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扩张之路 >

第50章

扩张之路-第50章

小说: 扩张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七十章 开工() 
五月的芜湖,天气已经开始变得炎热,在经过近半年的准备后,一个月前,也就是从德国订购的新枪到货后没多久,已经将包括两万枚纱锭和三百台织机在内全部设备安装完的纺织厂,终于进入了试炉、试引擎和试车三个阶段。

    虽说那些工人和洋技师在进行设备安装的时候都很用心,但是在进行这三个阶段的测试时还是暴露了不少问题。为此技师们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把这三个阶段中暴露的问题全部解决,纺织厂也因此才能正式投入生产。

    作为芜湖,甚至是安徽境内的第一家机器纺织厂,正式投产的这一天,自然是要邀请芜湖当地的士绅名流参加开工仪式。

    而在得到严绍的邀请后,芜湖知县和当地的一些士绅名流也欣然应邀,一些和纺织业有关的甚至还在心里盘算着将来和严绍是不是有合作的可能。

    不过就在工厂即将投产的时候,作为地主的严绍却并不是仪式上的主角…

    “久闻巡抚大人酷爱字画古玩,小老家中有几件宋代珍品,不知可有这个荣幸请…”

    “不然,你这老头家里有什么货se,难道我还不清楚?还是请巡抚大人到我家…”

    “你家也不比他家强多少,大人还是到我家来…”

    数十个当地的士绅名流,为了争这个‘巡抚大人’可说是唾沫横飞。而这个抢走严绍所有风头的巡抚,自然就是安徽巡抚诚勋。

    作为安徽境内最高等级的官员,无论是出于礼貌还是其他,严绍毕竟还是要发出一封邀请函的。哪怕诚勋在纺织厂兴建的过程中,并没有帮太多的忙。

    本来严绍以为诚勋最多也就是派个部下过来,没想到最后来的居然是他本人。结果作为主角的严绍,风头一下子就全都被抢光了。

    “早知道我就不请那家伙来了…”看着被众人簇拥在中间的诚勋,严绍对身旁的伊莱诺和卡特琳娜抱怨道。

    作为一个只有20岁出头的年轻人,严绍自然不会对出风头没兴趣,何况还是在自己的女人面前。谁想到今天的焦点却被一个50多岁的老头子给抢去了,这自然让严绍抱怨了起来。

    看着严绍抱怨的样子,伊莱诺和卡特琳娜抿嘴一笑。

    高挑且丰满的身材,再加上美艳的容貌,已经看习惯的严绍还没什么,其他人却是觉得眼前一亮。再加上两人本来就是全场焦点,如今这一笑顿时把原本集中在诚勋身上的目光给吸引了过去。

    不过在觉得惊艳的同时,不少人却遗憾的摇了摇头。

    无论从哪点上看,伊莱诺和卡特琳娜都称得上尤物这两个字,但是一米七八的身高对一米八五的严绍来说或许是刚刚好,对场中那些不足一米七,甚至是不足一米六的人来说,却太高了…

    事实上即便是在欧洲时,两人的身高对周围的人来说也有些太高了,毕竟这一时期的白人身高还不像后来那么夸张。贝尔特朗当初会带着一群小伙子从马达加斯加回来,也是怕女儿太高了嫁不出去,不然的话,伊莱诺这朵‘马赛之花’根本轮不到严绍来采。

    不过从侧面上讲,这也等于是否定了严绍的那番话。

    因为站在人群中,三人就如鹤立鸡群一般,周围的人不由自主的就会把目光集中在三人身上,即便是想忽视也忽视不了。

    ————————————————————

    诚勋这次来到不止是为了纺织厂的事情,纺织厂的创办固然重要,但作为安徽巡抚他每天同样有很多事情要办。所以即便严绍发出了邀请,他也只需要派个人过来道贺就可以了。

    这次诚勋会来芜湖,主要还是为了巡防营的事情。

    一般来说巡抚负责考察全省地方官吏,掌管全省关税、漕政等,若有用兵,则督理粮饷。每次乡试,按例由巡抚督试,武科则由巡抚主考。巡抚辖有直隶军营,名为“抚标”。不过到了嘉庆八年(1803年),安徽巡抚加提督衔,可管辖全省军队。

    如今巡防营初创,他也是过来看看怎么样了,至于严绍这里只是顺便罢了。毕竟不管怎么说严绍也曾经送过他很多礼,既然有时间,这个面子他不会不给…

    “好了好了,时间到了,开工吧!!!”

    看了看手表,见时间已经到了,一个跟着严绍从美国回来,主管纺纱车间的年轻人扬声道。

    因为工厂初创,所以纺织厂的管理机构还是比较简单的。

    纺织厂设总经理一个,由严绍亲自担任。总经理下面设四个经理,分别主管着各主要部门,这四个经理就是陆元鼎帮严绍找来的那四个老家伙,此外还有一个则是去管洋灰厂。

    在生产部门方面,根据生产程序的不同,设有轧花、清花、纺织、摇纱、成包和织布六厂(车间),而纺织车间又分为粗纱车间和细纱车间,此外还有引擎、机修等车间。

    严绍他们面前的就是轧花车间,在车间主管的命令下,一个个年轻女工排成排走进了车间内。

    只顾着高兴的严绍和其他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女工在走进车间时,脸上没有丝毫开工的喜悦。反到是一些人的脸上,露出了视死如归的表情…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从南通收购的棉花很快变成了一个个棉包,接着这些棉包就被工人用车送到了不远处的清花厂,接受进一步的加工…

    眼见工厂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受邀的官员和当地的士绅名流都围了上来向严绍贺喜。一些看着眼热的人,甚至已经开始考虑要不要集资也办一家纺纱厂。

