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47-万病回春 >

第6章

647-万病回春-第6章

小说: 647-万病回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用艾火灸之为主。发背,须用槐花为主。痈疽,须用金银花为主。败脓不去,须用白芷为主。恶疮,须用贝母为 
主。疔疮,须用白矾为主。便毒,须用穿山甲、木鳖子为主。鱼口疮,须用牛膝、穿山甲为主。疳疮,须用五倍子 
为主。杨梅疮,须用土茯苓 
为主。 疮,须用轻粉、黄柏为主。杖疮跌伤,须用童便、好酒为主。疥疮,须用白矾、硫磺为主。癜风,须 
用密陀僧为主。诸疮肿毒,须用连翘、牛蒡子为主。破伤风,须用南星、防风为主。汤烫火烧,须用白矾、大黄 
为主。犬咬伤,须用杏仁、甘草为主。癫狗咬伤,须用斑蝥为主。蛇咬伤,须用白芷为主。中诸毒,须用香油 
灌之为主。中砒毒,须用豆豉、蚯蚓为主。诸骨哽喉,须用狗涎频服为主。 

卷之一
释形体
属性:人,仁也;仁,生人也。故《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体,第也,骨、肉、毛、血、表、里、大、小 
相次第也。躯,区也;是众名之大总,若区域也。形有象之异也。身,伸也;可屈伸也。肉,柔也。毛,貌也,冒 
也,在表所以别形貌,且以自冒覆也。皮,被也,被覆体也。肤,布也,布在里也。肌, 也,肤膜坚 也,肢 
,枝也,似木之枝格也。筋,力也,肉中之力,气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 
膜。幕也,幕络一体也。血, 也,出于肉,流而 也。脓,浓也,汁,浓浓也。汁,涕涕而出也。津,进也, 
汗进出也。汗, 也,出在于表, 然也。髓,遗也,遗FS 也。发,拨也,擢而出也。鬓,峻也,所生高峻也 
。髦,冒也,覆冒头颈也。眉,媚也,有娥媚也。头,独也,于体高而独也。首,始也。面,漫也。额,鄂也, 
有垠鄂也,故幽州人则谓之鄂也。角者,生于额角也。 ,鞍也,偃折如鞍也。目,默也,默而内识也。眼, 
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睫,插接也,插于眼眶而相接也。瞳子,瞳重也,肤幕相裹重也,子小称也,谓主其精 
明者也,或曰眸子,眸冒也,相裹冒也。鼻, 也,出气 也。口,空也。颊,夹也,两 
旁称也,亦取挟敛饮食物也。舌,泄也,舒泄所当言也。齿,始也,少长之别,始乎此也。以齿食多者,长也; 
食少者,幼也。颐养也,动于下,止于上,上下咀物以养人也。牙,摅牙也,随形言之也,辅车其骨强,所以 
