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

第590章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590章

小说: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案】
  公案为禅宗独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广义上的公案为古代考试题目,后特指为佛教高僧考验僧众的题目。由于公案的故事情节多彩,且其含义深参,因此禅师喜欢讲述公案情节,以考听者的佛教修行水平。从而对闻者的思维进行引导和分析,并给学生有个参悟机会。通常情况为禅师用极混扰人的话引人说话,普通僧众若心随话转,落到能所对立,或名相,或常断见上去了,即露马脚,或被高僧揪住,甚至继续逼迫,使错误昭显,从而使人知错而改。著名的禅宗公案典籍为《碧岩录》、《五灯会元》等。
  参公案的风气一直远远流传,乃至当代,嵩山少林寺每年都举行禅宗公案,引众多僧侣及佛学爱好者讨论学习。比如2009年辨禅比赛的决赛题目即为“达摩面壁,背向何处?”
  默照禅与话头禅
  至南北宋之际,曹洞宗门下正觉宏智禅师,鉴于临济宗叫人看话头、看公案,流于空疏,故起而倡以静坐为主的默照禅,但大慧宗杲认为曹洞宗只教人静坐,不求妙悟,是“默照邪禅”,对此宗大加批评。宏智正觉门下也后继无人,在南宋后,影响力就变得非常的小。
  临济杨歧派门下的大慧宗杲对当时的禅宗,提出两大弊病:一种是好打高空,在公案及言语机锋上逞能,另一则是只知静坐观心的“默照邪禅”。他进而提倡所谓的话头禅〈又称看话禅〉,要人以参赵州禅师的无字话头。“只这一(无)字,便是断生死路头底刀子也。妄念起时,但举个无字,举来举去,蓦地绝消息,便是归家稳坐处也。”“千疑万疑,只是一疑。话头上疑破,则千疑万疑一时破,话头不破,则且就上面与之厮崖。若弃了话头,却去别文字上起疑、经教上起疑、古人公案上起疑、日用尘劳中起疑,皆是邪魔眷属。”
  大慧宗杲的话头禅后成禅宗主流,但是到了明清之后,净土宗兴起,禅宗逐渐与净土宗合流,形成一股新的趋势。
  【禅宗文化】
  【民间禅宗信仰】
  中国佛教发展到明代,社会则出现了大量的民间教门。在此之前,民间教派中的弥勒教、摩尼教与白莲教占主要地位;但自明代中叶至民末则出现了许多教派。他们在教义、组织、仪式等方面已经区别于原来的民间教派。其中规模最大的、与禅宗最为密切的民间教派为罗教。
  罗教,也被称为无为教和罗祖教。为明朝人罗梦鸿创建。该教结合了佛教禅宗和道教中的许多教义和传统。从禅宗中,罗教吸收了“心造一切”的概念,认为人的苦难是由于心欲造成,因此罗教追求无为、弃欲,以达到最高的内心状态。罗教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自称为禅宗的一支。同时他还从道教吸收了道玄来解释世界的形成。其认为世界是从真空家乡中形成的,并演化为世界万物。由此外部世界不是禅宗的教义中那样从内心产生的,而是外部事实的。和众多的附佛外道一样,罗教也制造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偶像崇拜:无极圣祖,其神是所有生物的主宰,尤其在人死后有判决人的再生、超度或入地狱的权力。之后被政府定为邪教,并遭明令禁止。
  【禅宗与文学】
  抖擞辞贫里,归依宿化城。
  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
  香饭青菰米,佳蔬绿芋羹。
  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
  ——(唐)王维《游感化寺》
