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一个心眼,十倍机会 >

第23章

一个心眼,十倍机会-第23章

小说: 一个心眼,十倍机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惊讶道,外面正下着雨,大家在这里饮酒又很快乐,你干什么去?不要走!文侯说:“我两天前与管理猎场的人约好的,今天去打猎,不管怎么说,不好失约啊!”
  如果说“不好失约”体现了贵为君王的文侯的诚信,那么比此更可贵的则是他那种为固守诚信而“停下酒杯”的自控力。魏文侯这么做自然是颇具心眼:一个君王对诚信和自控力尚且如此看重,今后尔等臣僚岂敢妄自菲薄?
  即使今天,为官清正、面对污浊水仍能傲然挺立、不为各种诱惑所动的人还是有的。但请大家好好想想看,在我们身边,能有这种自控力的人还有几多?
  我们知道,《圣经》里无处不讲“灵界斗争”。即魔鬼随时随地在寻找机会,引诱腐蚀信徒。各种不良风气和低级趣味无时不刻不在我们身边传播与蔓延。在这个处处充满引诱的世界,我们要从物欲、色欲、金钱、名利等各方面练好拒腐能力。俗话说,战胜自己是最难的,但人要走正路,就应该记着把自控力这个“护身符”永远带在身边,以抵御来自外力的各种不良诱惑。
  比如提到贪酒,就让人联想起那些因为控制不住自己贪杯而误事的人。尽管酒具有健体强身之功,舒筋活血之效,但喝酒时不花心眼控制好量的话,酒则成了祸水,“大则亡国失天下,小则败家丧身”。所以罪不在酒,而在人因为对酒的迷恋,在于人们日趋淡薄的自控能力。
  至于情欲吧,人人都有,但如果没有用理性的自控力去对待,任其乱来,那么情欲就会成为乱伦的导火索。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其中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的故事。贾瑞受到王熙凤三番五次的捉弄后,患上了“单思”病。这时,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他从褡裢中取出“风月宝鉴”递与贾瑞道:“……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它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但“风月鉴”反面只有骷髅,而正面则是凤姐,贾瑞经不住正面的诱惑,在跛足道人走后次日不自觉地看了正面的镜子,与王熙凤一番云雨后,就再也没有醒来。
  贾瑞死于贪色,这是活该!因为他在此前拂逆了跛足道人只照反面不照正面的相劝。这就是既缺心眼又缺城府还缺自控能力的人的悲剧!
  “五毒”亦即“五贪”,“色”自然摆在首位,“色”与失控的情欲有着直接的关系。古人云:“万恶淫为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贾瑞贪色,命绝于缺乏自控的心眼——这还只是失控悲剧中的冰山一角,端看如今各媒体,对社会上有关“贪色”“失控”而导致各种悲剧的报道实在是不胜枚举。诸位对“包二奶”“做保健”“网交”之类的色情词也一定不会陌生,而这些情欲宣泄最终都给当事人带来什么结局呢?为什么明知有风险,还有那么多人往里钻呢?依我看,是物质条件丰富了,人格修养蜕化了;社会诱惑增多了,心里防线弱化了!
  更有那些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的风月场所,“诱”来一个个心眼缺失的“享乐主义”者,把自己麻木的灵魂和肉体从里到外大大方方地“泡蔫”“泡烂”。用他们的话来描述,这叫“人生在世,及时行乐”。行的什么乐呢?是情欲之乐,还是色欲之乐?只有“贪”者自己最清楚不过了。你就不多个心眼想想,就因为你行了一时之乐,可能会毁掉自己的美好家庭,“泡”掉自己的德行?
  无怪乎有人把这个时代称作“物质富足,精神缺失”的时代!原因是现在社会上挡不住的灰色情调的诱惑四处都是,那种需要毅立支撑的精神性的东西受到了手到擒来的物欲的地毯式包围,要想冲出欲念的重围,如果没有比别人更出色的心智与“抗诱”能力,谈何容易!


