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历代皇陵 >

第109章

历代皇陵-第109章

小说: 历代皇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鸾杀绝。萧鸾死后,16岁继位的萧宝卷更是杀戮的暴君,使得朝廷内外人人自危,众叛亲离,政局混乱到极点。

  萧宝卷,本名明贤,字智藏。是萧齐王朝第六代皇帝,齐明帝萧鸾的第二子。萧宝卷的哥哥萧宝义自幼残疾,故萧宝卷得到父亲宠爱;明帝萧鸾在萧昭业在位时辅佐朝政,大权在握,顺风得意,特将明贤改为宝卷;萧鸾称帝后,萧宝卷被立为太子。萧宝卷当太子时,不好学,贪玩,游戏无度,而且性情重涩,少言寡语。萧宝卷膂力过人,能挽三斛五斗的重弓,还能在齿上驾运高七丈五尺的白虎幢,甚至齿折不倦。明帝病危时,诏扬州刺史萧遥光、尚书令徐孝嗣、右仆射江祏、右将军萧坦之、侍中江祀、卫尉刘暄为顾命大臣辅佐朝政,时称“六贵”。萧宝卷即位后,就发现自己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游玩行事,而这种约束力来自六贵,但主要的又是二江。江祏、江祀兄弟的姑姑,是明帝萧鸾的母亲,所以萧鸾特别看重他们,虽然临终时顾命群臣,而最信任的却是江氏兄弟,因此兄弟俩对小皇帝也最严厉。萧宝卷要干什么事,徐孝嗣不敢阻拦,萧坦之偶尔劝两句,但没有用。江祏却不同,是坚决制止,弄的萧宝卷浑身不自在,心中忿忿然。他非常信任的茹法珍、梅虫儿等每欲弄权,也常遭到江氏的裁抑,故茹法珍等人对他也是切齿痛恨。以后,萧宝卷越来越不听约束,他不结交朝士,只亲信宦官及左右捉御刀者(持刀护卫皇帝左右者称捉刀或刀敕)和应敕者(皇帝左右传达旨意明令者称应敕)。因此,江祏便决定废掉萧宝卷另立萧宝卷的同母弟江夏王萧宝玄为帝,但他的这一建议立即遭到刘暄的反对。刘暄是萧宝卷生母刘惠瑞的哥哥,是刘惠瑞所生萧宝卷、萧宝玄、萧宝寅、萧宝融的亲舅舅。刘宝玄任郢州刺史时,刘暄任郢州行事(掌府事,职似总管),佐助萧宝玄,他对年幼的萧宝玄过分苛刻。一次,有人献一良马,宝玄想取来一观,刘暄说道:“马是常物,看他干什么”。宝玄妃徐氏,命厨下做一条鱼,刘暄不许,他对厨下说:“上午已经作了鹅,现在还做什么鱼”。为此,萧宝玄对刘玄非常不满,经常愤怒地说:“舅舅太无情”。刘玄知道萧宝玄对他不满,所以坚决不同意立萧宝玄为帝。但他又同时提出立建安王萧宝寅为帝,他对萧宝寅了无嫌隙,这样,它可以居母舅之势无所顾忌地操纵朝政。到底立谁为好?江祏又去找萧遥光密谋。萧遥光是明帝之兄的儿子,萧宝卷的堂兄,曾劝明帝杀尽高、武二帝子孙,并亲自诛杀了河东王萧铉等十王,被封为扬州刺史,他见萧宝卷游戏无度,任用小人,早就想废帝自立。当江祏向他密谋废掉萧宝卷另立萧宝玄时,他却提出要废帝自立,萧遥光说出这话后,江祏毫无思想准备,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告退,说回去考虑考虑。回到家中,江祏又将此事告诉弟弟江祀并将萧遥光的意思告知江祀,江祀倒觉得少主难保,劝他立萧遥光为帝。

