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47-万病回春 >

第62章

647-万病回春-第62章

小说: 647-万病回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牛黄散x 治痘黑陷,虚弱而不起发。 
朱砂(一分) 牛黄(三厘) 
上为细末,蜂蜜打湿胭脂汁,取蜜调药,用银簪刺黑陷上为之三次,一日涂一次,去黑。 

卷之七
麻疹
属性:麻疹,乃六腑肠胃之热蒸于肺,外感内伤并发。与痘疹表似同里实异。初热三日,出胀共三日, 
出而又没,没而又出,一周时许。重者,遍身绷胀,眼亦封闭。有赤白微黄不同,仍要红活,最嫌 
黑陷及面目、胸腹稠密,咽喉攒缠者逆。发不出而喘者,即死。与大科瘾疹相似,又与发斑相似, 
如锦纹,有空缺处,如云头状。麻即如麻,遍身无空,但疏密不同耳,仍有夹斑、夹丹、夹疮同出者。 
初起,呵欠、发热、恶寒、咳嗽、喷嚏、流涕、头眩,宜升麻葛根汤加紫苏、葱白以解肌。 
切忌大汗。斑不红者亦宜。乃麻痘初起之神方。潮热甚,加芩连地骨皮;谵语调辰砂、六一散;咳嗽 
加麻黄、杏仁、麦冬、石膏;咳甚,另用凉膈散加桔梗、地骨皮;泄泻宜四苓散;便血合犀角地黄汤; 
吐、衄血加炒山栀;不便赤加木通;寒热似疟,小柴胡汤。 
初起全类伤寒,但面赤、中指冷为异耳。 
已出烦躁作渴者,解毒汤合白虎汤;喘便闭者,前胡枳壳汤加赤茯苓、大黄、甘草、五味,水煎服; 
便闭三四日者,小承气汤、防风通圣散;谵语尿闭者,导赤散;如泔者,四苓散加车前、木通;谚语如 
狂者,解毒汤调辰砂六一散;大便血、小便亦见血者,犀角地黄汤合解毒汤;吐血衄血,解毒汤加炒山 
栀、童便;泄泻,解毒汤合四苓散;喘兼泄泻溺涩者,柴苓汤;烦渴、吐、作泻者,白虎汤加苍术、猪苓汤; 
热盛干呕,解毒汤;伤食呕吐,四君子汤;夏月因暑作呕, 
四苓散加人参。忌用豆蔻、木香、姜、桂热药。 
麻症初起,已出已没及一切杂症,与痘毒大同,但始终药宜清凉。虽麻喜清凉、痘爱温暖,不易常 
道,虚则补,实则泻,医家活法。故治麻亦有血虚而用四物汤,气虚用四君子汤,天寒伤冷则温中、理 
中之药,一时之权变用也。 
麻症没后,余热内攻,循衣摸床、谵言妄语。神昏丧志者死。如热轻,余毒未除,必先见诸气色, 
虽预防之始终,以升麻葛根汤为主,或消毒饮、解毒汤,随症选用。仍忌鱼腥葱蒜之物。 
x升麻葛根汤x(方见痘疮。) 
x辰砂六一散x(即益元散,方见中暑。) 
x凉膈散x(方见火证。) 
x四苓散x(即五苓散,方见中暑。) 
x犀角地黄汤x(方见吐血。) 
x小柴胡汤x(方见伤寒。) 
x解毒汤x(方见伤寒。) 
x白虎汤x(方见伤寒。) 
x小承气汤x(即大黄、枳实,浓朴、水煎服。) 
x防风通圣散x(方见中风。) 
x导赤散x(即生地、木通、甘草、淡竹叶七个,水煎服。) 
x柴苓汤x(即小柴胡汤合五苓。) 
x四君子汤x(方见补益。) 
x四物汤x(方见补益。) 
x理中汤x(方见中寒。) 
x清毒饮x(牛蒡子、防风、荆芥、甘草,水煎服。) 

