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明士 >

第142章

明士-第142章

小说: 明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摸了一下,温度正好,便端了起来,一饮而尽。

    “大哥,慢点儿!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匆匆?”

    罗青放下茶杯,刚想要说话,却看到了放在桌子上的那封信,迅速地扫了几眼,抬头望着罗信道:

    “此事你也知道了?”

    “嗯!”罗信点头道:“怎么?你是为此事回来?莫非白总兵被调往广东?”

    “不是!”罗青摆手道:“最近局势有些不妙,原本阿拉坦汗就毫不顾忌地宣扬要攻打边关。如今广东又发生此事,感觉大明在未来会陷入战祸之中。信弟,马芳你知道吗?”

    闻听到大哥提起马芳,罗信的精神就是一振,马芳可以说是大明北方第一名将,而且是一个从奴隶到将军的传奇人物。

    马芳,字德馨,别号兰溪。马芳生活的时代,正是残元势力大肆侵扰明朝疆土、边陲战火频仍的时期,马芳的家乡大同宣化一带便是战争的最前沿。嘉靖四年,年仅10岁的马芳就被蒙古鞑靼部落的人掠走,被迫为人放牧,成为奴隶。在辽阔的草原上,他曲木为弓,练习骑射,日积月累,箭无虚发。

    一天,部落首领俺答到草原狩猎,遇到一只猛虎向他扑来,马芳见状,弓响矢落,正中猛虎要害。于是,俺答命令他跟随左右。马芳虽然受到俺答的重用,但是他心在明朝,嘉靖十六年。乘人不备,只身跑到大同,在大同总戎周尚文幕下当兵,从此开始了他保卫国家的军事生涯。由士兵到下级军官,由都督到宣府总兵,成为一代名将。《明史》言其‘大小百十接,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擒部长数十人,斩馘无算,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

    “马芳来晋阳了?”

    罗信脸上现出了激动之色,这样的一个历史名将让罗信的心怦然而动。不过随后他便摇头道:

    “不可能啊?马芳此时应该在宣府啊。”

    罗青便笑道“马大人怎么会来晋阳?是他的一个幕僚徐先生来到了晋阳,他是晋阳人,这次是回乡探亲,于白总兵交好。”

    说到这里,他望向罗信的目光露出了感激道:“我如今被白总兵重视,所以在面见徐先生的时候也带着我。席间谈论兵法。那徐先生便对大哥我的胸中韬略所震惊,追问之下,大哥便提及你,言道都是你所传授,所以那位徐先生想要见你一面。”

    罗信的脸色就是一苦道:“大哥你怎么就把我说出来了?”

    罗青认真地说道:“信弟,虽然你将来要走文人的道路,但是如果有着军方的支持,你的道路也会走得顺一些。更何况,大明一直有着文人统兵的传统,说不定在将来信弟还有统兵的机会。所以大哥觉得提前结交一些军方人并不是坏事。”

    “军方不是有你嘛!”

    “信弟,我脑子不如你好使,我觉得此事对你有利。如果你认为有害无利,我就告知徐先生你在备考。婉拒他。”

    罗信便摇摇头道:“无所谓利弊,如今我还没有功名在身,就是普通百姓一个,正所谓无官一身轻,接触一些也无妨。”

    纯阳宫是一座集庙宇、园林风格为一体的道教圣地,院内亭台楼阁样样皆有。罗信和罗青走进了大门。在院落中央便是吕祖殿,面阔三间,方方正正,很是壮观的。罗信跟着罗青走过吕祖殿,进入到殿后的院落。此院落按八卦的方位而建,具有鲜明的道教建筑特色。

    一座座楼阁错落有致,曲折回旋,徜徉此间,不禁让罗信感叹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边流连着景致,一边跟着罗青走上了一座阁楼,顺着楼梯向上走去,还未走到最上一层,便听到从上面传来一阵阵爽朗的谈笑声。

    两个人走上了阁楼,里面的谈笑声便是一停,罗信的目光扫去,便见到上面坐着三个人,其中的三个他都认识,一个是白总兵,一个是白总兵的手下大将夏勇,第三个人便是一个身穿儒衫的文人,四十岁左右的年纪,三缕长髯,整个人显得清瘦。

    阿拉坦汗准备开启对大明战争的消息还没有广泛传到大明,所以纯阳宫依旧涌进来大量的香客,熙熙攘攘,但是在这高高的阁楼之上,却很是寂静。

    此时面对三个人的目光,罗青首先走上去恭恭敬敬地施礼道:“参见总兵大人,夏将军,徐先生。”

    罗信也随之走了上去,作揖道:“学生见过白大人,夏大人,徐先生。”

    按理说,如今的罗信还没有功名在身,见到三位有官位在身的人应该跪拜。不过来自后世的罗信很不习惯跪拜,而且这三个人也都穿着便服。同时这三个人也都知道罗信拥有功名只是时间问题,自然不会纠结此等小事。

    “罗公子无虚客气,我们武人不好这等虚礼,入座。”白总兵含笑说道。

    罗信便告罪了一声,抬步来到了一个空位子坐下。不言不语,温文儒雅。

    徐先生饶有兴趣地打量着罗信,见到罗信平静儒雅的神色,眼中便现出赞许之色,开口笑道:

    “罗公子,久闻大名啊!”

    罗信还真是没有听说过徐浩然这个名字,不过既然能够作马芳的幕僚,便应该不简单。闻听到徐浩然的称赞,罗信的脸上便露出了谦逊之色道:

    “徐先生过誉了,学生只是一个刚刚开始参加科考的人,哪里来得名声。”

    “哈哈哈……”徐浩然大笑道:“罗公子过谦了,不说你刚刚夺得县试案首。就说你写过的《桃园秋》和《寒江钓》这两首诗便令老夫钦佩。”

    罗信便露出了羞涩的笑容,却并没有言语。徐浩然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道:

    “你那个烟锁池塘柳可是想出了下联?”