  刘暄知道江氏兄弟有立萧遥光之意,很不高兴,因为萧遥光若当了皇帝,他就要失去母舅之尊,所以坚决反对。这样一来,倒使江祏迟疑不定,久而不决。萧遥光知道刘暄在立他为帝的事情上做梗时大怒,他派左右黄昙庆到青溪桥暗杀刘暄,黄昙庆见刘暄卫士随从众多,没敢下手。刘暄发觉萧遥光欲暗害他后,马上向萧宝卷告发了江氏兄弟欲立萧遥光为帝的阴谋,萧宝卷一听,马上想起父亲的临终遗言:“做事不可在人后”。立即命令,捕杀江氏兄弟。江氏兄弟死后,萧宝卷召萧遥光入宫,将二人之罪告知于他。萧遥光大惊,断然否认,回到中书省后就嚎啕大哭,装起疯来,从此称病不入台城。江氏兄弟一死,就没有人对萧宝卷管头管脚了,于是就无所忌惮,随心所欲的胡闹起来。萧宝卷喜欢骑马,于是就由东冶兵营专门叫人教他,他在郊外置雉场296处,经常往来奔走于各场之间,或者在后堂与近习鼓叫戏马。天黑以后又打鼓奏乐,同侍从百余人在一起大呼小叫,并让乐师用外族乐器伴奏,常常是通宵达旦,毫无倦意。他这样晚上玩耍,白天睡觉,到傍晚时在起床。王公大臣早起入朝奏事,常常要等到天黑。有时等一整天也见不到萧宝卷的影子。即使是被召入问事,也常常是说不了几句话就被赶了出去。朝廷中应该当日处理的奏案,常常被搁置一个多月,有时把公文随手一放,到用的时候又找不到在那里。当时宫中侍从常拿吃的东西回家,所用的包装纸都是公文卷奏。后来,萧宝卷又迷上了外出游玩,一个月要出游20多次,每次出游,左右盛气凌人,还要驱尽沿途人家,留下一座座空宅。百姓一听见鼓声大作,顾不上穿衣登靴,立即呼儿唤女逃离住宅,一旦行动迟缓被萧宝卷遇上,即刻丧命。京师百姓遭其骚扰,苦不堪言。四民废业,婚丧嫁娶皆不能依时而行事,甚至死了人也无法埋葬,只好弃尸路旁。

