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47-万病回春 >

第47章

647-万病回春-第47章

小说: 647-万病回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用寒热相兼,用神效汤加减,川乌以散寒气,山栀以清湿热,皆是下焦主药,其效速。 
肠中走气作声,或痛者,是盘肠气也。小肠阴囊,手按作响声痛者,是膀胱气也。小肠脐旁一梗升上钓痛者 
,是小肠气也。小腹下注,上奔心腹急痛者,是肾虚也。阴子偏大偏小者,是偏坠也。阴子虽硬,大而不痛者, 
是水肾气也。一切疝气者,多因热郁于中而寒束于外也。(以上俱宜后方。) 
x神效汤x 治一切疝气。 
木香(另磨) 吴茱萸(各七分) 茴香(酒炒) 玄胡索 益智仁 苍术(米泔浸) 香附 当归 
川乌(炮去皮减半) 山栀(炒各一钱) 砂仁(七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灯芯一团,水磨广木香调服。胀闷如痛加乳香、枳实;有瘀血胀痛加桃仁、川芎,去 
益智、山栀;肾气注上,心痛闷欲绝者,加沉香、枳实,去益智、山栀。 
x乌苓通气散x 治一切疝气,无问远近、寒热、风湿寒气。 
乌药 当归 芍药 香附 糖球 陈皮(各一钱) 茯苓 白术(去芦) 槟榔 玄胡索 泽泻(各五分) 
木香 甘草(各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如恶寒、脉沉细加吴茱萸。 
x木香金铃丸x 治疝气,外肾肿痛,如神。 
木香 乳香 没药 大附子(炮去皮脐) 小茴香(盐水炒) 全蝎(去毒) 玄胡索 川楝子(去核) 
人参(去芦。各等分) 
上为细末,好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黄酒送下,一服即止。 
x神妙丸x 治小肠气、膀胱气、疝气、盘肠气、水肾气、偏坠。 
硫黄(熔化倾入水中,捞起研细末,二分) 荔枝核(一钱五分,砍碎炒黄色) 川芎(盐水煮,捞起切 
片,五分) 吴茱萸(盐、酒炒,一钱) 大茴香(一钱半) 木香 沉香 乳香 橘核(各一钱) 
上为末,酒糊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汤下,酒亦可。 
疝气因气恼而起者,宜顺气也。 
x行气香苏散x 治偏坠气疼痛,初发憎寒壮热甚效。(方见伤食。)根据本方加茴香、青木香、三棱、莪 
术、木通。 
x香楝酒x 治偏坠气。 
南木香 小茴香 大茴香 川楝肉(各三钱) 
上合作一服,锅内炒至香,入葱白连须五根,用水一碗,淬入锅内,以碗罩住,候煎至半碗取出去滓,加 
好酒半碗合和,入炒盐一茶匙,空心热服。极痛者,一服立愈。 
疝气因劳役而发者,此夹虚也。每遇劳役即发,其脉沉紧、豁大无力,是夹虚也。其痛亦轻,但重坠牵引耳。 
x和气益荣汤x 治夹虚疝痛。 
人参(五分) 当归 川芎 青皮(去瓤) 茴香(盐、酒炒) 玄胡索 苍术(米泔浸。各一钱) 
木香(另磨) 沉香(另磨) 川乌(炮,去皮。各五分) 山栀 砂仁 吴茱萸(各七分,炒) 甘草(二分) 
上锉一剂,姜一片,水煎,磨沉、木香调服。发热加柴胡,去吴茱萸;腹痛加枳实、沉香,去人参。 
疝气发于寒月者,多是寒邪入膀胱也。 
x加减五积散x(方见中寒。) 
疝气发于暑月者,多是暑入膀胱也。 
x加减香苓散x 治偏坠气初起,憎寒壮热,发表药轻者,一服而愈。 
枳壳 陈皮 香附 苍术 麻黄 香薷 猪苓 泽泻 木通 滑石 车前子 三棱 莪术 川楝子 玄胡索 甘草 
上锉剂,姜葱煎,热服。 
一切疝气,年久不愈者,宜攻补兼施也。 
