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实验心理学 >

第12章

实验心理学-第12章

小说: 实验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在观察活动中犯错误。从本质上
讲,科学家运用研究技术,诸如逻辑推理、复杂设备、条件控制等,就
是为了预防知觉错误,并确保观察结果尽可能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
目。然而,即使用最佳的方诖和最细致的观察技术,也只能是逐渐接
近这一理想。尽管如此,自然观察法与生活中的偶然观察还是有很
大区别的。金斯伯格和米勒(1982)关于男女儿童冒险行为的研究表
明,长时间细致的无干扰观察是有效的。许多人都认为,小男孩似乎
比小女孩更勇敢。那么,这到底是科举准确观察的结果,还是偶然观
察者们用来强化刻板印象的依据?金斯伯格和米勒在自然情境中观
察了500名11岁以下的儿童,并记录了他们在动物园里喂动物、抚
摩动物、骑大象等行为。两位研究者记下了儿童从事挑战性(冒险
性)活动的次数。男孩,尤其稍大些的男孩,比女菝更有可能去冒险。
这个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偶然观察所看到的结论,即男孩比女孩勇敢。
然而,观察研究无法揭示此结果产生的原因。
    米lS/J(1977)glJ举了自然观察法在心理学中的若干作用。他提
出,观察法能为随后进行的、控制更严格的研究提供重要资料。自然
观察的结果描述了有机体的思想和行为,这是理解中必要的第一步。
比如,哈_洛(1958)关于母爱的研究工作。在实验之前,哈洛需要了解
蜜猴所呈现出的行为、所喜欢的事(它们那柔软的毛毯)和不喜欢的
东西(笼子的铁丝底)。在这些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哈洛试图通过实
验来解释它们。因此,我们不应该由于观察法缺乏控制而把它看作
是从属于实验法的一种不重要的研究方法。正如刚刚说过的,在一
定意义上,观察能为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进行科学的观察时,我们将遇到两个基本问题,其存在直接威胁
到研究的效度或可靠性(这类问题也会对实验产生不利髟响,对此我
们将在后面讨论)。一个问题是确定界限,即明确所要观察的行为范26
围。因为观察时人们的注意范围和思考能力都很有限。尽管大多数
人可以在同一时间里走走、停停,但是却无法同时注意并记住短时间
内发生的二十种不同行为。因此,观察范围上的限制迫使我们必须
去计划要观察的东西。我们必须选择那些跟我们的研究课题密切相
关的行为去研究。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观察过程中参与者对被观察的
反应同题。该问题也叫反应性,它是在从事任何形式的心理学研究
中都会出现的问题。
    我们观察什么?
    我们到底该如何界定所要研究的行为范围呢?这个问题的答案
看起来似乎简单明确。如果我们对人的非言语交往感兴趣,那么我
们就去观察人的非言语交往好了。然而,这件事做起来却未必容易。
首先,非言语交往非常复杂以至于观察者面临着我们一开始就试图
回避的那个问题——我们到底要观察什么样的非言语行为?第二,
对非言语行为的探察本身就预示着,我们知道所要观察的行为是什
么。显然,着手研究时,我们既非一无所知,也非知晓了研究问题的
全部答案。通常,研究之初我们先在头脑中预想一系列的观察,然后
再依据先前的资料来精确界定研究范围。下面让我们来举例说明。
    习性记录
    对心理学家来说,最令人感兴趣的自然观察研究集中在习性学
领域,这也是目前心理学界最热门昀领域之一。它是一门在自然情
境中研究行为发生规律的学科(通常是在野外进行的)。简单观察人
或动物的行为,就会对其特征和范围产生一个整体的印象。之后,人
们可能很快就会要求做进一步更系统的观察。习性学家进行更系统
的观察时,先是确定各种观察行为的种类,然后记录该有机体从事每
种行为的次数。这些行为可以被分成一些大的行为单元+诸如求偶、
修饰、睡眠、争斗和饮食等等+或者更小的行为单元。例如,图2—2的
习性记录表示的是黄丽鱼的求偶模式,它包含了这种鱼的各种求偶
模式(所谓习性记录,就是记录某种动物特定行为的一个相对较完
全的清单)。通过对任何特定行为发生次数的记录,习性学家即可获





