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工作dna >

第2章

工作dna-第2章

小说: 工作dna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一路奔跑过来,有得有失,也形成一些面对人生的态度。不是工作的原因,我办不到。
  工作对我的启发,这还只是一点点。
  工作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占最大比重的一件事情。
  就一个上班族而言,无论是否喜欢工作,它都在我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们对自己最亲密的人,以及对自己最深感兴趣事物所能付出的时间,不论在质或量上,都永远难以和工作相提并论。
  所以,我们怎么看待工作,就是怎么看待生命,如何善用工作,也就是如何善用生命。
  这不会因为行业或职位的相异而有所不同。
  每个人都有一个工作。每个工作都在诉说、启发其特有的意义。
  只看我们是否能够倾听,领会。
  工作的人,在不同的职阶层次上,是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命运,有不同的生存方式。赚钱,只是生存手段中的一个而已。所以,我想谈工作,而不是赚钱。
  谈工作,谈不同阶段工作的角色,以及如何利用、如何享受这些角色的有利与不利,是这本书写作的目的。
  又及:小鸟、骆驼与鲸鱼这三种动物的比喻,不只适用于职场的工作,也包含不进职场、自己创作的工作。只要把“基层”、“中坚干部”、“决策者”这些名词替换为类似“新手”、“老练”、“大师”,概念大致应该是可以通用的。


工作比床重要


  有人认为,人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因此,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拥有一张好床。
  其实,人生最少有二分之一的时间花在另一件事情上,因此,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就更为重要。
  通常,我们总会把工作说成、也想成八小时的事;但是,办公室的八小时不是独立存在的。从我们每天起床后的梳洗打扮,到上下班路上耗费的交通时间,都因为核心的这八小时而发生。如果说办公室里的八小时是工作的直接成本,那前后这些过程和时间就是工作的间接成本。把直接、间接成本合并计算起来,任何人一天都要为工作花掉至少十个小时。
  何况,不要忘了,这十个小时是我们体能、精神质量最佳的十个小时。剩余的十四个小时,扣除睡眠,可供善用的零头时间所剩无几。即使每周双休,还有其他五天在重复这种过程。
  工作早已是我们生活中占最大比重的一件事情。
  我们和最亲密的人厮守的时间,永远比不上和办公室里同事相处的时间。
  我们对自己深爱事物所能付出的时间,也永远难以和手边的工作相提并论。
  既然如此,我们如何看待工作,也就是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善待工作,也就是如何善待生命。这不因为行业或职位的相异而不同。
  我们常常听到一种说法:工作,是追求名利的手段;而人生除了名利之外,还有很多不能错失的东西,因此,犯不着在工作上如此计较。也有人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儿扛着,一般人都只是公司里的小螺丝钉,犯不着在工作上如此认真。
  其实,越是不求名利的人,才越要认真工作;越是不为人知的小螺丝钉,才越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对于追求名利的人来说,工作之外的乐趣很多;对于公司的高层主管来说,工作之外的好处很多。但是对于甘于平淡的人,对于基层里的小螺钉来说,工作的本身就是工作,并且占据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地位。甚至,全部。
  因此,我们必须善待自己的工作。善待自己的工作,也就是善待每天最精华的这十个小时,也就是善待自己生命的延伸。
  我没法想象,一个在办公室里对他自己工作、以及工作环境不快乐的人,回到家里怎么快乐得起来。
  工作的成败不必计较。但,工作是否能自得其乐,却必须计较。


游泳和上班族的世界


  有一年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小岛上游泳,差一点儿遭遇灭顶之灾。
  时近黄昏,天色阴暗阴暗的,但是海水很清,可以看见水底的小鱼、珊瑚、水蛇、水草和海星。游着游着,海底一下子变得昏暗模糊起来,有一种很大的压迫感。
  我想赶快朝岸边游去。这时,一种最要命的错觉将人笼罩。
  我觉得越游离岸越远了,而低头,海底已经一片黑暗。我拼命划两下,从水里抬头看,岸上的人在远处嬉笑。但是,距离怎么那么远?我又拼命划两下,从水里抬头看,更远了。
  我呛了一口水,觉得人在海水中一直被冲得离岸远去。这一剎那,我觉得双手发软,无力继续划动,所有游泳的节奏都已乱掉。因为我完全是靠双臂游泳,所以一旦胳膊无力,就等于完了。
  我想高喊救命,但是就在电光石火中想到:如果喊了救命,也就完了。
  接下来,主要靠两个信念支撑着我游了下去。
  一、我告诉自己:不可能,不可能越游离岸越远,这一定是错觉。只要我坚持游下去,一定会离岸越来越近。
  二、可以凭借的,只有放松,前游。维持基本动作:划水,抬头,浮起,换气,划水……重复这一系列动作,保持顺畅的呼吸,不要呛到水。
  游着,游着,我终于开始觉得离岸近了。我又看到了清澈的水底。
  也终于上了岸。
  后来,我觉得游泳可以具体而微地说明上班族世界的特质。
  一、所有模糊的地方,都有隐藏的危险。不要大意。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闯进去,但是一定要有个防备。我听说到深海去游泳的人,要随身带一把小刀,万一脚被水草或什么东西缠住的时候,可以用小刀把草割断。
  二、万一真正碰到危险,千万不要慌乱,更不要随便喊“救命”。如果你喊了“救命”,可能就真的再也回不来了。理由:1。喊了“救命”之后,就会只顾得等别人来救你,不再会自己想办法。2。基本上,在危急关头,你只有一口气的机会,因此,这一口气与其用来喊救命,不如用来换气。3。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自己,就是自己懂的一些招数。这些招数,千万不能忘掉,千万不能乱掉。也许招数很简单,只是划水、抬头、浮起、换气、划水……但也是最基本的。你只有靠这些招数,冷静地使用,顺畅地应用,才能脱困而出。4。只要努力,不可能越游离岸越远。那都是骗你的错觉——只要努力,一定会越游离岸越近。
  所以,只要方向掌握得对,千万不要被周围的错觉所迷惑。
  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一定会越游离岸越近。


