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扩张之路 >

第718章

扩张之路-第718章

小说: 扩张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段时间英法等列强的军舰从长江和中国沿海撤出去之后,更是连醉酒水兵闹事的事情也不见了,国内这部分人根本无法想象欧洲战争的惨烈,想法明显要比国内的那些人乐观许多。

    谁想到,转眼之间,风云变幻…

    有着数百年历史。横快欧亚大陆,拥有着这一时期连续版图最大的俄罗斯帝国轰然坍塌,一时之间,本来是包围着德国的三个战场突然坍塌了一面(三个战区分别是东线和西线,还有意大利战场。其中英法负责西线一块,俄国负责东线,意大利则负责自己的部分,虽然因为德国与奥匈帝国相连无法彻底包围住,不过奥匈帝国那部分下面就是黑海和地中海,而协约国在海上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所以理论上也算是彻底包围了),而因为这个原因。

    即便新的临时政府不妥协,继续履行前罗曼诺夫王朝的承诺,短时间内怕也没法对德国还有其他同盟国造成什么威胁,同盟国完全可以非常轻松的从东线抽调大量部队到西线来,形成对联军在各方面的优势。一时之间,局势前所未有的恶劣…

    国内的那些洋人不说,一个个的都忧心忡忡的,即便是国内那些自信心膨胀的知名评论家们,那点信心也像注了水的海绵一样,只是轻轻一压,水分就全都出来了…

    没办法。原来好歹是英法俄中四大国,再加上一个有些实力但很逗逼的意大利,同盟国那边出了一个德国之外全部都是猪队友,胜算真的很高,可现在俄国突然垮了,若是协约国没能顶住同盟国突然增加的压力,那么…

    欧洲的战局恐怕就没办法挽救了,弄不好甚至可能一溃千里。

    而且也有人在担心着,万一德国人没有直接对付西线的联军,而是把从东线的部队抽调到意大利战场怎么办?在意大利战场同盟国的部队并不是很多。却能把意大利的百万大军死死挡住,甚至还给他们来了几场大败,意大利人究竟有多窝囊可想而知…

    若是同盟国真的抽调几十上百万的兵力到意大利战场,恐怕意大利人是没办法顶得住的,真要是那样。原本的三面合围可就变成了西线独自一面,法国的东南部甚至还需要担心从东南部而来的威胁,局势十分危险。

    当然,这仅仅只是某些人的顾虑,大部分人对此并不是很担心。

    俄国会垮台,固然是因为惨烈的战争,导致俄国再也无法支持下去——————当然,主要还是因为俄国政府太无能了,面对德国时连战连败,而且每次的损失都很大,国内又有些连饭都吃不饱了,再加上罗曼诺夫王朝的**,会变成这样很正常。

    可是同样的,俄国因为支持不住垮台,德国的情况又能好上多少?

    即便强上一些,恐怕也没能强多少去,这也是没多少人担心的一个原因,因为既然战局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么如果不想变成俄国的样子,德国便只能是速战速决,尽量让协约国投降,免得损失太大,仅此而已…

    没办法,虽说即便协约国战败了,同盟国也没办法拿中国怎么样——————现在的中国毕竟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了。可问题在于,中国耗费了十数万伤亡才换来了协约国将伊拉克、科威特等地划分给中国的承诺,若是协约国战败了,那中国在过去的牺牲岂不是全都白费了?

    而且即便战争结束后,同盟国一样损失惨重,恐怕拿中国没什么办法,可问题在于,国人的自信来的快,去的也快,即便在俄国垮台之后,已经有许多报纸进行了连篇报道,声称不会有任何问题,还有一些文章指出俄国战败,美国绝对不会袖手旁观,除非他愿意损失个十多亿英镑,然而即便这样,国人的心里始终还是没有什么底…

    不过现在,得知美国参战的消息后,国人总算是能松了一口气。

    俄国长于军事,而美国强于工业。虽然在打仗上,已经和平了许多年的美国恐怕不是德国人的对手,但是凭着工业能力,全副武装的美国人未必会弱到哪里…

    何况,这可是上百万的生力军,对战局的影响可是很大的。

    甚至有许多国人乃至地方议员和国会议员提出建议,认为国社政府也应该派出更多的军队到欧洲去,最好将远征军的规模也维持在百万以上,和后续到来的美国远征军一起,迅速解决这场已经持续了三年之久的惨烈战争。确保中国在中东等地区的利益…

    ——————————————————————————

    国人暂且不提,那些地方议员和国会议员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并非是没有原因的。

    理由吗,很简单…

    就好象后世的美国,经常会有一些企业家对政治家提供献金。虽然在后世的那些国家。政治献金是合法的,并且有许多人辩解称,这并不等同于贿赂,可实际上却是收了企业家的钱之后,那些政治人物很难不给予一些回报…

    国内也是如此,虽然国内并没有政治献金这东西。因为这类东西在国人的思维里基本上等同于贿赂。可实际上,无论是地方议员还是国会议员和地方上的企业家们多少都有些藕断丝连的意思,其中的一些议员本身甚至干脆就是企业家。

    如今中国与协约国的贸易正值火热当中,许多议员都因此而赚了不少,若是协约国突然战败,其对他们的打击可想而知。更何况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协约国的资金很多,所以从中国买东西都是现金支付,可是等到后来,多多少少就有些…

    若是协约国突然垮台,他们岂不是也要和美国一样血本无归?

