武人,往往爬得高跌得重,只有东北的张作霖、山西的阎锡山能够偏安一隅。唐生智若要做不倒翁,就得到远远的地方去,莫存问鼎中原之志。新疆是政治真空地带,留待一个有眼光、有作为的人去填补。”于是,蒋百里的眼光移向这片地广人稀的政治处女地,想指导他所器重的这位学生去做立功西域的民族英雄,这就是电文中“东不如西”的内涵及由来。但蒋百里对这一切都不作解释,1930年元旦后被捕入狱。两天后,他被提解到南京三元巷军法处待审。如果军法处开庭会审,他的罪名就成立,判决的结果必然是死刑。他的东京士官学校的同学陈仪时任军政部次长,只好采取拖的办法,使军法处会审无法举行。而蒋百里在狱中照常读书、练书法、打太极拳,一副泰然自若、视死如归的样子。著名诗人徐志摩亲自到狱中探望,带着被包要与他一起坐牢。此时,蒋百里在保定军官学校的学生陈铭枢已是国民党中常委,兼代行政院长,并被推举为京沪卫戍司令长官,他与国民党元老吴稚晖一起为蒋百里说情,蒋百里终于出狱。为表示谢意,蒋百里写了长幅心经,赠给学佛的陈铭枢将军。 
   
  六、研究军事问题的专家 
   
  蒋百里出狱后,取“澹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意,自号“澹宁”。他虽是在野之身,却胸装着一颗“以天下为己任”的心。1932年1月28日,陈铭枢将军从前所领导的十九路军,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十九路军参谋长张襄、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长林建铭都是保定军官学校的学生,不时前来向老校长讨教。据著名记者曹聚仁回忆,“一·二八”事变的第三天,蒋百里拿着一张上海出版的《每日新闻》说:“七日早晨,日军要有一个师团到达上海。”接着,他指着一条东京同盟社的电讯说:“日本陆相昨日晋谒天皇,就是报告出兵的意思。依日本的运输能力和长崎到上海的距离,估计七日早晨可以运到一个师团。”果然,2月7日,日本第九师团运抵上海参战。曹聚仁感叹:蒋百里不愧是第一流的军事家。这一时期,蒋百里最关注的是国防。母亲去世奔丧,他路过徐州,若有所思地对学生龚浩北讲:“将来对日作战,津浦、平汉两线必然被敌军占领,现代国防应以洛阳、襄阳、衡阳为根据地。”他先后写成《国防论》、《以政治控制军事》等专著,为最高当局出谋划策。 
  1935年夏,南京军事当局召见陆军大学教官史九光,询问这样一个人才:“第一精通外国语,第二有军事天才,第三驰名海内外,我想派他出国考察现代军事,你想哪一个好?”史九光讲:“条件兼备的只有一个蒋百里。”蒋百里以军委会高等顾问的身份,去欧洲考察各国的总动员法。他对意大利发展空军的过程调查得很细致,认为中国为大陆国,速成国防以发展空军为最适宜,空军有独立的必要;成为中国陆军出身却倡导空军独立理论的第一人。他还渡过大西洋来到美国,见到在美国留学的未来女婿钱学森,认为他舍弃航空工程而改学航空理论的转向是对的,美、德等国航空的新趋势是工程、理论一元化,工程是跟着理论走的。1935年12月1日,蒋百里考察结束回到上海。他在返程的船上对妻子左梅讲:“和平,和平,人类所乞求的是和平。可是相隔不到二十年,人类又播下了战争的种子。我看不久的将来,二次大战会在东方爆发。” 
   
  六、“西安事变”的阶下囚 
   
  1935年12月8日,蒋百里接到蒋介石的电报,请他到西安晤谈考察欧洲的情况。12月11日,他飞抵西安,当天下午就去华清池与蒋介石会面。12月12日,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发生,他清晨被零乱的枪声惊醒,天亮时被一名军官带到客厅,信口说了一句:“昨为座上客,今作阶下囚。”12月12日下午4时,张学良来到客厅拱手说道:“对不起,各位受惊了。”当天晚上,张学良嗫嚅着对蒋百里讲:“您是个无党无派之身,我有疑难问题想向您求教。”蒋百里讲:“今天是力的问题。在西安,你的力很够,尤其是在招待所,两条枪足够应付我们。可是西安以外怎样呢?”张学良讲:“西安以外我是鞭长莫及,假定中央军飞机对西安轰炸……”蒋百里不等他说完就毫不犹豫地讲:“委员长在西安,他们不会来轰炸。”12月16日,张学良对蒋百里讲:“我每次见委员长,他必大动肝火,不让我陈述意见。我想请您劝一劝委员长。”经过蒋百里劝说,蒋介石同意让蒋鼎文带着他的亲笔信回南京。12月21日,宋子文飞抵西安,12月22日宋美龄也来了,一切问题由紧张到和缓。12月26日,杨虎城设宴为蒋百里等饯行,蒋百里又讲了一句:“昨为阶下囚,今又座上客。” 
  在西安的两个星期,蒋百里每天写一张明信片给在德国的两个女儿,让她们保存以作纪念。他写得非常轻松:“飞机轧轧声,南京有人飞到西安来了。”“又一轧轧声,委员长今天飞回南京去。”“明天再来一轧轧声,你们的爸爸将离开西安这古城了。” 
   
  七、陆军大学的校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蒋百里任国防参议会议员,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到研究如何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他讲:“中国有地大、人众两个优越条件。不打则已,打起来就不能不运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事合流,把敌人‘拖’倒了而后已。”有一天,少壮军人孙元良在蒋百里家里吃饭,倏地把酒杯摔在地上说:“我们决心拼命打,战至最后一人!”蒋百里哽咽着说:“你们年轻人要活着看咱们中国翻身的日子,我这老命却拼在这一次!” 
  蒋百里对战时国民心理建设尽了最大的努力,在文坛上的拼命,就像在战场上拼命一样。他写了《抗战的基本观念》一文,认为敌人想屈服中国人的意志是不可能的:“战争目的在于屈服敌人的意志。屈服一个将军的意志使他放弃抵抗,这是可能的;屈服一个政府的意志使它改变政策,也是可能的;但要屈服一个民族求生存的意志,这是古今中外都不可能的。”1938年他在专著《日本人》一书中,提出“持久战”的思想,写下最后一句话:“成也罢,败也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