不敢独享的八个字


  中文不像英文有那么多现在、过去、未来等时态的分别。中外皆然的,则是对时间有些选择性的偏爱。
  在现在、过去、未来三种时间形态中,对于过去和未来,我们有些特别的情结。
  过去的愉快或幸福,在时间的沉淀之下,很容易凸显,往往夸大其实。过去的痛苦或悲哀,在时间的冲刷之下,很容易淡出,往往恍若云烟。
  我们对过去,有往好处归纳的情结。
  我们对未来,也有往好处演绎的情结。
  对于未来的设想或期待,很容易扩展其各种可能,甚至异想天开。对于未来的危险或困难,很容易简化其各种关卡,往往自欺欺人。
  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我们最不经心的,就是现在。在归纳和演绎之间,我们最没有方法应对的,往往也就是现在。现在,一不小心就成了未来和过去之间的鸡肋,是未来还没到来之前的过渡,是过去还在徘徊不去的余韵。
  现在的美好,难比过去的回肠荡气,难比未来的欢欣雀跃。现在的痛苦,总比过去的更为真实,总比未来的更为切身。当然有些人是另一种状况:过去的痛苦永远是一刀刀越来越深刻的创伤,未来的困难永远是一步步越来越恐怖的陷阱。这些人从另一个方向对时间做了太多取舍,但还是忘记了现在,轻忽了现在。
  工作的世界里,特别容易如此。尤其是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
  过去的挫折已在脑后,未来的挑战尚且遥远,只有现在的难题最是棘手。
  过去的成就可以随手拈来,琅琅上口;未来的机会可以纵横规划,大展宏图;只有现在的资源和任务,不大不小,难以施展。
  对时间的这种偏爱,真是存在很大的偏差。
  如果真要偏爱,应该偏爱的是现在。
  再好的、再坏的过去,也已经过去了,和现在的我们无所相干。再好的、再坏的未来,也尚未到来,我们不必因而手舞足蹈,或心惊胆战。
  只有现在的快乐,是最需要体会的;只有现在的困难,是最需要解决的;只有现在的机会,是最可以掌握的。
  除了现在,我们别无他有。
  当我们可以如此认识的时候,也就会发现:当现在流逝为过去的时候,我们可以增添多少美丽的回忆;当未来转化为现在的时候,我们可以兑现多少激切的憧憬。
  前一阵子,向一位长者请教。他送我八个字:“把握现在,面对现实。”本来觉得太简单,也太老套了,后来细细思之,深觉妙用无穷。
  不敢独享,因此写在这里。


意念与志向的不同


  有一个星期天早上,我在家里看一个有关孙中山先生的电视节目。看着看着,逐渐觉得这位从小就不断被教育说是“伟大”的人,的确很伟大。他的伟大,又令我产生了一个疑问。
  孙先生是学医的人。能读医科,毕了业之后再当个医生,直到今天还是很多学生的梦想。多少人为了追求这个梦想,要徘徊补习班多年而不可得。又有多少人因为实践了这个梦想,而在社会上高人一等。
  但是孙中山先生不但读了医科,还是在那个年代的西方读的。他不但读出来了,还搞了革命,改写了几千年朝代更迭的历史模式。他不但搞了这样的革命,还发明了“孙文学说”,写出了《建国大纲》、《建国方略》。
  我的疑问就是:为什么同样是一个人的脑袋,同样数目的脑细胞,同样的一天二十四小时,同样是为了读医,结果有人要徘徊补习班多年还不可得,而有人却可以读了医科之后,还做了这么多的事情?
  造成这么大差异的,到底是什么?
  那个早上我思索了好久,结论是——意念。
  虽然同样是脑袋、脑细胞、二十四小时,但是各人的意念不同,这同样的脑袋、脑细胞、二十四小时,就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与功能。
  有人的意念模糊而犹豫,于是进一所名牌大学就成了他的高标准挑战门槛,必须转战多年。有人的意念清楚而坚定,于是进出名牌大学都不算什么门槛,可以成为名医。有人的意念不断在发展,于是成为医生之后,还可以成为今天海峡两岸都尊崇的革命先行者。
  意念左右所有事物的形成,以及发展。
  我们的身体,包括肉体与思绪,都只是工具。好像脚踏车一样的工具,可以每天用来上下班,可以用来在假日载心爱的人在后座,也可以用来周游探险。同样一部脚踏车,因为使用的意念不同,而有了完全不同的作用。
  意念和志向有点儿不同的味道。
  有些人很早就能清楚地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未来要走的路途,这就适合立定志向。志向,有点儿线性,也有点儿严肃,难以回头或调头,也不会随时间与空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