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

第550章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550章

小说: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昭王时,大夫遇老君,因遂得道。其次,穆王乃钦尚遗尘,为建祠修观,召幽逸之人,置为道士。自尔相承,于今不绝。意即楼观道是在周康王时开创的,尹喜为其创教祖师。这无非是为了托之古远,在佛道斗争中以抬高自己的身价而已。事实上,该派在南北朝时期,也是力主老子化胡之说,为排佛教思想之最烈者。
  据其他有关资料核查,陕西周至县楼观,自三国末期起,始有道士隐居修道。最早者为三国末的郑法师(履道)。继之者有其弟子梁谌,活动于西晋,卒于东晋初。接着又有王嘉、孙彻、马俭等,活动于东晋十六国时。截至东晋末,楼观道士仍然很少,对社会影响甚微。表明在那之前,楼观道尚未形成一个有一定特征和一定内聚力的道派。它正式形成为一个对社会产生影响的道派,始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时。据有关资料记载,太武帝始光(424~428)初,道士尹通事马俭法师于楼观,其后道术精进,渐获令誉。〃太武好道,钦闻其名,常遣使致香烛,俾之建斋行道。自是四方请谒不绝。嗣后,道士牛文侯、尹法兴等人才接踵而至,道士增至四十余人。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中,道士王道义又从姑射山率门弟子六七人来楼观,并大修观宇,土木工匠就役者,日常百数。楼观坛宇,一皆鼎新。王道义又〃令门人购集真经万余卷〃,置楼观。再后,西魏文帝又钦敬楼观道士陈宝炽,召入延英殿问道,太师安定公及朝士大夫皆从而师之。大统十五年(549)卒,诏谥正懿先生。又召其弟子李顺兴至都城,试以法术,〃有验,由是朝野钦信。〃由是观之,在北魏时期,楼观道在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下,始正式形成为一个拥有相当数量的徒众、并对朝野上下有一定影响力的道派。
  楼观派尊奉的经典主要是《道德经》,因为传说此书是老子应尹喜之请而作,故为该派道士必修的经典。其次,因该派坚持老子化胡说,故老子化胡最鲜明的某些经书,如《老子化胡经》《老子西升经》《老子开天经》和《妙真经》等,皆为该派所重视。
  《道教义枢》卷二《七部义》引《太玄经》云:〃无无日道,义枢玄玄。而尹生所受,唯得《道德》《妙真》《西升》等五卷。〃《甄正论》卷中云:〃(老子),后遂西之流沙,至函谷关,为关令尹喜演《道德》二篇上下两卷,论修身治国,戒刚守雌,挫锐解纷,行慈俭谦下之道,成五千余言。尹喜录老子谈论言旨为《西升记》,大旨略与道经微同。多说人身心情性禀生之事,修养之理,夭寿之由。后人改记为经。〃
  此外,据《仙苑编珠》所引《楼观传》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所编楼观道士诸传讯载,楼观道士除修习上述诸经外,又传习多种上清经,如《大洞真经》《黄庭内景经》《上清琼文帝章经》《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太上隐书》《灵书紫文》等,和少数灵宝经和三皇文。上清经和灵宝经皆肇造于东晋中叶,至东晋末和南北朝初始广泛流播,楼观道士传习上述经书,当在北朝初叶以后。由此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楼观道确实形成于北魏时期。
  楼观道传习的修炼方术,表现了杂采兼收的特点,即符箓与丹鼎皆习。如梁谌〃食炁吞符,大尽其妙,又广索丹砂,还而为饵〃。马俭既晓遁甲占候之法,又断谷、服药、行气、导引,还能役使万灵,制役群邪,驱使六丁二十四神。尹通〃服黄精、雄黄、天门冬数十年〃,又能为人治病。其他楼观道士大都如此。不过,两者相比,服食药物在楼观道士中更为普遍。
