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一个心眼,十倍机会 >

第2章

一个心眼,十倍机会-第2章

小说: 一个心眼,十倍机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我告诉你,洞察他人也好,洞察事物也罢,没有什么深奥的秘诀,你首先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所谓生活的有心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平常心对事对人;二是对事对人要独具慧眼。
  平常中见慧眼,平常中多点分析,平常中增强辨别力,就不容易被某一种假象蒙蔽了眼睛。毛泽东曾说过:“一切事物,它的现象同它的本质之间是有矛盾的。人们必须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用直觉一看就看出本质来,还要科学干什么?还要研究干什么?所以要研究,就是因为现象同本质之间有矛盾。但假象跟一般现象有区别,因为它是假象。所以得出一条经验,就是尽可能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举个极普通的例子。曾经有一个客户来和我谈生意。初次接触,双方少不了客套。他从兜里掏出来中华牌烟,给我一支,他自己叼一支;我则给他沏了最上等的铁观音;第二次见面,尽管双方还照如前那样做,可是我们熟悉多了,就开始互揭“老底”。
  我说:“你真是有心人,你从中华烟盒里掏给我的是正品,但从同一个盒子里叼到自己嘴里的却是双喜。”
  他说:“您难道心不细?您给客人沏的是上等的铁观音,但平常您自己喝的却是普通茶。”
  我们两个都噎了一下,眼里都流露出同一种惊诧,意思是:你心眼真够“毒”的,都钻到对方肚子里去了!
  我想一般人是不会去解释从“递烟”这件事情能洞察出什么玄妙来。为什么呢?因为它太平常了,但你可要知道,太多的玄妙,太多的机宜,就寄寓于平常中,就看你是否有独具慧眼的洞察力。
  网络小说《亵渎》中一有段格利高里的话:“威娜主人,您已经是一位神了。在您的洞察之下,我又能隐瞒什么呢?”格利高里心里茫然,因为他知道被迫选择堕落之途之后,威娜现在心情一定极为不佳,如果是以前,哪里还有可能瞒得过威娜?但现在,威娜多了洞察的心眼,他的心事是决不可能在此之下悄然遁形的。
  其次是用心扩展自己的洞察眼界。
  具体地说,眼界问题也就是视线问题。你想,一个鼠目寸光的人,姑且他对一个人一件事看得再透,但他眼界受到了限定,又怎么能适应得了瞬息万变的整个世界?
  歌德说过这样一段话:“光彩夺目、五彩缤纷的生活就在我们眼前,倘若你毫不在意,无动于衷,那么,生活的光彩和艳丽就会黯然失色,甚至不复存在。”歌德的这段话没有用到“洞察”这个词,但其寓意足以让我们开动起我们用心智去认识世界的联想。
  怎样认识世界?远兜远转还是那个词:用你的心眼去洞察。
  人就是一撇一捺,世界就是一个球体。透过一撇一捺,你看到的人,就决不是一个“人”字那么简单;透过一个球体,你看到的世界,就决不是一个“球”那么圆。因为人是简的,而每个人却都是复杂的;球是圆的,每个球就大小有别了。
  有人说美国著名商人格林伍德是个经商的天才,而我说,打造他“天才”的归因,正是基于他透过一个现象,看到了整个世界;又从整个世界,看到了每一个现象的作用。正是这个作用,才有了他洞察商机的远见卓识。那是他做孩子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不分四季地去溜冰场,但每逢冬天,他就觉得耳朵被风吹得如刀割般疼。他的母亲便缝制了一副很精致的棉耳套。戴上棉耳套去滑冰,立即解决了耳朵的保暖问题,又避免了流汗,一些朋友看见后,纷纷问他还有没有了。
  格林伍德为自己拥有一副让人羡慕的耳套感到自豪,并从大家的一般性需求中,冥冥中生出了个发财的心眼。他对母亲说:“如果在那里溜冰的每个人都有一副您做的耳套,那该多好啊!”母亲经他这么一提醒,满意地点了点头,便把祖母也请来一起做耳套。经过几次修改,更加适用、美观的耳套做出来了。格林伍德看着精美的耳套,心眼又来了,他立即给耳套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绿林好汉耳套,并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专利。从此,绿林好汉耳套享誉全美。
  说实在的,单从释义来看,我对格林伍德将耳套冠予“绿林好汉”之名是不怎么欣赏的。绿林好汉本应该是经冻抗热的林中豪杰,而格林伍德耳套分明是要一个个都把耳朵包得严严实实的了,怎么绿林好汉得起来呢?所以我不欣赏,但格林伍德毕竟是一个十分有心眼的人,他早已把市场需求洞察透了,况且人家“老美”还真就认这玩艺儿,于是成就了格林伍德的成功。
  说到这里,有句话我还得作一下交代。即:我们为什么要多个洞察力心眼?
  如今社会人情与商务往来中,“利字在中间,诚信撇两边”的现象俯拾皆是。同事之间一旦产生矛盾,心理的隔阂长期难以消融,于是,人们叹息“人情薄如纸”“人心隔肚皮”。“心墙”越多,笃守诚信的诺言越是一句空话。更有表面上的正人君子,背地里突施冷箭者往往混杂在一般人际关系中,对于这类人,我们通常的理念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同时还必须知道:害人是德行问题,而防人则是心眼问题。德行坏了,什么都免谈;心眼缺失了,那就要面临吃冤枉亏。
  当然,也有一些表象一般,但透过细微之处可见精神的忠良才干,我们也需要以我们的慧眼去识才。古语讲的 “时乱识忠良,世乱见臣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处世待人待物,处处都要多留个心眼。有心眼才有洞察力。


