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

第570章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570章

小说: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现存上座部佛教的教义
  (1)根本教义
  上座部佛教所探索的主题是人类内心烦恼的呈现构成原因及其内心烦恼的解脱之道。
  佛陀教导人类应该客观认识真正的具体存在和存在的普遍特性,即身心和身心呈现的无常本质。理解这一客观事实后,整个心理的错误认知就会自动消失,这一消失本身是错觉的结束。错觉的结束带来人类用新的眼光看世界,他不再拒绝世间存在的呈现,也不拒绝存在之普遍特性的呈现。用如实的心去看世界。于是他不再为这世界的变化而悲伤,不再为这世界的呈现而得意忘形。绝对超脱及宁静的处世在心中被建立。这也就是佛教意义上的永恒-----涅磐。人从此不会再进入过去的错觉。即以为世间存在是永恒的。他如实的生活,但不再迷惑于世界的干扰中。因为那干扰本是来自于人类的错误认知,而现在错误的认知已经结束了。
  但这一成就的实现在整个传统中被认为必须依靠以戒律、禅定为基础的内观禅训练。因为在佛教中;概念理解的结果和对实明见的结果被认为是不同的,这正如想象被火烫伤和真的被火烫伤是不同的。
  (2)基础道德的教义
  上座部佛教中,道德被认为是以上根本教义实行成功的保证。所以其戒律道德是值得注意的。
  虽然整个上座部佛教僧团和在家居士所表现的戒律道德在各类社会形态和宗教道德中是相当清教徒式的严谨。但他们的道德观却是相对主义的。也就是说上座部佛教承认道德规范来自于其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等的观点,而否认道德的绝对性和永恒性。佛教认为道德等是相对的和约定俗成的。上座部佛教虽然承认戒律是相对的,但又经典性的说相对并不等于没有作用。上座部佛教认为:只有人、天善趣有情,才有望在此生解脱。如果一个人否认戒之作用,去作与四恶趣相应的言行,这个人的心也必成为四恶趣众生之心,于是失去解脱之可能;并会由于如畜生、如鬼等心而趋向四恶趣,去领受他(或她)自己所造的悲惨果报。
  于是,上座部佛教的出家(持十戒或二百二十七戒)、在家(持五戒或八戒)两众十分重视和保守传统的戒律道德。在许多道德方面相当人数的僧团甚至还坚持佛陀时代的古制,如乞食、每日一食、林居等十三种头陀行、不触金银货币制度、布萨制度、结界制度等等。
  【典籍】
  基本属于分别说部的上座部巴利语三藏,即律藏、经藏和论藏。最主要的部分,编于佛灭之年便举行的王舍城第一次结集。佛灭一百年后举行的毗舍离第二次结集有所发展。佛灭二百年后举行的华氏城第三次结集,基本上编成了全部三藏。这些三藏典籍是由摩哂陀传入僧诃罗(斯里兰卡)的。后来的佛学者用巴利文写的论着和注解就更多了。下面只介绍很才部分最主要的三藏和著作以供参考。
  1。巴利语三藏圣典
  【律藏】
  《律藏》(Vinaya-pitaka),乃世尊为弟子制定的戒律教诫和生活规则。分三部:
  (1)《经分别》,分为波罗夷和波逸提二部,是比丘和比丘尼戒条并包括制定戒律的缘起及诵戒的仪式等。
  (2)《犍度》,分为大品和小品二部,是更明确地补充叙述《经分别》的,并记载了第一次结集及受比丘戒的仪式等。
  (3)《附篇》,是讲授戒律内容的手册,可能是后来在锡兰编成的,因为书中曾提到摩哂陀到锡兰传教以及早期几位锡兰长老和国王的名字。
  律藏是所有的比库与比库尼都应详细研读并认真遵行的。
  【经藏】
  《经藏》(Sutta-pitaka),为世尊以及圣弟子们的言行集。分五大部,即:
  《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和《小部》。
  ⑴《长部》(Dighanikàya)。因为收录的经文篇幅比较长,所以称为《长部》。相当于旧汉译《长阿含》,共有三十四种经。其中最重要的是第十六《大般涅盘经》,详细地记载着佛陀临终前后一周的情况。巴利文《长部》,由江炼百据日译本重译成为汉文,收在“普慧大藏经”中。
  ⑵《中部》(Majjhamanikàya)。因为收录的经文篇幅不长不短,中等的,所以称为《中部》。相当于旧汉译《中阿含》,共有一百五十二种经。巴利文《中部》前五十经,由芝峰据日译本重译为汉文,收在“普慧大藏经”中。
  ⑶《相应部》(Saüyuttanikàya);相应的意思是按内容分门别类,比如把佛陀所说的五蕴法编为一相应、六处法编为一相应、界法编为一相应、四圣谛编为一相应、缘起法编为一相应相应等共56相应,所以称为《相应部》。相当于旧汉译《杂阿含》,共有二千八百八十九经。
  ⑷《增支部》(Anguttaranikàya)。增(uttara);是增加、更上的意思;anga的意思是支、部分、因素。增支的编辑方法有点像法数,将佛陀所讲的跟数目有关的经文汇编在一起。将一法编为一集,将二法编为一集,将三法编为一集。比如说「二法」有止、观,名、色等等。「三法」有三种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由一法一直编到十一法,因此《增支部》共有十一集。相当于旧汉译《增一阿含》,最少也有二千三百零八经。
  ⑸《小部》(Khuddakanikàya)。这里的「小」并非指篇幅小,或者微不足道,而内容庞杂的意思。《小部》把前面四部以外的所有经典都收编进去。比如说《法句》,如果要编在前面四部的话,不知道应该编在哪一部,于是就编在《小部》。《小部》是《经藏》五部中数量是最多的,凡是不属于前面四部的,全部都归在《小部》里面。
  《小部》一共有十五部,有如下经典:
  一、《小诵》,包括七篇念诵的短经。
  二、《法句》,分二十六品,四百二十三颂。由叶均译为汉文出版。
  三、《自说》,分八品,二十二个故事。
  四、《如是语》,长行与偈颂结合,有一百一十二篇。
  五、《经集》,分五品,七十二小经。
  六、《天宫事》,分七品,八十三个故事。
  七、《饿鬼事》,分四品,五十一个故事。
  八、《长老偈》,一千二百七十九偈。
  九、《长老尼偈》,五百二十二偈。
  十、《本生经》。
  十一、《义疏》,是《经集》的注释。
  十二、《无碍解道》,叙述阿罗汉的证知,形式如论。
  十三、《譬喻》。
  十四、《佛陀史》,叙述二十四佛的故事。
  十五、《行藏》,叙述佛陀过去行十波罗密多的二十五个故事。
  【论藏】
  《论藏》(Abhidhamma-pitaka),乃对世尊教法要义的精确及系统的分类与诠释。
  阿毗(abhi)的意为上等的、殊胜的、卓越的。达摩(dhamma)的意思是法。法有很多种意思,有时候指一切,例如说一切诸法;有时候指有为法,例如说诸法由因生;有时指法所缘、法界、法处、善法、佛陀的教法等等。因此,法在不同的场合,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在这里,法的意思是指究竟真实的教法,特别是指佛陀所教导的教法。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论藏》一共有七部,称为上座部七论或者南传七论,它们依次是:
  《法集论》、《分别论》、《界论》、《人施设论》、《论事》、《双论》和《发趣论》。
  ⑴《法集论》,或称《法聚论》(Dhamma-sa?ga??)。dhmma是法,sa?ga??是聚集、集合在一起。
  ⑵《分别论》(Vidha?ga)。vidha?ga的意思是分别、分析。在这部论里,把蕴、处、界、根、谛等法义分为经分别(Suttanta-bhàjaniya)、论分别(Abhidhamma-bhàjaniya)和问分(Pa¤hapucchà)三种方式来讨论。经分别是把经藏的内容列出来讨论,然后又以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再用问答来反复抉择。
  ⑶《界论》(Dhàtukathà)
  ⑷《人施设论》(Puggalapannatti)。puggala是人;pa??atti是概念。这部论主要讨论不同种类的人。
  ⑸《论事》(Kathàvatthu)。这一部《论事》是在第三次结集的时候由摩嘎离之子帝思(MoggaliputtaTissa)所造的,目的是批驳当时流行于阿首咖王时期混入僧团的那些外道的邪见。
  ⑹《双论》(Yamaka)。《双论》的目的是为了解除种种术语名相含糊不清的地方,再解释它正确的用法。因为这部论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一对一对的方式来讨论,比如说:「是否一切善法都具有善因?是否一切善因的都是属于善法?」以这种方式来提问,所以称为《双论》。
  ⑺《发趣论》(Pa??hàna)。此论在《论藏》里是最重要的一部论。在传统上称它为《大论》(Mahàpakara?a)。此论跟前面的六部论稍微有点不同。前面的六部论侧重在分析诸法的名相,这一部论则用二十四缘的方法贯串一切诸法。缘的意思就是关系,把前面所讲的诸法都贯串在一起。如果把前面这几部论所讲的诸法比喻为珠宝,而这部《发趣论》就是用二十四缘这一条金线把全部珠宝串在一起,所以它的价值和意义就可贵在这里。上座部佛教的正统传承把这部论视为佛陀具有一切知智的证明。因为这部论非常复杂,必须先通透前面的那几部论,才有可能通达这部论。它属于组织法,把前面几部论里所讲到的诸法整理、统合起来。
  2。巴利文佛教学者的主要著作
  《岛史》,约于352~450年之间编写,是一部最早用巴利文写的锡兰编年史,提供很多早期佛教的史料。
  《清净道论》是上座部佛教一部最著名的论作,觉音着,由叶均译为汉文出版。《善见律毗婆沙》是上座部佛教律藏的注释,觉音着,萧齐(479~502)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
  《本生注》,全部有五百四十七个故事,觉音着,前二册一百五十个故事,由夏丏尊据日译本重译为汉文,收在“普慧大藏经”中。
  《法句譬喻》,是《法句》的注释,有很多文学故事,觉音着。
  《大史》,大名著,叙述从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后六世纪的一部大史诗,锡兰人民视为三大国宝之一。
  《大菩提树史》,约于十一世纪初,优波帝沙着,记载阿那拉达补罗的圣菩提树故事,据说此树是目前世界上有历史可考的最古老的树,被视为国宝。
  《摄阿毗达摩义论》,十二世纪阿耨楼陀着,是一本阿毗达摩手册。
  《佛牙史》十三世纪达摩揭着,是斯里兰卡最重要的国宝佛牙史。
  《小史》十三世纪达摩揭帝着,是《大史》的续编。
  《塔史》十三世纪梵吉沙罗着。
  以上所举只是几部特著名的作品,还有很多巴利文著作不多介绍。
  【形势】
  【复兴】
  近现代上座部佛教可以说正在复兴之中,这一复兴起始是和东南亚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复兴运动、净化佛教僧团运动结合在一起的。在这一运动中,上座部僧团对南亚和西方进行了有组织的传教。有不少白人知识分子因此在东南亚出家为僧,成为佛教经典和禅修的教师。同时在一些西方学者的协助下,还英译了全部巴利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