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扩张之路 >

第1349章

扩张之路-第1349章

小说: 扩张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的时候,康斯坦丁却是忍不住苦笑了起来。

    在得知中国人提议让德国已经退伍的军人作为雇佣军到高加索去,替土耳其人与俄国人作战的时候。刚开始康斯坦丁自然是拒绝的。但是转眼的功夫他便换了一个立场。

    现在德国政府最操心的是什么?当然是经济,因为某种角度上讲只要把经济搞好了,那么现如今德国所面临的一切困境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比如说目前真正影响着德国稳定的失业还有其他等问题。历史上希特勒为什么会那么容易赢得德国人的支持,其真正的原因不就是因为希特勒把德国的经济给搞好了吗?令德国人能够吃的起面包跟黄油。

    随后的一系列扩张措施。更是令德国人恢复了往昔的荣光。不过这一切首先需要以经济作为基础,如果不是搞好了经济,恐怕也不需要等希特勒收复莱茵,吞并奥地利跟苏德台什么的,就已经跟其他的政府一样被民众给踹下去了——————简单些讲,换届。

    而眼下,如果能将数万德*人送到土耳其的话,对于德国人来说绝对是有着天大的好处的。

    首先。可以解决了数万德*人的就业问题,虽说这与目前德国上百万的失业人口相比只是一个小数字,但是能解决一部分总是比较好的。何况这些失业的军人在德国,也算是治安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这些德*人既然是作为雇佣军存在的,那么薪水肯定会很高,至少根据汪明达的讲述,还有就是德国人自己探听到的结果。到土耳其做雇佣军的薪水还是很高的——————毕竟这次出钱的不是土耳其人,而是美国人跟中国人。

    美国人一向大手笔自然是不用说了,国社政府这边也不是什么吝啬的地方。

    另外。这部人德国人如果有了薪水,那自然就可以接济一下国内的家人。按照一家三口来计算,那也是差不多十多万人了。若是再多算一些呢?

    何况根据国社政府的提议,德国政府完全可以从这些德国人的薪水当中扣除一部分作为中介费之类的,这对于德国政府目前的财政也是很有好处的——————对于现阶段的德国政府来说,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笔钱也是很有用处的。

    还有就是,德国对于赤色苏俄的敌视,再者说,土耳其当年好歹也是德国的盟友不是。虽说现在这个同盟已经解散了,但是帮上一把还是可以的。

    不过最最重要的一点却不是这个,而是…

    ——————————————————————————

    随着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德国虽然还保有一部分的军队,但是这个数量却已经是少的可怜。只剩下十万左右的数量。这对于德国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可如果让德国扩军的话。一方面。是条约的限制,还有另外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财政的问题。

    现如今的德国政府,显然已经无法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了。

    可是,如果有人愿意帮他们养呢?

    就比如说当年的国社政府,其本身的财政肯定是没有办法维持这么那么多的军队,更没有办法支撑数十万远征军在欧洲作战的。

    不就是因为英法等国给国社政府提供了每年一两千万英镑的无息贷款,使得国社政府可以维持的住吗?而且英国人还给国社政府提供了差不多一千万英镑的贷款,帮助国社政府在新疆修建铁路…

    可以说,国社政府能有今天,英国人跟法国人也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

    当然,对此英法肯定会有不同的评价,不过这个就没必要多说了。

    免得说多了,英法恼羞成怒。

    不过英法恼羞成怒到是没什么,可是如果这次能够将数万德军送到高加索去做雇佣军,那岂不就是等于是利用英法等国的钱帮德国养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了吗?

    这么好的事情,除非康斯坦丁他们的脑子有问题了,不然是绝对不会拒绝的。

    只是现在,随着国社政府的介入,一切也都破灭了。

    毕竟就像康斯坦丁说的一样,既然都已经和平了,那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雇佣军了。

    于是,在彼此对望了一眼之后,康斯坦丁与鲁道夫两人忍不住齐齐的叹了一口气。

    失望,此时此刻在他们的心底恐怕已经只有这个情绪存在了,可是他们却又无法责怪中国些什么。毕竟作为一个国家,首先他们需要为自己国家的利益着想,而德国仅仅只是中国的一个盟友罢了,不是吗?不,甚至都不能算成是盟友,仅仅只是算作是准盟友而已。(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就像前面说的一样,如果能令德*队到土耳其作为雇佣军继续存在的话,那么对于德国来讲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并且相信那些德*人也是愿意的,毕竟他们现在除了生命和家人之外,已经几近于一无所有。

    看着自己的家人面露菜色,忍饥挨饿的样子,相信许多男人都会愿意为了自己的家人奉献许多的——————哪怕这里面包括了自己的生命。

    然而现在,一切都随着和平而宣告结束了。

    当然,康斯坦丁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或许和平不了呢?

