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23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杜邦 >

第22章

23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杜邦-第22章

小说: 23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杜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自己。谁都不愿主动承担责任。”他争辩说,靠战争发财的远非杜邦公司
一家,但不知何故却偏要针对杜邦公司一家。当然,这原因伊雷内心里是很
清楚的。
也许是伊雷内的辩驳发言起了作用,或是罗斯福认为应适可而止,时过
不久,听证会上的调子急转直下,整个情势对杜邦家族有利。人们认为,杜
邦家族不是魔王,他们不是谋求战争的人,无非是善于经营的商人,杜邦公
司与德国各公司签订的军火协定,只是一种商业活动,他们与一般商人不同
之处只是在商品种类上,而不是在商业道德上。更何况同希特勒德国做生意
的并非只杜邦一家,美国其他大公司也同德国大做其生意。如:联合航空公
司、柯蒂斯·赖特公司、道格拉斯航空公司和斯佩里陀螺仪公司,都给德国
供应容易改装成战时使用的设备。此外,和纳粹德国签订专利协定的还有通

用电气公司、美国铝公司和美孚石油公司。这样,杜邦家族侥幸地逃脱了联
邦的起诉。
其实罗斯福总统及其政府搞这一场军火调查,旨在打击杜邦家族反对和
攻击新政的嚣张气焰,杀一杀他们的威风而已,并没有打算对他们实行法律
制裁。要知道,华盛顿所有的人包括白宫当权人物和杜邦公司的新老老板们,
在道德标准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共同的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了他们的共同命
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杜邦家族虽然免遭联邦起诉,但他们的损失却是相当巨大的。杜邦的名
声本来就不好,通过这次听证会更是一落千丈。不过此后,他们抨击新政和
罗斯福的言行有所收敛了。
3 笼络罗斯福
1937年6月5日,从特拉华州传出一则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的消息:小富
兰克林·D。罗斯福与埃舍尔·杜邦结为伉俪,婚礼在特拉华布兰迪瓦河畔某
教堂举行。新郎的双亲富兰克林·D。罗斯福和夫人前往袅园主持婚宴,向新
娘的叔叔伊雷内和拉蒙·杜邦祝酒,庆祝两家喜结良缘。
这则消息使人们感到非常意外,人们还记得,一年之前杜邦家族和罗斯
福家族还在唇枪舌剑,互相攻击。然而眼下美国两个最大的曾经彼此敌视的
家族竟然成了儿女亲家,这是怎么回事?这还得从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说
起。1933年美国举行大选,罗斯福参加总统竞选。他在竞选演讲中,针对上
届总统胡佛的保守主义提出了一整套新的纲领,加强国家资本主义,克服经
济危机。杜邦家族对罗斯福的新政不感兴趣,他们支持另一位竞选者阿尔
夫·兰登,企图以兰登击败罗斯福。结果白白地丢掉了数十万美元的资助费
不说,还得罪了罗斯福。
罗斯福当了总统之后,立即推行他的新政,进行税制改革,取消营业税,
征收高额所得税和遗产税。这种税制对杜邦家族极为不利,因而他们对罗斯
福及其社团极为不满,伊雷内和拉蒙对新政及罗斯福进行肆无忌惮的抨击。
同时他们还对罗斯福总统和他的夫人进行毁谤诬蔑。他们在一次集会上散发
了罗斯福夫人被黑人护送去出席一次会议的照片,同时有一张传单上写着:
罗斯福夫人已允许黑人出席白宫宴会,并在白宫床上睡觉。
后来,杜邦公司竟然发展到企图推翻罗斯福政府的阴谋活动。由此可见,
杜邦家族和罗斯福之间的矛盾之尖锐,仇恨之深了。
然而,正当两家老一代为政治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们的一对正
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儿女却在谈情说爱,而且已发展到形影不离、如胶
似漆,定立婚约的时候,并于前不久向双方父母下了最后通牒了。
天地之间,气候无常,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复杂
多变,朝为仇敌,暮为亲朋。而这种变化并不需要很长过程。儿女婚事瞬间
改变了双方家庭之间的政治气候。
还是罗斯福采取了主动,既然已是儿女亲家,自己又是总统,就应该以
博大为怀,在政治上休战,双方和解。正当在儿子成婚之时,他作出了对工
商界妥协的反应。最核心的问题自然是恢复了旧的税制,取消对公司利润所
征收的累进税和附加税,因为这是杜邦家族及其他大企业主们最感头痛的和
最有意见的。

