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实验心理学 >

第93章

实验心理学-第93章

小说: 实验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课后作业:演示一个回归假象    390
    人们知道在许多研究领域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向平均数
回归,或回归假象。通过让你成为它的受害者,可以使得你很好地理
解这一现象。试着按下述步骤做下面的实验:
    1.在你面前的一张桌子上摇动六个骰子。
    2.把显示低分的骰子放在左边,高分的则放在右边。然后再把
它们打乱,重新随机分配到两组中。
    3.计算并记录每一个三骰小组中每个骰子的平均数。
    4.把你的双手举过头顶并大声宣布,“凭着科学的名义,大点”。
    5.摇动三个低分骰子并计算低分组中每个骰子的新平均数。
    6+摇动三个高分骰子并计算高分组中每个骰子的新平均数。
    7+比较两组处理前和处理后的分数。如果可能,把你的数据与
你班上同学的数据合并到一处。
    一般而言,这个程序将导致低分组成绩的升高和高分组成绩的
降低。你可能会因诱惑而得出调用科学的名义在减少骰子点数上发
挥了有益的影响,但耐于点数的增加则需个别关注以确保他们的杰
出成绩。不管怎样,这个结论都没有考虑回归的作用,即反映许多类
型的测量值接近平均数的倾向的统计效果。你知道,摇动一个公平
的骰子能产生从一到六的点数,但多次摇动的平均数将会是接近3。5
的。三个骰子的平均数接近3。5的可能性要大于接近一或六的可能
性。因此,当你选择三个低平均数的骰子并再次摇动它们时,它们将
会产生更高的平均值(接近3。5的平均值)。同样,再次摇动时,高分
组的三个骰子应该产生更低的平均值。
    在确定实验处理的效果时,你必须要从观察到的总体变化中剔
除这个回归效应。例如,在骰子实验中,第一次摇动产生相同点数但

