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

第264章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264章

小说: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是杨戬形象的主要渊源。
  至于《封神演义》为何要以杨戬为二郎神,各家解释不一。胡适认为历史上的杨戬是一个刮地皮的人物,宋时二郎神崇拜最盛,每逢他的诞辰,善男信女都要负一块土到他的庙里去作礼物,与刮地皮的行径相类,故而杨戬可以与二郎神相混。容肇祖引述了这个意见后却另有解释,他说二郎神的必需祭品是羊,每羊过城得纳税五百,羊与杨同音,指二郎神以代杨戬,这可能是敢怒不敢言的老百姓所用的诨号,历久这二郎神便真的说是杨戬了。李啸仓《平话中的二郎神》一文则引话本《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和《夷坚志》的两条记载,推测它们可能是“小说作者凭空虚造之所本”。其实,二郎神姓“杨”,应是受了杨姓神灵传说的影响,极有可能就是杨四将军传说的影响所致,至于名“戬”,笔者觉得有可能由“独健”之“健”讹化而来。换言之,“杨戬”这个名字极有可能也是用两种二郎神传说拼合而成的,不一定要和历史上的杨戬联系在一起。
  总之,杨戬形象是《封神演义》作者在采纳多种二郎神传说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他的许多特征都可以因此得到解释。但正如本文在下面即将要谈到的那样,这个形象尚另有渊源。
  【杨戬与孙悟空】
  即便是粗粗读完《封神演义》的读者也不难察觉杨戬和孙悟空的诸多相似,笔者以为,之所以会如此,多半在于杨戬的二郎神身份,因为在有关二郎神和孙悟空形象的早期材料里,双方就存在密切关系。以下,本文首先要指出杨戬与小说《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诸多相似之处,然后追溯造成双方这一系列相似的原因,从而说明《封神演义》杨戬形象的塑造与孙悟空形象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杨戬在《封神演义》里的活跃表现很容易让人想起《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或许可以这么说,杨戬就是《封神演义》里的孙悟空。
  从宏观的小说叙事框架来说,双方的相似是不言而喻的:孙悟空是取经集团的开路者,一路降妖除魔,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得力助手,杨戬则是伐纣义军的先行官,一路过关斩将,是帮助武王攻入朝歌的先锋大将;孙悟空最终肉身成佛,被封为“斗战胜佛”,杨戬最后也肉身成圣,被封为清源妙道真君。
  就微观的小说细节而言,杨戬与孙悟空的相似就更加多而明显了,我们大致可以列出如下六项:
  (一)杨戬和孙悟空一样,也会七十二变化。《西游记》第2回叙孙悟空愿意“学一个地煞变化”,于是“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封神演义》第40回介绍杨戬时说他“曾炼过九转玄功,七十二变化,无穷妙道”,戏弄张奎(第86回)是其“无穷妙道”的最佳说明,小说也具体提到他变过花狐貂(第40回)、石头(第54回)、五色雄鸡和蜈蚣(第91回)以及白额斑斓猛虎(第92回)等。杨戬具有多少变化,各种二郎神传说其实并没有明确规定一个数字,一般只笼统地说他神通广大,曾经化牛斗蛟、收服牛魔王。推究起来,《封神演义》极有把握地说杨戬会“七十二变化”,恐怕多半出于“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小圣施威降大圣”等故事的暗示,以为二郎神既然可以降伏孙悟空,至少他的变化指数不能少于孙悟空吧。
