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47-万病回春 >

第26章

647-万病回春-第26章

小说: 647-万病回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皮 槟榔 木香 沉香(各四分半) 木通(六分) 甘草 半夏(姜汁炒) 浓朴(姜汁炒。各一钱二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不拘时热服。 
x消肿调脾顺气汤x 治水肿,消胀满,顺气和脾,除湿利水。 
苍术(米泔浸) 陈皮 浓朴(去皮姜炒) 草果 砂仁 猪苓 泽泻 木香 槟榔(男雌女雄) 香附 
枳壳(麸炒) 桔梗 三棱 莪术 官桂 大茴香 木通 人参 木瓜 桑白皮 牵牛(男用白,女用黑) 大腹皮 
大黄 甘草 
上锉剂,生姜煎服。 
水肿因气恼者,宜顺气也,分心气饮。(方见气症。)根据本方加猪苓、泽泻、车前、葶苈、木瓜、麦门冬。 
湿热作肿胀滑泄者,宜清热除湿利水也。 
x葶苈木香散x 治湿热内外甚,水肿腹胀、小便赤涩、大便滑泄,此药下水湿、消肿胀、止泻、利小便之 
圣药也。 
猪苓(一钱半) 泽泻(五分) 白术(二钱半) 茯苓(二钱半) 官桂(二钱半) 葶苈(二钱半) 
木通(五钱) 木香(五钱) 滑石(三两) 甘草(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食前服。若小便不得通利而反泄看,此乃湿热痞闷深而攻之不开是反为注 
泄,乃 
正气已衰,多难救也。 
水肿元气壮盛者,宜消导也。 
x三消丸x 治肿胀。 
甘遂 木香 巴豆(去壳。各一钱) 
上共研为末,寒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量人虚实用之。实者每服二分,虚者每服分半。先服五芩散加 
瞿麦、车前、木通、滑石煎服,后服此三消丸。消上用陈皮汤下,消下用葱白汤下。隔一日进一服,三服止。若 
动三五次,以冷粥补之。消完后用白术(三两)、陈皮(三两)、甘草(炙,三两),浓朴(姜炒,二两) 
皂矾(三两),用面炒尽烟,或用醋炒皂矾三五次,同前药研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每日进三服,忌恼怒、戒煎炒及无鳞鱼诸般发物,连服四十九日而安。 

