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扩张之路 >

第282章

扩张之路-第282章

小说: 扩张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次北洋北上的第一个目标,显然也是这里…

    “另外…”见严绍已经看完电报,伍千秋迟疑着道。

    “另外?”

    “另外,北洋方面发了一份电报过来,想询问一下,看看我们是否能解决一下交通工具的问题,从北京到赛音山达的话,只要有750多公里的距离,从张家口出发的话也有600多公里,这段距离对北洋来说实在是太艰难了些…”

    “交通工具?”严绍苦笑了一下。“怎么解决,难不成是送他们一些卡车过去吗?”现在雨石集团的卡车还是比较出名的,安徽**军所使用的卡车基本上都是雨石集团刚生产的这种型号,另外在向山的铁厂和铁矿,也已经把原来从国外购买的卡车全部替换成了国产过,根据使用者的评价,并不比国外的差,甚至还要有所超出——————这也是生产的早,同时期的汽车都是一个水平的,只要你能生产出来,基本上差距就不会很大,只要你舍得投入,肯定就比别的更好,尽管好也不会好出多少来…

    如果是放到后世的话,外面的技术都已经固定了,就算你玩命的追赶,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追的上去的…

    “卡车…”伍千秋摇了摇头。“这东西就算我们敢给,他们也未必敢用,虽说咱们生产的那些卡车质量不错,比国外的要强出一些,但始终还是太容易出毛病了,如果是在省内使用的话或许还没什么,在草原上用这东西,要是出毛病了,那可就是件要命的事情了…”

    说完伍千秋看了看严绍手里的电报道。“北洋那边的意思,是希望我们能出些钱,帮他们买一些驮马之类的东西,这类东西在草原的话还是很好用的…”

    “这个没问题…”严绍不假思索的道。“稍后你就去准备一下吧…”

    如果是别的事情,严绍或许还要考虑下,但既然事关外蒙,那么无论是从国家还是从民族的角度来看,严绍都不可能会拒绝……就算他明知道将来北洋肯定会用他支援的东西对付自己…

    “对了,对我们支援过去的物资,北洋那边还算老实吧?”

    “还算老实,虽然还是有些军官会从那些物资里扣除一些出来给自己,但和他们以往相比,已经老实多了…”

    “这样就好…”

    严绍可不觉得北洋那边的人能管得住自己的手,所以在送东西过去的同时,也派了一个监督的团体,专门负责物资的监督工作。以免自己支援过去的物资,全部都被北洋的人给贪污了…

    对此北洋方面的人自然有些不满,但是最后袁世凯却同意了,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手底下的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所以监督的团体,也就名正言顺的跟着北洋的人一起往前线去…

    顺带一提,在这个团队里面,严绍还安排了几个特事局的人…

    目的吗,到是和过去差不多…

    ————————————————————

    就如电报上所说,北洋的进展十分顺利。

    赛音山达本来就只是一个只有几百人的聚集地,城市什么的实在是很勉强。

    叛乱分子跑过来的时候,这几百个人没办法抵抗,如今北洋来了,这几百人同样是没办法抵抗。所以十分简单的,北洋的人已经进驻了赛音山达。

    而面对这这支4000多人的军队,赛音山达的蒙古人显然也没有要反抗的意思

    不过在占据了赛音山达后,北洋的步兵旅到是没有任何动静,只是停留在赛音山达。到不如因为别的原因,赛音山达距离库伦大概有400多公里的距离,而在这400多公里之间,不要说一座城市了,就连一个稍微有些人的聚集地也没有。

    换句话说,下一次北洋发起进攻的时候,进攻的对象就会是库伦。

    而只要能占领库伦,那么外蒙的事情也就解决了一半了。

    只是这400多公里可不好走,单是一个补给线就是大问题,从北京到库伦差不多有1000多公里的距离,从张家口到库伦也有1000公里的距离。这也是北洋那边希望严绍能多增援一些驮马,这样北洋就可以尽可能多的运送补给到赛音山达,之后对库伦一鼓而下…

    在北洋进展顺利的消息传出去后,可以说举国欢腾——————这么说或许有些夸张,因为这时大部分人恐怕都不怎么关注外蒙的事情,不过都很高兴到是真的…

    不止是袁世凯、严绍,就连英国人和日本人也一样很高兴。

    对于日本人来说,如果能把俄国人从外蒙驱逐出去的话,那么对日本人接下来的满蒙战略无疑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尽管在外交方面俄国人一直都在威胁着北洋政府,但是日本人却十分坚定的站在了北洋的身后。

    至于另一边,如果英国人不是防着俄国人的话,他又何必与日本人结盟呢?