  (二)与上述细节相关,杨戬往往可以钻进敌手的肚子中,逼迫敌手就范,这与孙悟空经常在妖怪肚里“翻跟头,竖蜻蜓”有着惊人的一致。在这一点上,孙悟空至少先后令黑熊精、铁扇公主、黄眉大王和青狮精大吃苦头(分别见第17,59,66,75回)。《封神演义》共有三次这样的描写:第一次是杨戬一出场就钻进花狐貂的肚里,“把花狐貂的心一捏,那东西叫一声跌将下来,杨戬现身,把花狐貂一撑两段”,大挫敌方锐气(第40回);第二次是被马元吃进肚里之后,“杨戬用八九元功,变化腾挪之妙,将一粒奇丹,使马元泻了三日,泻的马元瘦了一半”(第60回);最后一次是杨戬在朱子真腹内“把手在他心肝上一揸”,迫使朱子真现出原形,跪伏周营(第92回)。通过在敌人肚子里捣蛋战胜敌人,这虽然不是孙悟空的专利性质的本领(《南游记》里的华光亦有这一本领),却是众多的除杨戬之外的二郎神所不具备的,所以认为杨戬的这个特长是袭自孙悟空并不是毫无理由。
  (三)在《西游记》里,孙悟空不敌妖怪之际总会想方设法探明妖怪的底细,而后再去搬救兵,这几乎是《西游记》的一个叙事套路。与此相似,《封神演义》里的杨戬也曾担任这样的角色,在遇到极为棘手的敌人时,杨戬负有探明敌人身份后再去请仙尊或借宝物来战胜敌人的责任。譬如杨戬曾往夹龙山探访土行孙出处和捆仙绳下落,请动土行孙的师父惧留孙下山(第55回);借来照妖鉴照出马善原形乃一点灯头儿,然后搬请燃灯收服之(第63-64回);从玉鼎真人那里得知解化血刀之毒的法子,而后轻易地杀死了余化(第75回);又从玉鼎真人那里探知高明、高觉的底细,于是才能捣其老巢,破其妖术(第90回)。第58和81回叙杨戬向伏羲、神农求能医治瘟疫、毒痘的草药,这也可列入此类。
  (四)杨戬曾数次变化本相盗宝,如杨戬弄死魔礼寿的花狐貂之后,变成花狐貂意欲盗取魔家四将的四件宝贝,因惊动对方只盗得一件(第40回),再如杨戬为了破化血刀,变做余化去蓬莱山骗取了一气仙余元的丹药(第75回)。这容易让人联想到孙悟空“腾那骗宝贝”和“二调芭蕉扇”的著名情节(第34和60回)。
  (五)孙悟空运用三昧火将吃进肚里的蟠桃、御酒和仙丹煅成一块,练成了金刚之躯,“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第7回),这是孙悟空本人颇以为自豪的,明确描写孙悟空头硬的情节是六个毛贼“轮枪舞剑”照孙悟空头上“砍有七八十下”,孙悟空“只当不知”(第14回)。殊不知杨戬也有这样的神通,《封神演义》第42回叙闻仲在头一场西歧大战中以阴阳双鞭连打姜子牙、哪吒、金吒、木吒和韩毒龙,但等到杨戬迎战之时,闻仲“祭起双鞭,正打中杨戬顶门上,只打得火星迸出,全然不理,一若平常”,使得闻仲也不得不叹服杨戬为“道德之士”。
  (六)《封神演义》叙述土行孙潜入周营行刺武王,见一妃子睡在床上,不觉动了欲心,乃解衣上床,孰料这位妃子却是杨戬所变,于是杨戬“双手反把土行孙搂住一束”,“土行孙赤条条的,不能展挣”(第54回)。这个杨戬智擒土行孙的情节与孙悟空在高家庄戏弄猪八戒有些类似。
  以上是杨戬与孙悟空之间的相似之处,因《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成书孰先孰后尚有争议,笔者不想简单地认定是杨戬形象袭取了孙悟空形象的某些因素,虽然这种情形的可能性要大于它的反面。但是有必要强调,双方的这些相似在除杨戬之外的二郎神身上并无体现,这至少说明杨戬形象的塑造不仅来源于二郎神,而且与孙悟空也有一定的联系。当然,孙悟空之所以会是杨戬形象的渊源之一,又多半在于杨戬的二郎神身份,因为二郎神和孙悟空各自的形象演变史从来就是交叠、纠缠在一起的。
