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28岁成为亿万富豪 >

第9章

28岁成为亿万富豪-第9章

小说: 28岁成为亿万富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育。至于我能跨进设在古庙“果子寺”的村小学读书,已是十来岁的事了。我正式进学校当了小学生,还是要做力所能及的农活的。我们不需要人讲就懂得这个道理:读书重要,填饱肚子更重要。从小就会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个顺口溜,现在更明白了,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基础”,没有“基础”啥也谈不到。    
    我们家那时是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呢?鸡屁股是我们的银行──靠养鸡下蛋,用蛋去换现钱称盐打油,要交学费什么的,就得卖鸡卖柴了。当然,不光是我们家这样,家家户户都差不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几乎没有活动的钱。我清楚地记得:邻居之间相互借盐、借油,是用一调羹计量;个把月才能“打牙祭”吃一顿肉;去买佐料时用2分钱要买一半酱油、一半醋。哪家“打牙祭”,那油香菜味会飘很远很远,馋得人流口水……    
    在这种经济条件下生活的我,当家里拿不出两元钱给我交学费时,我不需要多少考虑马上就停学外出谋生。我还有别的什么选择呢?    
    我离家远去打工的头天,照常到了学校。学校是一个温暖的集体,是每一个小孩子向往的地方,可是我却要离开它,到很远的地方去,再也见不到亲爱的老师、要好的同学,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像一只小鸟要偷偷地离群飞走,心里实在难受,还得强忍着……    
    多亏一个少年常有的幻想和好奇,将要去的陌生地方河南,对我充满各种神秘感,在我脑海里产生出许多想像……这样才冲淡了我离开老师、同学和失学的痛苦。    
    在上最后一节课时,我呆呆地坐着,心里像一团乱麻,几次都想痛哭一场,但我把眼泪强忍着,怕被老师、同学看见,甚至还要装出一副没事的样子。    
    一个14岁的孩子,不管有多老成,也是装不像的。我的班主任,就是那位从师范学校毕业不久的傅老师,已经看出来了。放学后,他叫我留下,问我:“是不是有啥事情瞒着老师?有啥困难要老师帮助?”我说:“没有。”他一再追问,我一口咬定没有。    
    傅老师知道我这人好强,有股子犟脾气,他不再问了。我现在猜想,他是已经看出了我的心事。他从桌上的一堆书中,抽出一本小人书,然后对我说:“你爱看高尔基的《我的大学》,你那本都被你翻破了,该换朝了,把这本送给你。”我接过书,他继续说:“延林呀,在学校有课堂,社会也是一个大课堂啊!只要肯学习,到处都可以学到东西,在生产劳动当中学的东西,是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你看人家高尔基,在社会大学中学习,成了苏联的文豪……”傅老师讲着,我静静地听着,这些话好像一句句都印在了我的心上,至今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傅老师送我出校门,已是黄昏时分,我沿着田间小路向家走去,我走了很远回头看,傅老师隐隐约约的身影,依然立在校门口,我转过了一道弯,不觉眼睛湿润了……


