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实验心理学 >

第10章

实验心理学-第10章

小说: 实验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心理学家被称为人文科学家,他们通常是临床心理学家和
咨询心理学家。这些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他们声称,用
传统的自然科学方法来对人类的情感和经历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测试
是不可能的。甚至拥有各种“铜管乐器”(实验仪器)的实验心理学家
也同意自然科学有限论。自然科学的确是有限的,虽然它能证明万
有引力的存在,但却无法确认上帝是否存在。自然科学只在其有救
可行的地方发挥作用(见第】4章)。这并不意味着在自然科学不敢
涉足的地方就不能获得知识,我们可以通过非自然科学的手段去获
得。事实上,人类生活的许多重要领域,如伦理、道德、法律等等,也
正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它们至今尚未从精密的科学分析中有所得益。
    然而,大多数科学家始终相信科学分析最终将适用于这些领域。
当初很长时间以来心理学是属于哲学范畴的,后来随着心理学研究
技术的改进,这些关于人类知识、技能和行为等的研究就转移到了科
学的王国。而且,现在的大部分心理学家都相信,心理学这门科学能
够解决人类生活的所有侧面。但现实生活中心理学总会遇到怀疑甚
至轻视,比如,美国一位参议员就曾经批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对恋
爱研究的支持。虽然此类的怀疑、轻视以及嘲弄很多,但不能阻止心
理学的发展和心理学家的努力。总之,人们对心理学的应用性表示
关注是有效的和重要的,置之不理绝对不是办法。
  心理学与真实的世界
  心理学家与其他的科学家一样,都需要不断地探索自己的事业。
证明心理学研究对人类有益很容易,但在此我们要着重强调的却是,
“对人类有益”并不是心理学成为一种职业和事业的唯一重要理由。
事实上,许多科学家钻研某些问题,只是因为他们对这些问题本身感
兴趣。有位同事说,他之所以研究豚鼠是因为豚鼠激发了他的好奇
心。对此我表示理解和赞同。确实,科学家做动物实验是因为以人
为研究对象不道德或不现实,比如关于长期拥挤、惩罚、药物作用等
n质
h芷日

