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历代皇陵 >

第116章

历代皇陵-第116章

小说: 历代皇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西魏之手。陈霸先与王僧辩等商议,决定迎立晋安王萧方智为帝。第二年2月,13岁的萧方智由寻阳来到建康,登上帝位。萧方智给陈霸先加了个征西大将军的头衔。而在这时,北齐皇帝高洋(550年高洋已代魏称帝)也想把547年被东魏俘虏、以后一直在晋阳居住的梁贞阳侯、南豫州刺史萧渊明送回建康做傀儡皇帝,以便更好的控制梁朝。于是,就给王僧辩写了一封信,让他废掉萧方智另立萧渊明为帝。当时王僧辩执掌朝政,当然不愿将权力交出去。高洋见王僧辩不答应,就派兵攻打建康,王僧辩见齐军来势凶猛,十分害怕,决定接纳萧渊明。5月,在同北齐确定了君臣名分以后,王僧辩接萧渊明来建康做了皇帝,改萧方智为皇太子,王僧辩为大司马,陈霸先为侍中。在此之前,陈霸先多次从京口派人去建康,反对接纳萧渊明,但王僧辩独断专行,还是让萧渊明当了皇帝。由此陈霸先与王僧辩发生了矛盾,于是秘密准备作战器械,准备取代王僧辩。8月,王僧辩听说齐军云集寿春,准备入驻建康,王僧辩预感到权力将不保,急忙派人通知陈霸先准备迎战。陈霸先利用这个机会,以入援为名,于9月进抵建康。陈霸先命大将侯安都率水军至石头城北,随即弃船登岸,攻入城内,直达王僧辩卧室;陈霸先也用计赚开南面城门进入城内。当时,王僧辩正在处理政务,外面报告说发生变故,他急忙从厅内跑出来与儿子同到门前,率随从数十人同侯安都展开激战。不一会陈霸先率军赶到,王僧辩寡不敌众,夺路逃到南门楼,陈霸先令将士聚柴放火,王僧辩被迫下楼就擒。陈霸先怕夜长梦多,当晚就将王僧辩父子绞杀在狱中。萧渊明听说王僧辩被杀,自知帝位难保,主动逊国回邸。10月,陈霸先扶萧方智复位,是为敬帝。萧方智任萧渊明为司徒,封建安郡公。陈霸先加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兼杨徐二州刺史。以后,陈霸先先后平定了反对他的王僧辩部将杜龛、韦载、王僧智等郡守的反叛,556年6月,又大败北齐10万大军的进攻,威振京师。被任命为中书监、司徒、扬州刺史,进爵为长城公。不久,又进位为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改刺史为牧,封义兴郡公。陈霸先踌躇满志,大权在握,自然生出自立为帝的念头,于是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起来。557年8月,陈霸先进位太傅、假黄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并给羽葆鼓吹一部;9月,进位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陈公,备九锡之礼,位在诸侯之上;10月,进爵为王,以会稽、晋陵、豫章等10郡,归封陈国,并增为20郡。过了几天,萧方智被迫禅位,陈霸先即位称帝,改元永定,国号为陈。