卷之三
积聚
属性:脉∶五积属阴,沉伏附骨,肝弦、心芤、肾沉急滑、脾实且长、肺浮喘卒。六聚结沉,痼则浮结。又有 瘕, 
其脉多弦。弦结瘕积,弦细 坚,沉重中散,食成癖 。左转沉重,气 胸前,若是肉 ,右转横旋。积聚 瘕, 
紧则痛缠。虚弱者死,实强者痊。 
痞块者一名 瘕。不能移动者,是 块;能移动,或左或右者,是瘕块。五脏五积,六腑六聚。积在本位, 
聚无定处。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是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而成,此理晓然。且中为痰饮,左为血块,右为食 
积,俱用溃坚汤,丸加减,消痰活血、顺气健脾为主也。积者有常所,有形之血也;聚者无定位,无形之气也; 
积块者,痰与食积死血也。 
x溃坚汤x 治五积六聚、诸般 瘕、 癖血块之总司也。 
当归 白术(去芦) 半夏(姜汁炒) 陈皮 枳实(麸炒) 山楂肉 香附 浓朴(姜汁炒) 砂仁 
木香(各等分) 
上锉一剂,姜一片,水煎,磨木香调服。左胁有块加川芎;右胁有块加青皮;肉食成块加姜炒黄连;粉面 
成积加神曲;血块加桃仁、红花、官桂,去半夏、山楂;痰块加海石、栝蒌、枳实,去山楂;饱胀加萝卜子、 
槟榔,去白术;壮健人加蓬术;瘦弱人加人参少许。 
x溃坚丸x 根据本方加海石、楞子、鳖甲,各为细末,将阿魏用醋煮化和前药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 
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时服,黄酒送下,清米汤亦可。 
x真人化铁汤x 治五积六聚、癖 瘕,不论新久、上下左右。 
三棱 莪术 青皮 陈皮 神曲(炒) 山楂肉 香附 枳实(麸炒) 浓朴(姜制) 黄连(姜汁炒) 
当归 川芎 桃仁(去皮) 红花 木香(各三分) 槟榔(八分) 甘草(二分)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枣一枚,水煎服。 
积块属热者,宜清化也。 
x柴胡汤x 
柴胡 黄芩 半夏(姜汁炒) 苍术(米泔浸) 浓朴(姜炒) 陈皮 青皮(去瓤) 枳壳(麸炒) 
神曲(炒) 山楂肉 三棱 莪术(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锉一剂,姜一片、枣一枚,水煎服 
x化痞丹x 消积块专攻之剂。 
大黄(四两,米醋浸一七,日晒夜露一七) 木鳖子(去油,一两) 穿山甲(土炒,三两) 香附米 
(童便浸,炒,一两) 桃仁(去皮,研,一两) 红花(三钱,生) 青黛(五分) 
上为细末,将大黄醋煮成糊为丸,如豆大。每服五十丸或六十丸,茅根、葛根煎汤送下。忌花椒、胡椒、煎 
炙、糯米等物。 
x化铁金丹x 化一切积块如神。 
黄 人参 白术 当归 川芎 陈皮 青皮(去瓤) 香附 乌药 槟榔 枳壳(麸炒) 枳实(麸炒) 
木香 沉香 苍术(米泔浸) 山楂肉 神曲(炒) 草果 麦芽(炒) 草豆蔻 萝卜子 苏子 白芥子 
三棱 莪术 浓朴(姜汁炒) 小茴香 白矾 牙皂 黄连 赤芍 柴胡 龙胆草 甘草(以上各五钱) 
大黄(生用,六钱) 牵牛(用头末,八钱) 乳香 没药 阿魏 砂(用瓷罐煨过。各五钱) 皮硝(一两) 
上为细末,酽醋打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汤送下,午间白水下,夜白水下,日进三 
服。 
积块属寒者,宜温散也。 
x大化气汤x 治五积六聚,状如 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疼痛,上气窒塞,小腹胀满,大小便 
不利。 
三棱 莪术 青皮(去瓤) 陈皮 桔梗 藿香 香附 益智仁 肉桂 甘草一方加大黄、槟榔,治诸般 
痞积,面黄肌瘦,四肢无力,皆缘内有虫积,或好食生米、壁泥、茶炭、咸辣等物。用水煎,露一宿,空心温 
服,不得些少饮食,则虫积不行矣。 
上锉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心脾痛加乌药、枳壳;脾滞合四圣散。 
x胜红丸x 治脾积气隔满闷、气促不安、呕吐酸水,丈夫酒积,妇人血积气滞,小儿食积,并皆治之。 
陈皮 莪术(二味同醋煮) 青皮(去瓤) 三棱(醋煮) 干姜(炮) 良 
姜(各一两) 香附(炒去皮毛,二两) 
上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食前服。 
男子积块痛者,宜化气也。 
x千金化气汤x 治男子腹中气块疼痛。 
青皮 陈皮 枳壳(去瓤) 香附 砂仁 白豆蔻(各一两) 木香(五钱) 丁香(三钱) 半夏(姜制) 
草果 干姜(各七钱) 槟榔(一两五钱) 川芎 白芷 三棱(醋炒) 莪术 玄胡索(各一两) 小茴香(五钱) 
浓朴(姜汁炒) 大腹皮 白芍(各一两) 甘草(三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半空心服。 
女子积块痛者,宜导气也。 
x千金导气汤x 治妇人满腹气块,游走不定,漉漉有声,攻作疼痛,久年不愈者神效。 
丁香 木香 砂仁 白豆蔻 香附 乌药 枳实(焙) 当归 川芎 白芷 白芍 白术(去芦) 青皮 
(去瓤) 陈皮 桔梗 肉桂 浓朴(姜炒) 干姜(炒) 三棱(醋炒) 莪术(醋炒) 角茴 小茴 
牛膝(去芦) 红花 杜仲(姜炒) 干漆(醋炒净烟) 乳香 没药 甘草 
上锉半水半酒,姜葱煎,热服。饱闷不食加山楂、神曲、麦芽;有热加柴胡、黄芩。 
积块兼虚者,宜半消半补也。 
x消积保中丸x 顺气化痞,理脾消滞,散痞结、除积块、进饮食、清郁热。 
陈皮(去白,二两) 青皮(清油炒,四钱) 白茯苓(去皮,一两半) 白术(土炒,三两) 香附 
(醋炒,二两) 半夏(一两,泡七次,姜汁炒) 木香(三钱,不见火) 槟榔(七钱) 莪术(醋浸炒, 
八钱) 三棱(醋浸炒,八钱) 莱菔子(微炒,一两) 砂仁(四钱) 神曲(炒,一两) 麦芽(炒,六钱) 
白芥子(炒, 
一两) 黄连(姜汁炒,一两) 真阿魏(醋浸,三钱) 山栀仁(姜汁炒,一两) 干漆(炒净烟,五钱) 
加人参(五钱尤效) 
上为细末,姜汁、酒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后白汤送下。 
血积块者,宜专攻也。 
x神化丹x 消癖积、破血块、下鬼胎、通经脉及诸痞积血气块。 
砂 干漆(炒) 血竭(各三钱) 红娘(二十个,去翅) 乳香(一钱半) 斑蝥(二十个,去翅足) 
上为末,枣肉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至三五丸,临卧,或枣汤、姜汤,或红花苏木汤下。 
凡积块内服药而外贴者,乃兼济也。 
x五仙膏x 治一切痞块积气、癖疾肚大青筋、气喘上壅,或发热咳嗽、吐血衄血。 
大黄 肥皂角 生姜(半斤) 生葱(半斤) 大蒜(半斤) 
上共捣烂,用水煎,取出汁去渣,再煎汁熬成膏,黑色为度,摊绢帛上,先用针刺患处,后贴膏药。 
x神仙化痞膏x 专治一切积聚痞块,一贴即消,应验如神。 
当归 川芎 赤芍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各一钱) 红花 肉桂 丁香 生地黄 草乌 巴豆(去壳。 
各五钱) 大黄(二两) 苏木 川乌(各一两) 穿山甲(二十片) 蜈蚣(六条) 白花蛇(一条或 
一两) 桃枝 柳枝 枣枝(各二寸) 
上锉细,香油二斤浸五七日,桑柴慢火熬至焦黑色,去渣,起白光为度。放冷,滤净澄清,取一斤半再入锅 
,桑柴火熬至油滚,陆续下飞过黄丹炒黑色一两、烧过官粉一两,水 
飞过炒褐色密陀僧一两,仍慢火熬,极沸止,再加嫩松香四两、黄蜡半斤,熬至滴水成珠,用浓绵纸时时摊药贴, 
贴自己皮上试之,老漱得所,方住手离火,待微温下后细药∶松香(先以油少许入锅溶成汁入膏内方佳)、 
乳香(一两,箬叶炙过)、没药(一两,炙)、血竭(五钱,咀之如蜡,嗅之作栀子味方佳)、天竺黄(三钱、 
轻粉(三钱)、 砂(一钱半)、胡黄连(三钱)、阿魏(五钱,取一豆大,火化滴铜器上,上头变白者佳、 
麝香(一钱)。上九味,共为细末,陆续入膏内,不住手搅匀,以冷为度。铲出以温水洗去浮腻,埋在阴地 
二十一日,去火毒,狗皮摊膏,先以白酒煮朴硝洗患处,良久方贴药。时时炭火烤热,手摩熨之,一贴可愈。 
贴时尤当戒浓味、生冷及房欲、怒气。又以多服药饵,不可专恃贴药也。 
一、五积六聚, 瘕痞块,元气虚弱,肌体瘦怯,饮食不进,四肢沉困,用补中益气汤加三棱、莪术、青 
皮、香附、桔梗、藿香、益智、肉桂。 