吧文
船圉
。频
坞视
81
g程
几千
。主
班川
他业
M专
g理
式心
方学
系大
联范
久师
水京
频北
帮●
    :㈣: 747883097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22薷翠嚣磊黩享勰;驻。。r,t+课程。s视频s文并茂,音质s润,提供试看期待*询
    /实验心理学
的研究。但动物行为本身的趣味性也是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
    科学研究常常被区分为两大类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应用
研究旨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例如怎样治愈尿床,而基础研究则
没有马上要解决的实际目标。基础研究积累起丰富的数据、理论解
释以及应用研究者可随手取用的概念。没有这些,应用研究很快就
会干涸停滞,除非应用研究者再变成相应的基础研究者。基础研究18
确立的概念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为社会所应用。亚当斯(1972)追踪调
查了对社会来说很重要的五个产品,以便从中找出基础研究的作用。
结果发现,产品中的70%约源于二三十年前的基础研究。从基础研
究到社会的普遍应用,这中间经历丁漫长的二三十年,以至于完全淡
化了基础研究的重要作用,使人以为基础研究的社会贡献不大。可
是,要想说清楚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研究中哪一个将在三十年以后
发挥作用,也确实很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停止基础研究。
    尽管绝大多数实验心理学家乐于沿袭科学容一实践家模式,即用
基础研究的成果来开发应用研究,但最近它受到了双轨系统的冲击
( Fishman和Neigher; 1982; Howell,1994)。双轨系统强调基础研
究和应用研究应该分开。这两种研究可追溯( Bevan,1980)到德斯
卡茨( Descartes,R)和培根。在卡茨的模式中,科学的根本目标是
理解事物本质。而在培根的模式中,科学应该以改进人类生活为己
任,科学结果的有用性第一,知识的增长次之。
    里根总统执政时政府对科研的资助开始减少( Fishman和Neig…
her.1982》,最近企业研究基金也在削弱(Yeager;1996),这都表明美
国社会已经转向培根模式了。面对这些现状,从科研资助中获益的
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表白研究对政府和私有企业的好处了。结果,意
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活动的科学家们,在推进政府科研的行动中变
得更加活跃了(NIMH Basic Behavioral Science Task Force.1995)。
而在私有企业这一块,耶格尔(1996)始终认为,企业没有充分评估科
研的长远效益却只一味地重视短期效益,以至于企业科研在缩减,所
有这些只会给主导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众所周知,美国浅车和钢铁
企业之所以衰落,就是由于无力与日本的先进技术竞争所致。
芸芸视频水久联系方式㈣:747883097 TL:028 8104 2202网址:http:
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
  ●
    人的因素(见第15章)是一个迅速成长起来的应用领域。人的
因素和工效学协会(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的大
部分会员起初都是作为心理学家来培养的,但是后来他们却转向了
应用。就连《人的因素》杂志的主编本人——一位心理学家——也认
为:“未来十年内人的因素更可能被作为一种职业,而不是作为一门
科学尤其心理科学来培训的。当然,人的因素专业还会继续进行科
学研究,但是这些科研越来越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这种情况致
使科学领域越来越大,而训练有素的真正科学家却越来越步,那么日
益增强的实践训练如何来协调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呢?为此我们探
探地担忧着(Howellt 1994,pt 5)。”
    使用卡茨模式还是培根模式?这个问题完全由不得科学家做
主,而是由私有企业或政府部门的基金会依据评价科研工作的最佳
标准来选择的。但是,所有的人,包括心理学家和门外汉,都不可避19
免地受其影响。
    尽管把科研区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非常普遍,但与之相出
好研究与差研究的区分却重要得多。本书涉及的理论和实践同样适
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而且,使用书中所论及的理论和实践,你
能够并且也应该能够评估遇到的所有心理学研究,无论你是一名学
生、专业心理学家,还是一位正在读报的文明人。
    实验离现实生活很远吗?
    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总是强烈地要求他们所学的心理学课程能够
贴近日常生活,但是对于其他学科的期望则少得多。如果所学的物
理学入门课程没有教会学生们修理汽车,他们根本不会沮丧;但如果
心理学人门课程同样也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没有教会他们
更好地认识行为动机,投有帮助他们解除自身的紧张+以及没有让他
们获得永久的幸福等等,那么学生们常常会怨天尤人。事实上,你在
心理学入门课程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信息,同样在本书中我们怀疑
你也如此。如果你觉得这样要求心理学有点不公平的话,那么就请
接着读下去吧。
  一般而言,心理学家所搜集的数据乍看起来不太重要,因为基础
    :㈣: 747883097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24声翠嚣磊黩蓊黔
    ,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I一
    /实验心理学
r1
研究与当务之急的社会或个人问题之间几乎没什么直接的联系。故
而有人怀疑某些心理学研究的价值,甚至质问联邦政府为何通过各
种途径去资助研究人员观察小白鼠压杠杆或者走迷津。
    事实上,人们之所以这样看待心理学,归根结底是因为对它的期
望不恰当,而不在于心理学研究本身。人们期望研究能够带来种种
有用的结果。正如西德曼(1960》所说,人们期望进行研究的实验室
情境与真实的情况类似,“为了研究动物的精神病,研究者必须学会
在实验室中使它们得上这种病”。其实这样做根本没必要。心理学
家所要了解的只是行为的内在过程,而不是它的外部环境。因此,只
要能够引发相同的内在过程,实验室中的物理环境可以与真实世界
的不尽相同。
    比如,我们想要调查空难发生的原因,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想
要调查空难与飞行员或飞行控削人员的注意失误之间的关系。基础
研究可能是这样进行的:让二年级大学生坐在一组快速闪亮的灯前,
灯一亮马上就按下相应的键。这种设置多少有点像空难时的情景,
其内在的过程很相似,但外部的物理情境却全然不同。其中按键是
衡量注意与否的标志(见第8章)。若想产生超负荷情况,心理学家
可以让呈现的灯光快于操作者的反应。就这样,心理学家利用实验
室里的简单物理环境研究了精心控制下的注意失误。诸如此类的实
验室研究具有许多优点(见第3章):比如上述研究不必破坏飞机,有
着明显的安全效应。此外,注意失误还是许多工业事故的原因(De… 20
Greene,1970,第7章和第15章)。而且,实验室内用灯光和按键所
做的注意研究还能引发实验室外的许多改进。
    我们知道,外部物理环境不同但可能内在过程类似。同理,外部
情况类似但却可能内在过程不同。比如,经过训练的小白鼠很快就
能学会用嘴衔起硬币并藏在自己的笼子里。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白鼠
“守财奴”与把钱藏在床垫底下的真人守财奴一样,都是在相同心理
过程支配下所表现出的。
  我们不仅要了解从实验室研究到实际应用中共同的心理过程,
还更应该知道与实际事物没有直接关联的两个重要的研究理由
(Mook,1983)。基础研究有助于理解的第一个理由是它通常可以提
示什么可能发生。因此,在控制条件下,科学家能够确定社会浪费是
否会发生。而且+实验室较之工作场所来说,能够更清楚地识别社会
浪费的特征,因为工作场所存在大量的不可控因素,比如工资水平、
工作安全等,可能会增强或削弱社会浪费效应(见第3章)。
    关于进行基础研究的第二个理由是,从可控的实验室情境中得
出的结果往往比现实生活中的更有说服力。在实验室中发现,操作
者完成相对不紧张的任务也会负担过重,由此可以得出操作者的注
意因素极端重要。那么可知,当飞行员驾驶着大型客机穿梭往来于
拥挤的航道时,他们的应激状态一定很强,负担也一定过重。
    当然,如果研究目标,是验证某一理论假设,或者是用实验室结
果去解决实际问题,lB么,“真实生活”的验证是必不可少的。以社会
浪费的研究为倒,如果研究者的目标是为了减少群体中的社会浪费
现象,于是他们把实验室结果直接应用到实际中,即测试集体工作中
的个体行为,但事先没有在“真实生活”中验证其应用价值,那么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