  正当萧宝卷玩的天昏地暗的时候,萧遥光加紧了武装起事的准备。他当初与弟弟荆州刺史萧遥欣共同密谋起事,由萧遥欣自江陵急下攻建康,他于内接应。不巧,萧遥欣病卒,计划无法施行。后来,荆州不少兵将护送萧遥欣的灵柩回京都,萧遥光一见有了主意。当初,二弟豫州刺史萧遥昌去世后,他的部曲全归附了萧遥光,现在荆州又有不少人来到京都,何不借二州的兵力来一个武装起事。萧遥光正在密谋之时,这天忽然接到圣旨,要他入宫,萧遥光不由大吃一惊。原来,萧宝卷诛杀将氏兄弟以后,怕萧遥光不自安而闹出什么事来,准备撤销他扬州刺史的职衔,任命他为司徒,给他一个高位,让他回家安心养病。萧遥光心中有鬼,不敢入宫,于下午晡时(即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在东府东门纠集二州部曲,以讨伐刘暄为名起兵。听说萧遥光反叛,台城中人心惶惶,不知如何是好,萧宝卷忙诏令徐孝嗣如台城,人心才稍微安定下来。后台军终于击溃了叛军,萧遥光见大势已去,回到小斋帐中,秉烛自照,神不守舍。台军冲入,萧遥光慌忙灭掉蜡烛,爬到床下藏起来。军人推门而入,把他从暗中脱出斩首。平定萧遥光之后,辅佐大臣萧坦之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丹阳尹。但由于他恃功骄恣,做事刚狠自专,萧宝卷的手下人对他又怕又恨,因此常在萧宝卷面前进谗言攻击他。在萧遥光死后的20天后,萧坦之和儿子时任秘书郎的萧赏也被萧宝卷赐死。时隔几天,茹法珍又在萧宝卷面前诬告刘暄有异谋,萧宝卷说:“刘暄是我舅舅,怎么会有异心”。直阁将军(总领宿卫侍从)徐世标说:“明帝是武帝的犹子,备受恩遇,尚灭武帝的子孙,元舅岂即可恃么”?萧宝卷被他一激,便命人将刘暄拿下杀死了事。萧遥光、萧坦之、刘暄被杀,不到一个月。“六贵”之中只剩下徐孝嗣了,他文士出身,时时处处不敢违抗萧宝卷及其手下近习的意愿,故名位虽重,仍能为萧宝卷所容。由于他名高望重,虎贲中郎将许准极力劝他废掉萧宝卷,徐孝嗣迟疑不决。一日,萧宝卷诏徐孝嗣、尚书左仆射沈文季、沈文季之侄,时任侍中的沈昭略入宫,三人正不知所召为何,茹法珍送来药酒说萧宝卷赐他们死,沈昭略大怒,骂徐孝嗣道:“废昏立明,古今令典。宰相无能,致有今日”!说完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将酒杯掷向徐孝嗣的脸上说:“让你做个破面鬼”。沈文季也饮酒而尽,徐孝嗣善饮,酒至斗余而死。至此,六贵全被杀害,众臣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六贵除后,萧宝卷更加骄纵,或一天一出游,或隔天一出,即无定时,也无定所,东西南北,无所不游。一次,他游玩到沈公城,有一产妇没来得及走开,萧宝卷命人将产妇剖腹辨视男女;到了定林寺,萧宝卷看见一老僧躲在草堆之中,便命左右射杀老僧,瞬间,百箭齐发,老僧身如刺猬,萧宝卷也自发数失,射中僧脑,自夸技绝。萧宝卷在当太子时,娶太常(九卿之首)楮澄的女儿褚令璩为妻。褚令璩是原宰相褚渊的侄女,母亲是宋文帝刘义隆之女庐江公主,萧宝卷继位后,被立为皇后。因其相貌平庸,萧宝卷不大喜爱。一次,萧宝卷酒后对亲信们说:“娶妻若得山阴公主,才可无所遗恨呢”。山阴公主是齐明帝的长女,萧宝卷的亲妹妹。所以众人以为萧宝卷酒后狂言,未加理会。谁知过了不久,萧宝卷竟真的和山阴公主鬼混在一起,这就更把褚令璩冷落在一旁。萧宝卷还有一妾黄氏,略有姿色,为萧宝卷生有一子名诵,萧宝卷即位后将黄氏封为淑媛,诵被立为太子,但黄淑媛不幸早亡。黄淑媛死后,宠臣茹法珍、梅虫儿为萧宝卷在外采选美女数十名入宫,其中要数余、吴两姬为最美,萧宝卷封余氏为妃,吴氏为淑媛。后来又在大司马王敬则的营妓中得一潘家女。此三女的确娇冶绝伦,备受萧宝卷的宠爱。尤其是潘氏,被选进来的第二天就被册封为妃,一个月后又升为贵妃。潘氏所用之物,极选珍宝,无论价值如何,只要潘氏喜欢,千万也在所不惜。相传潘氏一对琥珀钏,价值170万。萧宝卷还专为潘氏建造了视仙、永寿、玉寿三座殿,殿中器皿,全部用金银打造,并用黄金凿出一朵朵莲花铺在地面上,让潘妃在莲花上走,称之为“步步生莲花”。每次出行,萧宝卷都让潘妃坐在辇车上,自己骑马跟在后面,潘妃渴了,他马上亲自将水拿过去,等潘妃喝完,仍然骑在马上跟车走。为了讨潘妃喜欢,他在御园中设立了店铺,让潘妃做管理市场的官,自己和宫人们当下属或小贩,每犯小错,就跪下让潘妃杖责,他还十分乐意;他在花园中开凿小渠,自己划船过去,在岸上开设肉铺买肉,他则自己亲自入店屠肉;有时到了潘妃家中,他则亲自提水,帮助厨子做饭。萧宝卷手下有一宦官叫王宝孙,时年十三四岁,长得眉清目秀,巧小玲珑,像个处女,萧宝卷非常宠爱,叫他伥子,就连潘妃对他也另眼相看,常坐在潘妃腿上一同饮酒,有时就在宫中与萧宝卷就寝,王宝孙恃宠生骄,常参与朝政,移易诏敕,控制大臣,甚至敢骑马入殿,对皇帝大呼小叫,萧宝卷也不以为意。公卿大臣见了他,也无不恭恭敬敬,屏息静气,就连梅虫儿等对他也惧让三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潘妃的父亲潘宝庆也狗仗人势,玩弄权术,经常诬陷商人有罪,请求萧宝卷把没收商人的田宅资财赐给他。为了防止后患,他挑唆萧宝卷杀尽被害人家的男口。

  萧宝卷498年7月继位,在位三年,即位之初就变乱四起,先是六贵之一的萧遥光499年的反叛和11月太尉陈显达的反叛,500年正月又有豫州刺史裴叔业和平西将军崔慧景的反叛,501年3月萧昭胄和桑偃的政变等。崔慧景反叛时,将台城包围了达12天之久,幸亏郢州刺史萧懿前来解围,才平定了崔慧景叛乱。以后,萧懿因功被升为尚书令、都督征讨水陆诸军事。此位看上去官高位重,但实际上由于放弃了兵权,成了无权无势的空头尚书令。有人见萧懿德高望重,其弟萧畅又任卫尉,负责宫廷的保卫工作,就劝他趁萧宝卷外出之际,举兵废帝另立,但萧懿不听。萧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