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明士 >

第822章

明士-第822章

小说: 明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够被动的防守,他们却来去自由。

    就比如我们大明,虽然也有水师,但是却不是弗朗机的对手。大人,说句不敬的话,当初您和胡宗宪剿灭倭寇,也不是凭借海上的力量,而是将倭寇引进了陆地,在陆地上将他们消灭。如果是在海上和当时的四大倭寇交手,恐怕我们大明水师并不是对手。”

    罗信点点头,郑若曾继续说道“也就是说,如今弗朗机已经能够威胁到了我们大明。”

    “不错!”罗信点头道“而且威胁并不是来自唯一的弗朗机,你不要小看了欧罗巴的那些传统强国,在欧罗巴,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的法兰西和不列颠,弗朗机只是一个暴发户。这两个强国之前只是没有看到海洋带来的利益,如今弗朗机给他们做了表率,强大的法兰西和不列颠怎么可能让一个小小的弗朗机专美于前?

    这两个强国已经明白,海洋是连接世界各个国家的通道,将会成为未来战争的必争之处。所以,哪个国家的造船技术高,拥有的船只数量多,吨位大,火炮等技术强,就能够击败对手,控制海道,从称霸海洋开始,到称霸世界。”

    郑若曾兴奋地击掌道“大人,您说得太对了。未来的战争,水师的地位将排在第一,国家与国家的力量对比,不再是骑兵和步兵,而是水师。水师的力量将决定国家的力量。谁能够称霸海洋,谁就是强国。所以,便需要足够的水师基地,需要强大的水师。进攻永远是最好的防守。而如今我们大明的水师不仅是技术上落后,便是思维上也落后了,只是一味的防守,只能够越来越落后,被动挨打。”

    罗信望着对面,眼中也现出激赏之色,他没有想到在大明这个时代,自己会遇到一个对海洋如此了解的人,有着一颗如此进取心的人,有着一个想要制霸海洋,称霸世界的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生不愧是大明对海洋最为了解的人,我这次来对了。”

    郑若曾眼睛一亮道“大人有重振水师的想法?”

    罗信便摇头苦笑道“不瞒先生,我这次来原本只是为了胶莱河海盗,却没有想到你给我描绘了一幅宏伟的未来。”

    “胶莱河海道?”郑若曾微楞了一下道“从水利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大人等我一下。”

    郑若曾站了起来,匆匆地离开,不一会儿,便捧着一叠纸回到了屋子里,放在了罗信的跟前道

    “大人,这便是我对胶莱河海道的研究。”

    罗信拿起那叠纸开始看了起来,屋子里一片寂静,罗信翻阅的很快,他的心中对胶莱河海道也有着一番计划,所以只是看大略就可以。但是令罗信吃惊的是,郑若曾的想法和罗信不谋而合,这不禁令琴双感叹古人的智慧。放下手中的纸张,赞叹地说道

    “先生大才!”

    郑若曾却摇头道“大人,解决胶莱河海道从来就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大人如果想要解决胶莱河海道的问题,恕我直言,您将会遇到利益集团的重重阻力。最后很可能以失败告终。所以,想要解决胶莱河海道,要先解决利益集团。”

    “我明白!”罗信小心翼翼地将那叠纸收好。

    “大人,实际上,解决利益集团的问题也很简单。”

    “哦?说说看。”

    “那就是给利益集团更大的利益,来换取胶莱河海道的利益,那个时候,他们不仅不会阻拦大人,还会支持大人,推动此事。”

    “那要如何交换?拿什么利益去满足他们?”

    。

第1331章 想法() 
“强大的水师!”郑若曾目光坚定地说道:“大明打造世界上最强的水师,开拓海洋,用海洋的利益和那些人交换。”

    “谈何容易啊!”罗信感叹道:“即便是胶莱河海道,我也没有想过立刻开始,一切都需要时间。”

    郑若曾沉默了片刻道:“大人,可以慢慢来,但是却不能不做。”

    罗信点点头道:“我们大明如今在很多技术方面都落后西方,这也是我们大明工匠地位低下的原因造成的。想要制霸海洋,有许多的问题要解决。

    我们首先要学习西方的知识,还要逐步提高工匠的地位。但是这都需要时间。”

    “大人,您已经有了计划?”郑若曾眼睛一亮。

    “也不能够说是计划!”罗信摇头道:“只是有了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

    “我招揽了一个西班牙的传教士,他非常博学,对西方的知识有着很深的了解。在一年前,我已经让他去招揽一些西方有知识的人,着手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翻译成我们大明的文字。”

    “太好了!”郑若曾激动地说道:“大人睿智!”

    “但是,这种影响力还是太小了。你要知道,翻译知识并不难,希望那些人来到我们大明,也有他们的利益诉求,他们有的是为了理想,想要把他们的思想传播天下。有的是为了利益,希望在大明获得更大的利益。有的是逃亡者,他们在他们的国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迫逃亡,希望在大明获得稳定的生活,原因不一而足,所以翻译资料并不难。但是知识是死的,只有掌握了才是活的。难就难在,如何让大明人接受这些知识,愿意学习这些知识。”

    郑若曾也陷入了沉默,作为大明人,他的心中十分清楚,大明人的思维,特别是大明读书人,都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故步自封,让他们去学习西方的知识,那真的是很难。要知道,在大明读书人的心中,西方那些国家都是蛮夷。

    “大人有什么想法?”最终郑若曾还是期盼地望着罗信。

    “我是这样想的!”罗信沉吟了一下道:“先建立一个通译局,在通译局招揽西方学者,让他们将西方的知识都翻译成中文,然后我再建立一个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向着所有大明人开放,免费让人阅读,然后在从这些人当中挑选出感兴趣的和思想先进的人组成社,大家在一起研究学习。等影响力具备了一定程度,在建立一所学院,招手弟子。”

    郑若曾不由叹息了一声道:“大人的办法十分稳妥,但是时间耗费恐怕很久。”

    “是啊!”罗信叹息一声道:“但是做总比不做好。如今的环境不是激进的时候,如果激进,恐怕我们的理想就会胎死腹中。我们只有先做着,在过程中,加快我们的速度。”

    “大人准备将通译局建在京城?”