在这之前,拉蒙在美国工业制造商全国联合会代表大会上,作了一次长
篇演讲,定下了大企业主们对现行政策的主张,定下了基调。他大谈特谈美
国企业的前途,说大企业正笼罩一片“渺茫的烟雾”,呼吁政府拨开迷雾,
让企业界看清必须要走的道路。他要求政府应在一定时期内稳定税率、稳定
劳工、稳定法律,认为目前这一切都是迷茫的,捉摸不定的。他特别强调说:
“眼下大家担心的是,我们面临着迅速增长的税率,而且可能要缴新的税,
其性质如何,谁也猜不准。这种忧虑的心情仿佛一堵墙,挡住了工业扩展的
道路。”
拉蒙讲话寓意很清楚,就是要恢复单一的营业税制,取消对企业利润所
得税和遗产税,他把这看成是工业扩展的一堵墙。拉蒙这篇讲话的主要点,
往后基本上为罗斯福所接受,被美国政府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随后,罗斯福和他领导的政府完全推翻了早已制订的税收政策,对大公
司扯起了白旗,停止进一步对大公司利润的征税。杜邦家族中的人,尤金、
伊雷内、拉蒙等,乘机进行倒算上诉,要求退款或赔偿。他们一家总共从政
府获得的退税款、赔偿款总计达23。3万美元。全国大企业中财产损失最少的
惟杜邦一家。
杜邦家族和罗斯福的亲密关系迅速地稳步地向前发展。罗斯福亲临尤
金、杜邦宅邸拜访密谈,并参加 6月 26日举办的瑞典移民在美国登陆 300
周年庆祝大会,罗斯福亲自到会捧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火药定
货单大部分交到了杜邦家族手中。研制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工
程,也是罗斯福总统授权给杜邦去完成的。杜邦家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得的好处更多,名利双收。