二、情绪的自控


  情绪自控主要是指心气受到外力刺激的前提下,行为方式乃至忍受能量的自我守衡。
  心理学家曾把情绪失控解释为胆汁质太盛。所谓胆汁质太盛,说到底就是性格太外向,容易受外力作用而引发兴奋,反应速度快,但没什么心计,顾其一而不顾其余。这种人的情绪一旦被煽起来,行为反应的随意性很高,主要表现为过分的好斗和充满攻击性,很少有人能在一刹那对事情的后果多出一个心眼进行一番冷静的思考。像《三国演义》里的张飞、《水浒传》里的李逵都属于典型的胆汁质人格的人。所以他们惹的事总是比成的事多得多。
  我则以为,把情绪容易失控全部归咎于性格外向——这种说法并不全面。事实上,很多性格内向的人也常有情绪失控的现象。你可别看这种人平常“一锥子扎不出血来”,不善于沟通,心理上却存着凡人不可知的过分的偏执或压抑。一旦受到外力刺激,情绪失控,那死脑筋一下子拧不过弯来,大有可能会干出让人目瞪口呆的事来。前几年的清华硫酸泼熊事件,肇事者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我记得当时就有人议论,这学生有病呵,他泼熊时就不会多个心眼想想自己会落个什么下场?
  但是话得说回来,容易被激怒的人是不是真没一点心眼?不是!只是他们的心眼只局限于鸡肚狗肠,因此成了小心眼而已。他们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很在意,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他会耿耿于怀。冲动之际,又会把事情尽量往坏处想,结果心理不平衡,及至怒气冲天。祸端就此而生了。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奥赛罗》中的主人公奥赛罗就是一个心眼小又缺乏自控力以致酿出人间悲剧的一个典型。他听信小人谗言,冲冠一怒,回到家中不问青红皂白地把自己的爱妻一剑送入黄泉。及至觉悟,已为时晚矣。痛不欲生的奥赛罗自尽身亡。如果当时奥赛罗稍冷静下来,多一个宽容的心眼好好想一想,对事件有一个理智的估计的话,就不会做出这样的非理智的事情了。
  盛怒之下,如果缺了心眼,无异于放弃了应有的判别力。失控之坏就坏在了那可怕的一念之差。这种事例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不胜枚举。君不见足球队场上有些球员因受不了裁判的误哨,情绪失控,一口唾沫就换来了一张红牌;君不见公众场合有些人遇见不平事,情绪失控,一记老拳就换来了一场恶斗。《铁道游击队》里的鲁汉和林忠就是死于义气用事的冲动,就连他们的大队长刘洪、支队长田六子不也是因为冲动差点送了命吗?再看现在正在蹲牢狱的人,请你们去问问里面为打架斗殴者而被判刑者中,有几个不在为当时控制不住自己一时的情绪而后悔?更有那些不以杀人为业的人一怒之下杀人了;那些把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的人一气之下跳楼了……那连补救都没得补救了呀!
  朋友们,既然我们都知道盛怒之下容易起事端造恶果,为什么在自己的行为习惯中不多一个自控与制怒的涵养呢?我们平常总在说慈眉善目、谦恭待人的人脾气都很好。他们为什么脾气好?是他们心里就没有愤怒的因子?显然不是,而是他们都有制怒的法子。比如林则徐就用“制怒”的条幅悬于堂中,以提醒自己时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苏轼不时以“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词句来自勉,以使自己在遇到不良刺激时,保持良好的心境。现在有一些原来容易情绪失控的人也学着在室内贴一幅“忍”字,我看这也总比贴一个“剑”字效果好得多。就按拆字法来理解吧:“忍”字刀刃下多一心,能多此一“心”,每天瞧上几眼,就能逐渐地克制不良的情绪反应。
  问题是,在盛怒下,究竟有多少人能达到“忍”的境界呢?
  如果拿这个问题去请教心理学家,那么你得到的答案几乎像“白开水”般如出一辙:诸如经常用心自我暗示,自我督促,养成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保待平和心态云云。可是有人说了,这些大道理我们都懂,可是为什么就是很难做到“忍”呢?让我告诉大家,忍就是忍耐,就是多个谦让的心眼。
  大家都熟知的一句话叫“小不忍则乱大谋”,其意思就是说,如果在小事上不能忍耐,就很可能会坏了大事。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伟大的意志不仅善于期待并获得某种东西,而且也善于迫使自己在必要时拒绝某种东西。没有制动器就不可能有机器,没有抑制力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
  相信坏心情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多个自我调节的心眼,努力从坏情绪的阴影中走出来,其消极负面的元素就会自动弱化。消极的情绪消耗人的精力,使人陷入泥潭,裹足不前。所以,善于自我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无论对自己的身心还是对自己的事业,都是不无裨益的。


三、危机的自控


  有句话叫“危难时刻见真情”,真情从何而来?只有给你物质上的无私帮助才叫真情?可是别人和你同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何来帮助?依我看,危难或危机时刻,自救是最最主要的。
  在生活中常见有两种人,一种是遭遇一点不幸要么捶胸顿足、呼天抢地,要么两眼一抹黑,明哲保身,坐山观虎斗;另一种则是以积极的态度,对付面临的逆境,尽管也不免感到棘手,但决不会因此而失态,更不会一蹶不振,这种人多是在危机出现时比他人都异常的镇静,做到泰然自若,视危机为挑战,因此才能愈挫愈勇。
  古人云:“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对于有心眼的人来说,出现一时的危机未必就是坏事,它恰恰给你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毕竟,危机同时常常也潜潜藏着某种转机的玄妙。而这种转机,也总是偏爱有心眼的人的。如果你缺心眼,遇到危机就显露惊慌失措或悲观失望情绪,那么危机就会像疾病一样,从你的表情、言行迅速传染他人,其局面也愈发不可收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在法西斯侵略者兵临城下时,仍照样举行节日庆典和阅兵典礼,不愧为具有雄才大略的军事统帅。历史上还有许多失败的英雄,他们的镇静和自尊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委实令后人钦佩、景仰。
  打比方说你是一家企业的主要领导,如果你的企业内部人际群体处于某种无序或不协调状态时,其系统内各种力量之间相互抑制和冲突,从而使有用力量减损或抵消,于是危机出现了。怎么办?你可能会高举压制的旗帜,但无奈“树欲静而内不止”,弄不好还把你也卷进去,最后你只能被这种内耗“耗”得心灰意冷,难施其才、达其志,失去了工作的进取心和锐气,也失去了自我。
  这时候,自控心理的要点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关系到一个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态度的反映形式。有人说管理者的脸便是团队气氛的“晴雨表”,这话不无道理。它或使人积极,或使人压抑。所以,对管理者自控心理的基本要求就是管理人才自身要稳定情绪,防止情绪随意波动,保持心理平衡,使整个教育群体免受消极情绪的影响,都能愉快、兴奋、精神焕发地工作。所以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多个自我控制的心眼,保持良好的角色心理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危机本来不是什么好事,但也是证明一个人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