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扩张之路 >

第831章

扩张之路-第831章

小说: 扩张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朝鲜北部的那几道防线。未必就比凡尔登更坚固,可是日本人的重炮部队,显然也没有德国人那么给力。至少像欧洲战场那样随随便便拿出上千门大口径火炮出来,这种事情日本人是绝对办不到的…

    同样。朝鲜北部地势多山。地形本身并不适合坦克进行作战,也不需要担心日本人投入坦克来——————何况日本有没有能够投入到实战当中的坦克也很难说。

    另外。丹东的吴志毅部是丙种师没错,但沈阳军区的其他部队可不是,至少不全是。如今在朝鲜北部同日本人作战的,大部分虽然都是丙种部队。但还是有一少部分乙种部队的,这些部队除了没有骑兵,同时炮兵也被削弱了一些,没有装备口径的榴弹炮之外,几乎和甲种师没有任何的区别,尤其是在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方面。

    而凭着火力上的优势,即便如今的日本陆军在经历过山东战役后。已经对机枪等装备有了一定的重视,国防军也足够给他们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了…

    再来就是…

    “冯国璋他们不是一直都在抱怨部队没有接受实战的机会吗,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国内的部队轮流拉到朝鲜去,让那帮日本人做下磨刀石。也省得那些刚入伍的士兵当了几年兵却连血都没见过…”

    “但是财政方面…”听了严绍的话,顾维钧迟疑的道。

    如果没有新占领的那些地方,这么做当然没什么,毕竟这次中国赚到的绝对要比损失的多的多。何况就在不久之前,严绍还向政府捐赠了一亿英镑,民间有捐赠了七千万英镑,合起来便是一亿七千万英镑,按照汇率来计算的话,可是有十七亿多银元,这已经比国社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都要多了…

    但是如果算上西伯利亚、中亚还有中东三个地区所需要的花费,以及这次冲突的开支,那么政府在财政上可就要紧张许多了。

    “这的确是个问题。”严绍坦然的道。“但如果能趁着这个机会解决掉日本的话,那么未来很多年里,我们就都不需要再担心边境的问题,这个可不是钱能换到的…”

    ——————————————————————

    就在严绍还在和顾维钧谈着的时候,在得到了严绍的命令后,丹东的吴志毅很快就改变了计划。把原来反攻,将日本人赶出丹东的计划变成了固守,并进行有限的反击,以保证能一直都把日本人拖在丹东。

    另一方面,日本人也改变了战略,如果说原来他们只是打算把人都从丹东撤回来,然后该处罚哪个就处罚哪个的话。那么随着国防军出兵朝鲜,朝鲜方面军也不得不抛弃原来的计划。

    “现在的情况已经非常明显,即便我们单方面做出让步,中国人也不可能善罢甘休,相反,帝国的忍让反而被他们看成了是软弱,既然这样,我们只能选择强硬的手段来迫使中国人现实…”

    朝鲜方面军的司令部内,面对着十多个刚刚抵达的将官和佐官,看了眼从本土传来的电报,朝鲜方面军司令宇都宫太郎用充满威严的目光对着他们道。

    日本本土给宇都宫太郎发来的电报上写的很明白,列强的调停基本上已经宣告失败。尽管中国已经承诺不会借题发挥全面出兵朝鲜,但让他们就这么从朝鲜撤出去那也是不可能的——————当然,到也不是不能,不过首先要日本先从丹东撤兵,而后对几个罪魁祸首进行惩处,除此之外还有道歉和赔款等等…

    这在国社政府看来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对日本人来说,显然就是不可能会答应的事情了。毕竟若是现任的日本内阁真的答应了这么一个条件,暂且不提他们的政治前途会是如何,单是日本国内的国民就会把他们撕成碎片…

    “所以我们只能用武力来让这些卑劣的中国人明白,帝国的忍让是有限的,同时我们也要借着这个机会,一洗山东时的耻辱…”

    “是!”

    房间内的将官及佐官们齐声道,尤其是那些较为年轻的佐官们,目光中更是充满了兴奋和激动。

    既然日本本土对这件事都已经没什么意见了,宇都宫太郎自然不会在对自己的部下们做出什么限制,尤其是那些激进派的军官。很快,原本驻扎在朝鲜半岛的部队陆续开始向着鸭绿江开进,而他们的任务也很简单,除了把国防军从朝鲜赶出去之外,再来便是彻底的攻下丹东。

    在包括宇都宫太郎在内的诸多军人看来,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明白日本的实力,同时争取到主动权——————就和严绍一样,日本人也希望能够掌握住主动权,而不是反过来,被动的去等待…

    至于严绍提出的那一系列条件,更是日本政府不可能会接受的…

    所以战争已经是不可避免的…

第六百七十章 冯国璋的余热() 
丹东城内,枪炮震天,到处都是枪声和爆炸声,而就是在这座位于鸭绿江畔的城市里,隶属于两个国家的军队正在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进行着殊死搏斗。

    “司令,这么打真的没问题吗…”站在指挥部内,看着已经快要被打成废墟的丹东,吴志毅忍不住皱眉道。

    尽管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可他毕竟在这里驻守了很长时间,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他已经居住了好几年的城市被打成废墟,吴志毅的心里实在是觉得有些难受,因此有些忍不住的道。。

    侧过头去瞥了吴志毅一眼,冯国璋摇了摇头。虽然这个时候冯国璋已经六十出头,但人却依旧显得非常精神。“我知道你在担心些什么,总统在我来之前已经和我说过了,与其担心打烂了,不如担心打输了,城市打烂了,我们还可以再建,建个比原先更好的,可是如果打输了………再建的钱难道由你们出?!”