吧文
船圉
。频
坞视
81
g程
几千
。主
班川
他业
M专
g理
式心
方学
系大
联范
久师
水京
频北
觏茕●
芸推
    芸芸视频水久联系方式㈣:747883∞7 TL:028 8194 2202网址:http:i1747883097 qzone qq…
  456严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2。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J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实验心理学
没有接受“处理”的骰子作为控制组,控制组也应该被再次摇动。只
有当测试前后实验组的点数显著增大,并且大于控制组的点数时,才
能得出处理或自变量引起该效果的结论。如果研究不能控制回归.391
比如许多涉及教育多元化和心理治疗的研究,那么它们是难于或不
可能被评价的。
    一  _
    _t
·灸
芸芸视频水久联系方式㈣:747883097 TL:028 8104 2202网址:http:i1747883097 qzone qq…
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
社会影响
'要点和引语'
社会心理学的起源
社会心理学中的变量介绍
实验主恩与研究范谢
  实验控制:服从权威
  要求特征和实验者偏差:催眠
  现场研究:旁观者干预
从问题到实验:基本内窖
其他人在场如何影响个体在某一任务上的成绩?
小结
关蕾词
讨论题目
课后作业:置身实验的难度
392
    随地可见的事实表明,我们对原子曲了解胜过对我们393
●身的了解。'CARL KAYSEN'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由错综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影响潜在
决定的。我们每天的所作所为,大多由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
文化和社会所决定。我们所处的文化限制着我们的经验,所
以,我们表现的行为,只是人类所有潜在可能行为的很少一
部分。我们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一辈子也不会讲霍屯督语,
K:ImCnmn
    :㈣: 747883097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458摹翠嚣磊黩享勰霉
    ,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实验心理学
不会划有又架的独木舟或是捕猎非洲大羚羊,因为这些行
为不是我们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每一种社会中,个体的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周围“重要的其他人”——如家人、同伴、
老师等等——的行为保持一致。
  社会如何影响个体?对这一问题做心理学的研究是社
会心理学的内容之一。社会心理学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大量
多样的研究课题可以归在它的名下。比如,它关注人们如何
在他人的影响下改变自己的态度、信念和行为;人们如何形
成关于他人的印象;人们为何彼此吸引;攻击和暴力的根源
是什么;决定利他和帮助的条件是什幺,诸如此类,不胜枚
举。但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课题,大多必定要与社会(其他
人)时个体行为的影响有关,鲜有例外。
    社会心理学家一般更为关注的是整个文化系统对行为
的影响,而不是全球性的社会影响,所以他们的研究课题往
往较为限定。比如,与对权威的顺从或服从有关的一种较为
直接的社会影响形式。一个或一群处于权威地位的人是怎
样促成他人服以命令的——特别是当那些行为可能反社会
或不道德时?其中最令人发指的就是发生在20世纪纳粹德
国的事件,一小撮纳粹狂热分子竞执导了一场对德国厦其
他占领国众多人口的大屠杀!计划的制定者为数甚少,无法
将目标付诸实现,所以+他们必须发动大量德国公民,服从命
令,去杀戮六百万犹太人和五百万其他国的国民!他们同样
也需要取得大半德国人的默认。可以推测,实施这一暴行的
许多人在其他方面是完全正常的。
    近些时候,另一些悲剧事件使得不假思索服从权威这
一现象引起了公众的注意。1978年,盖亚纳琼斯镇的奠基
人琼斯(Jones,J.)法师,命令他的百奈名追随者服毒自杀。
结果那些人听从了。12年前,越南战争期间的迈莱大屠杀,
芸芸视频水久联系方式㈣:747883097 TL:028 8104 2202网址:http:i17478
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
  ●
引发出盲目服从的问题的争论。以下是一个屠杀的参与者
与加拿大广播公司记者华莱士( Wallance,lvL)之间的部分394
谈话内容:
    问:你们一共召集起多少人?
    答:哦,大约四五十个,被我们赶到村中央。那儿像
    一个小孤岛,就在那儿,村中央。我是说……噢……
    问: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男人、女人、孩子?
    答:男人、女人、孩子。
    问:还有婴儿?
    答:有婴儿。我们让他们聚成一堆,蹲下来。卡利
    (Calley)中尉走过来说:“你们知道该怎样处置他们,对
    吗?”我说是的。我想当然地以为他就是让我们看着这
    些人。他走开了。十或十五分钟后他又回来了,问:“为
    什么还没有杀了他们?”我告诉他我以为他不要我们杀
    掉这些人,而只是看好他们。他说:“不,我要他们死。”
    于是……
    问:那么你杀了多少?当时?
    答:哦,我下意识地向他们扫射,所以你没法——你
    只是向有人的地方扫射,他们逃得很快,你没法知道你
    杀了多少个。我可能杀了十个或是十五个。
    问:男人、女人和孩子?
    答:男人、女凡和孩子。
    问:还有婴儿?
    答:还有婴儿……
    问:你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答:我为什么要那样做?因为我感觉我是受命去做
    的,好像是这样,当时,我觉得我好像没错,因为,我说
    过,我失去了兄弟。
    :㈣: 747883097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460/嚣翠嚣磊黩享勰;!
    ,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实验心理学
    问:那些村民呢——特别是那些妇士和孩子,还有
    老人——他们怎样表现?他们对你们说了些什么?
    答:他们没说太多的话。他们只是被雅着,让做什
    幺就儆什么。
    问:他们不乞求吗?或是说“不……不”,或是……
    答:是的,他们乞求,说:“不,不。”母亲抱紧孩子,还
    有……但他们继续开火。噢,是我们,继续开火。他们
    挥动着手臂乞求着。(《纽约时代周刊》,1969年11月
    25日)
    正常人怎么能做出如此惨无人道的举动——只因为受
命于人?换句话说,是什么社会心理力量在起作用,使得人
们服从权威?后面,我们将对探究这一问题的研究进行
讨论。
社会心理学的起源
    科学心理学的历史不过一百多年,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有趣而复
杂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历史更短。1908年,最早的两本社会心理学教
科书问世。一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McDougaIl,
W.),另一本的作者是英国社会学家罗斯( Ross,E.Af)。两书在方
法上均与现代杜会心理学迥然不同。不过,麦独孤的著作对整个心
理学界的影响很大。他极力主张,社会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多种本
能决定的,这些本能与生俱来,相对不受特定的个人或其现存的社会395
情境所影响。虽然本能概念曾为心理学东山再起立下过汗马功劳
(Mason和Lott,1976),但如今已没有人相信,能够接麦独孤曾经试
图提供的方式,来解释人们复杂的社会行为。
    19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心理学成为一个实证研究的独立领
域。这一期间有许多重大进展,其中包括谢里夫(1935)早期关于社
会规范(告知我们如何行为的普遍化的指导规则)及其对人们行为的
惊人影响力的卓越研究。谢里夫通过研究自动现象这一错觉,来探
究社会规范的影响及其发展。如果一个人呆在一间全黑的屋子里,
对面墙上投射一个光点,人就会觉得这个光点在移动。虽然事实上
光点是静止不动的,但人却明显感觉其运动。光像是“自己在动”,这
一现象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谢里夫感兴趣的是,其他人的判断对知觉光点的某一个体的判
断有何影响?在这种情境中,其他人的判断是否会形成社会规范,从
而影响个体的知觉报告?通过若干实验,谢里夫发现,一个人关于光
点如何运动的判断颇受其他参与者的影响。如果实验者(或另一被
试)引导被试预期光点在一个广阔的弧度内移动,那么,被试通常报
告光点确实在做宽弧度运动。这些实验表明,一个人的知觉报告能
够以戏剧化的方式被社会影响所操纵,并且对这一过程能够进行实
验性研究。这样,谢里夫的实验为实验社会心理学提供了动力。
    在谢里夫的实验中,被试处于一种非常模糊的情境中。也许因
为他们对自己的知觉非常不确定,所以才易受他人影响。如果我们
减小情境的模糊性,还能发现社会影响对知觉和行为有如此之大的
作用吗?阿希(1951,1956,1958)在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从众实验中
提出了这个饶有趣味的问题。阿希(1956)足这样谈论这一问题的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