  楼观道发展至北周及隋,进入其鼎盛时期。道士王延,字子元,扶风始平(今陕西兴平)人。西魏大统三年(537)入道,师陈宝炽于楼观。与李顺兴相友善。后访华山云台观,复师茅山道士焦旷,得三洞秘诀真经。北周武帝闻其名,遣使召之,王延至都久之,复还西岳云台观,诏增修该观以居之。
  其后武帝下诏废佛、道,建立通道观。命王延于通道观校雠三洞经图,凡八十余卷;又作《三洞珠囊》(非现存王悬河之《三洞珠囊》)七卷,奏贮于通道观。隋文帝即位,置玄都观,诏以延为观主,复以延为道门威仪。据说隋文帝还从之受智慧大戒,大臣苏威、杨素等皆北面执弟子礼。王延于仁寿四年(604)卒于通道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王延传》)。又有道士严达(字道通),北魏末入道,师楼观道士侯楷,〃学穷琼韫,博通妙术〃,也驰誉于周、隋之际。北周武帝建德中沙汰佛教,正议同废道教时,诏严达入便殿,问佛、道二教优劣。严达答曰:〃主优客劣〃。谓释出西域,是客,道在中夏,是主。并谓:〃客归则有益胡土,主在则无损中华。去者不追,居者自保,又何送乎。〃
  据说〃上嘉其对〃,然迫于形势,不得不二教同时俱废。武帝废除佛、道二教后,决定建通道观于田谷之左,选释、道二教中人以居之。其中选有楼观道士严达与王延、苏道标、程法明、周化生、王真微、史道乐、于章、张法成、伏道崇等十人。他们〃以道术相忘,同乎出处,世号曰‘田谷十老‘〃。隋文帝开皇(581~600)初,严达又重修楼观宫宇,度道士满百二十员,羽流精炼,〃朝野宗奉〃。
  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相应大力尊崇道教,特别是因楼观道士岐晖(字平定)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作大唐皇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武德(618~626)初,敕修楼观宫宇,并赐田土十顷以充基业;又令改楼观为宗圣观,以岐晖为观主,诏赐粟帛以充斋给。武德七年(624)十月,李渊又亲诣楼观,祀老子。岐晖于贞观四年(630)羽化后,高宗即位,命原宗圣观道士尹文操任昊天观主兼知宗圣观事。尹文操又曾奉敕撰《玄元皇帝圣纪》一部,凡十卷,总百十篇。高宗览卷大悦,授尹文操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常少卿事。此后又著《祛惑论》《消魔论》三十卷,续《楼观先师传》一卷,表现出强烈的排佛思想。
  总之,直至唐前期,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楼观道一直处于向上发展阶段。天宝(742~755)年间爆发安史之乱,此后楼观道趋于衰落。中经两宋,终于默默无闻。北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曾改楼观(宗圣观)为顺天兴国。至金哀宗天兴(1232~1234)间,因遭兵燹,楼观焚毁殆尽。至元代,全真道加以修复,变为全真观宇,原楼观道士亦转为全真道士。
  【道教最早的道观——楼观台】
  楼观台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城东南十五公里的终南山麓,山水秀丽,风景优美,素有“仙都”之称。
  相传周朝函谷关令尹喜,来此修道,结草为楼,观星望气,所以叫做楼观。后来老子李耳,去周西行,过函谷关,尹喜迎他来到这里,执弟子礼,在说经台讲授道德五千言,于是便成为道教的发祥地。不仅“说经台”、“系牛柏”为道教最古的圣迹,而且还附会地留传了“老子之墓”,为后人景仰朝拜之地。因此在《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里说:“楼观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也是道教最早的教祖圣迹,而且道教宫观的“观”字,也是从这里沿袭下来的。
