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历代皇陵 >

第28章

历代皇陵-第28章

小说: 历代皇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打了败仗,还有什么脸面回家”。群情激昂,气愤悲壮。两军交战,秦军斗志旺盛,胆豪气壮,又都抱有视死如归的决心,吓的晋军闻风丧胆,不敢交锋。一连几天,秦军一举收复了被晋军霸占的两座城池,紧接着又攻下晋国的几座城池。晋国上下这才领教了秦军的厉害,晋襄公同大臣商量后,命令军队只许守城,不准出城迎战。秦国军队在晋国的土地上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秦穆公见晋国已经服输,率领大军来到崤山,收拾起三年前阵亡将士的尸骨,好好埋葬,又隆重的祭奠一番,才高歌返回。西戎部落和邻近小国,听说秦军打败了中原霸主晋国,又争先恐后的向秦国进贡献宝。秦国虽然没有进入中原当上霸主,但在西戎确定了霸主地位,并一直独霸西方。

  【秦国王陵】西周以前至春秋早期秦国国君陵墓在今甘肃省陇南地区礼县东11公里的长道镇永平乡西,汉水北岸的大山堡子山坡。1993年在边境口岸追辑走私盗卖文物的行动中,查获一大批秦先世文物并查明来自于甘肃礼县。此案引起了文物部门的注意,随即进行发掘。经考古证实,这是一处规模巨大的商和西周时期秦国先人墓地,墓地密集,但已被盗墓者严重破坏,墓区挖掘凌乱,满山狼籍,令人惋惜,损失极为惨重。墓葬分“中”字形和“7”字形两种。由于被盗严重,文物多已散失,现已收集到部分青铜器,证明此墓葬群是秦国先人墓葬,大墓墓主为秦国先君。现已清理出3座大墓,3座大墓均为正东向,间距35米。朝向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相同,这是秦人的传统葬式。一号墓墓道长15&;#8226;5米,宽10米;主墓室长21&;#8226;85米,宽12&;#8226;9米,规模相当宏大。二、三号墓范围尚未查明,估计墓的规模更大,长约15米,宽约11米。墓主及其它待考,但秦先祖陵墓的发现证明,今甘肃礼县和天水地区确为秦人的发祥之地。

  春秋中期及战国早期的秦国王陵在今陕西风翔县南关外雍城遗址南10公里的南指挥乡三峙原,与雍城遗址隔雍水相望,俗称西陵。秦国王陵于1976年1月开始进行钻探发掘,现探明陵区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3公里,总面积约21公里,是著名的河南商代殷墟王陵的180倍,规模极其宏大。王陵区外绕隍壕(壕沟)现保存西、南、北三面,隍壕宽2至7米,深2至6米,全长10多公里,陵区以内探出大墓44座,大墓皆带墓道,东西向,平面呈“中”字形,“甲”字形,“凸”字形,“目”字形,“刀把”形和“园”形等,并发现了21座大小不同的车马坑。根据墓葬形制,布局及隍壕分布,将陵区分为13个陵园,每座陵园有大墓2至8座。陵园及部分“中”字形大墓周围都设有中隍和内隍,宽3至4米,深2&;#8226;7至3&;#8226;5米,隍壕总长达35米。大墓地面上均无封土,部分墓室顶部发现有建筑遗迹,即柱洞、散水和瓦制构件等,说明原有享堂一类建筑。根据钻探材料推断,陵区墓葬年代大约在春秋中期和战国早期,与秦国在雍城建都的年代相符,因此,这里埋葬着在雍城当政自德公(公元前677年)起至出公(公元前385年)止的19位君主和夫人。

  王陵区内最大的墓葬为秦公一号墓,大墓位于陵区一号陵园内。一号陵园平面呈梯形,周围绕以中隍,东壕长517米,西壕长450米,南壕长585&;#8226;5米,北壕长852米,隍内面积34098平方米。南壕和北壕有一段未通,应是南北两门,南门宽23米,北门宽28米。一号陵园内除秦公一号墓外,还探出2座“中”字形大墓,一座“甲”字形附葬墓和四个陪葬车马坑。各墓依大小次序由西南向东北排列在一条斜线上,车马坑在每座大墓的右前方。秦公一号墓用了10年的时间于1986年发掘完毕。该墓全长300米,面积5334平方米,它不仅是整个王陵区最大的墓,也是目前已知东周时期最大的墓葬。墓坐西向东,有东西墓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59&;#8226;4米,南北宽38&;#8226;8米,深24米。东墓道长156米,东端宽8&;#8226;7米,与墓室相连的西端宽19米;西墓道长85&;#8226;5米,西端宽6&;#8226;4米,东端宽14&;#8226;3米。墓室四周有三层台阶,每级台阶宽2至6米。墓室底的三层内为椁室,深4&;#8226;2米。椁室分主、副二室,呈曲尺形。主椁室位于墓室中部,东西长6米,南北宽8米;副椁室位于主椁室西南,东西宽5米,南北长7米,深2米。主、副椁室各有椁具一套。主椁室四壁与底部均为双层枋木叠垒,首尾榫卯衔接,椁上以三层枋木铺盖,组成长方形框式结构,形同一座木屋。椁室东西两壁及椁底、椁盖所有南北向的枋木两端均有长2米,宽8厘米,高9厘米的榫头伸出。如此椁室南北两侧凑成的框式规范,就是后来“黄肠题凑”葬具的原始形态。椁室四周充填了3&;#8226;3至3&;#8226;8米的防潮木炭,木炭之上为坚硬的夯土。三层台阶上及墓道中共殉葬166人,分箱葬和匣葬二类。箱葬72具,大部分布在曲尺形椁室四周,葬具较大,用枋木垒成长方形,箱内放框架,框架内放头顶向西的殉葬人,这部分人的地位较高。匣葬94具,多放箱葬以外靠近墓室四壁处,葬具较小,仅为薄木棺,这部分人的地位较低。殉葬人的葬式均为卷曲状。在大墓的填土中还发现人骨20具,有些是填土时埋下的,有的则是在墓建成后再挖坑埋入的,这部分的地位最低。秦国是自武公开始(公元前703年)“初以人从死”的, 殉葬曾达到极大规模,秦公一号大墓殉葬多达186人,就是证明。根据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两块刻有“天子偃喜,龚辕是嗣”的石磬,古文“龚”即共,“辕”即桓,故墓主人是秦共公和秦桓公的后代秦景公。秦景公墓虽已多次被盗,但仍出土铜、铁、金、陶、石、玉、漆器和纺织品等各类遗物3500余件。其中镌雕双龙金带钩,镂空镶绿松石金泡,金兽、金啄木鸟及玉蝉、玉戈等都十分精美。尤其墓中出土的铁铲、铁锸等,质地精良,是已知中国发现最早,最多的。墓中还出土一件石磬,上面刻有190多个大篆文字,并有“高阳有灵”字样,说明秦的先祖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这对研究中国远古历史及秦人的发源、发展史有重要价值。各墓车马坑中埋葬了大批车马,最大坑长116米,宽25米,估计21个车马坑可容纳车1100余辆,马4400余匹,是一座古代地下博物馆。

