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工作dna >

第6章

工作dna-第6章

小说: 工作dna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才是创业的本质。
  近来由于大学扩招,过去门槛很高的大学,现在不是了。过去还是凤毛麟角的大学文凭,也早就普及或泛滥了。于是,我们不时会听到有人在感叹,今天的大学学历,简直等于过去的高中学历。
  这使得拿着文凭要找工作的人,不由得心虚起来,想要让自己的学历再提高一些。于是,出了大学校门之后,有人想到继续读研究生,希望未来以硕士的文凭占一个比较好的竞争位置。
  读研究生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选择,但不应该是为了准备应征工作的履历而做的一个选择。
  为了准备应征工作的履历而读研究生,最大的风险,是你养成逃避的习惯。在这种习惯下,读研究生的收获也不会太大。当然,在仍然很看重文凭的华人社会里,目前硕士的文凭可能还会让你占到一点儿便宜。但是在这种心态下读出来的硕士实力,很快就会再度被社会的现实戳穿。
  你真想深入研究什么,可以把读研究生列为考虑。但,不要因为想要拖延面对就业的压力,或是指望一张硕士文凭在找工作时候有所帮助,而读研究生。
  对所有的人来说,这都是浪费。


三十岁之前不要计较的事情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告诉他求学阶段是人生最幸福的时期,他可能不太听得进去。只有进了社会之后,我们才会回过头来发现求学的日子多么令人怀念。
  进了社会,开始工作生涯之后,我们每个人还会有段相当于学生阶段的求学时期。只是这段可能是我们工作生涯中最幸福的时期,同样也最容易遭到忽视。
  我认为:这段时期就是从我们踏入社会,到三十岁之前的一段时期。
  这段时期,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和行业几乎还没掌握到重点,经验谈不上,专业谈不上,薪水最微薄,待遇最低下,负荷最重,受责也最重,何况还加上最容易受到爱情与婚姻的煎熬。不过,我们对自己行业与工作的认知,都是从这段时间而开始的。
  不论这段时间的经验愉快与否,都将对我们接下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唯一可以凭仗的,只有自己的努力与劳力,加上一点儿对未来的幻想与热情。所以,我会把这个阶段工作的年轻人比喻为求学阶段的学生。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善用这个阶段呢?
  我的建议是,不要计较你的工作负重与待遇,尽量去接受折磨、训练。不要忘了,在此之前,我们要学习任何东西,都要支付学费给学校;而现在,是有人在支付我们薪水并让我们接受教育。所以,不要计较太多。也许,我们应该尽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或工作,但即使不能如愿,也不要在意。不论这个行业如何、公司如何、老板如何,其实都不关我们的事,要注意的只有一点,趁我们还可以从这个工作和公司里学到东西的时候,尽量去学习。
  绝不要因为待遇太低而离开一个公司,只能因为这个公司给你的负担与学习的机会不够,而离开这个公司。
  在这个阶段,一个薪水丰厚又轻松自在的工作,一定是最隐形的毒药。
  我自己这段养成期大概有五年的时间。想起来,那段时间每天有人帮你改稿,每天督促你做各种最基本的训练,真是幸福。尤其是后来,我们老板要编一本杂志,要我每个月都得阅读五十多种国外期刊。最后虽然杂志没编成,但是每个月读五十多种期刊的经验,一直持续到今天还对我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益处。我很怀念那段经历,我对杂志与出版的概念,都可以追溯到那段时间。
  在以前的年代,在学徒制还盛行的年代,这段时间往往持续在十年以上。今天,随着各种社会条件的变迁,这段时间已经大幅缩短。有时候,甚至缩短为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要几年的时间才能熬得上一个小主管的位置,今天,很多行业往往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了。
  对很多初进社会的年轻人而言,可能觉得这是个令人欢欣雀跃的机会与时代,但我总觉得有些遗憾与可惜。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质,要体会这种特质(还谈不上掌握这种特质),没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不够的。这种养成期越长,事实上对我们日后的持续成长越有助力。
  三十岁之前,有很多事真的不应该计较得太细。