x川楝汤x 治一切疝气。 
川楝子(去核) 小茴香(酒炒) 破故纸(酒炒) 青盐 三棱(煨) 山茱萸(酒蒸去核) 莪术(煨) 
通草 橘核 荔枝核(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立效收功,加马蔺花、苍术;如夏秋之月,暑入膀胱,疝气作痛加黄连、香薷、 
扁豆、木通、滑石。车前子。 
x大小茴香丸x 治疝气如神。 
大茴香 小茴香 吴茱萸 川楝子(去核) 川椒(各一两) 
上共为末,连须葱白八两,同药捣成饼子晒干;用粘米半升,同药饼捣碎,微火炒黄为末,酒糊为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盐汤或酒送下。忌发气物。 
x茱萸内消丸x 治肾经虚弱,膀胱为邪气所袭,结成寒疝。阴囊偏坠痛,牵引脐腹,或生疮疡时出水。 
吴茱萸(半酒半醋浸一宿,焙干) 山茱萸(蒸,去核) 马蔺花(醋浸,焙) 黑丑(炒取顶末) 
玄胡索(炒) 川楝子(蒸去核) 海藻(盐水洗,焙) 青皮 官桂 舶上茴香(盐水炒) 陈皮(各一两) 
桃仁(去皮尖) 木香 白蒺藜(炒。各五钱) 
上为末,酒煮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温酒或盐汤下。 
x四炒楝实丸x 治疝气、一切下部之疾,肿痛缩小。虽多年,服此除根。 
川楝子肉(一斤,净肉分作四分)∶一分用巴戟(一两、麸一合,同炒黄色,去麸、巴戟不用);一分用 
斑蝥(四十九个同麸一合炒黄色,去麸、蝥不用);一分用巴豆仁(四十九个,同麸炒黄色,去豆,麸不用); 
一分用茴香(一合,盐一两,同炒黄色,去茴香、盐不用) 木香 破故纸(各一两。)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甚者,日进三服。 
x灸法x 治偏坠气痛。用蓖麻子,一岁一粒,去皮研烂,贴头顶囟门上,却令病入仰卧,将两脚掌相对, 
以带子绑住二中指。于两指合缝处,艾炷如麦粒大,灸七壮实时止立效。 
补遗方 
x治疝气偏坠、肿痛不可忍x 槐子一钱,炒褐色为末,入盐三分,空心黄酒送下,立效。 
x秘方x 治偏坠疝气神效。 
五去风(即五倍子,用五六个焙存性) 为末,以好酒调服,以醉为度。 
x雄黄汤x 治阴肿大如斗,核痛。 
雄黄(一两) 白矾(二两) 甘草(五分) 共煎水洗。 
x治偏坠疝气、小肠气x 荔枝内子焙黄色,为细末。每服三分,黄酒调下。 
x治疝气方x 用干丝瓜穣,火烧存性。每服二钱,热黄酒下。 
x治疝气及心痛方x 
荔枝核(四十九粒) 陈皮(连白九钱) 硫黄(四钱) 
上为细末,盐面打糊为丸,如绿豆大。遇痛,黄酒下九丸,良久,再服九丸。遇痛则可长服。如冷气心痛 
可服;热心痛不可服。 
x治外肾着惊缩上者x 麝香(三钱) 潮脑(三钱) 莴苣子(一茶钟)用莴苣叶捣为膏,贴脐上下。 
x治气胞木肾水胞偏坠x 净沙土炒红,待温时入花椒、小茴、艾叶拌匀,放一盆内,中按一窝,上盖布 
一片。将病胞坐在上,遍身汗出,胞内冷血、冷水、冷气尽化汗而出,将 
沙土湿透再炒。如此数遍除根。 
一船家,患小肠疝气,肿痛不可忍。又病两眼肿痛,眵泪瘾涩,两寸脉洪数,两尺脉微,此上盛下虚之症。 
用凉药治眼,则疝痛愈增;用热药治疝,则眼痛愈盛。诸医措手,莫之能愈。予以木香金铃丸空心顿服,以治 
下焦之虚寒;以退血散卧时服,以治上焦之风热。各三服均愈。 
赵雪山,患因房劳后,五更起早,忽感其寒,作疝气肿痛不可忍,憎寒战栗。予诊六脉微而无力。以五积 
散加吴茱萸、小茴香;又以蟠葱散俱不效。后以艾灸之,将患人两脚掌相对,以带子绑住,两中指合缝处以艾 
炷麦粒大,灸七壮完痛止,神效。 