三、有心眼才有创造力


  什么叫创造力,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有很多种。有些人甚至会拉出诸如IQ、EQ、MQ、TQ之类的东西来长篇大论一番,及至把人侃晕了,还不知道创造力原来说到底就是通过对平凡生活中某种事物特殊性的新发现,再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产生某种具有创新价值的成果的能力。
  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质,但未必人人都能把这种潜质转化为创造力。为什么?因为你缺乏挖掘自己创造力潜质的心眼。心眼是创造力的原动力,没有这个原动力,创造就是一句空话!我曾经讲过,心眼就是用于对日常生活中的超常发现。多一个心眼,就多一个发现的可能。从这个意义讲,能对平凡生活多一个心眼,就多一份创造力,多一份创造力就多一份成功机会。
  渴望新奇,这是多数人都持有的心理。想来也是,谁不渴望自己创造出一些别人未曾发现的东西呢?但新奇在哪里?在事物的外部?在你的眼皮底下?如果是这样,你无需花费什么心眼,一切的新奇就都是现成的了。
  我为什么一再强调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个心眼呢?因为很多新奇的东西在于你从事物的外部感知到内在的规律,再从规律中发现创造的元素,而这些元素一旦利用了,就会激励你去实现创造。
  那么创造力又是如何从心眼中产生的呢?同样也是两点:一是纵向悟彻;二是横向悟彻。
  纵向悟彻就是对发现的事物继续往深度发展思维。
  为什么科学家要玩命地搞试验?试验就是重归生活。但并不是所有的科学成果都是出自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之手,有许多的发明,恰恰是来自凡夫俗子对某件事物的彻悟。所以说,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任何奇迹都有可能从你的手里或从眼皮底下发生。
  诸位谁能知道坦克是怎么诞生的?我告诉你,那可不是武器专家发明出来的,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叫斯文顿的战地记者发明的。这是不是很奇怪?
  斯文顿是英国随军记者。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他亲眼目睹了英法联军一次次的冲锋都被防御严密的德军击退,士兵伤亡惨重。为此他突发奇想:如果能给车穿上厚厚的钢甲外衣,使它既不怕枪弹的袭击,又能进攻敌人的阵地,那该多好。
  于是,斯文顿建议将拖拉机改装成战车投入战场,这个建议很快得到英国军方的采纳。不久,坦克就在英国的一家兵工厂诞生了。英国的研究人员在研制时,同样也多了保密的心眼,就把“钢甲车”取名为“水柜”。“水柜”的英语发音为“坦克”(tank),所以坦克的名字也就这样叫开了。
  试想,如果斯文顿没到战场上去,在战场对“钢甲车”又未曾产生多个纵向悟彻的心眼,那么又有谁会知道,坦克将会在几时才能问世呢?
  有纵向悟彻习惯的人,往往不会放过对一个新奇的东西的纵深思考,也就是这种思考,铸就了创造力的产生与纵向发展。只看不想,看也是白看;只想不看,想就是空想。所以我要倡导诸位,给自己多安一个纵向悟彻的心眼吧,你的创造潜质即刻就会转化成为非凡的创造力。
  我们再来看看横向悟彻是咋回事?
  最近市场上有一本书叫《靠心态去成功》,作者阿尔卡特在书中就告诉我们:“一切事物经由愿望产生……我们一心想变成什么样,就会变成什么样。”这个道理并不邪乎,你只要把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观其一则想其二”掺合起来,就能领悟到阿尔卡特此言绝非狂言。
  多个“观其一则想其二”的心眼,就是从看到的一件事情启发了对另一件事情的创造思考,这种思考就是我说到的横向彻悟。
  例如一个商家经营自己的产品,判别自己产品的质量并不难,难就难在我们是否起动创造性的脑筋,去研究和发现与产品命运休戚相关的消费者的内心世界,或者从消费者的最新期待中找到提升新产品开发的能量。而实现这个过程,横向彻悟的心眼则是必需的。
  举个就发生在前几年的实例。那是1998年3月,重庆奥妮继“百年润发”之后,推出重新包装后的“新奥妮皂角洗发浸膏”,强调“不燥不腻,爽洁自然”的纯天然价值,这与当时市场上风行的“绿色”和“回归自然”的理念不谋而合。人们不能不佩服奥妮的市场创造力。
  可是就在同一时期,同样具有创造力的宝洁公司的美国对手伊卡璐——把18个品种的全系列产品全速推向中国大陆市场,以“洗护分开”的全新概念挑战宝洁倡导的“二合一”的主流。
  谁能在竞争中笑到最后?当然要比拼对市场潜质的发现能力与提升产品的创造力!
  很快,奥妮、伊卡璐的创造力就得到了可观的回报:同年第一个月的官方调查显示,“伊卡璐”这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仅次于宝洁的“飘柔”和联合利华的“力士”,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伊卡璐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商家出现的危机都始自于“死脑筋做事”。只要有脑子,有横向彻悟的能力,有“观其一想其二”的心眼,就有了创造力,成功的机会就越来越多。
  奥妮、伊卡璐是怎样横向彻悟的呢?他们把重心放到消费者需求的调查上,再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理念拓宽了营销宣传的手段,一边又着力于产品的更新,推出了风影“去屑不伤发”、夏士莲“中药滋养”等差异化的新传奇。还通过电视画面赋予风影品牌“时尚”等个性化内涵与全新的审美体验,很受都市新潮一族的喜爱。
  从这一事例中,你能不信服创造力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