第十章  卡班达援造原子弹
1939年9月1日,以德国进攻波兰为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
爆发后的头两年间,美国政府受孤立主义和中立主义思潮的影响,一向对战
争持观望态度,想使美国置身于战争圈子之外,1941年 12月底,当日本海
空军袭击珍珠港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才被迫参战。
这时杜邦公司的火药生产获得了更大发展,又从战争的火与血中捞取了
大量美元。1942年上半年,美国科学家开始研制一种新武器——原子弹。杜
邦公司又以其经济和政治实力,被委托为原子弹的研制提供秘密基地,于是
杜邦公司除大发横财外又大捞政治资本,企图洗尽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称为“死
亡贩子”的不光彩的声誉。
不过,这时候杜邦公司的三位亲兄弟都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由皮埃尔
的妹婿之弟瓦尔特·卡班达继任公司总裁了。正是他力排众议,接下了速造
原子弹的“汉福德”工程。
1 首届非杜邦总裁
1941年拉蒙辞职后,瓦尔特·卡班达接任杜邦公司总经理。瓦尔特·卡
班达何许人也,他如何当上了杜邦公司的第九任总裁?要弄清这个问题,还
得从皮埃尔的姻亲说起。在杜邦公司的雇员中,有一个人称卡班达的家族,
家族中的老大名叫罗伯·卡班达,人称鲁利。老二即鲁利的弟弟名叫瓦尔特·卡
班达,鲁利娶了皮埃尔的小妹为妻,于是成了杜邦家族的姻亲,瓦尔特·卡
班达娶的是伊雷内的孩子们的家庭女教师。按老传统瓦尔特也许算不上杜邦
家族的姻亲,不过把眼光往下移一点,也还是说得过去,因为他的两个儿媳
都是杜邦家族中的千金小姐。其实,从人际关系来说,瓦尔特·卡班达与杜
邦家族的密切程度,并不比直接的姻亲差,因为瓦尔特对杜邦家族的成功所
做的贡献是出类拔萃的。
卡班达在康奈尔大学上四年级时,辍了学,原因是杜邦公司需要一位懂
得化工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去智利考察如何利用那里的有丰富产量的硝石矿的
最佳途径。不过,他虽然大学没有毕业,但学识渊博,才华出众,且具有非
凡的敏锐而又卓越的记忆。他具有真正的绅士所特有的风度,温文尔雅、谈
吐不俗。
瓦尔特工作作风非常严谨,而且领导艺术也很高明。杜邦公司雇来建立
公关部的布雷曼,曾经是一位记者,习惯于深夜工作,第二天9点才来到办
公室上班,他的秘书告诉他,瓦尔特已于8点来过电话并要他打个电话过去。
他以为有什么要事,瓦尔特却只问了他一个简单问题。第二周、第三周都发
生了同样的情况,布雷曼开始意识到其中奥秘了,当第四周上午八点零几分
瓦尔特又来电话时,布雷曼已经在办公室同他对话了。瓦尔特就这样暗示雇
员应该怎么对待上班规章,而不是直接提出批评或建议。
瓦尔特工作作风的另一个特点是十分细致周到,有些看起来是小事,而
他都毫不马虎。有一次皮埃尔在朗伍德庄园举办夏夜音乐会,演出开始后,
有一辆车才开进园内,坐在皮埃尔身旁的人猜测说,那可能是瓦尔特吧。说
话间,车的前灯熄灭了,皮埃尔说:“没错,那准是瓦尔特,除了他还有谁
担心自己的前车灯会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呢。”

拉蒙当杜邦公司的总经理前,瓦尔特在开发部任职,他同他的哥哥鲁利
一起对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范围广阔的调
查研究,根据杜邦公司可能采用的专门技术和生产设备,把赛璐珞确定为战
后化工工业的首批产品。这个建议被拉蒙采纳,随后,杜邦公司以500万美
元买下了一家赛璐珞行业中“生产兴隆的”阿林顿公司,这一项决策为杜邦
公司战后化工工业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开发部实际上是杜邦公司的参谋部,同时又有一定的决定权,一是决定
杜邦公司未来应参与的产业,二是一旦决定之后如何参与,是购买现存的别
的公司,还是自己开办一个新厂,从中找出最佳决策,杜邦公司战后许多新
领域开发的决策大都是瓦尔特领导的开发部作出的。
拉蒙任总经理不久,就提升瓦尔特为杜邦公司司库。数年后,又任命他
为公司管财务的副总经理。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拉蒙有意离开总经理职位,当时外
界猜测,皮埃尔的小侄子与小亨利 B。杜邦将是确定无疑的他叔叔的接班人。
然而出乎意外的是杜邦家族竞挑选了一位既非本家又非姻亲的 52岁的瓦尔
特·卡班达。
杜邦家族做出如此选择自然有某种考虑的,当时有些人认为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战火已经燃烧了欧亚两洲,为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杜邦公司在领
导及经营体制方面必须做出巨大变革。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个年纪较轻、经
验丰富,而又有很强决策能力的人掌握公司大权是再恰当不过的。
不管怎么说,皮埃尔既然选中了卡班达,就说明了这个人绝非等闲之辈,
一定很有远见,办事敏锐果断,并且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卡班达在拉斯科布
投奔通用汽车公司之后曾掌管财务工作这一事实也能证明这一点。
2 非火药品的高额利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