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明士 >

第129章

明士-第129章

小说: 明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他就是罗神童啊!”

    “不是说他今年只有十二岁吗?看他的个头可是不想啊,十五岁都有啊!”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人家罗贤弟可不仅仅是读书人,人家可是允文允武,曾经在流寇围城的时候,单骑冲阵。这身体自然是强壮。”

    一旁的衙役看着这些议论纷纷的读书人,这要是放在罗信没有走进来之前早就呵斥了。但是如今周玉就站在这里,哪个衙役敢呵斥?

    “还请罗贤弟先报名!”这次是所有的读书人整齐地向着罗信拱手道。

    “不得喧哗!”从礼房内传出来一声高喝。

    外面的读书人就是一静,但是望向罗信的目光却是十分坚定。而且站在礼房门前的第一个人也望着罗信,不肯一动脚步。

    罗信便干脆地拱手施礼道谢,然后便在周玉的陪同下走进了礼房。有着周玉陪同担保,事情便进行得十分顺利。但是该有的程序却是依旧要走。

    对罗信的姓名,年龄,三代履历一一询问,如今是否在丁忧期间,户籍是否在本县,一一记录在案,最后又上下打量罗信,在一张纸票上写道:

    身高,方脸,面黄,无须之类的肖像描写,贴在了考牌的后面。按手印等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才让罗信离开。

    *

    这两天月票涨得很猛啊,感谢朋友们的支持,黄石拜谢!

    *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六章 赶考() 
万分感谢merpig同学(588) , 腾宽同学的打赏!

    *

    罗信在周玉和张洵的陪同下前往酒楼,在二进院内的读书人开始压低着声音谈论起罗信。

    “你们罗信这次县试是否能够通过?”问这种话的都是没有见过罗信的人。

    “这不是废话吗?如果连县试都通不过,那还是神童吗?”这是见过罗信的人在说话。

    “也不能够这么说啊!罗信似乎也没有显露过出众的文采啊!文斗争水也只是显示出他的算学和急智,科考又不考算学。”

    “没有文采?没有文采能够想出烟锁池塘柳那样的绝对?你有文采你想出来一个?”

    “就是,没有文采能够做出《桃园秋》和《寒江钓》那样的诗?你有文采你作出一首?”

    “但是……科考考的是时文制艺啊?你们有谁听说过,或者看到过罗信的时文制艺?”

    二进院内一片默然,不久一个书生低声道:“不管怎么说,想罗贤弟这样的神通考中童生没有问题。”

    “这倒也是!”

    几个对罗信时文制艺有所怀疑的人也纷纷点头,他们心中也认为罗信考中童生没有问题,能够想出那样的绝对,作出那样诗句的人想必时文制艺也不会太过不堪,考中童生应该没有问题。只是到了府试就不好说了。在罗信之前,阳林神童可是海正,就是海正也不是没有一次考中秀才?想必罗信也应该如此。

    罗信吃完饭之后,和周玉,张洵告辞,便回到了县城内宅子,在梁大柱的陪同下将宅子看了一遍,依旧翻新了一半,看来还需要不短的时间才能够彻底翻修完。到时候还需要晾上一段时间,看来短时间内还是住不进来。他没有留在县城。而是当天就骑着马返回了上林村。

    回到家里,刚将报名的事情和父母说完不久,小叔那已经十岁的儿子罗文便来到了罗信家,说是爷爷让罗信过去。罗信便起身离开了庄子。向着爷爷家走去。

    一进入到堂屋便见到爷爷,奶奶,大伯,大伯母,小叔和小婶都坐在那里。见到罗信进来。爷爷便招手道:

    “信儿,过来坐!”

    罗信便坐到了爷爷的旁边,向着爷爷望去:“爷爷,唤信儿前来何事?”

    “信儿啊!报完名了?”

    “嗯,浩德兄为我作保。”

    “信儿,你考中童生应该没有问题吧?”罗恒有些担心地望着罗信。

    罗信的脸上便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自然没问题。”

    “这就好!”罗恒的脸上现出了笑容:“那……以你帮助阳林县赢得争水文斗功劳,知县老爷会不会给你一个案首?”

    罗信心中虽然知道这个案首基本上是跑不了,但还是摇头道:“这个不好说,还是要看信儿写的文章。”

    “信儿!”一旁的罗智开口道:“你也许还不知道案首意味着什么。如果你能够获得案首,便有很大的可能考中秀才。”

    “信儿!”一旁的罗野也开口道:“你和周玉的关系不是不错吗?”

    罗信立刻摇头止住大伯的话。他可不想自己一旦考中案首之后,被人认为是通过了周知县的关系才能够拿到案首。这要是传出去,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名声不好,就是对周知县的名声也不好。

    “大伯,周知县是一个正直之人,断不肯做此等龌蹉之事。而且信儿读圣贤书,一身功名要直中取,断不可曲中求。此时不要再提。”

    屋子里的气氛一下子便尴尬了起来,罗野的脸便涨红了起来。罗恒望着罗信的目光由欣慰变得激赏,猛然一拍大腿道:

    “说得好!信儿你虽然习文。但是却依旧保留着我们武人的风骨。想要什么,就靠自己的本事去拿。”

    “谢谢爷爷!”罗信凝声道。

    “信儿,你要提前去县城吧?”

    “是,提前一天。”

    “好。那就在你离开上林村的前一天,爷爷在家里摆宴预祝你马到成功。”

    “谢谢爷爷!”