    对于现在的德国来说,高加索那边打的越热闹越好,毕竟唯有这样,才能让德国人从中获利。甚至于,如果发展成全面战争的话,只要美国人出钱出装备,德国人很有可能会愿意派遣大量的军队到高加索去做雇佣军——————相信在一战结束后的今天,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美国人跟英国人愿意这么做的。

    尤其是美国人,毕竟美国人真正被吓住的是一战的惨烈,而不是战争的花销。毕竟这场战争美国人还真没花多少钱,所以如果有他们出钱别人卖命的事情可做,美国人或许还是愿意的。

    只是…

    这种希望毕竟还是太渺茫了些,德国人现如今虽然衰弱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国人就对外界的一切都不了解了。毕竟不管怎么说,两年的时间也不至于让德国人衰弱到这个地步。

    何况德国人在土耳其还是有着一定的势力的,尤其是当年德国人还曾经在土耳其帮助土耳其训练陆军。现如今的许多土耳其陆军,当年都是德国人调教出来的。

    所以尽管现在德国真的已经不如从前了,但是还是能从土耳其人那里得到许多的消息的。自然也清楚现如今高加索的战局,并且明白果然其实俄国人已经有了要退的心思…

    ——————————————————————————

    本来土耳其人在俄国人的进攻下已经快要坚持不住了。但是随着数万雇佣军的抵达。虽然这些刚刚经过了几个月恢复性训练的雇佣军,在纪律等各个方面都还有很大的问题,可是在作战方面却已经不逊于与他们同样作战的土耳其军队。甚至是要比土耳其军队还要强上出许多。

    于是在数万雇佣军的帮助下,土军很在便在高加索方向站稳了脚跟。双方也很快陷入了一种消耗作战当中。

    消耗作战,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显然都是不愿意碰到的,这样的一种作战更是尤为了苏俄这次南下的初衷。毕竟他们这次之所以会选择南下,就是因为觉的土耳其人软弱不堪,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尤其是驻扎在高加索附近的土耳其军队,更是只能用不入流来形容,根本就不是这次南下的苏俄精锐的对手。

    当然,事实也的确是如此。毕竟土耳其人的实力的确不怎么样。

    而事后俄国人也的确是长驱直入,虽然在王儒慧他们那边稍微遇到了一些阻碍。但是等到王儒慧他们离开,而苏俄的精锐又全部都集中起来了之后,却是很轻易的便突破了土耳其人的阻拦。

    甚至于如果不是那些轰炸机的话,恐怕现在俄国人距离安卡拉也不远了——————其实现在也不是很远了。

    可是随着那些雇佣军的抵达,一切却变得截然不同了。

    对此俄国人自然是懊恼不已,但是在恼火的同时,俄国人却也有些不愿意打了。

    没错,现阶段土耳其人的确是百废待兴,国内在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动乱之后。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但是难道苏俄就强到哪里去了?无论是维持着五百多万的常备军,还是之前苏俄内战对俄国所造成的破坏。都绝对不是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抹平的。如果不是这次土耳其人耍弄了俄国人,令俄国人的确是恼怒不已的话,恐怕俄国人根本就不会选择出兵南下。

    而现在,维持着十多万的军队在远方作战,这对于俄国当前的经济更是有着非常大的压力。

    如果能速战,那自然是最好,可是在现阶段这种几乎已经无法速战结束的情况下,似乎…

    似乎和谈已经成了最好的解决方式,可是现在俄国人却是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毕竟当初是他们主动进行战争的。而现在却是要主动提出和谈?俄国人的面子往哪搁。

    而且这么做的话,也很容易会给其他的列强留下一种软弱可欺的印象。这绝对不是俄国人想要的…

    不过这个时候,国社政府的突然介入。对俄国人来说却是如同一场甘霖一般。

    甚至可以说,对于俄国人而言,国社政府的介入完全是如及时雨一般。

    ——————————————————————————

    在土耳其的战争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整个战场也已经陷入胶着状态之后。国社政府主动介入了这场战争,作为调停的一方对两国发出了和平的号召。

    面对中国的调停,土耳其与俄国两国分别作出了不同的回应。不过大体上来讲,都算是响应了中国的号召的。

    自然,响应的姿态也是各有不同的,比如说土耳其在做出响应的时候,姿态就显得非常的积极。相对而言,俄国人的姿态就显得不是那么积极了,当然,这并不是说俄国人并不像和谈,只不过就算是和谈,也不能显得太过迫切了,毕竟那样可是会影响到俄国的威望以及俄国人的面子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既然俄国人做出了这么一个姿态,那一切自然也就好说了。

    尽管表面上俄国人表现的有些不情不愿的,但是在国社政府的邀请下,俄国政府还是用最快的速度派出了一个代表团,前往国社政府所提议的目前土俄两国的交界处。

    在那里。双方已经建立了一个谈判用的场所,接下来的谈判都将会在那里进行。

    ——————————————————————————

    中土边境,看着边境线上刚刚被搭建起来的建筑。米罗耶夫忍不住轻轻的摇了摇头。

    “本以为应该是能很轻易就解决的事情,没想到居然会被拖延到了现在。”

    站在米罗耶夫的背后。安德烈跟弗拉基米尔等人面露一丝愧色。

    毕竟如果不是他们这边没能搞定的话,俄国政府也就不需要派出代表团来同土耳其人谈判了。

    似乎是注意到了弗拉基米尔等人的表情,米罗耶夫摇了摇头。“不要介意,我并不是在责怪你们,我是在说那些帝国主义…”说到这里,米罗耶夫常常的呼出了一口气。

    听到米洛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