    大生纱厂的成功,这些人也不是没有听说过。再加上纺纱的确称得上暴利,不少人都动了这方面的心思。

    只是想了想芜湖纺织厂的规模,这些人最后还是放弃了。

    严绍耗资一百五十万,从怡和洋行购买机器的事情他们都已经听说了。如果算上厂房建设和对女工的培训等,全部花费恐怕不下两百万。

    而他们最多也就能凑个二三十万,在这么一个巨无霸附近建厂,丢脸到还没什么,就怕最后不但丢脸,甚至还要赔不少钱进去…

    那样的话,对他们来说可就得不偿失了…

    ————————————————————

    求收藏,求推荐票~~~

    ;

第七十一章 问题() 
开工后严绍最担心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果纺织厂在短时间内无法盈利该怎么办?也不需要多久,几个月的时间就够严绍受的了,毕竟现在纺织厂单是从南通进购棉花就需要每天一万多块,一个月下来就是三四十万。而且随着纺织厂的规模扩大,这个数额还会成倍增长。

    幸好严绍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工厂开工第一个月就出现了小规模的盈利。不多,但也算是个好兆头。

    能如此也和严绍制订的策略有关,这种策略就是在以安徽本地市场为主的同时,船不走空,兼顾南通市场。把从南通购来的棉花纺成棉纱后,在租船去南通购棉的同时,把纺好的棉纱带上,如此一来在运输成本上也能降低许多…

    南通一带的气候、土壤都适合棉花生长,向来有“种棉卖钱,胜过种稻贩盐”的说法。因为靠近原料产地,大生可以用优惠价格在本地收到最优质的棉花。

    另外南通还以关庄布(也叫通州大布)驰名,这种手工织布结实、耐穿、御寒,深受东北人欢迎,但织这种布需要大量比手纺纱合用的机纱。

    张謇的大生纱厂就是从本地收购棉花,纺成机纱后卖给当地的织户,然后再由织户织成关庄布,销往东北。换句话说大生的产品可以就地消化,不用外销,所以大生产品几乎不用考虑对外开拓市场,满足本地市场就已够它忙的,这也就是张謇坚持了二十多年的‘土产土销’策略——————当然,这么做有利的同时也有弊,弊就是它使大生一直没有能建立起一个外部市场,进入竞争状态,本地市场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引发危机,这也是后来大生出现问题的原因。

    当时大生纱厂生产的棉纱,仅能满足当地织户一半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纱厂后来一直扩建的原因,因此芜湖纺织厂的棉纱根本不需要担心销售问题。就算距离较远在运输成本上要比大生高,这些棉纱依旧能带来很高的利润。而且南通的工资比上海低,芜湖的工资则比南通更低,这一部分恰好能弥补运输成本带来的问题。

    ————————————————————

    “我说…”见伊莱诺和卡特琳娜为了一个窗帘的样式,都要评头论足的讨论个半天,严绍觉得有些无奈。“你们就不能做些别的事情了吗…”

    最近一段时间,两个人和一些雇来的丫鬟一直都在讨论着房子的装饰问题。本来嘛,讨论这种问题,在严绍看来就算房子再怎么大,一个多月的时间也就够了。

    谁知道有时候两个人哪怕是为了窗帘的样式,都能争论上好几天,结果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也只是把卧室和客厅等几个重要地方弄好而已。

    听到严绍的话,卡特琳娜头也不回的摆了摆手。“行了,行了,你忙你的去吧…”说着继续和伊莱诺讨论窗帘的样式,伊莱诺则干脆就当他不存在一样。

    这也让严绍垂头丧气起来,在他看来伊莱诺热衷这些事到没什么,但卡特琳娜居然也如此…

    “这明显和你的设定不符啊!”

    严绍很想这么大声的提醒卡特琳娜一下,不过想想这么做的结果很有可能会是被暴打一顿,最后他也只能选择垂头丧气的离开庄园。

    回头看了眼明明是属于自己的宅子,严绍再次叹了口气。

    他就不明白了,女人怎么就是对这种事情感兴趣。

    且不说严绍在那里奇怪,怎么女人连个窗帘都能研究这么长时间。

    当得知芜湖纺织厂的棉纱开始在南通销售时,大生纱厂的几个股东也都有些慌乱,不过稍后他们却发现这只是虚惊一场。

    纺织厂开工后大部分的棉纱都是销售在了芜湖一带,只有一小部分的棉纱装在采购棉花的货轮上抵达南通。当时南通一带的棉纱需求量很大,即便是大生纱厂开足马力都只能满足一半,这时的芜湖纺织厂只开足了两万枚纱锭,剩下的六万枚还在安装当中,两万枚纱锭的产量,而且还是只有一小部分,根本对大生纱厂产生不了威胁。

    而在得知了大生纱厂对这方面的担心后,严绍也给张謇写了一封亲笔信——————嗯,应该说是由他口述,然后让其他人代笔写的。

    没办法,作为一个已经用关电脑的家伙,他的那笔字在原来的时代就已经和狗爬差不多了。在这么一个繁体字的时代,让他认字还没什么问题,写字的话…

    他怕那封信会让张謇这个状元出身的老头,忍不住把信给撕了…

    信上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说了一番振兴民族工业一类的废话。剩下的就更简单了,只是简单的说了下对南通市场并没有什么兴趣,会带些货物过去也只是不想浪费船钱,希望大生的那帮人不要介意云云…

    这的确是严绍心里的实话,虽说大生纱厂能够辉煌,完全是因为南通的关系,但对这种已经饱和了一半的市场,他的确是没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