    这个事情罗信没有拒绝,也无法拒绝。在大明就有这个规矩,在科考之前摆宴预祝,然后亲朋好友都会前来,如同大喜事一般。

    到了罗信准备离开上林村的前一天晚上。罗恒摆了六桌,村子里和罗家交好的人纷纷前来,预祝罗信考出好成绩,顺利通过童生试。

    罗信一边笑脸盈盈地应对着,一边听着长辈们的叮嘱,特别是林昌和张树反复地叮嘱罗信。罗信唯有诺诺称是。

    整个宴席上罗信是最累的,不停地点头听着长辈的叮咛,但是席面上的那些好东西却不让他吃一口。油腻的不能够吃,海鲜不能够吃,生怕罗信吃坏了肠胃,到时候耽误科考。酒就更不让喝了,一顿饭吃下来,罗信只感觉自己吃了五分饱。

    席间张树也代表上林村发言,无非是说些上林村的光荣历史,上林村总共出现了多少秀才,多少举人。罗信倒是认真听了,整个上林村的历史上总共就出现了一个举人,秀才倒是出现过二十几个,进士是一个也无。而且按照张树的说法,如果张洵和罗信将来能够考中秀才,那么上林村就会出现五个秀才,分别是张树,林昌,罗智,张洵和罗信,成为上林村历史上秀才最多的一代。

    最后,自然是勉励罗信要好好考试,为上林村争光等等。随后还放了一串鞭炮,共同举杯,如同过年一般热闹。

    次日。

    罗信一家前往县城,罗信,罗平和鲁大庆骑着马。鲁仲连赶着一辆牛车,牛车上坐着罗氏和张芸娘,还有三个丫鬟。也就是说罗信一家除了将张望一家留在庄子里,所有人都前往县城的宅子。

    罗信科考在罗家这就是大的不能够再大的大事,自然是全家围着罗信转。按照罗信的意思,自己带着鲁大庆去县城就行了,但是罗平夫妇却是坚决不同意,而大嫂张芸娘也嚷着要去照顾罗信,于是一家子便都进城了。

    村民们一直将罗家送到了村口,一个个说着吉祥话,一方面罗信在上林村的人缘确实不错,另一方面,昨日也吃了罗家的席,自然是什么好听说什么。罗恒叮嘱完了罗信,又叮嘱罗平夫妇照顾好罗信,这才放罗信一家离去。

    *

    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票!

    *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七章 考场() 
一进入县城,罗信震惊的看到很多和他们一样的各种车,牛车,驴车,马车驮着一家家入城,当然也有很多穷书生,连个书童也没有,独自一人入城。

    这个时候罗信在县城的宅子已经修缮一新,只是需要晾晾味道,罗信一家此时也顾不得有些许味道便居住了进去。

    当晚罗平又是在家里摆席为罗信预祝,而且也放了一挂鞭。不过罗信也只是吃了一个半饱,罗氏和大嫂看得紧,罗信刚想要夹个鸡腿,便被母亲和大嫂伸出筷子将鸡腿压住,罗信只好苦着脸收回了筷子。

    晚间。

    在蝶儿和春花的服侍下,罗信早早地躺倒了床上,望着蝶儿和春花向外走的背影,罗信不由道:

    “蝶儿,春花,你说公子我苦不苦啊?连着吃了两顿席,只能够吃点儿青菜萝卜,每吨都吃了一个半饱。”

    “噗嗤……”

    两个小丫头不由笑出声来,腻声道:“公子,这都是为你好啊!就这几天,等着您考完,想吃什么还不是紧着您吃!”

    “唉……”

    罗信叹息了一声,摸了摸瘪着的肚子闭上了眼睛。

    四更半。

    罗信便被两个丫鬟叫醒,习武之人倒是没有懒床的习惯,只是比以往早起了一点点,所以罗信在春花和蝶儿的服侍下洗漱完毕,穿上衣服的时候,已经完全清醒,精神抖擞。

    牛车已经备好,鲁仲连驾车,上面放着宋泰送给罗信的那个较大的书箱。罗信没有骑马,而是和鲁大庆都坐在了牛车上,看着父母和大嫂熬红的眼睛,知道他们恐怕午夜就起来了,为自己准备科考的东西。

    “信儿,不要大意。”罗氏轻声道。

    罗信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道:“娘。放心,信儿懂得。”

    罗平和大嫂也不停地叮咛着,最后还是罗平一摆手道:“别耽误时间了,误了信儿的科考。仲连。一定要把信儿按时送到考场。”

    “是,老爷!”

    在父母和大嫂殷切的目光下,鲁仲连驾着车拉着罗信和鲁大庆渐行渐远。

    走出去没有多久,此时天还未亮,但是街道上却是热闹了起来。大街上都是前往考场的考生。还有送考生的家长,亲朋好友,还有一些小商小贩也早早地起来,更是有些闲着无事的人也跑出来看热闹。

    一路上喧闹一片,有的是家长的殷殷叮咛,有的是亲朋好友的祝福,有的是碰到了同去赶考的书生,便相互大声打着招呼。罗信也频频和相遇到的书生打着招呼,那些人几乎都认识罗信,而罗信也认识大部分。少部分也觉得脸熟,认识的不认识的,罗信都一律称呼学兄,反正在这些考生中他的年龄最小。

    每个考生的神色都是不同,但是大部分考生的脸上还是透露着一丝紧张。甚至有些考生说话的声音都有着一丝发颤。

    也有的考生神色飞扬,给人的感觉过县试犹如探囊取物。还有一部分人神色沉静,不喜不悲,罗信就属于这一类人之中。脸上带着平静的笑容和相遇的考生打着招呼,之后便静静地坐在那里,脸上带着淡淡地笑意。望着周围发生的一切。

    这一刻,他似乎跳出了这个世界,以旁观者的身份在看着这一切。

    “这就是大明科考的场面吗?”

    一直至到达了县学前面的大街,罗信才从这种旁观的状态中脱离了出来。向着前方望去,发现此时守卫的已经不是衙役,而是换成了兵丁。这些兵丁神色肃穆地将送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