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47-万病回春 >

第23章

647-万病回春-第23章

小说: 647-万病回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盖住火 过大黄色存性,不要烧焦了。入前药内,并弹共为末,烧酒调,空心服。如觉饥,用大小米煮粥,渐 
渐少进,一日二三次,不可多吃,一日徐徐进一碗半足矣。慎不可多服,多则病复不可治矣。忌生冷酱炒、浓味 
葱蒜、酒面炙爆等物,及气恼五十以后,一二服即效。 
x二豆回生丹x 治翻胃噎食。 
硼砂(二钱) 雄黄(二钱) 乳香(一钱) 朱砂(二钱) 黑豆(四十九粒) 绿豆(四十丸粒) 百 
草霜(五钱,微火炒过用) 
上共为细末,用乌梅三十个,取肉和丸,如指顶大,朱砂为衣。每噙化一丸良久,将面饼一个茶泡烂与食之。 
不吐乃药之效。若吐,再噙化一丸。忌油腻、盐醋、怒气、房劳。 
x神灸翻胃法x 以男左女右手拿棍一条,伸手拄棍在地与肩一般高,肩上有窝名肩井穴,灸三炷即效。 
x灸法x 治翻胃神效。 
膏盲(二穴,令病患两手交在两膊上,则脾骨开,以手揣摩第四椎骨下,两旁各开二寸,四肋三间之中,按 
之酸痛是穴,灸时手搭两膊上不可放下,灸至百壮为佳) 膻中(一穴,在膺部中,行两乳中同陷中,仰卧取之, 
灸七壮,禁针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 外 两筋间,灸七壮。) 
收功保后者,宜调养血气也。 
x养血助胃丸x 治呕吐翻胃愈后,用此养元气,健脾胃、生血脉、调荣卫、清郁气,收功保后。 
当归(酒洗,一两) 川芎(一两) 白芍(盐酒炒,一两) 人参(去芦,五钱) 扁豆(姜汁炒,六钱) 
白术 山药(炒,一两) 蓬肉(去心皮,一两) 甘 
草(炙,三钱。) 
上为细末,姜汁打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白滚水送下。 
补遗秘方 
x七伤通气散x 治十膈五噎、腹内久积、气块伤力、呕吐膨胀,此散诸病皆治。 
牙皂(二两,火 ) 大黄(二两,面包烧熟) 砂(二钱) 巴豆(六钱,去油,二钱) 当归(二 
钱半) 
上为末,每眼一分或二分,量人大小虚实加减用之。引用好酒一口调服,不饮酒者,滚白水亦可。引不许多 
,引多动一二行。此药服之,不吐则泻,不泻则吐。兼治小儿惊风痰响、上窜天吊,吐痰即愈。(又治中风不语。) 
x刘海田治翻胃方x 用马蛇儿(即野地蝎虎),用公鸡一只,笼住饿一日,只与水吃,换净肚肠,把蛇儿 
切烂,与鸡食之,取粪焙干为末。每服一钱,烧酒送下。 
x治噎食效方x 用醋蛾晒干为末,每服一钱,用酒空心下即愈,永不再发。 
x治噎食秘方x 用活蝎虎一个入烧酒内,浸七日,将酒顿熟,去蝎虎,只饮酒即愈。治虫亦同。 
治噎食病并回食病(回食者,食下即吐也) 
用初出窑锻石矿投入锅中滚水内化开去渣,止用清水煮干,炒黄色为度,黄色难得,牙色即可。用罐收贮 
,黄蜡封口,勿令泄气,过一二年的无用。凡人四十内外,身体壮健者用四分;如年老体弱者,止用二分或二分 
半、三分为止。以好烧酒一二钟,能饮者三四钟调服。此方专治回食病,哽咽年深,或吐出虫,或下虫,其疾即 
愈,如不吐不下,遇发再服一次,不发不必服,自然痊好。 
x治噎食方x 
皮硝(二钱,飞过) 孩儿茶(一钱) 麝香(半分) 
上为细末,作三服,黄酒送下,永除根不发。 
x治噎膈方x 
新锻石(三钱) 大黄(一钱) 
上用黄酒一钟煎,去渣服酒。 
x八仙膏x 专治噎食。 
生藕汁 生姜汁 梨汁 萝卜汁 甘蔗汁 白果汁 竹沥 蜂蜜 
上各汁一盏加一处,盛饭甑蒸熟,任意食之。 

