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扩张之路 >

第377章

扩张之路-第377章

小说: 扩张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这样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这些国家在中国本来就没什么利益——————意大利到是曾经尝试过,不过这个国家我们都知道,属于比较二的那一种,所以最后很轻松的就被吓跑了…

    第二类国家,则是属于支持严绍的那一类,或者说是比较倾向于严绍。

    这类国家的数量相对比较多,分别是美国、德国、法国和俄国…

    美国的话,严绍和美国的关系本来就比较密切,尤其是在严绍曾经资助过多任美国总统,而且每一次都没有押错宝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对严绍的善意自然相对比较高。

    而德国的话,则是因为严绍与德国人相对较为密切的商业关系。

    要知道现在的许多武器里,除了手枪是从美国购买的外,剩下的包括麦德森轻机枪在内基本上都是通过德国人购买的。这么长的时间下来,严绍已经让德国人赚了几艘战列舰的钱。

    而且由于严绍花钱一直都很大手笔的关系,德国人哪怕是用膝盖也可以想象的出来,如果严绍坐在了袁世凯的位置上后,绝对会大规模的扩军…

    扩军,军队是需要武器才能有战斗力的,这点谁都很清楚。

    问题是现在中国的兵工厂虽然不少,但是如果需要装备的军队数量过多,这些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就跟不上了。到时摆在严绍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外购…

    考虑到现在国社军的武器几乎都是德械,哪怕是冲着后勤的问题,严绍也只能继续采购德械,这种情况下德国人怎么可能不支持严绍。

    至于法国人就更简单了,虽然法国人和严绍并不是盟友,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绝对要比前两者更密切,尤其是在考虑到严绍和法国的渊源之后。

    可以说对严绍获胜这件事,法国人是最高兴的。

    不过现在法国和英国毕竟是同一战线的,所以到也不好在英国人的面前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毕竟法国人还需要英国人帮忙对付德国人。

    虽说如此,法国人还是很高兴,尤其是在考虑到法国和严绍的渊源之后,甚至打算在国社政府取代北洋政府之后,将原有的驻华公使馆提升为大使馆,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合作项目在等待中。

    会这样,除了严绍和法国的关系外,还有一点就是国社军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战斗力…

    当初为了尽快提升国社军的战斗力,严绍曾经从法国雇佣了大量的退役军官,在安徽的军事学校里面担任教官。在和北洋正式发生冲突后,这些军官曾经跟着部队踏上过前线,所以对国社军的战斗力有着较为直观的了解。

    按照他们的说法,国社军中最为精锐的几个师已经达到了欧洲二流的水准,剩下的一些师也已经达到了准二流的程度。

    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将来如果欧洲的战事紧张,完全可以让中国出兵帮忙。

    自然,现在战争还没有开始,法国人也无法想象一年后的那场战争究竟有多惨烈,对当时的法国人来说,只要是能帮他们填堑壕的,哪个国家的其实都无所谓了。不过现在既然还没落魄到那个地步,法国人理所当然的就对这些退役军官的报告不屑一顾起来。

    “什么时候法兰西落魄到需要黄种人的帮助了?”

    而且出于白人的骄傲,绝大部分的法国人也不愿相信这支远东的军队居然会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不过这些报告毕竟还是有一些价值的,再加上彼此的渊源,所以法国人多多少少也比以前重视了一些和中国的关系。

    只是说到底,他们最重视的还是和中国的商业关系,尤其是那些有钱途的…

    雷?科帕也因为他在这方面的功绩,被预订为下一任的法国驻华大使。

    当然,这一切都要等到严绍正式取代了袁世凯之后。

    至于俄国人,情况就稍稍有些特别了。

    他们会支持严绍并不是因为他们对严绍友善,仅仅只是因为袁世凯从他们的手里抢走了外蒙而已。当然,这件事严绍也出钱了,不过显然俄国人更能记住直接出兵的人。

    而且俄国人多少也抱着一点能从严绍手里讨回外蒙,至少是部分权益的想法,自然而然的也就倾向于严绍。

    不过很明显,他们这是痴心妄想。

    至于第三类,也就是所谓的反对严绍的国家…

    这类国家最少,只有两个…

    一个日本,另一个则是英国…

    前者会反对严绍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彼此之间的仇怨实在是太深了。而且严绍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胁。

    至于后者…

    情况就稍稍有些复杂…

    认真的讲,虽然朱尔典和袁世凯的私交很好,但是这个老头从来都是以英国的利益为最优先。如果说抛弃袁世凯能给英国带来极大的利益,那么这个老头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抛弃袁世凯。

    问题是,他最开始的时候根本没重视严绍的价值,而等到他开始重视的时候法国人已经先他一步了。

    扬子江本来是英国的势力范围,现在却没法国人生生插进来了一脚,对此英国人自然是十分恼怒。问题是就像法国人需要英国人一样,英国人也需要法国人的协助来应对德国人的威胁,所以对此英国人也只能十分隐晦的向法国人表达自己的不满。

    当然,如果仅限于此的话,那英国也就不可能称雄于世界数百年了。

    所以英国人才会做出资助袁世凯灭掉严绍的决定,以此作为法国人插足扬子江的回应。

    为了能达成这个目的,英国人可以说是付出良多,谁想到最后却是这个结果。这也让英国人变得十分尴尬,究竟是应该承认严绍的政权,还是不承认?