    “不行!”罗信摇头道:“京城是大明文化中心,思维已经固化,很难接受新生事物,如果把通译局放在京城,虽然并不传播,却也能够引来流言蜚语,不说将来的发展,想要坚持下去都很难。

    所以,它还是要放在南方!

    在南方开放的气氛要浓烈很多,接受新生事物也容易一些,毕竟这里接触西方人和西方文化多一些,别说的读书人,就是老百姓对外国人都见怪不怪了。”

    “那大人是准备将通译局放在苏州?”

    “不是苏州,就是杭州,你觉得哪里合适?”

    郑若曾略微思索了一下道:“我觉得还是杭州好一些。”

    “为什么?”

    郑若曾笑道:“大人又何必考卑职,市舶司就在杭州,那里是藩国人踏入大明的起点,也是藩国人汇聚之地。自然那里的人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最强,正如大人所说的那般,那里连老百姓对于藩国人和藩国的文化都见怪不怪了,因为他们见的多了。甚至那里的老百姓都能够说两句藩国话了,我想这在京城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大人在南方经营多年,但是中心却是在杭州,也就是说,杭州是大人在南方的根基。大人若想融合东西方,杭州是最好的起点。”

    罗信点点头道:“好,就放在杭州,先以一个民间的组织形式出现。”

    “大人不会闭门翻译,一点儿不推广吧?卑职觉得,未必要等到翻译的书籍很多之后,建立了图书馆再推广,那样话费的时间太久。而且时局变化,未来谁也说不清楚,能够抢先一部,也许反过来能够推动时局的变化。”

    罗信目光灼灼地望着郑若曾道:“开阳的意思是从翻译开始,就推广?”

    “是!”郑若曾坚定地点头。

    罗信微微皱起眉头思索着说道:“如此以来,翻译的第一本书就至关重要,如果第一本书就被大明人抵制,或者看不起,以后再想推广就艰难了。”

    “是啊!”郑若曾也皱着眉头道:“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头开好了,一切都会顺利,如果头没有开好,以后就是付出百倍的努力,恐怕也会付水东流。”

    罗信望着郑若曾,心中暗道,自己不可能留在南方,恐怕很快就会回到京城。这郑若曾到时一个人才,最难得的是思想开放,而且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如果能够让他帮自己,自己就可以放心的离开东南。

    “开阳,愿意过来帮我吗?”

    “啊?”郑若曾吃惊地望着罗信。

    “这样!”罗信思索着说道:“我有两个想法,一个是你辞官,来杭州帮我。我先建立一个通译局,你就是通译局的局长。等建立图书馆的时候,你就是馆长,等建立学院的时候,你就是院长,反正一路都是你来负责。

    第二个想法,如果你不愿意辞官,我就把你调到杭州,你喜欢什么官职,我就给你安排一个。然后你兼职通译局的局长,在我回京的时候,你坐镇东南。”

    *

    *

第1332章 计划实施() 
郑若曾思索了片刻道:“大人,能让我先看看你都招揽的什么人,还有已经翻译了什么书吗?”

    “这没有问题,我立刻修书一封,让沙朗带着人和书籍过来。估计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到时候,你来杭州可否?”

    “好!”

    两个人有了合作的意向,便暂时将此事放下,开始闲聊了起来。郑若曾很博学,而且思想开放,尤其是对海洋很了解,两个人越聊越投机,一直聊到黎明时分,罗信才歉意地说道:

    “光顾着说话,耽误你休息了。”

    “不耽误!”郑若曾兴致勃勃地说道:“大人,说实话,这是我聊得最痛快的一次,和大人真是相见恨晚。平时和罗智他们聊,他们根本不懂,聊得很不尽兴。”

    “哼!”装了一夜哑巴的罗智哼了一声,表示自己的不满,罗信和郑若曾相视大笑。

    罗信站起来道:“不打扰你了。”

    “吃了早饭再走吧。”郑若曾也站了起来,就要去唤他的妻子,却被罗信拦阻道:“不麻烦了,开阳不要和我客气,以后我们相处久了,你就知道,我原本也不是一个客气的人。”

    郑若曾不由笑了起来,变不再客气,将罗信送出了门外,依依惜别。罗信和罗智在街边摊点吃了一碗馄饨,罗信便当街和罗智告辞,带着鲁大庆和玩大全直接出城,返回了苏州。

    回到苏州之后,罗信立刻给京城住在自己府里的沙朗写了一封信,让手下立刻启程。然后罗信便倒头就睡。这一觉一直睡到了第二天早晨。罗信起来,便吩咐鲁大庆出去在杭州给自己找一个园子,要大。

    罗信是准备一次就位。将来的通译局,图书馆和书院都建立在这个园子里,所以自然要大,至于银子,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