卷之三
呃逆
属性:脉∶呃逆甚危,浮缓乃宜;弦急必死,结代促微。 
发呃者,气逆上冲而作声也,呃,一名咳逆。若胃火上冲而逆,随口应起于上膈,病者知之易治也;自脐 
下上冲,直出于口者,阴火上冲,难治。俗名谓之打呃是也。 
胃口虚寒、手足冷、脉沉细,是寒呃也。 
x丁香柿蒂汤x 
丁香 柿蒂 良姜 官桂 半夏(姜汁炒) 陈皮 木香(另磨) 沉香(另磨) 茴香 藿香 浓朴 
(姜汁炒) 砂仁(各等分) 甘草(减半) 乳香(为末)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磨沉、木香,调乳香末同服。寒极手足冷、脉沉细加附子、干姜,去良姜、官桂。 
发热烦渴脉数者,是热呃也。 
x小柴胡汤x 治身热、烦渴、发呃。 
柴胡 黄芩 山栀 柿蒂 陈皮 砂仁 半夏(姜汁炒) 竹茹(各一钱) 藿香(八分) 沉香 木香 
(各三分) 茴香(五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姜一片、乌梅一个,水煎,磨沉、木香温服。 
一切发呃,用柿蒂、沉香、木香、乳香、砂仁为细末。每服一钱,淡姜汤调服最效。如口燥渴、身热不可服。 
胃中痰火发呃者。 
x黄连竹茹汤x 治胃中痰火发呃。 
黄连 竹茹 麦门冬(去心) 山栀 陈皮 半夏(各一钱) 砂仁 沉香 木香 茴香(各五分) 苏子 
(八分) 甘草(二分) 
上锉一剂,姜一片,乌梅一个,水煎,磨沉香、木香调服。 
水寒停胃发呃者。 
x茯苓半夏汤x 治水寒停胃发呃。 
茯苓 半夏(姜汁炒) 浓朴(姜汁炒。各一钱) 干姜(炒) 丁香 官桂 砂仁(各五分) 陈皮(一钱) 
藿香(八分) 柿蒂(一钱) 茴香(七分) 沉香 木香 甘草(各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磨沉香、木香同服。 
脐下气上升发呃者,阴火也。滋阴降火汤,治阴火上升发呃。(方见虚症。)根据本方加砂仁、茴香、沉香、木 
香、山栀、柿蒂、辰砂。 
中气不足,脉虚微,气不相续而发呃者,补中益气汤加生脉散、黄柏,以降阴火,或少加附子。(方见内伤。) 
阳明内实失下而发呃者,六一顺气汤下之。(方见伤寒。) 
伤寒传经热症,医者误用姜桂等热药助其火邪,痰火相搏而为咳逆者,黄连解毒、白虎汤及竹沥之类治之。 
(方见伤寒。) 
凡泻痢发呃与伤寒结胸发黄又发呃者,俱难治也。 
大抵发呃不止,将乳香纸卷烧烟熏鼻中及灸中脘、膻中、期门三处即效。 
x咳逆丸x 花椒微炒出汗,去目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 
大。每服十五丸,醋汤下。 
伤寒发热而呃逆者,用黄荆子不拘多少,炒,水煎服,立止。 
x嗅法x 治咳逆服药无效者。 
硫黄 乳香 
上各等分,为细末,以酒煎,急令患人嗅之即止。 
x又方x 
用雄黄二钱、酒一盏煎七分,急令患人嗅之愈。 
x灸咳逆法x 
乳根二穴,直乳一寸六分,妇人在乳房下起肉处陷中灸七壮,效如神。 
x又方x 灸气海三五壮亦效。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卷之三
嗳气
属性:脉∶嗳气嘈杂,审右寸关,紧滑可治,弦急则难;两寸弦滑,留饮胸间;脉横在寸,有积上栏。 
嗳气者,乃嗳胸膈之气上升也。 
嗳气有胃中有火、有痰者,宜二陈汤。(方见痰饮。)根据本方加炒山栀、砂仁、白豆蔻、木香、 
益智仁、枳实、黄连、炒浓朴、姜炒香附米。 
x星半汤x 治症同前。 
南星 半夏 软石膏 香附 炒桅子 
上锉生姜三片,水煎服。或作丸亦可。盖胃中有郁火、膈上有稠痰故也。 
嗳气有胃寒者,宜理中汤。(方见中寒。)根据本方加木香、茴香、益智仁、陈皮。浓朴、香附,去人参、茯苓。 
x破郁丹x 治妇人嗳气胸紧,连十余声不尽,嗳出气心头略宽,不嗳即紧宜服。 
香附米(醋煮、四两) 栀子仁(炒,四两) 黄连(姜汁炒,二两) 枳实(麸炒,二两) 槟榔(一两) 
莪术(一两) 青皮(去穣,一两) 栝蒌仁(一两) 苏子(一两) 
上共为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九,食后滚水送下。 