卷之八
痈疽
属性:脉∶痈疽脉数,浮阳沉阴。浮数不热,但恶寒侵。若知痛处,急灸或针。洪数病进,将有脓淫。 
滑实紧促,内消可禁。宜托里者,脉虚濡迟。或芤涩微,溃后亦宜。长缓易治,短散则危。结促 
代见,必死无疑。 
疮疡之症,当察经之传受,病之表里,人之虚实而攻补之。假如肿痛热渴、大便闭结者,邪在内 
也,疏通之。肿 作痛、寒热头疼者,邪在表也,宜发散之。 肿痛甚者,邪在经络也,和解之。 
微肿微痛而不作脓者,气血虚也,补托之。漫肿不痛、或不作脓、或脓成不溃者,血气虚甚也,峻补 
之。色黯而微肿痛、或脓成不出、或腐肉不溃者,阳气虚寒也,温补之。若疑其未溃,而概用败毒, 
复损脾胃,不唯肿者,不能成脓而溃者,亦难收敛,七恶之症蜂起,多致不救。经云∶诸痛痒疮疡, 
皆属心火。若肿赤烦躁、发热引冷、便闭作渴、脉洪数实,是其常也。虽在严寒之时,必用大苦 
寒之剂,以泻热毒。若脉微皮寒、泻痢肠鸣、饮食不入、呕吐无时、手足逆冷,是变常也。虽在盛暑 
之时,必用大辛温之剂,以助阳气。经曰∶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有假者反之,虽违其时,必从其症。 
痈疽,大按乃痛者,病深;小按便痛者,病浅。按之处陷不复者,无脓;按之处即复者,有脓。 
不复者可消。若按之都牵强者,未有脓也;按之半软者,有脓也。又手按上下不热者无脓;若热甚 
者有脓。凡觉有脓,急当破之。无脓但气肿,若有血,慎之慎之!不可针破也。 
痈者,大而高起属乎阳,六腑之气所生也。疽者,平而内发属乎阴,五脏之气所成也。 
凡痈疽未破,毒攻脏腑,一毫热药不敢用。若已溃破,脏腑既亏,饮食少进,一毫冷药不敢用也。 
肿疡者,痈疽未见脓而肿也。肿疡内外皆壅,宜以散毒表散为主。设欲行大黄者,宜审其虚寒之原。 
痈疽初起之时宜 
x灸法x 治痈疽发背初生,累试累效。凡人初觉痈疽发背、已结未结、赤热肿痛,先以湿纸覆其 
上,立视,候其纸先干处即是结疽头处。取大蒜切成片,如三个铜钱浓,安在头上,用火艾壮灸之三壮, 
换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住。最要早觉早灸为上;方发一二日者,十灸十 
愈;三四日者,六七愈;五六日者,三四愈;过七日,则不可灸矣。若有十数头作一处生者,用大蒜捣 
成膏作饼子,铺疮头上,聚艾烧之,亦能安也。若背上初发赤肿,内有一粒,黄如粟米者,即用独蒜切 
片如前灸法治之,次日去痂,脓自溃也。 
x竹筒吸毒方x 诸般恶疮并治。 
用苦竹长一二寸,用头节妙,刮去青皮,似纸薄为佳,其大小随疮斟酌,应毒疮初发时用∶ 
白蒺藜 苍术 乌 皮 白浓朴(各五钱重) 
上四味锉片,用水一碗,同煎竹筒,煎煮以药将干为度。 
乘竹筒热,以手按之于疮上,顷之,其筒自粘在疮上,不必手按也。仍更用前药分两再煮,候前竹筒冷, 
以手拔去,再换热者,如前法,其脓自吸入筒中而愈。 
x荆芥败毒散x 治痈疽疔肿、发背乳痈等症,憎寒壮热,甚者头痛拘急,状似伤寒,一二日至四五 
日者,一二剂散其毒。轻者,内自消散。 
防风 荆芥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薄荷 连翘 桔梗 枳壳 川芎 茯苓 金银花 甘草 大便 
不通加大黄、芒硝,热甚痛急加黄芩、黄连。 
上锉,生姜煎服。疮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 
x千金漏芦汤x 治一切恶疮肿毒、丹瘤瘰疡、疔肿鱼睛、五发瘭疽。初起一二日,便如伤寒,头痛 
烦渴、拘急恶寒、肢体疼痛、四肢沉重、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皮肤壮热、大便闭结、小便赤黄并治。妊妇 
勿用。 
漏芦 白蔹 黄芩 麻黄 枳实(麸炒) 升麻 芍药 甘草(炙) 大黄 芒硝 连翘。 
上锉作剂,水煎服。 
x追风通气散x 治痈疽发背、脑疽流注、肿毒、救坏病、活死肌,弭患于未萌之前,拔根于既愈之后。 