  战国中晚期秦王陵在今陕西省临潼区韩屿乡一带,史称东陵。这里埋葬着昭襄王、孝文王和庄襄王。秦东陵在秦亡之后遭到破坏,地面建筑荡然无存,特别是经过魏晋以后多次战乱,具体位置以鲜人为知,文献中也不见记载,但是,作为地名,一直到宋代还存在着。宋敏求的《长安志》记载宋代咸宁县(今长安城宣阳坊)设有7个乡,其中就有东陵乡。该书说:“东陵,在(咸宁)县东30里,管村40”,“霸水在县东20里”。说明宋代东陵乡仍在霸河之东,即今韩屿乡境内。

  

  起8H点8H中8H文8H网8H授权发布好书尽在cmfu





  正文 秦国世系表 《西周》(公元前)

  (起2O点2O中2O文2O网更新时间:2007…4…14 21:19:00  本章字数:138)

  帝王姓名世 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

  大骆之子897—858非子甘肃张家川县瓦泉

  非子之子857—848秦侯甘肃张家川县瓦泉

  秦侯之子847—845公伯甘肃张家川县瓦泉

  公伯之子844—822秦仲甘肃张家川县瓦泉

  好书尽在cmfu





  正文 秦国世系表 《春秋》(公元前)

  (起3P点3P中3P文3P网更新时间:2007…4…14 21:20:00  本章字数:521)

  帝王姓名世 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

  秦仲之子821—778庄公甘肃张家川县瓦泉

  庄公之子777—766襄公甘肃省礼县红河乡

  襄公之子—716765—716文公甘肃省礼县红河乡

  文公之孙724—704715—704宪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宪公之子708—698703—698出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宪公之子697—678武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武公之弟677—676德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德公之子675—664宣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宣公之弟663—660成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成公之弟659—621穆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穆公之子620—609康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康公之子608—604共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共公之子603—577桓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桓公之子576—537景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景公之子536—501哀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哀公之子500—491惠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惠公之子490—477悼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好书尽在cmfu





  正文 秦国世系表 《战国》(公元前)

  (起6N点6N中6N文6N网更新时间:2007…4…14 21:21:00  本章字数:498)

  帝王姓名世 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

  悼公之子476—443厉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厉公之子442—429躁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躁公之弟428—425怀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怀公之孙424—415灵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赢悼子怀公之子414—406简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405—394敬公

  简公之子393—387惠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惠公之子386—385出公陕西凤翔县南指挥乡

  赢连灵公之子384—362献公西安市闵良区武屯乡

  赢渠梁献公之子381—338361—338孝公西安市闵良区武屯乡

  赢驷孝公之子356—311337—311惠文王咸阳市秦都区周陵乡

  赢荡惠文王之子328—307310—307武王咸阳市秦都区周陵乡

  赢稷武王之弟324—251306—251昭襄王西安市临潼区骊山

  赢柱昭襄王之子302—250250孝文王西安市临潼区骊山

  赢异人孝文王之子280—247249—247庄襄王西安市临潼区骊山

  好书尽在cmfu





  正文 秦国先祖世系表

  (起2R点2R中2R文2R网更新时间:2007…4…14 21:21:00  本章字数:195)

  帝王姓名世 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

  女修颛顼孙女夏王朝

  大业女修之子

  伯益大业之子

  大廉伯益之子

  孟戏大廉玄孙商王朝

  中衍孟戏之弟

  中谲中衍玄孙

  蜚蠊中谲之子

  恶来蜚蠊之子周王朝

  女妨恶来之子

  旁皋女妨之子

  太乙旁皋之子

  大骆太乙之子

  好书尽在cmfu





  正文 第四章 春秋五霸 (一)吴国

  (起4Z点4Z中4Z文4Z网更新时间:2007…4…15 20:14:00  本章字数:5538)

  春秋五霸

  东周王朝自公元前771年迁到东都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