    只不过现在英国人和俄国人毕竟也是盟友,而且是共同抵抗同盟国的盟友,所以英国人也不好表现的太过明显。只是就算如此,旁人还是能从朱尔典的表情上看出些什么…

    只是…

    就在朱尔典正在自家的公使馆里高兴的时候,一个刚刚才从伦敦发过来的电报,却让朱尔典的这点喜悦荡然无存…

    这份电报,就是有关严绍与法国达成协议的事情…

    看着电报上的内容,朱尔典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只是心里虽然很不愿意相信电报上的内容是真的,但是朱尔典却很清楚,上面的东西应该不会有假。

    没错,严绍与法国人达成协议这件事的确是机密,但是别忘了,这份协议的核心内容是那一千万英镑的交易。这么大的交易,如果这件事还能瞒得住那才是见鬼了呢。

    所以这份协议才刚刚达成没多久,法国人正在国内找着相关的工厂内,英国人就已经从在法国的一些间谍那里得到了相关的一切…

    要知道扬子江可一直都是英国人的地盘,价值一千万英镑的生意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跑到法国人的手里,这叫英国人如何不愤怒,连带着白厅给朱尔典所发电报上的口吻也是前所未有的严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七十四章 恼怒() 
世上本来就很难有什么秘密,何况巴黎方面的动作还那么大。

    只是刚刚接到雷?科帕发回来的电报,法国政府就已经开始在境内寻找合适的工厂,那些政客们为了把这些份额交给与自己有关的工厂更是想尽了办法,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得法国方面显得十分的活跃。

    这种情况下如果英国人还察觉不到些什么的话,那大英帝国也就白称霸世界这么多年了,何况在法国内部英国也是有些自己人的。

    而得知了这一情况后,伦敦方面顿时暴跳如雷。

    在1912年的时候,英国的财政收入应该是一亿八千九百万英镑,和严绍的全部身家差不多,虽然两者看上去差不多,不过一个人的多年积累与一个国家一年的收入终究是不对等的,而且像股票风潮这样的机会,恐怕严绍也真的是很难再遇到了,换句话说现在的严绍只能是踏踏实实的赚钱了。

    一千万英镑的生意,最终那些资本家能从中赚到的,估计也就两三百万英镑,可能还要更少一些。然而这其中所代表的并不只是单纯的金钱,更重要的是其所拥有的大量工作机会,何况这些还能产能连锁反应,带动大量的产业。

    对于这个世界的人来说,英国的确是霸主没错。

    但是盛极必衰,就算是霸主也会有衰弱的一天。19世纪中叶,有“世界工厂”之称的英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但70年代以后,英国的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从1870年到1913年,英国工业总产量在世界上的比重,由32下降为14,并且在19世纪90年代先是被美国超过,接着又在20世纪初被德国超过,落为世界第三位。

    1913年,英国的钢产量为778万吨。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和德国的1/2。与此同时,对外贸易由于美、德的竞争,在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1871年的22,下降为1913年的15。农业原料和食品也越来越仰赖于从国外输入。

    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表明了什么,而对这些,英国人自己显然也是心知肚明。

    英国工业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时候,英国起步较晚。且步伐较慢,英国的大部分工厂建于工业革命早期。到19世纪中期后,这些工厂的设备日显落后。但是英国资本家在世界市场上一直未遇对手,故对技术改革和设备更新不感兴趣,也不愿由于更新设备而遭到损失。

    因为资本家们安于现状,并把大量资本投资于殖民地以获取超额利润。大量资本的输出影响了国内投资的扩大。迟缓了工业的发展。而美国、德国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后,纷纷开始采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生产力飞速发展,使英国不可避免地在世界市场上受到激烈的竞争。许多国家对英国商品实行抵制,采取了关税保护政策。这样,自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被迅速地打破。从而也影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不过话也说回来,虽然英国虽然失去了工业垄断地位,但是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凭借着庞大,并且越来越多的殖民地,英国还是能维持自己的优势地位的,只是颓势越来越明显罢,且殖民地对英国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也是因为这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威尔逊提出的‘威尔逊十四条’对英国来说才会这么麻烦。

    因为如果失去了庞大的殖民地,现在的英国和其他强国相比根本就没有任何竞争力。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手底下的殖民地基本上都已经独立后,英国也不可避免的沦为了二流国家…

    ————————————————————

    英国人对自己的情况还是比较清楚的,只是有些事情并不是说清楚了就能解决。所以尽管在英国有不少人清楚状况。但是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英国的颓势越来越明显——————何况现在英国还要面对同盟国的挑战,就算想要调整也是力不从心。

    虽说如此,但英国人还是希望能有那么一点改变的契机,哪怕只是一丁点。

    这次伦敦方面之所以这么恼火。一方面是因为每年一千万英镑的贸易额,对英国来说虽然不是特别的大,但也绝对不是能够随意忽视的。

    这笔生意如果能够拿到手里,就算无法成为伦敦方面所希望的契机,好歹也能带来一点帮助——————现在欧洲这边已经陷入军备竞赛状态,伦敦的经济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糟糕,何况这么一大笔生意也能带动不少的就业。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伦敦那边还不会气成这个样子,真正让伦敦方面恼怒的是,作为扬子江内的一个省份,安徽从某种角度上讲也算是在英国的势力范围内,结果这么一大笔生意没落在英国人手里,却落到了与之毫不相干的法国人手里…

    这就好像自己的后花园里有一笔宝藏,却被自己的朋友给挖走了一样,这叫伦敦那边怎么可能不恼怒?

    而作为英国在中国的驻华公使,朱尔典在这件事上显然是要负大部分责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