    本来正在听着的吴志毅和其他几个军官一阵哑然,在尴尬了半天之后,吴志毅有些尴尬的轻咳了一下,而后开口道。“这个………卑职可出不起这笔钱…”跟在吴志毅身后的那些军官,也一个个都是尴尬异常。

    严绍虽然没有亏待过下面的人,可是对‘贪腐’却查的非常严,尤其是在廉政部全力运作之后,更是把‘高薪养廉’这四个字发扬到了骨子里面。

    作为拥有少将军衔的一师之长,吴志毅每个月的工资也有七八百块,加上其他的一些东西,一年下来也有上万块,薪水自然是要比寻常的百姓高出很多,甚至达到了一般士兵的百倍之多。称得上是有钱人了,寻常的奢侈品也不是消费不起,而且因为是正当收入,也不需要担心廉政部找上门来。最多也就是报社什么的抨击一下。说下面的百姓还很困苦,这些当官的却在穷享受什么的…

    然而如果是想重建丹东的话。万把块的工资可就远远不够了。

    更何况吴志毅这些人拿的都是死工资,最多也就是逢年过节政府发下来的一些福利,别的却是想都不敢想——————当然,这也不是说每个官员都这么廉洁。只不过不廉洁的那些除了少数侥幸没被发现外,大部分都已经被抓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那些前清官吏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会被廉政部的人找上门来,更何况是吴志毅这样新时代的军人…

    ‘高薪养廉’这四个字,最关键的不是高薪,而是养廉…

    既然拿了高薪。就必须要廉洁,而不是说一边拿着高薪一边却又任意妄为。事实上高薪养廉看上去似乎政府的开支多了许多,可实际上私底下的损失却少了,所以还是非常划算的。自然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在给了高薪之后。要保证官员会廉洁,不然还不如不养,好在宋教仁那边做的还算给力,所以严绍也算比较省心…

    ————————————————————

    见吴志毅似乎还是有些不理解,摇了摇头,冯国璋继续解释道。

    “其实丹东打成这样,我也觉得心疼,但是我觉得总统说的对,丹东肯定是要重建的,可是重建的钱该从哪里来?我们自己拿?明明是别人打烂的东西,凭什么要让我们自己出钱修补?可如果你不把对方给打服了,人家能爽快的把钱给你掏出来?所以最要紧的还是要打赢,只要打赢了,一座城市的钱,咱们能让他们掏出两倍甚至是三倍的钱出来。反过来讲,如果打不赢,这笔钱可就给由咱们来出了,所以现在你要考虑的不是别的问题,而是如何才能打赢的问题!”这么说着,冯国璋却是一副中气十足的样子。

    “是!”听冯国璋说了这么久,吴志毅也算是明白过来了。

    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打赢,眼下丹东的确是被打烂了,可只要能打赢,那么稍后的赔款里面他们就可以漫天要价。反过来讲如果打输了,那么不赔款就已经算是不错了,又哪里能让对方掏钱帮他们重建城市呢…

    所以与其心疼被打烂的城市,到不如想想怎么把对面的日本人修理一顿。

    想明白了这点之后,看了眼满目疮痍的城市,尽管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心疼,但吴志毅的心里多多少少还是舒服了一些。

    见吴志毅明白过来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冯国璋重新把视线转移到了战场上。

    虽然已经有60岁了,但是冯国璋的精神却依旧非常不错,丝毫没有半点颓势。更让人想不到在真实的历史上,他是在1919年就已经病逝的…

    也不奇怪,辛亥革命之后,尤其是袁世凯登基之后,冯国璋这些老北洋基本上就没有顺心过,尤其是冯国璋更是经常遭到心理上的打击,心力交瘁之下,活的比较短也就不难理解了。

    历史上在军阀混战时期,民国的大总统也确实不好做,因为各地税收很少有正常解送中央的,而开口问中央要钱的却多如牛毛。由于政局不稳,民国政府除了袁世凯时期有两年做到了收支平衡,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靠举债度日。

    冯玉祥他的回忆录里就曾记载,黎元洪作总统的时候经常抱怨:“唉,总统真不是人当的,这个月我又赔了三万多!这样计算,我每年就要赔上三十六万。长此以往,我实在不能支持了。唉,你们看,这个月,我的煤矿股票和盐票的利息,差不多都赔贴光了。东也捐款,西也募钱,叫人无法应付。每月进个十万八万,仅只捐款一项,就不够开销!”

    民国政府的收入不稳定,也难免要影响到总统的个人利益。冯国璋做地方大员的时候,对财政上的事情一向敏感,他知道大总统其实是名义上好听,一旦经济匮乏,没钱可花。到时的滋味就不好受了。因此冯国璋在入京代理大总统前特别向段祺瑞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将崇文门监督一职要到自己名下,因为崇文门监督是个肥缺,每个月可以稳定的收到二十万元商业税。可供总统府的开支。

    但是。一个月区区二十万的收入固然可以解决总统府的开支,可对于很多国嘉大事来说却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冯国璋也难免像黎元洪一样,有时候就要自掏腰包了。

    而如今却和历史上不同,如今的冯国璋固然仅仅只是一个陆军部长,但是至少不需要为了这么些事情而操心。在加上高薪养廉,每个月开着上千块的薪水,权虽不重,位置却高,影响力也大,政府内谁都要看给他些面子。甚至因为中国国际地位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