  陈霸先虽然当上了皇帝,可并没有过上一天舒心安稳的日子。当时巴山太守熊昙郎在南昌、衡州刺史周迪在临川,还有东阳太守留异、晋安太守陈宝应,均起自草泽,雄踞一方。南中土豪也多立寨自保,不服朝命。而最使陈霸先头疼的就是原梁广州刺史王琳。王琳是今浙江绍兴人,随江州刺史王僧辩破侯景,被拜为湘州(今湖北黄陂县)刺史,554年又改为广州刺史。这年,江陵被西魏所攻,元帝萧绎又征其为湘东(今湖南衡阳市)刺史,让他前来救援。但王琳军至长沙,江陵已破,元帝被杀,自己的妻子儿女,也被西魏掳去,不得已奉表降齐。555年,长沙王萧韶及上游诸将推之为盟主。556年,王琳与西魏宇文泰讲和,魏授他为大将军、长沙郡公。王琳又以长安之地换回元帝父子尸体安葬。557年西魏宇文觉代魏建周后,又任他为司空。同年,陈霸先即位后,曾征调王琳为陈朝的司空,而王琳不但不受征调,反而大造舰船,准备进攻陈霸先。并于558年正月立元帝萧绎之孙萧庄为帝,改元天启,当下传檄伐陈。于是,陈霸先命镇南大将军周文育为南道都督、侯安都为西道都督率舟师迎击王琳。没想到,军至武昌,武昌守将樊猛已经归附王琳。因为周文育、侯安都两军不相统摄,号令不一,部众彼此歧视,经常发生争端。以至到了郢州城下全军覆没,主将周文育、侯安都、偏将周铁虎、徐敬成、程灵洗等俱被俘虏。559年,王琳因为战事不利,周文育和侯安都又在宦官王子晋的帮助下逃走,于3月退还湘州,局势才稍微有所好转。然而,不断的忧患和战争,使陈霸先筋疲力尽,到六月就病倒,几天后便去世了。史载武帝陈霸先颇有谋略,临敌制胜,多有独断。即位后,政尚宽大,性独俭约,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常用瓦器蚌盘。后宫衣不重采,饰无金翠,歌钟女乐,禁令入宫,当时号为明主。但陈朝的疆域却是南朝以来最小的,只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地区。即东、南至海;北以长江与北齐、北周、后梁接界;西至今湖南、广西;西南至越南北、中部。

  陈霸先有两个儿子,长子陈克,早已夭折,次子陈昌在554年西魏攻破江陵时被虏往西魏,陈霸先即位后,屡请北周放还,但一直没得到确切答复,陈霸先总希望他日后生还,故没有立太子,东宫一直虚位。等到陈霸先临终之时,口不能言,竟没确定谁来继位。幸亏陈霸先的皇后章要儿临危不乱,召回在前线作战的侄子、陈霸先之兄陈道谭之子、临川王陈伞亟ǹ导涛唬俏牡邸3律‘即位后,清除了尚存的萧梁残余势力,削平了最大的割据势力王琳,击退了北齐,北周军队的进攻,使局势进一步好转。到宣帝陈顼时,陈朝政权已经比较稳固,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与此同时,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国内也历行改革,实力迅速增强,只有北齐国力逐渐呈衰弱趋势。573年,陈顼趁北齐政局混乱之际,曾派侍中吴明彻为主帅,率军10万大举北伐,先后连克历阳、合肥、仁州、秦郡、峡石,寿春等州郡,俘杀了王琳,尽收淮南失地。575年,又大破齐军于吕梁(今江苏徐州)。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了北方。陈顼派吴明彻趁火打劫,与北周争夺徐、兖二州。576年,陈军在彭城战败,主将吴明彻及三万将士和器械辎重全被北周军队俘获。579年11月,北周伐陈,到12月就攻取了南北兖、晋、盱眙、山阳、谯、北徐等州郡,于是长江以北尽没于北周,从此一蹶不振。以后,陈顼虽然励精图治,但终因元气大伤,不能再振军威。582年正月,宣帝陈顼忽然生起病来,只过了5天,便逝于宣福殿,太子陈叔宝继位。