  详细地描述双方各自的形象演变史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在此只需指出两个基本事实:二郎神和孙悟空都受到了水神传说(无支祈和泗州大圣)的影响,前身都是水神,此其一;二郎神和孙悟空都与龙的传说有着密切联系,他们既是龙的化身,又是降龙专家,此其二。这就可以解释二郎神和孙悟空在长期演变过程中的那种时而敌对时而合作的类似于冤家的复杂关系:一方面,因为前身都是水神,又都是降龙专家,所以双方可以合作甚至互相替换,譬如二郎神曾帮助孙悟空收服猪八戒(见《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小说由孙悟空替换了二郎神的角色),两人也一道扫荡万圣龙宫、打伤九头虫怪(见《西游记》小说);二郎神曾与哪吒合力降伏牛魔王(《二郎神射锁魔镜》),孙悟空也是与哪吒一起打败牛魔王的(《西游记》小说),总之双方的合作与替换关系是相当明显的。另一方面,因为双方都既是龙的化身又是降龙专家,而这两种身份恰好是敌对关系,所以当双方一为龙的化身一为降龙专家时,他们就是处于敌对关系了,杂剧里有《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的名目,《西游记》小说有“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情节,《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二郎宝卷》甚至说是二郎神因忿于行者将自己的母亲压在太山底下才“撒下天罗合地网,拿住行者压山中”的。
  我们现在回头讨论《封神演义》杨戬形象的塑造是如何利用了二郎神与孙悟空的渊源关系。上面胪列的相似之处让我们能够证实,《封神演义》作者在描写杨戬形象时应是通过二郎神这个媒介联想到了西游故事里的那只猴子,从而将孙悟空的某些形象因素转移给了杨戬,因为二郎神和孙悟空本来就有一种可以相互替换的关系。当然,《封神演义》的作者并不满足于此种简单的类比,事实上正如柳存仁大力表彰的那样,即便是塑造杨戬形象,作者也是充分调动了想象力,能够将不同的材料巧妙地捏合、裁剪、组织到一个新故事之中去。“杨戬哪吒收七怪”这段情节很能证明这一点。“梅山七怪”的故事占三回半左右(第90-93回),篇幅不算多,七怪给周军制造的麻烦却不算小,因而杨戬和哪吒合力收服七怪的情节很是热闹,连女娲娘娘都要驾临赐给杨戬“山河社稷图”。细究起来,这个热闹故事其实有其来源,小说作者要做的是对这些不同来源的素材“融会增
  其次这个故事糅合了多种有关二郎神和孙悟空关系的素材,足以证明杨戬形象与孙悟空之间的渊源甚深。梅山七怪之首袁洪是一只白猿精,袁洪的本相和神通都表明他就是孙悟空的化身,而杨戬即是众多二郎神的集合形象,所以杨戬收服袁洪可以看作“小圣施威降大圣”和“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的另一版本。尤应注意的是,如上所言,杨戬形象有孙悟空的特征,所以这一情节似乎又可视为真假心猿故事的映射。另外,梅山七怪之中有牛精和猪精,那么杨戬降伏二怪既可以看作是二郎神打败牛魔王(《二郎神射锁魔镜》)和猪八戒(《西游记》杂剧)的镜像故事,也可以视为孙悟空收服牛魔王和猪八戒(《西游记》小说)的镜像故事。如果再考虑“牛王本是心猿变”(小说《西游记》第61回)以及李冰化牛斗蛟传说,这其间的映射关系势必更加复杂有趣。一言以蔽之,《封神演义》作者在同一个故事里面让各种不同素材互相指涉、相映成趣,体现了他高超的编著艺术手腕。
  综上所论,《封神演义》杨戬这个形象的塑造与二郎神传说和孙悟空形象(不限于《西游记》小说)都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简言之,杨戬其实是多种二郎神传说和多种孙悟空形象的一个综合形象。杨戬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封神演义》作者借鉴先行材料、处理各种素材的高妙的艺术手腕,是该小说的一个惹人眼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