辅持口也;或曰牙车,牙所载也;或曰颔,颔含也,口含物之车也;或曰颊车,亦所以载物也,或曰 车, 
鼠之食积于颊。人食似之,故取名也。凡系于车,皆取在下载上物也。耳, 也,耳有一体属着两边, 然也。 
唇,缘也,口之缘也。吻,免也,入之则碎,出之则免也;又取收也,漱唾所出,恒加收拭,因以为名也。舌 
卷也,可以养制食物,使不落也。鼻下曰立人,取立于鼻下狭而长,似人立也。口上曰髭,髭,姿也,为姿容之 
美也,下曰承浆,浆,水也。颐下曰须,须,秀也,物成乃秀,人成而须生也,亦取须体干长而复生也。在颊耳 
旁曰髯,随口动摇髯髯然也。其上连发曰鬓,鬓,滨也,滨崖也,为面额之崖岸也。鬓曲头曰距,距,拒也,言其 
曲似拒也。项,确也,坚确受枕之处。颈,径也,径挺而长也。咽,咽物也。喉,候也,气之出入不失其候 
也。FS 在颐缨理之中也,青徐谓之 ,物投其中受而下之者也;又谓之嗌气所流通 要之处也。胡,互也,在咽 
下垂能敛互物也。胸,犹空也,空气所冲也。臆,犹抑也,抑气所差也。膺,壅也,气所壅塞也。腹,复也,富也 
,肠胃之属,以自裹盛腹于外,腹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心,纤也,所识纤微,无物不贯心也。肝,干也,五行 
属木,故其体状有枝干也,凡物以木为干也。肺,勃也,言其气勃郁也。脾,裨也,在胃下裨助胃气主化谷也。肾, 
引也,肾属水,主引水气灌注诸脉也。胃,围也,围受食物也。肠,畅也,通畅胃气,去滓秽也,脐,剂也,肠端 
之所限剂也。 
胞,KT 也,KT ,空虚之言也,土以虚乘水沟也;或曰膀胱,言其体短而横广也。自脐以下曰小腹,水 所聚也, 
又曰少腹,少,小也,比于脐以上为小也。阴,荫,言所在荫翳也。胁,挟也,在两旁臂所挟也。肋,勒也, 
检勒五脏也。膈,塞也,塞上下,使气与谷不相通也。腋,绎也,言可张翕寻绎也。肩,坚也,甲阖也,与胸 
胁皆所相会合也。臂,裨也,在旁曰裨也。肘,注也,可隐注也。腕,宛也,言可宛屈也。掌,言可以排掌也。 
手,须也,事业之所须也。节,有限节也。爪,绍也,筋极为爪,绍续指端也。背,倍也,在后称也。脊,积 
也,积续骨节终上下也。尾,微也,承脊之末稍微杀也。腰,约也,在体之中约结而小也。髋,缓也,其腋皮浓 
而缓也。臀,殿也,高浓有殿选也。尻,廖也,尻所在廖牢也。腰,要也,脾股动摇如机枢也。髀,卑也,在下 
称也。股。固也,为强固也。膝,伸也,可以屈伸也。脚,却也,以其坐时却在后也。胫,茎也,直而长似茎也。 
膝头曰膊,膊,围也,因形团圆而名之也;或曰蹁,蹁,扁也,亦因形而名之也。足,续也,言续胫也。趾,止 
也,言行一进一止也。蹄,底也,乃足之底也。踝,踊也,居足两旁,确确然也,亦因其形踝踝然也。足后曰根, 
在下旁着地,一体任之,象本根也。踵,钟也,钟,聚也,上体之所钟聚也。 

