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道德情操论 >

第19章

道德情操论-第19章

小说: 道德情操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在人们和罪犯的心目中,谋杀都是一种侵犯个人的最残忍的罪行。剥夺我们已经
占有的东西,比使我们对只是希望得到的东西感到失望更坏。因此,侵犯财产,偷窃和
抢劫我们拥有的东西,比仅仅使我们对所期望的东西感到失望的撕毁契约行为罪恶更大。
所以,那些违法者似乎要受到最严厉的报复和惩罚。最神圣的正义法律就是那些保护我
们邻居的生活和人身安全的法律;其次是那些保护个人财产和所有权的法律;最后是那
些保护所谓个人权利或别人允诺归还他的东西的法律。
    违反十分神圣的正义法律的人,从来不考虑别人对他必然怀有的情感,他感觉不到
羞耻、害怕和惊恐所引起的一切痛苦。当他的激情得到满足并开始冷静地考虑自己过去
行为的时候,他不能再谅解那些影响自己行为的动机。这些动机现在对他来说,就像别
人常常感到的那样,显得极为可厌。由于对别人对他必然怀有的嫌恶和憎恨产生同感,
他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自我嫌恶和憎恨的对象。那个由于他的不义行为而受害的人的处
境,现在唤起了他的怜悯之心。想到这一点,他就会感到伤心;为自己行为所造成的不
幸后果而悔恨,同时感到他已经变为人们愤恨和声讨的合宜对象,变为承担愤恨、复仇
和惩罚的必然后果的合宜对象。这种念头不断地索绕在他的心头,使他充满了恐惧和惊
骇。他不敢再同社会对抗,而想象自己已为一切人类感情所摈斥和抛弃。在这种巨大和
最可怕的痛苦之中,他不能指望得到别人的安慰。对他罪行的回忆,使他的同胞从心坎
里拒绝对他表示任何同情。人们对他所怀有的情感,正是他最害怕的东西。周围的一切
似乎都怀有敌意,因而他乐意逃到某一荒凉的沙漠中去,在那里,他可以不再见到一张
人脸,也不再从人们的面部表情中觉察到对他罪行的责难。但是,孤独比社会更可怕。
他自己的顾虑只能给他带来黑暗、不幸和灾难,忧郁预示着不可想象的折磨和毁灭。对
孤独的恐惧迫使他回到社会中去,他又来到人们面前,令人惊讶地在他们面前表现出一
副羞愧万分、深受恐惧折磨的样子,以便从那些真正的法官那里求得一点保护,他知道
这些法官早已一致作出对他的判决。这就是宜于称为悔恨的那种天生的情感;也就是能
够使人们产生畏惧心理的一切情感。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行为不合宜而产生的羞耻心;意
识到行为的后果而产生的悲痛心情;对受到自己行为的损害的那些人怀有的怜悯之情;
以及由于意识到每个有理性的人正当地激起的愤恨而产生的对惩罚的畏惧和害怕,所有
这一切构成了那种天生的情感。
    相反的行为必然产生相反的感情。那个不是根据无聊的空想,而是根据正确的动机
作出了某一慷慨行为的人,当他对那些自己曾经为之效劳的人有所期待时,感到自己必
然成为他们爱戴和感激的对象,并由于对他们表示同情,感到自己必然成为所有的人尊
敬和赞同的对象。当他回顾他据以作为行为的动机、并用公正的旁观者会用来检查它的
目光来检查它时,他还会进一步理解它,并以得到这个想象中的公正的法官的赞同自夸。
在所有这些看法中,他自己的行为在各方面都似乎令人喜欢。想到这一点,他心里就充
满了快乐、安祥和镇静。他和所有的人友好和睦地相处,并带着自信和称心如意的心情
看待他们,确信自己已成为最值得同胞尊敬的人物。这些感情的结合,构成了对优点的
意识或应该得到报答的意识。
    


       

