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扩张之路 >

第132章

扩张之路-第132章

小说: 扩张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这个时候想指望清廷恐怕是不太可能了。清廷这个时候已经被这件事弄的焦头烂额,哪里有能力去管他们。

    而除了清廷外,有这个能力的恐怕也就只有严绍了。

    伦敦的事情李良他们并不清楚。为了保密,这次的事情除了伊莱诺、卡特琳娜,严绍和陆瑛四人外,就只有特事科那些一同出行的人了解一些。

    所以李良这些人并不知道严绍在这场风波当中赚取了一亿一千多万英镑。相当于今年清政府财政收入总和的四倍。

    不过就算不清楚这些。也不阻碍李良对严绍的信心。

    外界不清楚,他还是很清楚的。有在坦皮科的油田在,想摆平这件事对严绍来说还是很容易的。

    摇了摇头,严绍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解决这次的事情,挽救那些民族资本,这对严绍来说的确是件容易的事情。问题是如果没有了这场风波,清政府也就不会用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做抵押从外国银行那里借钱。

    清政府不这么做,历史上辛亥革命的先头战‘保路运动’也就不会发生。武昌起义自然也就不用想了,所以这个时候严绍也只能选择袖手旁观。

    万幸。这个时候倒霉的并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

    “除了上海外,伦敦和日本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右手托着下巴,严绍看向了卡特琳娜,这方面的情况显然是需要问她。

    “和上海差不多,伦敦那边泰晤士河据说每天都能捞出上百具尸体,东京湾内也是如此。另外和上海购买股票的主力是钱庄、票号还有个人不同,日本那边的大部分都是由财阀出面收购,所以这次日本方面损失惨重…”

    “以三井、三菱为首的四大财阀,十三家中等财团和三十一家小型财团几乎都遭到了重创,在东京至少会有三分之一的财团、企业将不得不因此而关门倒闭,其他地区受到波及的财团也有不少,直接损失将达到两亿日元,间接损失恐怕更多,不过因为人力资源不足,所以我们也没法得到确切的消息…”

    说到这里的时候,卡特琳娜和伊莱诺的嘴角几乎都露出一丝笑意。

    因为在场没有其他人比她们更清楚这次发生在日本的金融风波根本就是严绍一手计划的,只是她们怎么也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

    不过也不奇怪,毕竟和上海不同,东京那边的买家大多都是一些财团。而且因为当时就只有陆瑛一家卖,且不知道她的手里究竟有多少股票,一些财团为了能一次多买些股票甚至不惜去借债…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财团到也尝到了些甜头,毕竟在美国政府宣布禁令钱股票的价格还是节节攀升的。但谁知道美国人最后居然会在6月份的时候宣布禁令呢,结果直接导致橡胶股市的崩盘…

    而且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次日本的直接经济损失恐怕要比中国更大一些。毕竟这次严绍可是在东京卖出了差不多2000多万英镑的股票,换算成银元就是两亿多,和这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差不多了…

    一下子损失这么多,就是那些积累近百年的财阀也有些承受不了。

    另一方面,对卡特琳娜居然这么了解日本那边的情况,李良他们到也没感到吃惊,毕竟他们也清楚卡特琳娜手里掌握的什么性质的力量。

    ————————————————————

    见伊莱诺和卡特琳娜嘴边的笑意似乎有些藏不住了,严绍连忙在桌子底下用手拍了一下她们的腿,嗯,手感很不错。

    示意她们两个注意别暴露后,严绍也用嘴形对两个人道。“他们活该…”

    当初在向山差点被日本人给炸死,这个仇严绍可是一点都没忘记,毕竟那一下子实在是太悬了。要是严绍和那个当涂知县一样着陆的姿势稍微差了点,恐怕现在已经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哪怕直到今天,谈起当时发生的事严绍三人都有些后怕。

    所以在严绍看来,他今天的报复实在是合法又合理。

    毕竟这时日本的大部分财阀都和黑龙会有所勾结,当然,也有不是的,不过误伤总是难免的…

    不过严绍也清楚一次亏损两亿多日元,日本的直接损失可能比中国要大一些。但是日本的恢复速度也不是中国能比的,毕竟日本已经开始进入工业化,而中国的工业却还不知道在哪呢…

    这点从中国损失最大的几乎都是钱庄、票号,而日本那边却是财阀、企业就可以看的出来。

    “对了,我还有件事情要交给你们办…”摸了摸下巴,严绍对望过来的李良他们道。“给我挑一批机灵些的人手出来,我要把他们送到南洋去…”

    这么好的机会,错过这次可就很难再有第二次了…

    ————————————————————

    多谢不吃肉的虎同学的提议~~~

    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提议~~~

    另外感谢ㄚ…辰呆和andy…zfh同学~~~(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 第三次国会请愿() 
印度尼西亚北部的爪哇海,一艘客轮正劈风斩浪般在海面上航行着。

    “李先生,我们就快到了…”

    当李良站在甲板上眺望远处时,一个和他差不多岁数的白人青年走了过来轻声道。

    “就快到了吗…”

    “没错。”那个青年点点头,然后指了指前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的城市。“那就是雅加达了…”