怎样善用公司这所学校


  有人说:“社会是一所大学。”意思是:我们在社会上可以学习的事情很多,可以活到老,学到老。
  我倒更想说:“公司就是一所大学。”
  我们有太多事情,都不是从学校、或课本上学来的。我们上班的公司、或者单位,才是我们进入社会后的另一所大学。
  如果说学校教我们的是一些理论的知识,那公司这所大学教我们的就是应用的知识。如果说课本上讲的是一些经典的知识,那公司这所大学教我们的就是最尖端的知识。如果说求学过程我们吸收的是基础知识,那么工作过程我们吸收的就是各行各业实战的知识,以及经验。
  我们在学校里所学的,本来就和就职时要运用的有一定的差距,等网络出现后,这种差距就更明显了——因为网络世界带动的知识的创造及应用的速度,又远非学校教科书改编的速度所能相比的。
  这要求我们有两个认识。
  第一个认识:离开校门后,是另一场学习的开始。
  第二个认识:工作,不只是为了赚得一份薪水,也是为了进行另一场学习。
  所以,我们如何善加利用公司这所大学,也就成为很重要的课题。
  一个公司的老板,就像是一所大学的校长。各个部门,像是不同的院系。高层主管,像是院系的院长、主任或名师。中层主管,像是讲师或助教。所以,面试的时候,公司要对你的专长有所了解,你也要对公司这所大学的师资情况与教育资源有所了解。
  进公司之前,你对这家公司的了解越多,就越明确自己进这所大学的动机。你越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进这所大学,其实,你被录取的几率就越大。
  进了公司之后,你可以学习的就更多了。公司里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是学校的校训,你可以用来判断这所学校重视哪些基本功,或是工作伦理。
  你自己主要工作的部门,是你的主修课程。你工作上要经常接触、协调的部门,是你应该旁听或辅修的课程。你的顶头上司,是你的指导教授。你顶头上司评估成绩的喜恶与标准,是你功课可能当掉或过关的指标。
  任何学校里,都有受欢迎的老师与不受欢迎的老师。有满腹经纶但不善于讲课的老师,有内容深刻又非常会教学生的老师,也有没有什么内容又喜欢修理学生的老师。公司里的主管也是如此。所以,有时候,要懂得学会如何转系。
  公司里的同事,就像同学。而任何学校里,同学之间的互相激励与竞争,是求学最强的动力。所以,看看周边的同事如何,也有助于你了解自己能在这所学校里学到些什么。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为什么有些事情在三十岁之前不要计较的理由,就更清楚了。求职的时候,如果只注意薪水的高低(有时候还只是一些零头的差别)来决定选择哪一家公司,你就知道这有多么荒谬了。
  你既能学到东西,更何况这所学校不仅不收你学费,还付你薪水呢。


小螺丝钉的光芒


  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还没有为家庭所累,相比之下有更大的余地转换工作,所以说是像小鸟。
  但是,有些人的运气比较差。
  你好不容易进了一所企业大学,但不是发现自己的部门有问题,就是发现公司的本身有问题。不是公司教不了你什么,就是公司的发展余地太小。你的顶头上司,只是以很低廉的代价,在不停地压榨你的劳力与知识。你也许进来之前就有所感,也许进来之后大失所望,但都太晚了。更麻烦的是,由于家庭因素,或是经济上的原因,使你明知道这里面有问题,但仍然必须为了这一份薪水,继续留在这个公司里。
  虽说年轻人可以练习转系,可以练习转学,但对你而言都不成立。
  这个时候,你这只小鸟要如何自处?
  不要羡慕别的公司待遇多好,不要羡慕其他企业资源多么丰厚,不要羡慕别的企业有多么好的学习机会。
  这些都与你无关。
  你既然离不开这里,那就好好地练你的基本功吧。就算你的工作环境没法让你接触到行业里最新的知识、最好的资源,但最起码你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还有基本功可以练。
  拿不到宝刀、宝剑的时候,就全力练你的桩,站你的马步。
  掌握“情绪”、重视“承诺”、锻炼“纪律”、实践“诚实”。
  这些基本功可以让你在任何环境里站稳脚步。在你越是没有其他武器可用,只有这些基本功可练的时候,这些功夫就会练得越扎实。等你将来有一把趁手的武器时,你能爆发的力量将非同小可。
  可是,万一公司的企业文化、或公司的高层主管不重视这些基本功呢?尤其是“承诺”与“诚实”的时候呢?
  这样的环境,的确应该选择离开,如果能的话。
  万一你的条件仍然不允许,在种种条件的限制下就是没法离开的话,也没有关系,就留在那里吧。
  在一片最深的黑暗中,越是一个小小的光亮,就越耀眼。
  耀眼的光亮,总会在各种可能中被别人注意到。
  那时,就是你的机会。


不要让自己成为一种很讨厌的人


  一个企业里,一个办公室里,有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些人是很惹人讨厌的。
  爱开黄腔的人。
  爱动手动脚的人。
  爱占小便宜的人。
  爱讲别人闲话的人。
  很多很多。各有各惹人厌的原因。
  新进社会的年轻人,一定要及早觉察,看看自己是不是有惹人厌的习惯。
  如果说办公室里有一百种惹人厌的人物典型,那么有一种典型一定是其中公认最令人讨厌的,一定是众人公敌。
  这就是抢功,诿过。
  千万,不要养成这种习惯。
  工作上,大家都想有所表现,大家都不想出错受罚。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千万不要想表现想到去抢别人的功劳,想逃避责任想到把过错推到别人头上。尤其不要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就轻易尝试这种恶习。这是一种鸦片,一旦试过又尝到甜头,就很难戒掉。
  使用抢功、诿过这种招数,招来公司同事的讨厌,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随着你想掩饰自己的招数,而把使用的痕迹湮没得越来越深。到了这种段数的时候,你已经把这种缺点深化到自己的性格里了。
  你没有时间与精力去真正做什么事情。你的时间与精力,都拿去精细地算计:如何可以在事情成功的时候,自己顺水推舟地站到镁光灯底下;事情失败的时候,千错万错,错都不在你。
  你可能还是在很高的位置上,你可能还是可以拿很丰厚的薪水,不过,你内心的深处,总有个地方会颤抖。
  何必呢?
  及早不要让自己染上“抢功、诿过”这种讨人厌的习惯。


比尔·盖茨和沈从文


  读教科书的时候,我们知道孙中山先生说过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