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316-普济方·针灸 >

第3章

316-普济方·针灸-第3章

小说: 316-普济方·针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虚大竭。大劳大困。皆为针家之禁忌。若虚实不分。浅深不及。犯触人神。颠倒四时。其病 
愈而必复。切须诫之诫之。 
x用日衰而难已。x 本论云。病于当日之下。受五刑之刑制者。其病刺而难愈也。 
谓心病遇庚日。肝病遇辛日。脾病遇乙日。肺病遇丁日。肾病遇己日。小肠病遇壬日。大肠病遇 
丙日。胃遇甲日。胆遇庚日。膀胱遇戊日。斯皆本脏正气遇日下受制而气衰。刺病难愈故也 
x孙络在于肉分。血行出于支里。x 孙络。小络也。谓络之支分也。行于分肉之间 
有血留止。刺而去之。无问脉之所会。 
x闷昏针运。经虚补络须然。x 本论云。若学人深明气血往来。取穴部分不瘥。补 
泻得宜。必无针运昏倒之疾。或匆忙之际。畏刺之人。多针则伤。壮者气行自已。怯者当速救疗 
假令针肝经感气运。以补肝经合曲泉穴之络。假令针肝络血运。以补本经曲泉穴之经。针 
入复苏。效如起死。他皆仿此。 
x疼实痒虚。泻子随母要指。x 病之虚实也。痒则为虚。疼则为实。刺法云。虚则 
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假令肝脏实。泻肝之荥行间穴。属火是子。肝脏虚。补肝之合曲泉穴。属 
水是母。凡刺只取本经井荥俞经合五行。子母补泻。此乃大要也。 
x想夫先贤迅效。无出于针经。今人愈疾。岂难于医法。x 古之治疾。特论针石。 
素问先论刺后论脉。难经先论脉后论刺。刺之与脉。不可偏废。昔之越人起死。华佗愈 。非 
有神哉。皆此法也。离圣久远。后学难精。所以针之玄妙。罕闻于世。今时有疾多求医命药 
用针者寡矣。 
x徐文伯泻孕于苑内。斯由甚速。x 昔宋太子性善医书。出苑见一有孕妇人。太子 
自为诊之。是一女。令徐文伯亦诊之。乃一男一女。太子性急。欲剖腹视之。伯因自请针之令落 
于是泻足三阴交。补手阳明合谷。胎应针而落。果如文伯之言也。 
x范九思疗咽于江夏。闻见言稀。x 传曰。嘉 中有太傅程公。守任于江夏。因母 
之暴患咽中有痈。卒然而长。塞气不通。命医者止可用药治之。勿施针以损之。医曰∶咽中气上 
不通。岂能用药。药既下之。岂能卒效。故众医不敢措治。寻有医博范九思云。有药须用先 
使新笔点之。痈疽即便瘥。公遂取新笔与之。九思乃以点药上痈。药到则有紫血顿出。渐气 
通而瘥。公曰。此达神圣之妙矣。公命九思饮。而求其方。九思大笑曰。其患是热毒结于喉 
中。塞之气不宣通。病以为甚。公坚执只可用药。不可用针。若从公意。则必误矣。若不从 
公意。固不能施治。九思当日。曾以小针藏于笔头中。妄以点药。乃针开其痈而效也。若非 
如此。何如紫血倾下也。公方省而欢曰。针有劫病之功。验于今日。古人云。为将不察士卒 
之能否。则不能决胜。为医不察药性之主治。则不能便瘥。又将无深谋远虑。则无必胜也。 
医无先机远见。治无必效也。 
x大抵古今遗迹。后世皆师。x 古人遗留轨范。使后人仿学。况于针术。隐奥难究 
妙门出乎其类者。今之世谁能之。故圣人云。不可不遵先圣遗文也。 
x王纂针魅而立康。獭从被出。x 传曰。王纂少习医方。尤精针石。远近知名。嘉 
中县人张方女。因暮宿广陵庙中。下有一物。假作其婿。因被魅感而病。纂因用针。一针有一 
獭从女被中走出。而病愈矣。 
x秋夫疗鬼而获效。魂免伤悲。x 昔宋徐熙字秋夫。善医方。为丹阳令时。常闻鬼 
呻吟甚凄苦。秋夫曰。汝是鬼何须如此。答曰。我患腰痛。死虽为鬼。痛苦尚不可忍。闻君善医 
愿相救济。秋夫曰。吾闻鬼无形。何由措置。鬼云。缚草作人。予根据入之。但取孔穴针之 
秋夫如其言。为针腰 二穴。肩井二穴。设祭而埋之。明日见一人来谢曰。蒙君医疗。复 
为设祭。病今已愈。感惠实深。忽然不见。公曰。夫鬼为阴物。病由告医。医既愈矣。尚能 
感激。况于人乎。鬼姓斛名斯。 
x既而感指幽微。用针直诀。x 此皆指微论中。用针幽微之直诀也。 
x窍齐于筋骨。皮肉刺要。x 窍者。穴也。齐者。浅深之宜也。经云。刺皮无伤骨 
刺骨无伤髓。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则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 
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故生大病。 
x痛察于久新。腑脏寒热。x 痛者。病也。夫人病有久新。脏病腑病。寒热虚实。 
宜细详审调。针形短长锋类不等。穷其补泻。各随病所宜用之。 
x接气通经。短长根据法。x 本论云。夫欲取偏枯久患荣卫诸疾。多是愈而复作者。 
由气不接而经不通流。虽有临时之快。客气胜真。病当未愈也。当此乃上接而下引。呼吸多少。 
经脉长短。各有数定之法。手三阳接而九呼。过经四寸。手三阴接而七呼。过经五寸。足之 
三阳接而一十四呼。过经四寸。足之三阴接而一十二呼。过经五寸。重者倍之。吸亦同数。 
此接气通经。呼吸长短之法也。 
x里外之绝。羸盈必别。x 夫五脏里外者。谓心肺在膈上。通于天气也。心主于脉 
肺主于气。外华荣于皮肤。故言外也。肾肝在下。通于地气。以藏精血。实于骨髓。心肺外绝 
则皮聚毛落。肾肝内绝。则骨痿筋缓。其时学人。不能别里外虚实。致使针药误投。所以 
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x勿刺大劳。使人气乱而神隳。x 禁刺论曰。无刺大劳人。劳则喘息汗出。里外皆 
越。故气耗乱。神隳散也。 
x慎妄呼吸。防他针昏而闭血。x 呼吸者。使阴阳气行流上下。经历五脏六腑。若 
针刺妄行呼吸。阴阳交错。则针昏闭血。气不行也。 
又以常寻古义。由以藏机。遇高贤真趣。则超然得悟。逢达人示教。则表我扶危。 
先贤之书。文理之深。隐义难穷。或字中隐义。或假令一隅。妙要难穷。遇高达之士。 
方得其趣。不可穿凿。 
x男女气脉。行分时合度。x 本论云。夫男女老幼。气候不同。春夏秋冬。寒暑各 
异。春气生而脉气缓。夏暑热而脉行远。秋气燥而脉行急。冬气寒而脉凝涩。小儿之脉应春。壮 
年之脉应夏。四十以上如秋。六十以后如冬。其病有寒热。脉有迟速。一一参详。不可一概 