卷之三
吞酸
属性:脉∶吞酸脉形多弦而滑;或沉而迟,胸有寒饮;或数而洪,膈有痰热。 
吞酸与吐酸不同,吞酸水刺心也;吐酸者,吐出酸水也。俱是饮食入胃,气虚不能运化,郁积已久,湿中生热, 
湿热相蒸,故作酸也。用香砂平胃散加减治之。譬如谷肉在器,湿热则易为酸也。若是吞酸吐酸、嘈杂心烦,久而 
不治成膈噎翻胃症也。 
吞酸者,湿热在胃口,上为酸也。 
x清郁二陈汤x 治酸水刺心及吞酸嘈杂。 
陈皮 半夏(姜汁炒) 茯苓(各一钱) 苍术(制,八分) 川芎(八分) 香附(一钱) 神曲(炒,五钱) 
枳实(麸炒,八分) 黄连(炒) 栀子(炒。各一钱) 白芍(炒,七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 
x香砂平胃散x 治吞酸吐酸。(方见伤食。)根据本方加炒黄连、山栀、吴茱萸、去枳壳、木香;有因心痛服 
热药过多,后患吞酸病,本方加炒黄连,有因热药过多,涌出酸苦黑水如烂木耳汁者,心痛既愈,乃频作酸,块痞 
自胸筑上咽喉甚恶,炒黄连煎浓汁,常服一二匙自安。 
x平肝顺气保中丸x 治郁火伤脾,中气不运,胃中伏火,郁积生痰,致令呕吐吞酸嘈杂、心腹闷。常服顺气 
和中、开胃健脾、进食化痰消痞。 
香附米(童便浸三日,炒,三两) 小川芎(二两) 陈皮(去白,三两) 白术(土炒,四两) 枳实 
(麸炒,二两) 黄连(姜汁炒,二两) 吴茱萸(汤泡,一两) 神曲(炒,一两) 麦芽(炒,七钱) 
木香(三钱) 栀子(姜汁炒,一两) 莱菔子(炒,一两) 半夏(姜汁炒,一两半) 白茯苓(去皮,一两) 
砂仁(炒,四钱) 干生姜(一两) 竹茹(一两) 甘草(炙,四钱) 一方加山楂(去核,一两)、青皮 
(清油炒,六钱),去吴茱萸、竹茹。 
上为细末,竹沥打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白汤送下,一日进二次。 
吐酸者,吐出酸水,肝木之味也。 
x苍连汤x 
苍术(米泔制) 黄连(姜汁炒) 陈皮 半夏(姜汁炒) 茯苓(去皮) 神曲(炒。各一钱) 吴茱萸 
(炒) 砂仁(各五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x治吐清水x 
苍术(壁土炒) 白术(炒) 陈皮 白茯苓(去皮) 滑石(炒) 
上锉水煎服。 

卷之三
嘈杂
属性:嘈杂者,俗谓之心嘈也。有胃中痰因火动而嘈者,用二陈汤加减;有心血少而嘈者,用当归补血汤加减;有因 
食郁而嘈者,用香砂平胃散治之。 
嘈杂有痰因火动者多也。 
x化痰清火汤x 
南星(姜汁炒) 半夏(姜汁炒) 陈皮 黄连 黄芩 栀子 知母 石膏 苍术(米泔浸) 白术(去芦) 
白芍(各等分) 甘草(一钱半)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 
x二陈汤x 治痰火而嘈。(方见痰症。)一根据本方加炒山栀、黄 
连、竹茹、人参、当归、白术、酸枣仁、辰砂、乌梅、大枣、生姜一片,水煎,竹沥调辰砂末同服。 
心血虚而嘈杂者,宜养血以清火也。 
x当归补血汤x 治心血少而嘈,兼治惊悸怔忡。 
当归 芍药 生地黄 熟地黄(各三钱) 人参(五分)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麦门冬(去心) 
山栀仁(炒) 陈皮(各八分) 甘草(三分) 辰砂(研末,临服入二分) 乌梅(一个,去核) 炒米 
(百粒) 
上锉一剂,枣二枚,水煎温服。 
食郁而作嘈者,宜消食以开郁也。香砂平胃散治食郁而嘈。(方见伤食。)根据本方加炒黄连、山栀、川芎、 
白芍、辰砂,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