    听到青年这么说,李良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金丝眼镜戴上。

    果然,没多久就看到了青年所指的那座城市,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雅加达。

    “眼睛果然是不行了…”将眼镜摘下,李良长叹了口气。

    这几年来他在芜湖的确是得到了许多常人无法得到的东西,但同时也付出了很多的汗水,熬夜工作更是常有的事,连带着视力也退化了不少。

    其实不只是他,就连严绍的身体也比以前差了一些——————原因的话有很多种。

    “不过我本来觉得芜湖就已经够热的了,没想到这里居然比芜湖还热。”感受着炎热的气候,李良感叹着道。

    听到他这么说,那个白人青年也赞同的点了点头。“的确如此,事实上从北半球来的人几乎都是要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在南洋的生活…”

    大概在航行了十多分钟后,船只终于抵达了雅加达的港口。

    作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一座城市,雅加达相当的繁华。港口内堆满了往来的船只。李良所乘坐的隶属于雨石集团的船只才刚驶入港口就已经有一艘货轮从它的身边擦肩而过。

    在码头上,数十号人物正站在那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白人。还有少部分的华裔和当地人。

    见到李良他们从船上下来后,立刻就有一个白人中年迎了上来。“您就是李先生吧…”

    “没错…”轻点了下头,李良疑问道。“您是?”

    “我是凯尔公司的董事长奎因…”朝李良笑了笑,那个白人中年为李良介绍道。“这位是普洛公司的董事长安特罗,还有这位是…”

    每当奎因点到某个人的时候,那个人都会面露笑容的朝李良打声招呼,只不过李良看的出来。除了那几个华人外,剩下的那些人脸上的笑容都有些勉强。

    会这样的原因李良自然是心知肚明,不过他也没说透。只是和这些人一一握了握手。

    “鄙人已经在舍下安排好了洗尘宴,不知道李经理是否愿意给这个面子…”等到奎因介绍到最后一个华人老板的时候,那个华人老板一脸笑容的问道。

    有了奎因的介绍,李良已经知道眼前这个留着大辫子的中年人名叫潘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为都是华人,所以李良也点了点头道。“既然是潘老板相邀,在下自然是愿意给这个面子的…”

    听到李良愿意去,潘楠和奎因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一丝笑容。

    在这么一大帮人的簇拥下,李良一行乘坐马车来到了一座别墅。

    眼前的这座别墅虽然不如严绍在芜湖的庄园,但也称得上是相当精致了,所以李良也是微微点了点头。

    而在走入别墅内后,李良便看见许多佣人正在那里忙碌着。

    中国人都喜欢在酒桌上谈事情。那个潘楠似乎也很清楚这点所以才特意邀请李良到自己家来。奎因他们也是觉得他们都是华人,彼此相对要比较了解。所以也就同意了他的提议。

    酒宴是中式的,再加上在座的人都有求于李良,就算心里再怎么不愿也只能想办法去奉承、讨好他,所以这顿饭李良吃的到是很开心。

    等到酒宴结束后,佣人们开始撤去桌上的饭菜,李良他们原本天南地北的谈话也开始步入正题。

    “……现在我们这些人的情况相信李经理也是知道的,还希望李经理能够多给一些优待…”

    “是啊……我们手底下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还望李经理大发慈悲…”

    再佣人们都撤下去后潘楠等人将李良围在中间,苦苦哀求道。

    奎因那帮白人倒是很有‘尊严’,只有几个人和潘森他们一样,但剩下的人也是竖起耳朵想听听李良会说些什么。

    轻咳了一下,李良淡淡的道。“相信诸位也清楚,如今橡胶在市场上的价格已经由每磅十二先令五便士跌到了五先令以下,而且受到这次股灾的冲击,恐怕很长时间内橡胶的价格都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当然,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恐怕在座的诸位也不会同意把自己的橡胶园卖给我们了…”

    在座的许多人都苦笑了起来,因为就像李良说的一样,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的股灾,他们根本就不可能会想卖自己的橡胶园。毕竟不久前这些橡胶园还是些能下金蛋的母鸡,如果是在那个时候有人找上门来说要买他们的橡胶园,他们只会以为对方是疯子,但是现在…

    在经历过上海和伦敦的股灾后,就算他们求着人家买恐怕也没几个人愿意买了。

    如果不是这样,奎因这帮白人又怎么可能这么费力的去讨好李良。

    ————————————————————

    橡胶园,这就是严绍这次让李良来的主要原因。

    橡胶的重要性自不必说,虽然也有合成橡胶,但这时的合成橡胶还不具备实用性。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天然橡胶还是主流。

    一般来讲橡胶树从种下到使用,至少也给有个六七年的时间才行。严绍没有这么多的时间,至少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在国内选地方种橡胶树,所以用买的也就成了最简单的办法。

    在橡胶股票疯涨的那段时间。国际金融资本纷纷在适合橡胶生长的南洋地区设立橡胶公司,而总部则设在上海,便于从这个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融资。据当时《泰晤士报》的估计。从1909年底到 1910年初的几个月里南洋地区新成立的橡胶公司有122家,至少有40家总部设在上海。这些公司有些刚刚买地,有些已经把橡胶树苗种下去了,也有很多是皮包公司。

    这次出现在酒宴上的,就是那些真的拥有橡胶园和橡胶树的园主。

    发生在伦敦和上海的股灾使得他们损失惨重,一些人更是即将破产,不得已的情况下这些人也只有想办法把橡胶园卖出去。但是在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