第一部分 零也要起步 起步才有希望我开始赚钱了

    家乡,从小就在我脑子里刻下了贫穷的印象,    
    但穷乡亲淳朴的热情也令我终身难忘。    
    我回赠给乡亲们的第一件礼物是路,    
    便于行走的路。    
    有些人问我公司的徽记上那图案的含义:为什么用“川惠”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缩写字,衬着一枚古钱币?    
    这个意思是很清楚的,我就是要明确地告诉人们:公司是以赚钱为首要目的的,让员工时刻不忘这一点。同时,我也要用这个图案提醒自己,没有钱万万不能,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有些人这样做,但不说,我就觉得多说一下有好处。    
    我永远记得:没有3毛钱就买不到一份盒饭,没有钱买火车票就得扒火车,就出不了火车站,没有钱还债就要挨债主的骂……    
    有了钱,就是另一样了。    
    不用说别的,我如果不是到广东打工,挣钱还清了债并有了积蓄,哪有钱结婚?哪一个人不希望自己的终身大事办得热闹、风光,但那是要用钱的,没有钱啥也谈不上!    
    1984年,到广东打工两年之后,我回广安老家完婚。我南下广东,带着一屁股一肋巴债,憋着一口气,出门躲债;短短两年后,我手里有了一笔钱,回乡做新郎,心头的高兴就不用说了,再不是出走时那样灰溜溜的,而是像川剧里唱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连走路也觉得脚下生风似的,轻轻快快。    
    我们在家乡举行的婚礼既简朴又热闹。这种改良了的传统婚礼没有吹吹打打和花轿,没有繁琐的拜天地拜祖宗,但家里请人择了良辰吉日,我们到乡政府领了“结婚证”,然后是请亲戚朋友喝喜酒。    
    农村到处都有业余厨师,他们的拿手戏是农村通行的“九大碗”。这种酒席以共有9样菜为名,凉菜、蒸菜、炒菜和汤,配置得当,经济实惠。喜酒亦称婚酒,酒是应当管够的,用大桶装着红苕烤的65度烧酒,尽客人们一醉方休。我的家乡,农民认为酒代表着一种豪爽气,别说结婚这样的终身大事了,其他事甚或没有事也要找个理由喝一通,还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等说法。结婚宴上,新郎当然成为众人进攻的目标,常常以把新郎灌得大醉为乐事。我们家乡的人敬酒,还总有那么多让你喝酒的理由来说,劝酒者一个个都是有真资格的说客:“感情深,一口吞。”——无论手上端的是杯是碗都来个底朝天;“好事成双”——一次喝两调羹,我们广安农村,喝酒用调羹……再加上猜拳、行令的高声吆喝,一挂一挂地放鞭炮,那气氛是再热烈不过了。    
    家乡,从小就在我脑子里印下了贫穷的印象,但穷乡亲淳朴的热情也令我终身难忘。    
    结婚那天,我喝了多少酒,我也不知道。我本来能喝,加上自己高兴就更能喝了。我硬是一桌桌挨个儿向亲友敬酒,喝得我头上发重,足下轻飘,不过我并没有被灌倒下,那是对我酒量的一次检验。我现在的酒量仍然不小,只是平常不大喝了,为了陪客增添喜气才喝,喝酒对我已有点纯应酬的味道。我对酒和烟等嗜好,向来认为是可以控制的。从前我抽烟很厉害,每天抽劣等烟也要几包,后来懂得了抽烟对健康的危害,说戒就戒了。我把对嗜好的克制,当做对自己毅力的锻炼。    
    农村结婚,是不讲究什么“度蜜月”的,不像许多现在的城市青年,到全国各地甚至到外国去“度蜜月”。我们婚后不久,我便要返回广东打工。    
    结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一个人的独立,一个男子汉肩上挑起了家庭这副重担。我喜欢把人生比做爬山,从出生到结婚,人行的是一段平缓的山路,而结婚之后,一个男人便是挑着担子爬陡坡!    
    虽然我很不愿离开新婚的妻子,但为了生活不得不离开。    
    “新婚不如远别!”我是远离家乡去广东,那种心情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离家的晚上,下了一夜雨,早晨雨停了,叶四妹送我到镇上搭汽车。我们几乎一夜没合眼,她几次流泪,虽经洗脸和修饰,仍然看得出眼睛有些肿,但出门时我们仍然要装得高高兴兴的样子,我们穿的都是结婚时置的新衣服,可是一出门踏上的便是一条稀泥巴路,新衣服上溅上了泥巴,不知叶四妹咋个想,我非常抱怨这条烂泥巴路……    
    这就是我从前每天上学走的那一条田坎路,平常也是坑坑洼洼,落雨天泥烂水滑,我每天打着光脚板走在这条路上。这条泥巴路就像我的生活道路,是一条多么难行的路啊!我离家后的日子,梦中梦得最多的就是自己艰难地走在这条路上;有时还梦见这条路变成了宽大平坦的大马路,自己在路上又蹦又跳,和小伙伴们在路上跑……    
    那年我流浪到福建时,曾经随一位打工朋友去过闽南厦门,那儿到处都是漂亮的小洋房,道路又平又宽,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朋友告诉我,那儿是侨乡,许多人背井离乡,远涉重洋到海外打工,挣了钱以后,总是要回乡盖楼房,为家乡修路造桥。我那时就在心里想:我如果将来挣到钱,也要为家乡修路造桥。几年以后,我来到广东打工,亲眼见到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深深体会到“要致富先修路”真是至理名言。而每次回四川广安,在高低不平的公路上颠簸,在狭窄的公路上塞车,两相对比,让我清楚地看到:内地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差别,道路、通讯条件是很重要的一条。    
    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有了钱后,我为家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了学校前那条路,现在邻居们出工、赶场,小孩上学,再也不走烂泥巴小路了。    
    更重要的是,家乡的父老乡亲对外交往“有路可走”了。


第一部分 零也要起步 起步才有希望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1)

    想读书,并不是就能读书,正如想发财并非就    
    能发财。原因在哪儿?首先要找自己身上。    
    否则,只会找出一肚子牢骚。    
    我到了河南邓县后,在瓦窑上干活。没有过多久,少年人的好奇心和初到一个地方的新鲜感,渐渐消失,我感到了孤独,没有一起藏猫猫、打泥巴仗的小伙伴玩,每天和成年人在一起,干着做瓦坯、和泥巴那样的繁重活,还要装出大人的样子……我多么想念学校,想念老师和同学啊!尤其是每次看到和我的年龄差不多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或三五一群打闹,唱着跳着路过时,我真羡慕,心想他们好幸福呀!一想到自己不能读书,就伤心,但不能落泪,我已是打工挣钱的人了,落泪是要被别人笑和看不起的。    
    每当这时,我都想大声高喊:我要读书!    
    我不能读书,除了命不好,家里穷,我还找不到别的回答和解释。“我要读书。”我一遍又一遍地看傅老师送我的那本《我的大学》,它是我带在身边的惟一的一本书。    
    可能是我刚刚离开学校吧,有好长一段时间,我经常想的是“我要读书”。有时甚至突然产生幻觉:我有了钱读书,我回到了“果子寺”学校……猛然一惊回到现实中,我仍在瓦窑上干活。    
    我要读书,我有了钱就回到学校的想法,一年多之后,我在福州打工时,变得更为强烈,而且发展成想办学校,让更多的孩子上学读书了。    
    在福州,我的生活相对安定,有了比较固定的工作,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人吃饱了肚子,就会想到别的东西,我吃饱了肚子就想读书,想办学校……我在建筑工地上,结识了一位厦门大学的学生,他是利用假期到工地做工挣学费的,他比我大两三岁,在一起挑砂浆、担砖头,我们成了好朋友。开学前夕,他约我同他一起去厦门玩,我高兴地答应了。    
    从他的口中,我第一次听到了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故事。到厦门后,他带我参观了风景优美的厦门大学,美丽的集美学校,建在波涛之中的陈嘉庚墓地,还有街道整洁如花园般的鼓浪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大海和这样漂亮的海滨城市,我更被陈嘉庚先生热心办学、发展华侨和家乡教育的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