与天同度矣。难经云。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者。平人脉法也。微有抱病之人皆失天 
之度。地之纪。脉之用。不可与平人脉相合也。其诊取法。当以一息五至为与天同度。不及 
应春。不及应冬。太过应秋。太过应夏。应春冬者。宜留针待气至。应秋夏者。吸呼数毕。 
便宜去针。此之谓也。 
x养子时克注穴必须根据。x 养子时克住穴者。谓逐时注脏腑井荥之法也。每一时辰 
相生养子五度。各注井荥俞经合五穴。昼夜十二时。气血行过六十余穴也。每一穴血气分得一刻 
六十分六厘六毫六丝六忽六杪。此是一穴之数也。六十穴共成百刻。要求日下井荥。用五子 
建元日时取。假令甲日甲戌时。胆统气初出窍阴穴为井木。流至小肠为荥火。气过前谷穴注 
之胃为俞土。气过陷谷穴又病过本原丘墟穴。但是六腑各有原穴。则不系属井荥相生之法。 
即是阴阳二穴门户也。行之大肠为经金。气过阳溪穴。所入膀胱为合水。气入委中穴。而终 
此是甲戌时木火土金水相生五度一时辰流注五穴毕也。他皆仿此。 
今详定疗病之宜。神针法式。广搜难素之秘文密辞。深考诸家之肘函妙臆。故称泸江流 
注之指微。以为后学之规则。 

卷一针灸门
针经标幽赋
属性: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 
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 
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乎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 
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 
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治疾。未至者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若鱼吞钩饵之浮沉。气 
未至也。似燕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 
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 
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一寸六分。 
包含妙理。虽细拟于毫发。同贯多岐。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 
邪而去矣。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调水木是根基。天地人 
三才也。涌泉同旋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脉。主肩腰腿在 
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 
两井。相根据而别两支。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 
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 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 
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异定。明标与本。论刺浅刺深之经 
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迳。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 
之道。更穷四根三络。根据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 
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十 
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交经 
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 
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沉浮而辨脏腑之寒温。且夫先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 
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 目沉掐。坐卧平而没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 
开 
而下胎衣。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根据归。静以久留。停针 
待之。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 
补 
泻公孙而立愈。胸满腹痛刺内关。胁痛肋疼刺飞虎。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 
魄户。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痛。泻光明与地五。 
泻阴郗止盗汗。治小儿骨热。刺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 
取。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循扪弹努。留吸母而坚长。爪 
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慎之大 
患危疾。色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