卷之五

属性:脉∶痿因肺燥,脉多浮弱;寸口若沉,发汗则错;足痛或软,专审于尺;滑痰而缓,或沉而弱。 
痿者,上盛下虚,能食不能行也。痿主内伤,血气虚损。治用参归养荣汤加减、虎潜丸消痰降火。不可误 
作风治,且风为外感,痿为内伤。人若足常热者,后必痿也,多年不得起者有之矣。 
x参归养荣汤x 治痿症。 
人参 当归 熟地黄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白芍(酒炒) 陈皮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 
牛膝(去芦,酒洗) 杜仲(姜、酒炒) 破故纸(酒炒,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锉,水煎服。肥人属气虚有痰加半夏,去白芍;瘦人属血虚有火,倍加当归、熟地黄。 
症属虚热者,宜此。 
x虎潜丸x 
人参(去芦) 当归(酒洗) 黄 (蜜炙)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熟地黄 山药 杜仲 
(姜、酒炒) 牛膝(酒洗) 破故纸(酒洗) 虎胫骨(酒炒) 知母(酥炙) 龟板(酥炙。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好酒送下,清米汤亦可。若梦遗,加锁阳酒洗。 
症属虚寒者,宜此。 
x鹿角霜丸x 治四时虚弱,两足痿软,不能行动,久卧床褥之症。(方见中风。) 
x蒸法x 治肾气虚弱,脾肾府三经受风寒湿,停于腿膝,使经脉凝滞而不行,变成脚痹,故发疼痛。 
此能和荣卫、通经络。 
川椒(一把) 葱(三大茎,切) 盐(一把) 小麦麸(约四五升) 酒(一钱。) 
上用醋和,湿润得所,于银器炒令极热,摊卧褥上。将所患脚腿就卧熏蒸,薄衣被盖。将汗出匀遍,约半 
个时辰,撤去炒麸,止就熏褥中,卧两个时辰,觉汗稍解,勿令见风,立效。 
补遗方 
x清燥汤x 六七月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实而热旺,湿热相合而刑伤太阳,故寒凉以救之。燥金受湿 
热之邪,绝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下痿软,瘫痪不能动。 
黄 (蜜炙,一钱半) 苍术(米泔炒,一钱) 白术(去芦) 陈皮 泽泻(各五分) 人参(去芦) 
白茯苓 升麻(各三分) 麦门冬(去心) 当归 生地黄 神曲 猪苓(各二分) 黄柏(酒炒) 柴胡 
黄连(各一分) 五味子(九个) 甘草(炙,二分)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卷之五
消渴
属性:脉∶消渴肝病,心滑而微,或紧洪数,阳盛阴惫;血虚濡散,劳则浮迟;短浮莫治,数大难医。 
消渴者,口常渴也。小便不利而渴者,知内有湿也。(湿宜泻之。)小便自利而渴者,知内有燥也。 
(燥宜润之。)大抵三消者,俱属内虚有热也。 
x缫丝汤x 治三焦渴如神。如无缫丝汤,却以原蚕茧壳丝煎汤皆可代之,无时饮之,大效。盖此物属火, 
有阴之用,大能泻膀胱中伏火,引阴水上潮于口而不渴也。 
x黄连地黄汤x 
黄连(去须) 生地黄 天花粉 五味子(去梗) 川当归 人参(去芦) 干葛 白茯苓(去皮) 
麦门冬(去心) 甘草(各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枣一枚、竹叶十片、水二盏煎,去渣温服。若上焦渴者,加山栀、桔梗;中焦渴者, 
加黄芩;头眩渴不止者,加石膏;下焦渴者,加黄柏、知母。若作丸,加薄荷,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 
丸,噙化咽下。 
x玉泉丸x 
黄连 干葛 天花粉 知母 麦门冬(去心) 人参 五味子 生地汁 莲肉 乌梅肉 当归 甘草( 
各等分) 加人乳汁、牛乳汁、甘蔗汁、梨汁、藕汁。 
上先将各汁入蜜一斤半,煎熬成膏,后将各药为末,和前膏蒸热,汁数沸。每服五茶匙,食前清米汤调下。 
忌一切辛热之物。 
上消者肺火,饮水多而食少也。 
x黄芩汤x 治上焦渴症。 
黄芩 山栀 桔梗 麦门冬(去心) 当归 生地黄 干葛 
人参 天花粉 白芍(各等分) 乌梅(一个) 
上锉一剂,食远频服。 
中消者胃火,消谷易饥,不生肌肉,小水赤黄是也。(用人参白虎汤治之。) 
x滋阴降火汤x 治下焦渴症。(方见虚怯。)根据本方加白术、天花粉、山栀。葛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