卷之三
五疸
属性:脉∶五疸实热,脉必洪数,其或微涩,症属虚弱。 
黄胆症者,虽有五疸,俱是脾胃水谷湿热相蒸,故发黄也。胸腹饱闷、面目俱黄、小水短赤如皂荚汁者, 
就如 曲相似,湿热而生黄也,用茵陈四苓散加减。发黄口渴、大便实者,用茵陈大黄汤下之,黄自退也。小 
水清白为愈。疸散成鼓者多矣。 
五疸者,湿热郁蒸于脾也。 
x茵陈散x 治湿热发黄。 
茵陈 栀子 赤苓 猪苓 泽泻 苍术 枳实 黄连 浓朴 滑石(各等分) 
上锉一剂,灯草一团,水煎服。身热加柴胡;小水短赤加黄柏;胸膈饱闷加萝卜子、茯苓,饮酒人加栝蒌仁、 
干葛、砂仁,去滑石。此成酒疸者多。 
x茵陈大黄汤x 治黄胆大便结实。 
茵陈 大黄 枳实 山栀 浓朴 滑石(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锉一剂,灯草一团,水煎服。 
x枣子绿矾丸x 治黄胆胖病。 
针砂 绿矾(炒) 苍术(米泔制) 浓朴(姜炒) 陈皮 神曲(炒。各一两) 甘草(五钱) 
上为细末,枣肉为丸,或醋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