卷之一
周身脏腑形状
属性:肝,重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主藏魂。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魂。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 
八叶,主藏 
魄。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主藏志。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胃,重二斤十四两;纡曲 
屈伸,长二丈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盛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小肠,重二斤十四两;长三丈二尺,广二 
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左回叠积十六曲,盛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之大半。大肠,重二斤十二两;长二丈 
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当脐右回叠积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盛溺九 
升九合∶口广二寸半。唇至齿,长九分;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 
半。咽门,重十两;广二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喉咙,重十二两,广二寸,长一尺二寸;九节。肛 
门,重十二两;大八寸,径二寸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卷之一
人身面背手足之图
属性:r正面人图ps29a1。bmpr 
r背面人图ps29a2。bmpr 
r侧身人图ps29a3。bmpr 
r手经脉总图ps29a4。bmpr 
r足经脉总图ps29a5。bmpr 

卷之一
十二经脉歌
属性:(并补泻温凉药) 
手太阴肺经脉歌∶ 
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 
上膈属肺从肺系,系横出腋 中行, 
肘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 
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病喘与咳, 
肺胀膨膨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 
所生病者为气咳,喘渴烦心胸满结。 
臂之内前 痛,小便频数掌中热。 
气虚肩背痛而寒,气盛亦疼风汗出。 
欠伸少气不足息,遗矢无度溺变别。 
肺脏补泻温凉药∶ 
补∶人参、黄 、天门冬、阿胶、紫菀、山药、五味子、栝蒌、麦门冬、百部、白芨、沙参、马兜铃、 
白茯苓。 
泻∶葶苈、防风、通草、枳壳、槟榔、桑白皮、泽泻、琥珀、赤茯苓、紫苏叶、枳实、麻黄、杏仁、萝 
卜子。 
温∶干姜、生姜、肉桂、木香、白豆蔻、苏子、半夏、橘红、胡椒、川椒。 
凉∶片芩、山栀、桔梗、石膏、枇杷叶、玄参、贝母、青黛、羚羊角、竹沥。 
本脏报使引经药∶白芷、升麻、葱白。 
肺病饮食宜忌物∶《甲乙经》曰∶肺病者,宜食黍、鸡、肉、桃、葱,宜辛物,忌苦物。 
手阳明大肠经脉歌∶ 
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 
循指上连出合谷,两筋歧骨循臂膀, 
入肘外 循 外,肩端前 柱骨旁, 
从肩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 
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贯颊前下齿当, 
环出人中交左右,上侠鼻孔注迎香。 
此经气盛血亦盛,是动 肿并齿痛。 
所生病者为鼽衄,目黄口干喉痹生。 
大指次指难为用,肩前 外痛相仍。 
气有余兮脉热肿,虚则寒栗病偏增。 
大肠补泻温凉药∶ 
补∶粟壳、牡蛎、木香、莲子、肉豆蔻、诃子、倍子、龙骨、榛子、砂糖、糯米、石蜜、棕榈子。 
泻∶大黄、芒硝、牵牛、巴豆、枳壳、枳实、桃仁、槟榔、葱自、麻子仁、续随子、榧实。 
温∶人参、干姜、肉桂、吴茱萸、半夏、生姜、胡椒、丁香、糯米、桃花石。 
凉∶条芩、槐花、黄连、大黄、胡黄连、栀子、连翘、芒硝、苦参、石膏。 
本腑报便引经药∶葛根、升麻、白芷(行上)、石膏(行下)。 
足阳明胃经脉歌∶ 
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下入齿, 
还出侠口绕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 
耳前发际至额颅,支下人迎缺盆底, 
下膈入胃络脾宫,直者缺盆下乳内; 
一支幽门循腹中,下行直合气冲逢, 
遂由髀关抵膝膑, 跗中指内关同; 
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指外关通; 
一支别走足跗指,大指之端经尽矣。 
此经多气复多血,是动欠伸面颜黑, 
凄凄恶寒畏见人,忽闻木音心惊惕, 
登高而歌弃衣走,甚则腹胀仍贲响。 
凡此诸疾皆 厥,所生病者为狂疟。 
湿淫汗出鼻流血,口 唇裂又喉痹。 
膝膑疼痛腹胀结,气膺伏兔 外廉。 
足跗中指俱痛彻,有余消谷溺色黄。 
不足身前寒振栗,胃房胀满食不消。 
气盛身前皆有热。 
胃腑补泻温凉药∶ 
补∶白术、人参、黄 、莲肉、炙甘草、芡实、山药、陈皮、半夏、糯米、蜂蜜、砂糖、白糖、荔枝、 
林禽、枣子、山楂、麦芽、神曲。 
泻∶大黄、硝石、牵牛、巴豆、枳实、浓朴、枳壳、三棱、莪术。 
温∶附子、肉桂、干姜、生姜、丁香、木香、藿香、砂仁、益智、香附、川芎、胡椒、辛夷、肉豆蔻、 
草豆蔻、白豆蔻、吴茱萸、香薷、糯米、诸糖。 
凉∶石膏、山栀、大黄、玄明粉、寒水石、黄连、生地黄、知母、黄芩、石斛、玉屑、连翘、滑石、葛 
根、芦根。 
本腑报使引经药∶葛根、升麻、白芷(行上)、石膏(行下)。 
胃病饮食宜忌物∶飞来子云∶虚寒宜辛甘,忌苦;实热 
宜苦淡,忌甘。 
足太阴脾经脉歌∶ 
太阴脾起足大趾,上循内侧白肉际, 
核骨之后内踝前,上 循 胫膝里, 
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与膈通, 
侠喉连舌散舌下,支络从胃注心宫。 
此经气盛而血衰,是动其病气所为。 
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体痛难移。 
腹胀善噫舌本强,得后余气快然衰。 
所生病者舌亦痛,体重不食亦如之。 
烦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疟随。 
不卧强立股膝肿,疽发身黄大指痿。 
脾脏补泻温凉药∶ 
补∶人参、白术、黄 、炙甘草、山药、芡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