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37-景岳全书 >

第84章

637-景岳全书-第84章

小说: 637-景岳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凡不堪攻击,止宜消导渐磨者,如和中丸、草豆蔻丸、保和丸、大小和中饮之类是 
也。若积聚下之不退,而元气未亏者,但当以行气开滞等剂,融化而潜消之。 
一、无形气聚,宜散而愈者,如排气饮、神香散、《指迷》七气汤、十香丸、四磨饮之 
属是也。 
一、凡积痞势缓而攻补俱有未便者,当专以调理脾胃为主,如洁古之枳术丸乃其宜也。 
余复因其方而推展之,近制芍药枳术丸,兼肝脾以消膨胀,除积聚,止腹痛,进饮食,用收 
缓功,其效殊胜于彼。再如大健脾丸、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皆调补脾胃之妙剂,所当择用 
者也。 
一、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盖脾虚则中焦不运,肾虚则下焦不 
化,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若此辈者,无论其有形无形,但当察其缓急,皆以正气为 
主。凡虚在脾胃者,宜五味异功散,或养中煎、温胃饮、归脾汤之类主之。虚在肝肾者,宜 
理阴煎、肾气丸、暖肝煎之类酌而用之。此所谓养正积自除也。其或虚中有滞者,则不妨少 
加佐使。 
一、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凡积聚未久而元气 
未损者,治不宜缓,盖缓之则养成其势,反以难制,此其所急在积,速攻可也。若积聚渐久 
,元气日虚,此而攻之,则积气本远,攻不易及,胃气切近,先受其伤,愈攻愈虚,则不死 
于积而死于攻矣。此其所重在命,不在乎病,所当察也。故凡治虚邪者,当从缓治,只宜专 
培脾胃以固其本,或灸或膏,以疏其经,但使主气日强,经气日通,则积痞自消。斯缓急之 
机,即万全之策也,不独治积,诸病亦然。 
一、凡坚硬之积,必在肠胃之外,募原之间,原非药力所能猝至,宜用阿魏膏、琥 
珀膏,或水红花膏。三圣膏之类以攻其外,再用长桑君针法以攻其内。然此坚顽之积,非用 
火攻,终难消散,故莫妙于灸。余在燕都,尝治愈痞块在左胁者数人,则皆以灸法收功也。 
一、积久成疳,乃其经络壅滞,致动肝脾阳明之火,故为颊肿、口糜、牙龈臭烂之证。 
此其在外当用膏药、艾火以破坚顽,在内当用芦荟等丸以清疳热。 
一、妇人血 气聚论治,详妇人门。 

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积聚
述古(共六条)
属性:《难经》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 
,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 
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 
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又曰∶肝之 
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 疟,连岁不已。心 
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脾之积,名曰痞气, 
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为肌肤。肺之积,名曰息贲, 
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 
,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 
仲景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诸积 
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 
。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 
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愚按∶仲景此说固详而善,虽亦疑其太凿,然于 
理则通,故述于此,亦可以资意见。若以余之历验,则凡病证癖者,脉必沉紧而疾,如《内 
经》曰微急、小急者,即其脉也。若诊见和缓,则胃气本无恙,终非癖块之脉。 
许学士曰∶大抵治积,或以所恶者攻之,或以所喜者诱之,则易愈。如 砂、水银 
治肉积,神曲、麦芽治酒积,水蛭、虻虫治血积,木香、槟榔治气积,牵牛、甘遂治水积, 
雄黄、腻粉治涎积,礞石、巴豆治食积,各从其类也。若用群队之药,分其药势,则难取效 
。须要认得分明是何积聚,兼见何证,然后增减斟量使之,不尔反有所损,要在临时通变也 
。 
洁古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若遽以磨 
坚破结之药治之,疾须去而人已衰矣。干漆、 砂、三棱、大黄、牵牛之类,用时则暂 
快,药过则依然,气愈消,疾愈大,竟何益哉。故治积者,当先养正,则积自除,譬如满座 
皆君子,纵有一小人,自无容地而去,但令其真气实,胃气强,积自消矣。实中有积,大毒 
之剂治之尚不可过,况虚而有积者乎?此治积之一端也,邪正盛衰,固宜详审。 
张子和曰∶积之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或伤酸甘辛咸之味,或停温凉寒热之 
饮,或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其初甚微,可呼吸按导,方寸大而去之,故不难也。若久而延 
之,留滞不去,遂成五积。 
徐东皋曰∶养正积除,此积之微者也;如脾胃失于健运,而气积、食积之不疏导者,惟 
养脾胃之正气,而滞积自疏矣。若夫大积大聚,如五积之久而成 病,坚固不移者,若 
非攻击悍利之药,岂能推逐之乎?惟虚弱之人,必用攻补兼施之法也。 