吧文
船圉
。频
坞视
81
g程
几千
。主
班川
他业
M专
g理
式心
方学
系大
联范
久师
水京
频北
觏茕●
芸推
    :㈣:  747883097  TL 。  028  8194  2202日址:  http : i1747883097 qzonf qq 
学理    /实验心询
h扇萄尾巴:用尾巴音土地推打*景i
‘矗矗:一阵盈谴帕鲥村的叠■,。■臼
^部开船伴遍垒身而后连渐喊弱井葫先。
d■谴:嘴张硫曙形
清洁(仉定帕)卵束.
    己贴身;通过贴身使腹部紧贴即床。遍一活动一般持续几秒钟。
    图2…2显示黄丽鱼求偶模式的习性记录
一十习性记录可能包吉的,或者是某种动{灯酌全部行为,或者是被选定行为的某
些方面。(取自DrjCk8rner.1^L和Vc5叫+S H..Ammal№hawor:(::on坩pLs。
P脓5瞬5;and Me【bods  Bohton:Willard C;rant Press。  1982;n 28)
得有关该行为意义的某些观点。
    菲肯(1990)运用习性学记录分离出了北美山雀发出的各种不同
类型的警报声。不过,菲肯首先必须能够记录并分析出山雀的各种
声音。在野外要想准确记录动物的行为常常是困难的,因为在动物
的天然栖息地也许很难持续不断地观察其行为,研究者不可能永久
地保持警觉。因此,菲肯和被普(1995)在好几个观测点花费几年的
时间才记录下山雀的报警声。他们发现,尽管不同地区山雀的“方
言”不同,但在同一地区生活的山雀所发出的入侵报警模式却可以稳
定地延续几代。
    人类观测者的出现也许会使观测结果产生反应性①。当正在观
察中的行为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时,其测量结果就会呈现反应性。
显然,反应性严重地破坏了研究者试图完全自然地、不受干扰地进行
研究的初衷。值得注意的是,运用类似技术来观察人的行为会更加
困难,因为人们不喜欢好奇的科学家关注自己的每个动作。但巴克
(Barker,R.G.)及其同事(例如,Barker和Wright,1951r Barker,
1968)开拓性地把自然观察法应用于不同背景下人类的行为研究中,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下面我们讨论一些对人类进行的自然观察
研究。
    挑动眉毛
    在研究人类的行为方面比较著名的习性学家是艾贝尔一艾伯斯
费尔德,他(例如,1970,1972)对人的面部表情做过大量的现场研究。
他和他的同事在环球旅行中拍摄了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面部表
情照片。仔细审视这些照片,就会发现许多表情具有跨文化的相似
性,不过其中也有一些表情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眈如,人们相互间
问候的面部表情。艾贝尔一艾伯斯费尔德发现,大多数人相互问候时
会有一个短暂的挑动眉毛的动作。
  进一步研究发现,短暂的(1/6秒)挑眉动作还伴随着微笑和迅28
速的点头。事实上,挑眉动作在许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身上都可
以观察到,其中包括布什曼人、巴里人和欧洲人。但有些文化在如何
运用这一动作上是有差异的,例如,日本人就不使用它,因为在日本挑
动眉毛被认为是挑逗性的和猥亵的。此外,艾贝尔—艾伯斯费尔德还发
现,除在问候时做挑眉动作外,其他情景比如调情和致谢时也会做。
  ①以前,传统心理学将反应性界定为,机体对各种刺激瞻以一定的样式发生反应的
特性庖括种属反应性和个体反应性两大粪。车书作者培反应{生注^了新的内涵.——
审柱者注
5 1
 3 1
7十,




吧文
船圉
。频
坞视
81
g程
几千
。主
班川
他业
M专
g理
式心
方学
系大
联范
久师
水京
频北
势◆
芸推
    :㈣: 747883097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36藤翠嚣磊黩蓊登霉
    ,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实验心理学

    从艾贝尔的研究中看出,前期的观察结果常常可以启发后来的
研究。比如,他通过对挑动眉毛的界定,引发了后来大量的关于人类
共同行为的研究+并收集到了许多的信息资料。
    新生儿测验
    第二个界定观察范围的例子是关于新生儿的研究。新生儿到底
会做什么?从新生儿的行为中能看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婴儿的
活动范围很有限。事实上,除吃奶,睡眠、排泄和哭泣外,婴儿可以做
很多的行为,发挥所有的感觉;此外,婴儿还具有大量的复杂反射。
布雷泽尔坦( Brazelton,T.B)及其同事(例如,Lester和Brazelton,
1982)用了多年时间精心编制了一个量表,以评价新生儿在各种行为
中的晟佳表现。起初,该量表只能评价几种反射和行为(如抓握、眨
眼等)。后来,经过对不同文化和背景中新生儿的反复观察,他们把
量表修订得更全面了,所评价的反射和行为数量也多起来了。同时,
量表的这种变化卫促成了更多的研究成果。最后,布雷泽尔垣新生儿
行为评价量表(Brazelton Neonat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Scale)能够对
16种反射和26种行为进行测量。其中,反射是以三点等距来评价的,
行为项目如针刺反应和手一嘴活动等则是以九点等距来评价的。
    早期的研究者认为,唤醒水平对某些行为的出现及其强度大小
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现行量表评价了新生儿的各种行为。
例如,对针刺的反应就是在新生儿熟睡或安静而不是警觉或哭叫的
情况下被评估的,而手一嘴行为则可在任何情况下被评估。
    布雷泽尔坦及其同事非常关心行为发展中个体和文化的差异,
并做了大量研究来检测这些差异。假如他们事先不做一系列的详尽
观察,那么不仅建立评价量表不可能,而且进一步研究诸如此类的发
展差异更不可能。
反  应  性
  预防被试反应性的方法有两个:无干扰观察和无干扰测量
(Webb,Campbell,Schwanz和Sechrest,1960)。下面我们依次讨论。
    无干扰观察    29
    想像走在家乡大街上的你,不时地问候遇到的朋友(比如,握手、
挑动眉毛等)。正当你继续前行时,一位扛着照相机的人向你走来,
他不停地拍摄你问候朋友的情景。对此+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你
的问候方式很有可能发生显著的改变(你注意过摄像机对准体育比
赛旁边的观众时可能会发生什么行为吗?)。为了避免被试的反应性
问题,艾贝尔—艾伯斯费尔德的研究中使用了一种带特殊镜头的照相
机。该照相机能够拍摄与它成90度的被试,以至于被试以为正在被
拍摄的是别人。结果艾贝尔实现了他的预想·即被试不会由于观察者
和照相机的出现而表现失常,相反他们仍会很自然地行动。艾贝尔在
研究中,使用了带有特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