  (一)楼观的沿革及兴衰
  一、开创时期
  这里老子庙的建修,是从秦始皇开始的。据《混元圣迹》记载,始皇二十八年壬午,封禅泰山后,在楼观之南建庙祀老子,叫做清庙,并躬行饔祀。又传说汉武帝为老子造祠于讲经台北。
  这一时期历周、秦、汉,三国,大约一千一百多年(公元前830——公元280年),是楼观从无到有的开创时期。
  二、兴盛时期
  《楼观传》说:“魏元帝咸熙初,道士梁谌事郑法师于楼观”。(约公元264年)这是“楼观”一词初见于载笈。晋惠帝永兴二年(公元305年)太和真人尹轨降于楼观,授道士梁谌《日月黄华上经》、《楼观先生本起内传》等。传说尹轨是尹喜的从弟,所以梁谌自称得尹喜道系的真传,于是道众云集,声望日隆。晋惠帝敕令扩建祠宇,植树万株,并给户三百,以供洒扫。
  南北朝时,后魏太武帝致香烛于楼观道士尹通,供其建斋行道,自是四方请谒不绝。道士牛文侯、尹通、尹法兴等四十令人在此敷道。孝文帝太和中,道士王道义自姑射山携带门弟子六、七人来此,大修观宇,除秦始皇所建老子庙因仍旧宏丽未加修饰外,其余全部鼎新。道义还购集真经万余卷,置于观内。
  西魏文帝召楼观道士陈宝炽到延英殿问道,朝野钦奉。又召其弟子李顺兴至都,试以法术,有验,声望更高,卒后为其立祠。
  后周武帝即位之初,台楼观道士王延至都,久之,始还云台观;建德中,又召他同严达到都城。这时沙汰道释,但武帝却特为严达建通道观于田谷之左,又选九人与严达相伴学道,称田谷十老。
  后周静帝大象年间(公元579——580年)道教复兴。隋文帝开皇初,严达重修楼观宫宇,度道士一百二十员。隋大业七年,炀帝亲往征辽,楼观道士岐晖谓门弟子曰:“天道将改,不过数岁。”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渊于晋阳起义,晖遂尽以观中资粟给其军。他认为天下从此将平定,遂自己改名平定以应之。后又发道士八十余人迎李渊于蒲津关,李渊极为嘉赏,下诏授以金紫光禄大夫,当年十一月初八日,遣使诣楼观设醮祈福。
  唐高祖以自己系出李氏,遂以老子为远祖,敕令修葺楼观,并赐地十余顷,置官修造,并令岐晖主持观事。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高祖亲诣楼观老君祠庭,降诏改楼观为宗圣观。赐白米二百石,帛一千匹,以供修补。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十月,帝又来亲谒。武德八年二月,建《大唐宗圣观记》碑,命欧阳询撰书。(碑尚存)
  唐高祖派吴天观(在古长安城北里许)主尹文操兼知宗圣观事,文操奉敕修《玄元皇帝圣纪》十卷,授银青光禄大夫。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闰四月,玄宗以梦见老君向他说:“吾在城之西南,可速迎吾。”遂差内使与道门威仪肖玄裕寻访数日,于楼观山谷间得老子玉像,迎至兴庆宫大同殿,遂令所司写真容分送天下宫观,大赦天下。并于楼观建立《大唐圣祖玄元皇帝显灵碑》,以记其事。(碑尚存)
  这一时期,共计六百四十三年(公元264—907)是楼观的兴盛时期。中间唐高祖武德三年,改楼观为宗圣观。
  三、兴衰交替时期
  宋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赐观额曰“顺天兴国观。”
  金哀帝天兴年间(公元1232——1234)楼观在严重战乱中,累代宫宇,焚毁殆尽。
  元定业后,对楼观大加修复,世祖曾三降玺书,敕令修建楼观殿宇。说经台重修后,增建“希声堂”。丙申年(公元1296年)全真教清和大宗师尹志平来楼观,立志修复,以楼观旧道士张致坚所献楼观旧址图样,付李志柔负责重修,经过十年,渐复旧观。建殿三、曰三清,曰文始,曰玄门列祖。建楼三:曰紧云衍庆,曰景阳,曰宝章。建堂二:曰真官,曰斋心。宾有馆,众有寮,焚诵有室。山门、方丈、厨库、蔬圃,逐渐完备。自此以后,楼观归全真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