此药顺气匀血,扶植胃本,不伤元气,涤荡邪秽,自然通顺,不生变症,兼治打破伤折、疝气血疝香港脚、诸气 
痞塞、块痛腰痛,一切痰饮为患。 
当归 何首乌(不犯铁器) 木通(去皮节) 赤芍 白芷 乌药 小茴香 枳壳(麸炒) 甘草 
上锉剂,酒、水各煎。病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 
一、痈疽初萌,必气血凝滞所成,为日既久,则血积于所,滞而后盛作,故病患气血盛者减当归,多则 
生血,发于他所再结痈毒,生生不绝矣。 
一、痈疽发背在上者,去木通,恐导虚下元,为上盛下虚之病,难于用药。 
一、痈疽生痰有二∶一胃寒生痰,加半夏健脾化痰;二乃郁而成风痰,加桔梗、生姜。 
一、流注,可加独活。流注者,气血凝滞,故气滞则血留而凝。加独活者,可以动一身血脉,血脉既动, 
岂复有流注乎?(一方以醋湿纸贴痛处,以炒盐熨之即消。) 
一、流注起于伤寒,伤寒表未尽,遗毒于四肢经络,涩于所滞而后为流注也。如病尚有潮热,则里有寒 
而未尽散,加升麻、苏叶;热不退、加干葛;头痛加川芎、姜、葱;无汗用酒、水各半煎,大能行血生气故也。 
一、发背既久不愈,乃前医用凉药过也。凉药内伤其脾,外冰其血。脾主肌肉,脾既受伤,饮食必减, 
颜色痿瘁,肌肉不生;血为脉络,血一受冰,则气不旺,肌肉糜烂。故必理脾,脾健肉自生。本方去木通, 
少用当归,加浓朴、陈皮;盛则加白豆蔻。 
一、凡病痈疽之人,有泄泻者,不可便服此药。宜先服蜡矾丸止泻,后用此。 
一、肠肚内痈,宜十宣散与此方相间服之,并宜加忍冬藤。 
一、肿毒坚硬不穿加川芎、独活、麻黄、连须葱煎服,出汗即穿。 
一、伤折在头上去木通,加川芎、陈皮。 
一、经年腰痛加萆 、玄胡索,酒煎。 
一香港脚加木瓜、槟榔、穿山甲、水煎。 
一痰饮为患,或喘或咳或晕、头痛睛疼、遍身拘急、骨节痹疼、胸背头项腋胯腰腿手足聚结肿硬, 
或痛或不痛,按之无血潮,虽或有微红亦淡薄不热;坚如石,破之无脓,或有薄血、或清水、或乳汁; 
又有坏肉如破絮;或又如瘰 在皮肉之间如鸡卵,可移动,软活不硬,破之亦无脓血,针口 肉突出, 
唯觉咽喉痰实结塞,作寒作热加南星、半夏。 
x神功散x 治痈疽发背、一切疔毒并瘰 等症,已成未成患者神效。 
川乌(泡去皮尖) 川黄柏(炙去粗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唾调成膏。如唾少,漱口水亦可,发背痈疽等疮才起者,敷患处留顶。候药干, 
用淘米水时常润湿。每日药敷一次。如疮已成重患将溃烂者,先将槐枝、艾叶煎汤顿温,将疮洗 
净,用绢帛展去脓血,以香油润患处,用绵纸仍照患处剪成圆钱留顶粘贴,后用药涂于纸,如干, 
根据前用淘米水润。日换一次,听其自然流脓,不可手挤。如敷药后,病患疮觉住痛,减热即愈。 
如生肌,则腐肉自落。腐如不落者,剪割亦可,最不宜用针。发背不宜贴膏药。凡医疮,屏去别医, 
止饮别药方可治。忌气怒、房事、劳复并孝服体气,饮酒之人,饮食忌酒,并鸡、羊、鱼、肉、瓜 
茄、姜辣之物。若因气怒,再复发肿,根据前治之。如治对口并脑疽,不必洗去旧药,逐次添药, 
恐动疮口惹风也。一肿毒加南星、赤小豆等分,醋调涂即消,姜汁亦可。 
x真人夺命饮x 治一切痈疽疔肿,不问阴阳虚实善恶,肿溃大痛或不痛。然当服于未溃之先与 
初溃之际。如毒已失溃不可服。仍用一剂,大势已退,然后随症调治,其功甚捷,诚仙方也。 
穿山甲(三大片,切,蛤粉炒成珠) 天花粉 甘草节 乳香(明透者) 赤芍 白芷(各一钱) 
防风 贝母(各七分) 没药 皂角刺(各五分,炒) 陈皮(一钱半) 归尾(一钱半) 金银花(二钱) 
上锉一剂,好酒煎,空心、热服。能饮者,服后再饮酒三五杯,滓再煎服。在背俞,倍皂角刺;在腹膜, 
倍白芷;在胸次,加栝蒌仁(二钱);在四肢,倍金银花。 
x吕洞宾仙传化毒汤x 治痈疽、发背、乳痈、一切无名肿毒。初起服之立消。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