  随着禅宗的弘扬,除众多佛僧外,大量的文学家都有上佳的禅诗禅作,其中包括唐朝的王维、孟浩然,宋朝的苏东坡等。
  【禅宗与绘画】
  禅宗中的经典绘画汗牛充栋,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宋朝的廓庵师远的十牛图。其为中国佛教禅宗修行的图示,并有许多版本。牧牛图颂通常由颂与图组成,颂自身有时又包括一短序。自宋代以来,这类作品很多,其中有三种很为时人留意。其作者分别为清居、廓庵、自得。清居的是五图,廓庵的是十图,自得的则是六图。在这几种作品中,廓庵的显然最为完备,它包括图、颂与序三部。亦有认为十牛图为宋代廓庵师远改作清居禅师八牛图而成。现在流传较广的有宋朝廓庵师远与普明禅师的版本各有十幅。其主要表达了禅宗的摒弃我执、心性妙圆的理念。
  【禅宗与饮食】
  受禅宗影响,亚洲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越南等地方都有素食斋房,并形成独特的菜系风格。比如在日本的许多庙里如南禅寺、大德寺及天龙寺等都有提供。
  【显宗】
  佛教的宗派之一。
  亦可以教称为“显教”,其中字义微有差别,於今日则即一词。
  此名为密宗根据自己的教判,将与之相区别的佛教诸派别称为“显宗”,即和密宗“秘密之宗”相分别的“显了之宗”。从密宗教理上说,即是由因向果施设,不重密呪修行的诸宗总称。
  根据情况,有时候“显宗”可包括小乘,有时则不包括。
  用例
  辽·觉苑《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卷2(《万续藏》第二十三册)
  今此宗等者,谓此秘密宗中也。对彼称此,谓彼显宗之中,具足六义,都名一“薄伽梵”更无别义。
  藏传佛教(包括密宗和显宗)基本保存了印度佛教的基本形态,如果说有什么特点的话,就是藏传佛教是大乘和小乘兼修。
  藏传佛教的理论可以这样概括,藏传佛教认为人想成佛是没有其他简单途径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照释迦牟尼佛的方法去做。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怎么做就应怎么做。因此藏传佛教提出〃身口意〃的修炼方法。
  所谓〃身口意〃的修炼方法是指;如果你在身体上,言语上和思想上都能做到和释迦牟尼佛一样了,那么你就一定能够成佛。这就是藏传佛教思想的核心。
  藏传佛教中的密宗和显宗在一致坚持〃身口意〃修行方式的前提下,有一个主要的差别,这个差别在于如何达到〃身口意〃与佛相同的途径上。
  显宗认为只要按照那些公诸于世的佛经去做就可以了。所以显宗主张公开宣道弘法。显宗被称为显宗也是因为他们的这个观点。
  而密宗认为要想达到到〃身口意〃除了公开的佛教以外,还有一套秘密的方法;没有人传授密法修行很难达到〃身口意〃。所以密宗强调传承、真言、密咒和灌顶。
  这就是密宗和显宗的区别。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大乘佛教宗派之涅盘宗,地论宗,摄论宗】
更新时间2010…4…21 11:17:46  字数:4919

 【涅盘宗】
  中国佛教党派。亦称涅盘学派。以研习、弘传《大般涅盘经》(简称《涅盘经》)而得名。其学者称涅盘师。《涅盘经》的中心教义是“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涅盘师的学说即以阐发这一教义为宗要,并由此形成关于佛性的种种见解。
