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明士 >

第969章

明士-第969章

小说: 明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着王廷相不断变换的神色,黄光升的脸上也现出了一丝慌乱。

    “王兄,你难道……你应该知道,即便是你说出些什么,你的罪名也不可免……”

    “我知道!”王廷相低沉的说道。

    “知道就好!”黄光升轻轻松了一口气道:“你先回去好好休息吧。我会关照,不会让你受罪。”

    当天晚上。

    整个京城就悄然刮起了一道风,随后这道风就变成了飓风。

    舆论如同沸水一般,在百姓,在士林,在官场上沸腾。一座座茶楼酒肆内,一个个说书先生,几乎同时开始讲一些新的话本。

    这些话本的内容主角大都是胡宗宪,偶尔有着罗信。随后又传出胡宗宪并不是朝廷那些奸臣的真正目的,他们真正的目的是罗信。

    老百姓哗然了!

    他们不懂政治,他们只知道谁灭掉了倭寇,谁就是大英雄。如今大英雄被私自刑讯了,而且他们私自刑讯的目的是另一个大英雄。

    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令群情激奋。

    无论是高党还是徐党的人骇然发现,以往主导舆论的是他们这些人,是他们这些人的拿手本事。正是因为他们能够主导舆论,他们才能够和皇权相抗。

    但是如今,他们发现舆论已经完全失控,不再是他们能够主导的了。铺天盖地的舆论,让他们处于极为被动之中。

    但是,这些人也不是白吃干饭的,立刻便开始反击。开始暗中派人讲述徐阶斗严嵩等话本,来和胡宗宪那些话本相抗。还四处宣扬胡宗宪与严嵩勾结。

    而督察院中的那些御使也知道自己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开始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事情越闹越大,渐渐地风头又变了,在罗信的主导下,陆翠翘洒下了无数人,这些人有说书先生,有读书人,有贩夫走卒。

    有的鼓吹徐阶,控诉高拱党政,排除异己,将劳苦功高的徐阶赶出官场,却志大才疏,将官场搞得乌烟瘴气,架空皇帝,有不臣之心。如今皇帝圣旨不能出皇宫,一切高拱说得算,造成官员不敢进皇宫,否则必造太监哄大,太监不敢出宫,否则必遭文官殴打,国朝二百年历史,从未如此乱国。

    有的鼓吹高拱,历数徐阶罪证。

    太监们也看到了机会,他们对高拱恨之入骨,正是因为高拱的雷厉风行,横扫了太监们在宫外的各种生意,让太监损失巨大。如今高拱为内阁首辅,太监们如今所有的遭遇,都被太监归结为高拱所为,所以每天只要有机会,也在隆庆帝面前诋毁高拱。

    三人成虎。

    隆庆帝渐渐地对他这个老师高拱,从心中产生了恶感,而且自己如今确实是圣旨不能出皇宫,大明历史上的皇帝从未像他这般憋屈过。所以在他的心中也诞生了,高拱架空他的种子,而且这个种子一旦扎根,便发芽壮大。

    而就在这个时候,王廷相的家人来刑部大牢探望他,一见他的面,便痛哭失声,讲述着自己家的大门被人泼粪,他的儿子出去被人殴打,这让王廷相心中恐惧,想起了那个锦衣卫曾经对他说过的话,心中一个念头不可遏制地浮现出来,如果自己真的将所有的罪名都抗了下来,恐怕他的家人真的会被莫名其妙地杀死。

    王廷相崩溃了,在三堂会审的时候,开始交代,但是心中却有着对徐党的愧疚,这种愧疚让他开始疯狂地乱咬人,将咬人的目标对准的高党。既然徐党要完了,那也别让高党好过。

    一个个徐党和高大大臣被请去刑部问话,高拱数次请求面圣,隆庆帝根本不理。高拱只好上了辩书,回家闭门思过。

    如此,罗信暂代内阁首辅。

    罗信暂代内阁首辅的第一天,便召开了内阁会议。

    坐在首位上,望着只剩下的三个人,马芳,严纳和张居正。罗信凝声道:

    “如今朝局已经乱成如此,文官不敢入宫,宦官不敢出宫。陛下的圣旨出不了皇宫,你们想要做什么?”

    马芳的眉宇之间显现着喜色,他如今是罗信坚定的小弟,看到罗信坐在首辅的位子上,这条大腿抱对了。严纳老神在在,反正自己什么也没有参与,兢兢业业地上善若水。张居正面沉似水,心中升腾的极度的不安。

    这些日子,王廷相也把他咬了出来,弹劾他的奏章也像雪片一样。高拱都自辩回家闭门思过了,他虽然也上书自辩了,却依旧坚持着每天来内阁。

    罗信目光扫过张居正,眼中闪过了一丝锋芒。

    如今他在大明布局已经差不多了,南七北六一十三省,属于复兴社的官员超过六成。在京城,六部当中有周玉,张洵,陶兴彦,云知秋,海正,刘文秀,徐时行,陈以勤,都为高官,罗信已经不再是弱者,而且他如今已经二十九岁了,不想在蹉跎,他有着更大的志向。

    大明重臣,而且还是抗倭英雄,更是已经告老还乡的读书人,近七十岁的胡宗宪,竟然被刑讯。那如今被王廷相揭发出来的那些官员,是不是都要一个个逐一刑讯?

    张居正脸色一变,便是严纳脸色也变了,忍不住开口道:

    “大人,此例不能开啊!”

    “是我开的吗?”罗信一拍桌子吼道。

    严纳不由闭上了嘴巴,然后转头狠狠地瞪了一眼张居正。张居正将头低得更低。罗信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道:

    “读书人的体面呢?虽然有人开了这个头,但是我不能够延续下去,我们都是读书人,要有读书人的体面,所以必须将这个不好的头给掐掉。”

    *

    新书《灵台仙缘》冲到第二十八名,提升了两名,有点儿少啊!战友们,新书期需要你们的帮助~!