    即便他们的损失和美国无法相比,对这些葛朗台来说恐怕也和杀了他们没什么区别。剩下的事情也就简单了,只有支持协约国获得胜利。仅此而已…

    然而他们的建议提交上去之后,很快就没了下文。

    对马上就快要为人父的严绍来说,这些建议实在是没有浪费时间去看的必要,何况,他也没打算继续增兵欧洲。

    理由很简单,因为他并不是很担心欧洲的战局。

    ——————————————————————————

    “…………。。眼下欧洲的情况的确是很复杂。”从房间里走出来之后,和众人一起来到会议室的严绍看了看段祺瑞、付修明和宋教仁等人后开口道。“不过西线的事情我们还不需要担心,即便俄国已经无法再起到牵制的作用,同盟国想要把兵力从东线抽调到西线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考虑准备工作。短时间内同盟国只能依靠在西线的兵力发起攻势,而凭着我们与英法在西线的兵力,抵挡到美国人抵达绝对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严绍对一战并没有像二战那么了解,不奇怪,毕竟二战中国可是直接参与国。足足与日本打了八年之久,若是算上东北什么的甚至更久,而且那时的中国也是四大国之一,虽然这个四大国的名号与其他三国相比多少有些名不副实,但——————总比刚开战就被灭国的法国强上一些吧?

    虽然后世的许多国人都认为中国配不上常任理事国的身份,认为中国在二战中根本没作出什么贡献,但考虑到法国都堂而皇之的当上了常任理事国,至少严绍觉得中国坐这个位置还是很有资格的。

    毕竟中国的贡献就算再少,也比当时的法国要强的多,既然法国都有资格坐在这个位置,凭什么中国就没有这个资格?

    再加上二战还有许多后世的知名人物,如在后世中国十分著名的小胡子元首,还有一直叼着个雪茄,以剪刀手闻名的丘吉尔,还有身残志坚的罗斯福,物业水平一流的蒋校长,虽然玩了场大清洗,差点把苏联给洗亡国了,可最终还是成功逆袭的大胡子斯大林。

    在加上德国的一众名将,外加其他几个国家的将领,还有二战史上十分搞笑的意大利人做下调剂品,以及史上唯一一场波及了四个大陆的战争——————亚洲、非洲、欧洲及大洋洲(尽管只是碰了个边),可惜日本人只打到了夏威夷,不然就是五座大陆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二战都要比一战有看头。

    不过对于一战的一些重要事情,严绍多多少少还是知道的,要问为什么…

    刀刺在背传说…

    任何一个观看二战史的人,都不能不看一下二战发生的缘由。

    其中中日之间的战争,缘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当时中国的衰弱,还有日本对领土的渴望及对中国的野心。再加上当时中国的不抵抗政策让日本非常容易的取得了东北,如此小的代价,却得到了这么大的领土,任谁都会**膨胀,最后演变成这么一场战争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可是欧洲。为什么德国会在欧洲掀起二战,则完全是因为这个刀刺在背…

    战争的开始,在最初的确消除了德国社会的分化。天主教徒、犹太人、信义宗教徒、社会主义者、右翼势力与自由主义分子都因战争而团结。不过,随着战争的变化,原本的分化再度出现。天主教徒、社民党人与犹太人对战争之热情减退,令其对国家的忠诚受到质疑。借助战争发财的人士与参加罢工的工人也遭到批评。弗里德里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就因为替交战双方提供军备。而遭到别人的谴责。个人利益往往被其他行业牵引着。德国政府设立最高价格管制以干预经济,而商人则以转移生产目标作回应,造成物资短缺。以上情况令社会紧张,经济秩序受到破坏。在1917年,单单在德国就有五百次罢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社会之不安。往往是经济因素居多,而非人民是否爱国的问题。虽然德国的生产力在1917年到1918年时大幅下跌,但其实当时她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最高峰,无法再增加产量。根据后来的统计,德国根本无能力与英国、法国和美国打消耗战而取胜。德国的确是欧陆大国,但她的工业产量与人口完全比不上整个协约国集团。虽然她打败了俄国,但同年美国之参战。已注定德国后来的失败。美国仅仅在战争最后一年才加入战场,然而他毕竟是生力军,其工业实力又远强于德国。

    如果美国没有参战,单凭德国再加上其他几个小伙伴,在摆平了俄国的情况下,的确有战胜英法的可能。毕竟在两面战争的情况下,德国已经与英法在西线战成了平手,若是少了一面,情况无疑会有很大的变化,胜算也是德国较大。

    然后…

    虽然俄国退出战争。但德国的各盟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及奥匈却因持续作战,致使经济崩溃,国内各民族发生起义,结果无力再战,相继向协约国求和。最后德国内部亦发生政变。并向协约国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不过虽然已经失去了得到胜利的希望,但是德国人依旧认为自己拥有很强的军事实力。所以在请求停战的时候,德国提出的条件就是希望能够保留占据的比利时的领土…

    只是和许多德国政治家想的不同,鲁登道夫断言,协约国要求之和议将与德拉古式条约无异。然而,德国人民并不相信他的理论,却深信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原则。社会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以及德国社民党在战前早已是德国的著名民主派,协约国承诺和议与在其后恢复德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