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积聚
针灸法
属性:长桑君针积块 瘕法∶先于块上针之,甚者,又于块首一针,块尾一针,讫,以艾灸之 
,立应。 
一法曰∶凡灸痞者,须灸痞根,无有不效。其法在脊背十三椎下,当脊中点墨记之,此 
非灸穴,却于墨之两旁各开三寸半,以指揣摸,觉微有动脉,即点穴灸之,大约穴与脐平。 
多灸左边,或左右俱灸,此即痞根也。或患左灸右,患右灸左,亦效。 
一、灸穴法∶中脘、期门、章门、脾俞、三焦俞、通谷,此诸痞所宜灸者。 
积痞在上者,宜灸∶上脘、中脘、期门、章门之类。积块在下者,宜灸∶天枢、章门、 
肾俞、气海、关元、中极、水道之类。凡灸之法,宜先上而后下,脐腹之壮用宜稍大,皆先 
灸七壮,或十四壮,以后渐次增加,愈多愈妙。以上诸穴皆能治痞,宜择而用之。然犹有不 
可按穴者,如痞之最坚处,或头、或尾、或突、或动处,但察其脉络所由者,皆当按其处而 
通灸之,火力所到,则其坚聚之气自然以渐解散,有神化之妙也。第灸痞之法,非一次便能 
必效,务须或彼或此,择其要者,至再至三,连次陆续灸之,无有不愈者。 

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积聚
积聚论列方
属性:排气饮(新和六) 养中煎(新热四) 温胃饮(新热五) 归脾汤(补三二) 枳术丸(和七 
九) 芍药枳术丸(新和十六) 四磨饮(和五二) 十香丸(新和十五) 木香人参枳术丸(和八 
二) 理阴煎(新热三) 神香散(新和二十) 暖肝煎(新热十五) 五味异功散(补四) 肾气 
丸(补百二十) 保和丸(小三五) 《指迷》七气汤(和五一) 温白丸(攻六一) 和中丸(和 
八七) 秘方化滞丸(攻五八) 助气丸(攻六七) 三棱丸(攻六十) 大健脾丸(和八五) 胜 
红丸(攻六六) 《三因》红丸子(攻九六) 大和中饮(新和七) 感应丸(攻五四) 遇仙丹( 
攻五一) 小和中饮(新和八) 赤金豆(新攻二) 神佑丸(攻四八) 草豆蔻丸(和一六七) 
百顺丸(新攻六) 阿魏丸(攻六四) 阿魏膏(外三一二) 大硝石丸(攻五六) 琥珀膏(外三 
一七) 三圣膏(攻三八) 化铁丹(攻五九) 水红花膏(外三一九) 芦荟等丸(寒一六八后) 

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积聚
论外备用方
属性:消食丸(和九十 行滞) 枳实丸(和八四 食癖) 木香槟榔丸(攻五十 火盛积坚) 曲 
术丸(和百十 宿食) 法制陈皮(和七十) 香砂枳术丸(和八十 气积) 白术丸(和三七八 
息积) 陈曲丸(热一六三 冷积泻痢) 曲 枳术丸(和八一 食积) 流气丸(和一五五 
逐寒滞) 桃仁煎(攻三九 血瘕) 枳实导滞丸(攻五七 湿热食积) 安脾散(热六七 冷积 
)三棱散(攻三六 积痞) 雄黄圣饼子(攻六九 去积) 三棱丸(攻三七、六十 血 食积 
)神保丸(攻五三 寒积痛) 穿山甲散(攻四十 血 ) 备急丸(攻五二 寒积) 消痞核 
桃(攻八七) 守病丸(攻六五) 红丸子(热百九十 寒食积) 熨痞方(攻八八) 大异香散( 
攻四四 胀满) 加减四物汤(妇百十二 血积) 

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痞满
经义
属性:《太阴阳明论》曰∶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 
满闭塞。 
《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甘,心气喘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 
《脏气法时论》曰∶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厥论》曰∶厥或令人腹满何也?曰∶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胀满。 
《异法方宜论》曰∶脏寒生满病。 
《阴阳应象大论》曰∶浊气在上,则生 胀。中满者,泻之于内。 
《五脏生成篇》曰∶腹满 胀,支膈 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大惑论》曰∶人有善饥而不嗜食者,何气使然?曰∶胃气热则消谷,故善饥;胃气逆 
上,则胃脘寒,故不嗜食也。 
《脉解篇》曰∶太阴所谓病胀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上走心为噫也。 
《经脉篇》曰∶胃病则贲响腹胀。脾病则腹胀善噫。心主病则胸胁支满。 
《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阴所至,积饮痞膈,为中满霍乱吐下。寒气至则坚痞腹满,痛 
急下痢之病生矣。水郁之发,善厥逆,痞坚腹满。木郁之发,病膈咽不通,饮食不下。 
《五常政大论》曰∶备化之纪,其病痞。卑监之纪,其病留满痞塞。敦阜之纪,其病腹 
满。太阴司天,胸中不利,心下痞痛。 
《气交变大论》曰∶岁火不及,民病胁支满。复则病 溏腹满,食饮不下。岁水不及, 
民病腹满。 
《至真要大论》曰∶大阳司天,民病胸腹满。少阴之胜,腹满痛。太阳之胜,腹满食减 
。阳明之复,甚则心痛痞满。太阳之复,心痛痞满。 

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痞满
论证
属性: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 
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 
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散可消;虚痞虚满者 
,非大加温补不可,此而错用,多致误人。 

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痞满
论治(共四条)
属性:一、虚寒之痞,凡过于忧思,或过于劳倦,或饥饱失时,或病后脾气未醒,或脾胃素弱 
之人,而妄用寒凉克伐之剂,以致重伤脾气者,皆能有之,其证则无胀无闷,但不知饥,亦 
不欲食。问其胸腹胀痞,则曰亦觉有些,而又曰不甚胀。盖本非胀也,止因不欲食而自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