    *

    *

第1596章 大结局() 
“呼……”张居正和严纳同时松了一口气,那严纳更是赞道:“大人英明。”

    罗信摆摆手道:“但是如今朝堂太乱,王廷相揭发出来的官员太多,而且多是朝廷大员。我不能对这些读书人用刑,但是也不能任其如此还坐在高官的位置上。”

    “大人!”张居正坐不住了,他真的害怕罗信将那些被王廷相咬出来的官员都给罢官了。于是急忙开口道:

    “那些都是莫须有……”

    罗信摆摆手,止住了张居正道:“我不会抓他们,更不会将他们罢官。在没有将案情审理明白之前,怎么可以随意将大明重臣罢官?这涉及到清名,名誉对读书人至关重要。”

    “呼……”张居正吐出了一口气道:“大人英明。”

    “但是!”罗信凝声道:“这些人也不适合继续呆在朝堂上,最起码在此案结束前,他们已经不适合呆在朝堂上。如今高阁老已经做出了表率,上书自辩,然后在家闭门等待陛下的圣裁。这才是读书人应该做的,这才是读书人的风度。

    严大人!”

    “在!”严纳急忙应道。

    罗信拿起了几张纸递给了严纳道:“这些人都是涉及王廷相案件者,逐一通知下去,让他们上书自辩,然后回家闭门等待案情审理,告诉他们,只要他们自家清白,我罗信必定还给他们一个清白。”

    严纳接过了纸张看了一眼,神色便不由一动,上面第一个名字就是张居正。便将那张纸展示给张居正看。张居正叹息了一声,知道自己败了。

    他没有反抗的余地,他已经被弹劾,已经被王廷相咬了出来,而且高拱做出了表率,回家闭门等待圣裁,他又有什么理由不回家闭门等待圣裁?

    更何况……

    人家罗信说得好,并不是给这些人罢官,只是审理期间,这些被涉及到的人,应该暂停公务。张居正便站了起来,转身离开了内阁。

    看着张居正离开了内阁,严纳收回了目光,望向了罗信道:

    “大人,这么多人离开岗位……”

    “严大人,你负责通知那些人,并且带领吏部的人,亲自监督他们在今日必须回家等待案情审理,不允许离开京城,随时等待刑部传唤。”

    “是!”

    罗信又拿出了几张纸,递给了马芳道:“按照这些名单调动官员,暂时代替那些闭门等待圣裁的官员,让朝堂尽快地运转起来。”

    “是!”

    一天之内。

    朝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复兴社的官员得到了升迁,而且像罗智,黄生等在外的官员也在调动进京之中。朝堂掌握在罗信手中。

    数日过去。

    所有人都看明白了,罗信使用的就是一个拖字诀,高党的重要人物,还有当初徐阶起复的那些老臣,俱都被罗信因为王廷相案件牵扯的原因,令其回家,等待案件审理。但是他们在朝堂上的位置却已经被人占据,虽然是暂时的,但是这个暂时却一定是不会再还给那些在家闭门的人。

    他们当然不甘心,纷纷上书,一天三遍。但是却石沉大海。

    黄光升想要尽快结案,只有尽快结案,才能够让那些闭门的人有理由闹着回到朝堂。但是,他每次提交结案卷宗,都会被罗信打回来,而且打回来的理由十分充分,会给他一连串名单,质问黄光升,这些人都调查清楚了吗?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弹劾他们的奏章送上来?

    如果调查清楚了,将卷宗细节,还有人证物证交上来。

    如果调查不清楚,就换一个人调查。

    黄光升真的想要摔盘子,但是他知道罗信就等着这一天,一旦他摔盘子不干了,罗信会立刻派一个人替换他,然后更会无休止地拖延下去。

    如此,一年过去。

    王廷相案件依旧没有审完,那些在家闭门的人依旧在等待圣裁,但是经过了一年的经营,大明官场已经几乎被罗信经营成了铁板一块。

    这一年,是大比之年,赵贞吉因为牵扯到胡宗宪案,闭门在家,所以罗信成为主考官,这一届天下英才,俱为罗信学生。

    这一年,工院开学,罗信编纂的语文和数学教材风靡天下,拼音更是被视为惠及天下的改革。

    这一年年末,心灰意冷的高拱终于上书请辞,最终隆庆帝同意,高拱靠老还乡。

    转过年,已经清晰知道大势已去的在家等待圣裁的官员,纷纷上书请辞,隆庆帝一一恩准。

    同年,隆庆帝下旨,罗信成为太子的老师。

    同年,周玉,张洵和徐时行进入内阁,协助罗信处理国事。

    又四年后,罗信三十三岁,他的儿子罗羽十二岁,成为了童生,却没有继续参加乡试,而是踏踏实实地在国子监读书。

    也是在这一年,隆庆帝驾崩,历史上的只有十岁的万历皇帝继位。

    两年后。

    大明昌盛,国富民强。罗信几番请辞,最终万历帝恋恋不舍地同意罗信辞去所有的官职。将国事和家人郑重托付给周玉,张洵和徐时行后。罗信以游历天下的借口消失了。

    三个月后。

    草原二十万大军,进入到丝绸之路,罗信骑马持刀,望着茫茫草原,双目灼灼。他的身边骑着一匹汗血马的罗青神色兴奋地说道:

    “陛下,我们兄弟终于可以并肩战斗了!”

    “对!”罗信声音中也有着一丝激动:“我们兄弟要并肩征服世界!凡是太阳照耀的地方,都要踏在我们兄弟的脚下,开拔!”

    “轰……”

    马蹄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