    *

    求月票!求推荐票!

    *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章 问对() 
万分感谢腾宽同学 , 七上八下LL同学的打赏!

    *

    “你那个烟锁池塘柳可是想出了下联?”

    “没有!”罗信摇头道:“这两年只是忙于温习四书五经,却是没有时间去思虑这些。”

    “也是!”徐浩然脸上现出了一丝感叹道:“科考是我们文人的正途。”

    然后端起了桌上的茶杯道:“老夫以茶代酒预祝罗公子科考顺利,斩将夺关。”

    “多谢徐先生!”

    罗信也端起了身前的茶杯,一旁的白总兵,夏将军和罗青也都端起了茶杯,说了几句吉祥话,一起喝了杯中茶。

    放下茶杯,徐浩然目光灼灼地望着罗信道:“罗公子知兵事?”

    “纸上谈兵罢了。”罗信含笑道。

    “我之前可是和你大哥谈论过兵事,你大哥的胸中韬略已是不凡,而你大哥言道,这些都是你传授于他?”

    “谈不上传授,我只是教大哥习字,然后将兵书战策写给大哥看。大哥的韬略都是大哥自己从书中领悟出来的。”

    徐先生看了一眼罗青,又看着罗信道:“恕老夫冒昧,罗公子从何处习得兵法?可是罗家祖传?”

    “不是。”罗信摇头道:“是我师父传授与我。”

    罗信不得已又把自己杜撰的师父拉了出来,很明显在座的几个人似乎都知道罗信有一个神秘的师父,也不知道是罗青传出去的,还是从他处传出去的,反正那三个人脸上没有任何吃惊之色。

    徐先生也不再追问罗信的神秘师父是谁,如果再追问下去,那就是失礼了。便含笑道:

    “罗公子如何看待当今局势?”

    这就是徐先生在对罗信考校了,白总兵和夏将军也都目光灼灼地望向了罗信。他们两个当初在阳林县城上看到过罗信和马贼交手,在武艺上肯定不如罗青,但是罗青对罗信的韬略十分推崇,他们心中也很好奇罗信在兵事上会达到一个什么程度?

    而且徐先生问的这句话可不是局限在兵事上。当今局势可就囊括了朝野上下,中枢和边关,政事和兵事。

    实际上他们对罗信真的很好奇,只是一个十二岁的人。却在文斗争水中展现出他的智慧,他的算学,两首诗展现出他的诗才,县试案首展现出他的文采,和流寇马贼交手展现了他的果敢和武艺。如今从罗青那里得知他知兵事,这怎么可能不让他们好奇?

    而罗信既然来到这里,便也不想要再低调,想要结交这些人,就必须拿出令对方信服的本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

    “糜烂!”罗信淡淡地说道。

    徐先生便是眉毛一挑,眼中迅速地闪过了一丝失望。罗信的口吻和那些喜欢清谈的读书人此时是一模一样,那些人往往口若悬河,将大明的一切说得一无是处,但是却空空无物。没有一丝一毫的实际证据,说白了就是人身攻击,一种不得志的泄愤。

    “何以见得?”

    徐先生转瞬又想到罗信刚刚考中案首,并不属于不得志之辈,于是还是耐着性子问道。不过在心中又隐隐把罗信放到了得志猖狂之辈的行列之中。

    “先说中枢吧。”罗信轻声说道:“周延周大人,王邦瑞王大人,刚刚去世,这两个人的去世意味着什么,我想两位大人和徐先生都很清楚。他们都是和严党对立之人。”

    徐先生,白总兵和夏将军对视了一眼。脸色都是一暗。罗信继续轻声说道:

    “吴山吴大人,许论许大人被罢官,这两个人的罢官意味着什么?”

    徐先生,白总兵和夏将军再次对视了一眼。随之望向罗信的目光已经变得不同。罗信并没有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只是点出了四个人的名字,就已经让他们知道中枢局势的糜烂。这四个人都是不屑和严党相交的正直之人,但却是死的死,罢官的罢官。纵观朝堂,如今还有能够和严党一掰手腕的力量吗?

    没有!

    徐阶?

    完全看不出他的决心和力量,最起码现在看不出来。

    这正如罗信所言,中枢糜烂。

    而且他们三个非常吃惊罗信的消息灵通,这四个人发生的四件事都是刚刚发生不久,就是他们也是刚刚知道不久,但是罗信却已经得知。

    “再说边关。”罗信依旧轻声言道:“东南沿海的倭寇,在那里我们大明的军队望风而逃,不敢直面迎敌。云南和蜀地的蛮族土司也发生过数次叛乱,最后说说北方。”

    说到这里,罗信看了一眼眼前三人道:“大明在北方边关守军过百万,在阿拉坦汗的面前却如同土鸡瓦狗,除了马大人外,这边关守军已经习惯的败逃。”

    “如今阿拉坦汗又扬言要入侵我大明,边关守军一个个心惊胆战。北方战事还未起,三月初三日,广东黄启荐却已率领惠、潮山民数千,攻打海丰、碣石、归善等县,破甲子门巡检司,杀死官军百户魏祚,令朝野震动。这样的局势如果还不是糜烂,什么是糜烂?”

    罗信又是短短的几句话便将大明周边的局势分析得清清楚楚,这让徐先生再也不敢小看罗信。神色一整,认真地问道:

    “罗公子可有重振山河之策?”

    罗信的脸上便现出了一丝苦笑道:“徐先生太过高看学生了,学生只是一个刚刚通过县试的考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身着布衣,心怀天下。”徐先生紧盯着罗信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