  法显在中印度华氏城写得《大般涅盘经》初分的梵本。返国后,于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在建康和佛陀跋陀罗共同译出,题名《大般泥洹经》,凡六卷,世称“六卷泥洹”。同时,昙无谶于北凉玄始三年(414),在北凉译出自己从东印度带来的《大涅盘经》初分十卷;玄始十年又译出在于阗寻得的中、后分,共成四十卷十三品,世称“大本涅盘”。北凉译本于南朝宋元嘉(424~453)年间传到江南,宋文帝令义学名僧慧严、慧观及文学家谢灵运等依“六卷泥洹”增加品目、修改文字,删订为三十六卷二十五品,世称“南本涅盘”,而以北凉原译四十卷本为“北本涅盘”。
  在大本涅盘还没有传到江南以前,“六卷泥洹”先行流布。经中说,除一阐提皆有佛性。彭城道生剖析经旨,判定其意未尽,因而即倡“一阐提皆得成佛”说。后大本涅盘传至江南,证明其所倡不谬即在庐山精舍讲说,是为南方最初的涅盘。道生又尝校阅真俗典籍,研思因果理致,着《泥洹义疏》立“善不受报”及“顿悟成佛”义。与他同出鸠摩罗什门正气慧观,则主张渐悟。和道生并为涅盘学派中两大系。
  道生、慧观以后,南方出了不少涅盘师,其中属于道生系统的,宋有宝林、法宝、道猷(又作道攸)、道慈、僧瑾、法瑗,齐有僧宗,梁有法朗等。直接受传北方之学的涅盘经师,宋有慧静、法瑶、昙斌、僧镜、超进,齐有僧钟、法安,梁有宝亮、法云、僧迁等。此外,学系不明年涅盘师,宋有僧含、僧庄、昙济齐有昙纤、道盛、僧慧,梁有智秀、智顺、僧旻、法会、智藏、慧皎,陈有慧勇、警韶、宝琼等。当时《中论》、《十二门论》、《百论》和《成实论》的学者,几科都兼善涅盘学。宝亮等所撰《大般涅盘经集解》,就是集宋、齐梁间涅盘学说的大成,其中所收的作品、作家,沙为僧传所未载,可见其时南方对《涅盘经》研究的盛况。
  在北方,慧嵩、道朗曾列席昙无谶的译场,笔受《涅盘经》,并分别作义记、义疏,阐发《涅盘经》的玄旨,是为中国北方最初的涅盘师。此后从北魏中叶到隋初,以涅盘学知名的有慧静、道凭、昙准、道登、昙度、昙无最、圆通、宝彖、僧妙、道安、昙延、慧藏、慧海等。当时在北地兴起的地论学者,大半兼善涅盘学。地论南道系的创始者慧光,曾为《华严经》、《涅盘经》、《维摩经》、《十地经论》、《地持经》等作疏注。慧光的弟子和涅盘学有关系的,有僧范、慧顺、道凭、灵询、法上、道慎等。
  隋代统一中国后,就当时的佛教义学立为“五众”(即五个佛学研究集团),而涅盘学居五众的第一位,并先后以法慈、童真、善胄为涅盘众主。入唐以后,直北涅盘师遽尔衰落,不复有以独讲一经名世的涅盘师。
  涅盘师关于涅盘佛性的解释,有种种不同的见解。三论学者寺藏所撰《大乘玄论》卷三将其归纳人11家:①依经说“正因者谓诸众生,缘因者谓六波罗蜜”,而以“众生”为正因佛性;②说佛性者,“不即六法(六法即五阴及假人),不离六法”,以“六法”为正因佛性;③说“凡有心者必定当得无上菩提”,以“心”为正因佛性;④说以“冥传不朽”为正因佛性,意谓神识有冥传不朽之性,故说为正因;⑤说“若无如来藏者不得厌苦乐求涅盘”,以“避苦求乐”为正因佛性;⑥说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以“”真神为正因佛性;⑦说以“阿梨耶识自性清净心”为正因佛性;⑧说是以“当果”(另作“当有”)为正因佛性,意谓众生皆当得佛,说为正因;⑨说以“得佛之理”为正因佛性,意谓众生均有得佛之理,故说此理为正因;⑩说以“真谛”为正因佛性;(11)说“佛性者名第一义空”,以“第一义空”为正因佛性。
  中国佛教中的教相判释,从现存文献看,可说是创始于早期的涅盘师。慧观曾就汉末译出的教典,立二教五时的教判,把释迦如来一代的教法大别作顿、渐二教,以《华严经》为顿教,以从鹿野苑到鹄林所说诸经为渐教。更把渐教开作五时,以说三乘行因得果没的经为第一时三乘别教,以《般若经》为第二时三北通教,以维摩、思益等经为第三时抑扬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