道德情操论(2卷…2篇)
第三章 论这种天性构成的作用

    事实就是如此:人只能存在于社会之中,天性使人适应他由以生长的那种环境。人
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相互之间的伤害。
在出于热爱、感激、友谊和尊敬而相互提供了这种必要帮助的地方,社会兴旺发达并令
人愉快。所有不同的社会成员通过爱和感情这种令人愉快的纽带联结在一起,好像被带
到一个互相行善的公共中心。
    但是,虽然这种必要的帮助不是产生于慷慨和无私的动机,虽然在不同的社会成员
之中缺乏相互之间的爱和感情,虽然这一社会并不带来较多的幸福和愉快,但是它必定
不会消失。凭借公众对其作用的认识,社会可以在人们相互之间缺乏爱或感情的情况下,
像它存在于不同的商人中间那样存在于不同的人中间;并且,虽然在这一社会中,没有
人负有任何义务,或者一定要对别人表示感激,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据一种一致的估价,
通过完全着眼于实利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持下去。
    然而,社会不可能存在于那些老是相互损伤和伤害的人中间。每当那种伤害开始的
时候,每当相互之间产生愤恨和敌意的时候,一切社会纽带就被扯断,它所维系的不同
成员似乎由于他们之间的感情极不合谐甚至对立而变得疏远。根据一般的见解,如果强
盗和凶手之间存在某种交往的话,他们至少一定不会去抢劫和杀害对方。因此,与其说
仁慈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还不如说正义是这种基础。虽然没有仁慈之心,社会也可以存
在于一种不很令人愉快的状态之中,但是不义行为的盛行却肯定会彻底毁掉它。
    所以,虽然造物主利用人们想得到报答这一令人愉快的意识,劝戒人们多行善事,
但是她并不以为在这种善举被忽略的情况下,有必要利用人们害怕受到惩罚的心理来保
障和强制人们行善。行善犹如美化建筑物的装饰品,而不是支撑建筑物的地基,因此作
出劝戒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强加于人。相反,正义犹如支撑整个大厦的主要支柱。如果
这根柱子松动的话,那么人类社会这个雄伟而巨大的建筑必然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我可以这样说的话,建造和维护这一大厦似乎受到造物主特别而宝
贵的关注。所以,为了强迫人们尊奉正义,造物主在人们心中培植起那种恶有恶报的意
识以及害怕违反正义就会受到惩罚的心理,它们就像人类联合的伟大卫士一样,保护弱
者,抑制强暴和惩罚罪犯。虽然人天生是富有同情心的,但是同自己相比,他们对同自
己没有特殊关系的人几乎不抱有同情;一个只是作为其同胞的人的不幸同他们自己的、
哪怕是微小的便利相比,也竟不重要;他们很想恃强伤害一个人,并且也许有很多东西
诱惑他们这样做,因而,如果在被害者自卫的过程中没有在他们中间确立这一正义的原
则,并且没有使他们慑服从而对被害者的清白无辜感到某种敬畏的话,他们就会像野兽
一样随时准备向他发起攻击;一个人参加人们的集会犹如进入狮子的洞穴。
    在世界各地,我们看到各种工具都被极其精巧地调整到适应其所要产生的目的;并
赞叹植物或动物的肌体内的每样东西都作了何等巧妙的安排以促成天性的两个伟大目的,
即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的繁衍。但是,在这些以及所有这样的对象中,我们仍然要把效
用从它们各自的运动和结构的最终原因中区别开来。食物的消化、血液的循环以及由此
引起的各种体液的分泌,都是为维持动物的生存这一伟大目的所必需的作用过程,但我
们从来不像根据它们产生效用的原因去说明这些过程那样,根据上述那些目的去努力说
明这些作用过程;从来没有推测血液循环或食物消化自动进行的过程,也没有对循环和
消化的目的抱有某种观点或想法。钟表的齿轮都被巧妙地校准,以适应制造它们的目的,
即指示时间。各种齿轮所有不同的运转,以最精巧的方式互相配合以产生这个效果。如
果它们被赋予一种产生这一效果的愿望和意图,不见得会运行得更好。不过,我们从来
不把任何此类愿望或意图赋予它们,而将其赋予钟表匠,我们知道它们是由一根发条推
动的,这表明发条所产生的效果同齿轮所产生的效果一样微不足道。虽然我们在以此说
明肌体作用的过程时,从来不会区分不出效用和最终原因,但是我们在说明那些心理作
用的过程时,却很容易混淆这两个彼此不同的东西。当天赋原则引导我们去促成那些纯
真而开明的理性会向我们提出的目的时,我们很容易把它归因于那个理性,正如我们把
它归因于这些原则发生作用的原因和我们促成那些目的的情感和行为一样,并且很容易
认为那个理性是出于人的聪明,其实它是出于神的智慧。表面看来,这个原因似乎足以
产生它所引起的结果,并且当人性体系所有不同的作用,以这种方式从一个简单的原则
推断出来的时候,这个体系似乎颇为简单和令人愉快。
    正如在通常不放弃相互伤害的人中间,不可能发生社会交往那样,只有较好地遵守
正义法则,社会才能存在;所以对这一正义法则必要性的考虑,就被认为是我们赞成通
过惩罚违反正义法律的那些人来严格执行它的根据。据说,人天生具有一种对社会的热
爱,希望人类为了自身的缘故而保持团结,即使他自己没有从中得到好处。对他来说,
有秩序的、兴旺发达的社会状况是令人愉快的。他乐于见到这样的社会。相反,无秩序
和混乱的社会状况成了他所厌恶的对象,他对任何造成这种无秩序和混乱状态的事情都
感到烦恼。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利益与社会的繁荣休戚相关,他的幸福或者生命的维持,
都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秩序和繁荣能否保持。因此,种种原因使他对任何有损于社会的事
情都怀着一种憎恨之情,并且愿意用一切方法去阻止这个如此令人痛恨和可怕的事情发
生。不义行为必然有损于这个社会。所以,每一种不义行为的出现都使他感到惊恐不安,
如果我可以这样说的话,他会尽力去阻止这种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任其进行下去,
就会很快地葬送他所珍视的一切。如果他不能用温和而合理的手段去约束它,他就必定
要采用暴力来压制它,总之,必须阻止它进一步发展。因此,人们时常赞成严格执行正
义法则,甚至赞成用死刑来惩罚那些违反这种法则的人。由此,要把破坏社会安定的人
从世界上驱逐出去,而其他的人看到他的下场也不敢步其后尘。
    这就是我们通常对自己赞成惩罚不义行为所作的说明。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所以
根据对保持社会秩序的必要性所作的考虑,我们经常有必要坚持自己对合宜而又恰当的
惩罚所具有的那种自然意识。当罪犯即将为遭到正当的报复而受苦时,人们自然的义愤
告诉他这是罪有应得;当他那蛮横的不义行为因他对愈益临近的惩罚感到恐惧而中止和
加以克制时,当他不再成为人们恐惧的对象时,他就开始成为人们慷慨而仁慈地对之表
示怜悯的对象。想到他即将遭受的痛苦,人们减轻了因他给别人造成的痛苦而产生的愤
恨。他们倾向于原谅和宽恕他,并免除给予他的那种惩罚,在他们感情极其冷漠的时候,
这个惩罚曾被认为是罪有应得。因此,这里有必要唤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