  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他是宣帝陈顼的长子,陈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南北朝170年间最后、最著名的一位皇帝。这不仅因为他的亡国被俘,标志着南北朝时期的结束,而更以他才华横溢,风流淫逸,昏庸丧国而著称于世。陈霸先有42个儿子,每个都很有才华,尤其以长子陈叔宝、次子陈叔陵为最。陈叔宝在当太子时,就喜爱读书。为了便于学习,他让人将书中有用的东西抄录成册,以便阅读。有时,他亲临太学,请一些才子出题作颂。他对师友和有学问的人非常敬重,陈朝著名的学士陆琼是陈叔宝当太子时的老师,陈叔宝即位后,任他为散骑常侍兼度支尚书;陆琼的母亲病丧时,陈叔宝遣人持册奠祭并亲志铭。李琼的儿子陆从典搏涉群书,陈叔宝任他在宫内任职。张讥是个性情恬静而才学敏捷的人,陈叔宝对他的学问十分敬重,在一次宴会上,陈叔宝拿着新制成的玉柄尘尾笔对大家说:“当今名士如林,然而能持此笔者唯有张讥”。陈叔宝即位后,任张讥为东宫学士、国子博士,并经常到钟山开善寺的松林下听张讥讲学。姚察也是陈朝当时著名的学士之一,因母亲病丧而闲居家中。陈叔宝盛爱其才,即位后,派人暗中祥察并下诏宣他任职著作郎,后迁吏部尚书。陈叔宝常常单独约见姚察,见他体弱多病,感叹地说:“朝廷惜卿,卿宜自惜”。姚察每有新作,陈叔宝多所而求之,倍加赏识。陈叔宝常对朝士们说:“姚察达学洽闻,手笔典裁,求之于古,犹难辈匹,在于今世,足为师范,且访对甚鲜明,听之使之忘倦”。陈叔宝所写的众多书文卷轴,每卷必抄一副本给姚察,有不妥之处请他刊定,姚察也认真阅读,有误必究。陈叔宝的文卷,后代明人辑有《陈后主集》流传于世。但与陈叔宝齐名的却是他最喜爱的那支《玉树后庭花》曲。后世文人墨客也久久不肯冷落她。刘禹锡的“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和李商隐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吟咏名诗,被人们千古传唱,“后庭花”成了冷艳绝伦、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陈叔宝虽然文才出众,但却是一个昏君。宣帝陈顼病重时,陈叔宝和二弟、始兴王陈叔陵,四弟、长沙王陈叔坚一起入内侍候。史书记载,陈叔陵“一表人才,少机辩,循声名,强漂无所推屈”很与常人不同。16岁时就受封始兴王,持节、都督江、郢、晋三州诸军事,“政由己出,僚佐莫预”。陈叔陵的奇才,很受陈顼的赏喜爱。虽然陈顼知道陈叔陵有贪色、盗掘名人墓葬的怪癖,但也不深加追究,故陈叔陵也恃才自骄。陈叔坚的生母何氏原是吴中酒馆的婢女,陈叔陵认为何氏为贱隶,故不愿意同陈叔坚说话,见面也故意躲避。这次入宫侍候,见父亲病已不治,想到以后大哥登基称帝,自己将永远屈居其下,同为父皇之子,相差如此之大,陈叔陵愤愤不平,于是便生出杀太子夺皇位的念头。宣帝死后的第二天,陈顼小殓,正当陈叔宝嚎啕大哭的时候,陈叔陵从太医的药箱中拿出锉药刀,向陈叔宝的脖子砍去,陈叔宝马上昏了过去,随后又向保护陈叔宝的生母柳太后砍去。这时,陈叔坚一步跃上去抱住了陈叔陵,顺手夺下了陈叔陵的刀扔了出去,撕下自己的衣袖将陈叔陵绑在殿里的柱子上,可他不知道如何处置这位皇兄,此时皇后已拖着陈叔宝逃出灵堂,于是,他也就跑向太子殿去看太子的伤势。陈叔陵趁机挣脱束缚逃回东府。这时已经清醒过来的柳皇后马上命太子舍人司马申以太子之命召右卫将军萧摩诃入宫,萧摩诃入宫受命,立即率步骑数百人前去攻打东府,杀死了陈叔陵,一天之内就平定了叛乱。事后,陈叔宝以功授陈叔坚为骠骑将军,领扬州刺史;任萧摩诃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领南徐州刺史,封绥远郡公,邑3千户。陈叔陵平时所聚的金银财宝,全部赐给了萧摩诃。

  平定了叔陵之乱,陈叔宝在养伤期间,将朝中大小事务,对外交给了陈叔坚,内廷事务交给了母亲柳太后。陈叔坚代皇帝掌管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总不免遭人忌恨。最为眼红的要数陈叔宝的旧臣,时任都官尚书的孔範和中书舍人施文庆。他们出身微贱,但很有才华。孔範博涉经史,善诗文,又与陈叔宝的贵人孔氏结为兄妹,很受陈叔宝的宠爱。施文庆文笔很好,原任陈叔宝的主书。他们侍候太子多年,好不容易熬到太子登基称帝,也想抖抖威风,弄弄权术,却不想皇上将朝中诸事一并交给了陈叔坚,心中十分气恼,于是就将所有的怨恨全都泼向了陈叔坚。他们最了解陈叔宝好猜忌的心态,于是就经常在陈叔宝面前危言耸听地挑拨离间,说陈叔坚如何得意忘形,自以为是,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