    承认的话,肯定是会不甘心的。

    可如果不承认的话,那英国的在华利益该由谁来维护?

    考虑到英国的在华利益,总是要挑选一个有实力的人才行。

    本来北洋是最适合的,但是现在北洋已经被打垮了,剩下的国民党也没有足够的实力。至于其他地方军阀,怕是连国民党都不如,不管怎么看他们都只剩下严绍这么一个选择。

    于是英国人的感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就这么承认吧,肯定是心不甘情不愿,另一方面,如果不承认,他的在华利益又得不到维护…

    纠结…

    ————————————————————

    不管英国人的感情如何复杂,最终这场和谈还是开始了。

    北洋方面派出了包括段祺瑞在内的超过30人的代表团,而严绍这边将谈判的地点选在了安庆的都督府。

    同时为了避免发生任何意外,代表团经过的路线沿途都有军队护送。免得发生些什么事情,使得和谈被破坏。

    段祺瑞他们也很清楚,这个世上怕是有不少人希望这次的和谈失败,所以对国社政府的这种安排并没有什么意义,有的时候代表团的人甚至显得比军队还要紧张。

    毕竟如果真的有袭击发生的话,袭击对象肯定会是他们而不是军队。

    就这么有惊无险的,7月10日,北洋的代表团终于抵达了安庆。

    “这就是安庆吗…”

    透过车窗看着周围崭新的街道和建筑,段祺瑞等人都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或许安庆并没有北京那么繁华,但是在经过严绍近两年的努力后,这里的一切都让段祺瑞他们十分惊讶。

    尤其是在如今的安庆市内,20多层高的建筑更是有七八座之多…

    顺带一提,这七八座摩天建筑,全都是属于雨石集团的财产…

    没办法,要知道这时的摩天建筑可是价值不菲,并不是每个人都负担得起的。至少在安徽,除了严绍外也只有那么区区几个人而已,而那几个人是绝对不可能把钱花在这种东西上的…

    不过虽然雨石集团的规模很大,但也不可能自己全都用了…

    所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四十九章() 
“那就是北洋的人吗…”

    在安庆城内的其中一座20层高的摩天楼内,一个青年站在第13层的一个窗户旁边,看着街道上长龙般的车队有些好奇道。虽然这个青年只是20出头,但是得体的灰色西装穿在身上到是显得十分精神。

    “按时间看的话,应该就是北洋的人了…”站在青年的旁边,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凑了上去,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往下看了看后回答道。

    “也不知道最后和谈能不能顺利…”

    “谁知道呢,不过应该没问题吧,报纸上不是已经说了吗?北洋基本上已经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实力了…”

    话是这么说,不过中年人也不敢确定。毕竟这只是报纸上的报道,真实情况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在经历的事情多了之后中年人很清楚,报纸上的报道通常只能信3分,有的时候怕是连1分都不能信。

    不过这次北洋连人都派来了,所以中年人也有那么一点相信。

    就这么站在窗户边上往下看,直到车队的踪影消失后,两个人才返回了自己原来的位置上继续工作。只是在工作的同时两人也在不断的讨论着这次和谈的事情,事实上不只是他们,周围不少人也都在谈论着这件事。

    显然对他们来说,这次的和谈并不是件无足轻重的事情。

    只是就在房间里的七八个人谈的正起劲的时候,门外突然晃过一道身影,注意到这道身影后,房间里的人们顿时全都闭上嘴巴低下头,做出一副全心全意在工作的样子。

    几秒钟后,一个留着常常胡须,看上去颇具威严的老者推开房门,见众人都在老老实实的工作,满意的点了点头后把门关上,然后朝着下一个房间走去。

    等到老者离开后,办公室里的几个人才松了口气,然后抬起头来继续聊起了最近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办公楼,这是严绍对安庆这七八栋20层高建筑的称呼,但实际上它们就是后世所谓的写字楼。

    这个时代稍具规模的企业,通常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总部——————不管他是一栋高楼还是一个别院什么的。

    然而像这样超过10层20层的建筑,却绝对不是寻常工厂或者是企业能享受的了的。毕竟单是昂贵的造价,就已经足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了。

    至于这个时代的高层建筑价格究竟有多高,拿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吧。

    比如说1913年在美国建造的,有57层高的世界第一高楼伍尔沃斯大楼,它的成本就高达1350万美元,相当于3543万银元,这就绝对不是寻常商家能拿得出来的。

    尤其是在考虑到1911年,清朝全年的财政收入也只有四亿多银元的情况下。三千五百多万银元,不敢说相当于清朝全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单十二分之一也是有了的…

    一个高层建筑,相当于一个国家全年财政收入的十二分之一…

    你说这个建筑给有多贵?

    在中国造高楼的成本虽然要比在美国低,但是一座20层高的建筑没有个几百万怕也下不来。想想这个时代许多工厂一年的盈利也不过才几十万,可想而知这根本不是寻常企业能承担得起的。

    所以严绍才会建了这些大楼出来,目的不是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